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指導>

面試問題 獨生子女問題 如何回答

文思屋 人氣:8.96K

上學期間,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面試問題 獨生子女問題 如何回答,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面試問題 獨生子女問題 如何回答

面試問題 獨生子女問題 如何回答(一)

問題分析: 通常, 如果一個應屆畢業生看上去有點“嬌嫩”, 面試官可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他可能是獨生子女。

較差回答: 不是的, 我有一個弟弟。

點評: 問一答一, 太過簡單, 沒有健談的感覺。

普通回答: 是的, 我是獨生子女, 不過我從來都不嬌氣。

點評: 不嬌氣的確是個優點, 但是這個回答給人一種立刻跳起來為自己辯護的感覺。

回答示範1: 不是的, 我還有一個弟弟, 現在讀高三。所以我們家現在正處在關鍵時刻, 弟弟要考大學,我要找工作。希望我能給弟弟開個好頭, 呵呵!

點評1: 挺溫馨的回答, 挺有責任心的姐姐。

回答示範2: 是的, 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小時候不懂事, 只覺得特幸福, 現在感到壓力挺大的。我爸媽都是普通工人,將來只能靠我養家呀。所以呢, 要努力工作才行。

點評2: 一個懂事的孩子, 不可能太嬌氣。

面試問題 獨生子女問題 如何回答(二)

“你是獨生女嗎” 她五次面試都遇到這個怪問題

決定去留不是靠這一個問題,但如果你表現出膽怯,那面試官肯定會介意。

獨生女

我們感覺被貼上嬌生慣養的標籤,最怕面試官問這個,一問,就擔心工作懸了。

招聘方

這是瞭解家庭背景的基礎問題,其實男生女生都要問,只是女生們太敏感。

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 報道

“你是獨生女嗎?”這是重慶郵電大學大四學生餘豔在面試中最害怕的問題。“但你越怕,它就越來。”餘豔說,她面試了5家企業,每次都遇到這個問題。

擔心獨生女會減分

餘豔最心儀的工作是進大公司幹市場行銷。她覺得這是她興趣所在,專業也對口。

“當我信心滿滿地去面試,最害怕面試官問‘你是獨生女嗎?’”餘豔說,她不走運,參加過5次面試,每次都遇到這個問題。

每當這個問題從面試官口中說出,餘豔就感覺這份工作懸了。“他們會覺得獨生女不能吃苦,不能長期出差,不願意去外地工作。”餘豔每次回答這個問題總是怯生生的,敏感地觀察著面試官臉上的表情,心裡只能祈禱對方明白:“獨生女也有能吃苦的,你們千萬不要因此就給我減分呀!”

如果撒謊有優勢嗎?

重慶郵電大學經管學院很多女生,都有跟餘豔同樣的感受,她們交流面試心得時,對這個問題最糾結。

餘豔是寢室裡唯一的獨生女,她覺得自己比其他室友更難找工作。隔壁寢室的獨生女小王甚至認為,“每次面試官問我是不是獨生女?我回答是後,這份工作肯定就沒下文了。”

班裡另一名獨生女小秦說:“以前老師同學問我是不是獨生女,心裡似乎還有那麼一點優越感,現在完全蕩然無存。只要企業面試官問了這個問題,這次面試估計就沒戲了。”

因為學院很多獨生女都有類似的經歷,有人甚至開玩笑地說:“下次再有面試官問我,我就撒個謊,說自己有個哥哥,或者姐姐,先過了這一關再說。”

重慶交通大學一名大四女生說:“獨生女好像被貼上了嬌生慣養的標籤,好似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找工作遇性別歧視

會計專業的小趙對此更為憤憤不平,他們班上有29個女生,4個男生,她覺得女生一直都是會計專業的寵兒,天生的心思縝密讓她們比男生更有優勢。

可大四找工作,她覺得自己遭遇到性別歧視。有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來學校招聘會計,很多成績優異的女生準備好輝煌的簡歷,想拿下這份“美差”。

“沒想到第一輪入圍的連一個女生也沒有。”小趙說,女生交去的簡歷全都石沉大海了,連學霸都敗下陣來。可沒想到幾天後,這家國企找到學校老師推薦的一個學會計的男生參加“終面”。聽到這個訊息,班上的女生非常苦惱。

