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人生感悟>

精選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

文思屋 人氣:3.2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人生感悟的作文4篇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1

但是,生命,我們究竟對它瞭解多少呢?就像是魚,對於它一生都生活在其中的水,它又知道些什麼呢?而水是否又一如既往的默默滋潤著魚的生命,慰籍著那四處遊蕩,轉眼飄忽的心靈

我不知道如何去闡釋自己的愛情,對於曾經有過的迷惘或是彷徨,唯一能弔唁的是一種憂愁;望著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那頻繁的車來車往,努力的尋覓著,直到淚眼迷朦也不曾放棄,卻依舊不見你那熟悉的身影。

你說過你不會輕易道別的,你說過你願意一生只愛一次的,你說過淚水可以用來印證愛情的不朽,你說過這世間總會有一種永恆的情誼。所以,我每一個晚上都會做同一個夢,每一次呼喚都是同一個名字,每一回感嘆都會是同一種惆悵----那曾帶我走進無數夢境又揉碎我無數夢境的你呀!

如果註定了生命真的只是一次賭博,愛情只是一場遊戲,而我的愛與恨,又怎麼會如此難以消失?當我親眼看著愛情猶如細沙般的從我手中滑落時,卻再也無力,也不能將它重新握住,只能靜靜的看著它,看著它一點點的消逝。這種感覺是如此的辛酸,如此的苦澀,宛若一種心靈上的凌遲,一刀刀的剜割,一次次的撕裂,可我哭不出來,縱使有淚卻早已混合著那猩紅的血液蔓延成一地的哀愁,遍野的心傷。我明白,你走時是那樣的決絕,沒有半點留戀以至於天空飄忽的細雨也零落四散。

黃昏因你而美麗,世界卻從此而寂寞,知道寂寞是種什麼滋味嗎?寂寞是因為在思念一個人,思念裡的寂寞不在是寂寞,寂寞只因那生長在心頭的失落;別離的寒風中,我將自己的愛情悄然的埋葬,埋葬在盪漾著心如槁灰的斜陽。

知道痛苦的感覺來源與何處嗎?痛苦是因為想要去竭力的忘掉一個人。我從來都不喜歡孤獨,而此刻,那隱藏的孤獨和我是如此的貼近。甚至可以嗅到它的氣味,原來我和它的呼吸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親密;灰濛濛的夜裡,睡意不知躲去了哪裡,一轉身,孤獨早已躺在身邊,而我,只有在孤獨的寂寞中將身子蜷縮得緊點,再緊點,好想沉沉的睡去,一直到我睜開眼睛的時候,一切煩惱統統不見,那樣的我還是快樂的,至少不會因為你的離去而惻夜難眠。

人生體驗最深刻的地方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就象凋零後的花朵,以然消逝後的美麗只殘存在蝴蝶的飛舞,自然的迴圈。對於生命的真諦,我從曾去仔細的思考,也不願去打量之前的生活,因為在我的世界裡,快樂才是根本的所在;有你的日子裡,歡笑一直與我為之相伴,有你的季節裡,微笑滋潤著常青的綠葉。那時的我是多麼的心滿意足,就算給我一千年的生命,我也毅然不換。

然,最終的別離,帶走了所有的`色彩,失去了你就失去了一切;歲月不在流淌,時光不在更迭。昏暗並著漆黑,慢慢的適應著為之冰封的心跳,也習慣了冷酷的蔑笑;以為自己已經看透了這個世界,什麼親情愛情,原都是那些凡夫俗子虛偽的幌子,儘管世世代代都在反覆的交替,而內容卻蒼白得讓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形容。

有的時候聚散離合的道理我也懂,不懂的只是,為什麼每每遇到這種事我還是會傷心難過?

看著月華的升起,灼燒後的傷痛又被逐漸的安撫。

我不明白,明明我們是相愛的,為什麼卻無法在人生的旅途上攙扶到老?

我信緣,因為我知道緣是天定,份在人為。

我努力的嘗試,堅持不懈,既然上天讓我們相識相知,為什麼會不讓我們相守到老?

我無言以對,落花的有意,流水的無情,湮滅了我最終的幻想,耗盡心血的尋找,尋找到的只是那誠如死亡的哀悼!

你總說這世間會有一種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的愛情,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誰來告訴我,天有多長地有多久,永遠到底有多遠?是的,或許我不懂得如何去呵護這一份溫室中的愛情,不懂得風花雪月;更缺少一份浪漫,我只有我的心我的愛,如果你愛我又怎麼會體會不到呢?

你走了,走得那麼義無返顧,連分手都不曾提起。我試著讓自己不要流淚不要哭不要想你,可是我沒有做到。

天道容不下至善至美,我註定要失去你,同時也將失去我生命的色彩。

也許,只有在我沉浸在這黯淡的生命之後,方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一個人的心碎,兩個人的天涯;愛你就默默的祝福,愛你就讓你遠走;愛你就讓傷痛獨悲,愛你就要為你著想!