“企業不僅對獨生女有偏見,對女生也有偏見。”小趙認為。

調查>

超8成HR會問這個

重慶晨報記者昨日對多家參與校招的企業進行了走訪,多位HR表示,這是他們面試的基礎問題,主要是為了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其實男生女生都要問,可能女生更為敏感。”一位HR這樣解讀獨生女們的擔憂。

據瞭解,業內曾進行過交流,“你是獨生女嗎”這個問題已成為面試時的常規問題之一,8成以上的企業都會問,如果是招聘客戶專員、市場行銷一類的外向型崗位,這個問題出現的機率是100%。

支招>

回答此問要有技巧

中聯軟體培訓部經理周曾有多年校招經驗,“需要長期出差的崗位肯定會關心這個問題。HR問這個問題,就是希望瞭解,父母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期望。”

周曾說:“儘管面試官會有一些擔心,但不會光憑這個問題就決定去或留。問,並不代表企業會介意。但如果表現出膽怯,那HR就會介意了。”

周曾建議,面對這個問題,大學生應該坦誠,隱瞞撒謊反而會弄巧成拙,只要你在接下來的面試中能展示自己的優秀與能力,面試官肯定不會拒絕獨生女的。

獨生子女有哪些心理問題

現在的都市社會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長環境是不一樣的,幾乎家裡所有人都圍著他們轉。相對於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成長環境也是不同的,比如由於沒有兄弟姐妹的體驗,心理上會顯得有些自私,不懂分享。那麼獨生子女還有哪些心理問題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獨立性差,依賴心理強

對父母、家庭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獨生子女的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大包大攬,除了學習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讓孩子做,這種保護超出了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獨生子女就不願意主動的處理問題,對父母就越來越依賴。

“獨我”心理

“獨我”行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家裡的一切都理所當然是我的,好像從來沒有感受到別人的需要。我的小床、我的電子琴、我的玩具、我的食品,好像沒有什麼東西不是我的。一個第一次隨爸爸出遠門的孩子看到火車茶桌上別人的食品拿起來就吃,就是一種典型的“獨我”行為。

更顯嬌氣

身體和心理的嬌氣嬌氣往往只被人理解為行為上的撒嬌、耍賴,其實嬌氣意味著軟弱無能。現代家長往往忽視耐寒、吃苦、負重對孩子意志培養的重要性,這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獨生子女得不到方面的鍛鍊。有人嘆息,“現在的男孩、女孩已經沒有上一輩人剛強了”,這句話並不是聳人聽聞。受了別的孩子的氣就跑到家裡向媽媽發火,老師要他沖洗廁所就哭鼻子,這都是沒志氣的表現。

心理早熟

早熟並不是缺點,許多才華聰穎的人都是早熟的。獨生子女的早熟具有“小大人”的特點。因為他沒有與兄弟姐妹同級心理活動的交往,只得整天與大人打交道。爸爸為什麼揹著媽媽抽菸,爸爸媽媽為什麼吵架,這些本不是小小年紀的人需要了解的事,他都瞭解,還參與意見。一個4歲的小女孩坐在沙發上評判爸爸媽媽爭吵中的是非,讓人聽起來真要笑破肚皮,可孩子講起來卻一本正經。

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對挫折的忍受能力。現在我們常常看到媒體報道,有些人因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鬱甚至去自殺。這個特徵在獨一代孩子身上已經顯現,現在在獨二代身上更加明顯。

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長的讚美聲中成長的,很多家長把“寶寶你真棒!”掛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也無原則地護著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兒委屈。例如,大人說話時,孩子任意打斷大人的談話、隨便插嘴,此時有幾個家長能認真地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很多家長都是笑眯眯地等著寶寶發表“高見”,聽完之後還不忘讚美幾句“寶寶說得真好!”

獨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問題

一、獨生子女成長中的問題

從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至今,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注不僅因為數量增加,而且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心理和人格兩個方面,比如,高傲自負、過分依賴家長、缺乏自信和勇氣、不愛勞動等等。

1.依賴性強。由於在一個家庭裡只有一個孩子,於是父母幫孩子辦好了所有的事,這樣就使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不管孩子遇到什麼事、碰到什麼困難,心裡總想著有家長的幫助不用愁、不用擔心。在平日裡,父母從來不讓孩子承擔一丁點的家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孩子的獨立與自主意識逐漸被依賴和懶惰思想所代替。

2.以自我為中心。由於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分關愛,獨生子女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很少與他人和社會接觸,導致他們覺得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即使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了別人,他們也意識不到是自身的問題,還固執地認為這麼做是應該的。他們不關心別人的感受,不珍惜別人給予的關愛,缺乏同情心和寬容心,一切從“我”出發,只為自己著想。

3.缺乏社會責任感。獨生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常常在父母的保護翼下進行,不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只想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好處,自己能獲取什麼利益,從不想怎樣奉獻社會和維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只覺得自己擁有得到關愛的權利,而從不去履行幫助他人的義務。

二、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家庭教育的水平與家長的思想意識、道德水平、自身素質及人際關係有很大的關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關鍵在於提高家長的個人修養。獨生子女的父母面對唯一的孩子和競爭激烈的社會,很難想象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做什麼,可能扮演什麼角色,是否能對他人、社會做出貢獻,這些都日益困擾著家長。

(一)家長過分管制,孩子強烈反抗

有些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平時不重視孩子全方面的教育,一旦孩子出現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罵。由於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特別崇尚“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而不重視自身的示範和表率作用。他們認為家長和孩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認為孩子根本沒有權利反對父母的觀點,只有接受的義務。這樣家長和子女之間就變成了對立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也很難順利進行。父母這樣的管制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隔閡越來越深,也導致了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忠告,也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甚至有些孩子會進行強烈反抗,比如報復家長或自殺等等。

(二)家長重視物質給予,忽視品德教育

有些父母認為他們的責任就是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的物質條件,認為子女教育是學校的事,與自己沒有直接的關係,只在乎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孩子的品德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政策的開放,很多人開始通過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有的人迅速富裕起來,他們開始每天忙碌於自己的業務、工作和應酬,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完全推給學校,一旦孩子犯錯,總是想到找老師,很少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三)父母包辦代替,過分溺愛孩子

當今社會溺愛孩子現象特別普遍,主要有兩大特徵:一是在家庭中孩子沒有規矩,家長未能及時施以懲罰;二是溺愛使孩子缺乏應對困難的勇氣,沒有適應社會的能力。現在的家庭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成了全家的中心,不管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家長都會盡可能地去滿足。給孩子提供昂貴的食品、高階時尚的衣服等等,這樣造成孩子之間比吃、比穿,擺闊氣、愛虛榮的不良嗜好。由於是“獨苗”,活動怕跌倒、鍛鍊怕傷著,跟同學一起怕吃虧、自己外出怕迷路,家長用“愛”的繩索把孩子緊緊捆住。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孩子不用去鍛鍊、不用去踐行,在這樣溺愛的條件下,孩子易形成自私的性格,把別人的寬容和理解看成是理所當然,只要求別人要欣賞他,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不為別人著想。在學習上,由於對孩子缺乏嚴格的要求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上進心不足、自信心缺乏,遇到新問題想的是逃避,而不是勇敢地面對和解決。

(四)家長不良行為間接影響孩子

在我們的觀念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上一條正確而成功的道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事業上有所作為。但社會上也有這樣一種現象,家長走上歪路,孩子由於缺乏辨別的能力最終也走上犯罪之路。第一,家長自己犯了錯意識不到,並且還教唆孩子照做。他們從來都是使自我慾望得到滿足並且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言行舉止常常誤導孩子。由於孩子小,缺乏辨別力和認識力,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第二,家長的金錢觀也會影響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只要有錢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奉行“金錢萬能”的價值觀,這樣的人生觀就會影響到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當孩子面對充滿誘惑且激烈競爭的社會時,他們想到的辦法不是勇敢地面對困難、誠實地解決問題,而是投機取巧。第三,家長的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孩子身上。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談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的一些不良行為會間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五)家長強行給孩子設定未來

基於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心理的特點,父母對子女往往都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成為時代的佼佼者。這樣的想法對家長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第一,許多家長意識到,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沒有知識、沒有學問、沒有才幹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此,家長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對孩子實行“過剩教育”“超前教育”“加碼教育”,不管孩子的興趣,一週七天爆滿:星期一英語、星期二數學、星期三音樂……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會產生拔苗助長的反作用,孩子不僅沒有成功,反而對生活失去信心。第二,由於是獨生子女,所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優秀、最突出、最能幹的,不論哪個方面都不能落後於其他家庭的孩子,殊不知這樣想法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教育方式主要表現在將孩子強迫在課桌上完成各種學習任務,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也許在初期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提高,家長會得到暫時的滿足,但是長期管制和強加也使孩子失去了自由發揮的能力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樣往往會導致性格扭曲,可能產生報復心理和叛逆心理。

三、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家長要重視和孩子溝通

要建立民主家庭。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親相愛、彼此平等,晚輩給予長輩尊重,長輩給予晚輩關心和愛護;孩子應該有自己的自由空間,有自己的祕密,不管遇到什麼事,父母首先應與子女商量,之後再做決定。這樣父母和子女各自承擔責任,共同建造美好小家。懲罰與鼓勵並存,但鼓勵的力度應大於懲罰的力度。除此之外,還要認識到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當你的孩子犯錯時,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要讓他明白:人應該為自己所做的事承擔責任。但懲罰要適度,過猶不及。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從而提高自信心。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取得的進步,家長鬚予以讚揚和肯定,讓孩子充滿勇氣和信心,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二)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要注重品德教育。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忽視品德教育和身心發展。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定能成為有用之才,因此,他們開始強迫孩子學畫畫、學跳舞等各種才藝,努力把孩子打造成為別人眼裡的“天才”,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反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品德教育應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家長不但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各種教育安排,還要幫助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學習、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新一代獨生子女的主流世界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積極樂觀、文明禮貌。德才兼備才是真正的人才,因此,家庭教育要重視德育,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美滿、溫馨的家庭環境。

(三)重視培養孩子的現代人意識

首先,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管在生活還是學習上,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應急於給出答案,而應進行啟發提示,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進而得出正確的答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不時地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尋求根源,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其次,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一定會長大,一定會離開父母,自己走上社會。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他“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如吃飯、穿衣、洗衣服等這些生活小事應該由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自治意識,讓孩子以後更好地適應社會。孩子的天性是好奇,見任何東西都覺得新穎,都要問為什麼,父母要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四)結合孩子成長規律進行教育

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但在這個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往往忽視孩子的生長規律,只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過“教育者,與其守其法,毋寧尚自然;與其術劃,毋寧展個性”,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己做主,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五)借鑑外國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綜合教育的一部分,是任何國家在教育問題上的重要環節,是沒有國界的。鑑於各國的國情和文化傳統的差異性,各國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教育手段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每個家長渴望孩子健康成長的心情是一樣的,每個家長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期望是一樣的,所以教育孩子的經驗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補充。例如,英國的家庭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和自主能力,每個家庭特別重視孩子的自身鍛鍊。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庭教育做得不夠,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父母都過分溺愛孩子,許多事情都幫孩子做好而讓他們喪失了自我動手的能力。由此看來,我們需要借鑑外國的一些教育方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家庭教育。

獨生子女常見的五種心理問題

(一)孤僻心理

表現為少言寡語,獨來獨往,極少與人交流,喜歡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厭煩別人打擾,常常獨處。產生的原因既有性格方面的,也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老師、家長應注意經常找其談心,引導他們與同學們多交流,安排與其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多接近,儘可能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能發揮其長處的活動,以求漸變。

(二)執拗心理

表現為凡事愛鑽牛角尖,且聽不進勸解,明顯的不通情理,不領情面.原因是性格愚玩所至,每與人發生矛盾便成膠著狀態,令人難以解決。老師及家長宜時過境遷後再做工作,向其指出這種犟勁有害於與人交往,影響自身健康發展,並激勵其廣泛閱讀,開闊視野,知書達理,以求向豁達轉變

(三)偏激心理

表現為凡事愛走極端,說話就抬槓,辦事就過火,爭論問題臉紅脖子粗,死也要爭上風,原因是性格上爭強好勝,而思維方法卻是一點論。老師及家長要向其多講解片面看問題的害處,與之討論一分為二的道理。

原文 劍橋少兒英語考試教材:獨生子女常見的五種心理問題

(四)狂妄心理

主要表現為大話連篇,出口就作驚人之語,卻不著邊際,喜歡想入非非,行為怪異而膽大妄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張狂暴戾,又存在不良思想。老師及家長要從尊重入手,抑其無理的一面,揚其敢做敢為的一面,介紹一些有益的書刊讀,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冷漠心理

主要表現為面無表情、難得一笑,極少同情心,無熱情參與集體活動。形成原因較為複雜,性格孤獨,極少交往,閱歷中見陰暗面太多,或曾上當受騙,身心受過較大的打擊,從而消極對待一切。老師及家長要主動熱情相待,真誠相處,引導其參加集體活動,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對此,不能操之過急,心中的堅冰須一點一滴地融化。安排有相同愛好的學生與之接近,增加交往,也是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