從此,不再因冰冷的長夜而瑟瑟發抖,不再因刻骨的相思而寂寞無依,不再因淚水的滑落而心如刀絞, 不再因生命的黯然凋逝而惆悵莫名;從此,喜歡生命中那單純的期盼,喜歡一種安定而又緩慢的祈願,喜歡歲月漂洗過的痕跡,也喜歡那些流連往返在深處的記憶。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2

歲月如梭,常常想起孔子的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句話含有太多的人生哲理,是中國人定位人生時間的座標。

小時侯對於外部的世界,是好奇心強,什麼都好奇,自已又找不到答案,萬事都需要別人幫助,是一種外部依賴性心理。老師說的,電視、電影裡的、書上寫的,都是權威的,是知識的來源地。記得小時候,小朋友之間爭論什麼問題,常常是以“書上說的”為準,“書上說的”嚴然是尚方寶劍,是“金標準”。

到了“三十而立”,就可以確定自已的人生道路,可以立業了。好奇心已經大大地減弱,對世界有個大體的把握,實際上是不需要太多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少了。但還沒有到“不感”的地步,對世界的感知尚來透徹。

“四十而不惑”是真正到了對外部世界有了完全的瞭解,人生已經成形了,沒有什麼可以好奇不解的東西。不知道的東西是因為自已不幹那一行,沒必要了解。如果覺得“四十而不獲”,是因為沒機遇,沒有一個好的平臺。不過這個階段的人,常常覺得心裡著急,已到人生頂峰,再不作為就沒機會了,年齡儲蓄已將近用完了。

每想起光陰逝去,歲月不再,心裡一半是惶恐,一半是不安,外帶些著急上火。人生如果能到500歲,這些不安就會減少多了。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3

學會享受生命,愛堅強的自己,會儲存路途深處的凝望,守侯身邊每一份執著的過往。若不能釋放淤積,會壓抑前進的路途;若不能暢然心扉,會淡漠與外界的交流。我們無法做到完美,只需做到問心無愧;無法左右世界,但可以選擇人生;無力改變一切,卻能釋放自我。人是矛盾的結合體,也許,難得糊塗才是一種超凡境界。生命就似一片綠葉,綠了,黃了,榮了,枯了。黃綠間,寫著曾經,枯榮間,裝著過去。人們於匆匆的歲月中,寫著自己黃綠的故事,於忙忙的腳步中,演著自己枯榮的劇情。那些曾經與過去,不論其歡喜,還是傷感,都是我們前行的印記,努力的記錄。榮也是我的,枯還是我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別再委屈自己,有些人,離開,就離開了,不值得你難過流淚。有些事,過去,就過去了,不值得你記憶反思。生活的舞臺上,總有一些無情之人,無端之事,充斥於你的生活,糾纏於你的四周,無須感觸,無須銘刻,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生活,聚散如雲,冷暖難均,做好你自己。緣來,珍惜相逢,緣盡,安然心靜。請不要責備歲月的無情生活的殘酷,請不要埋怨人情的多變世道的難測,請不要用淚水來作為不幸命運的反抗。生命裡需要的是一雙堅強的臂膀,扛得起身前背後議論的紛紛揚揚,扛得起人生道路險阻的迷迷茫茫,扛得起未知旅途的莽莽蒼蒼。誰都可以放棄我們,唯獨我們不該放棄自己,所謂笑容,就是笑著去包容。

人生就是一條莫測征途,我們總是忙著趕路,忙於迷路,總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卻無法改變人生的長度。人生就是一場盛大演出,一路上演出總是難得糊塗,一路上回顧總是難得麻木。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在外表,而在內心。一個內心越強大的人,外表往往越平和,反倒一個內心越脆弱的人,越喜歡把外表裝扮的越強大,這種裝出來的所謂強大,不僅讓別人不舒服,也讓自己很難受。一個人要想達到真正的強大,先從追求外表的平和開始吧。人見多了,方知緣分可貴;事做多了,方知學習可貴。挫折多了,方知心態可貴;成功多了,方知勇氣可貴。矛盾多了,方知胸懷可貴;委屈多了,方知修煉可貴。恭維多了,方知真誠可貴;名利多了,方知淡定可貴。應酬多了,方知寧靜可貴;歲數大了,方知童年可貴。

這個世界,除了親情,沒有什麼不能捨去,沒有什麼不能放棄。離開誰,都能繼續工作,繼續生活,繼續自己的人生選擇,誰都不是誰的一切、誰的所有。人生路上,來來往往,擦肩的很多,告別的不少,能陪你一時的很多,伴你一世的很少。分別後,不要愁思痛苦,做好自己,充實自己,人生處處都有春暖花開。路,不僅是距離,更是一種經歷。沿路的風景只是風景,儘管美麗;沿路的相遇只是相遇,儘管不捨;沿路的感動也只是感動,儘管心動。褪色的記憶,寫在歲月的章節裡,忘記不了的就銘記。腳步的方向,依然鐫刻在心底,堅持不了的就放棄,心的執著在歲月裡,在生命裡。人的一生,無需做到完美,只要做到問心無愧,足矣!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4

你只有一個饅頭,可是你的父親和兒子都已經幾天不曾吃飯!這個饅頭,你給誰?

這個一個誰都不願回答的問題!而我們的父輩卻不得不做出抉擇。六零後是新中國比較特殊的一代。一方面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機遇,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像牛一樣艱苦奮鬥、努力拼博。而另一方面,多年的社會主義鬥爭,讓整個社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物資缺乏,無法克服,尤其是社會底層人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孝這一問題開始在一片擁有幾千年孝道的土地上出現。

在九零後的眼裡,很多爺爺奶奶很可憐!他們的兒子不孝,沒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隨著網路的興起,類似的資訊傳播更是花樣百出,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此的不滿與指責。九零後是天使的一代,他們沒有經歷過父輩的艱辛與難堪,保留了對絕對美好生活的構想能力,他們固然沒有錯。而飽受指責的父輩有錯嗎?

生活就是那麼玩弄人,越是注重孝道,它越是逼著你不孝。改革開放的前景讓我們的父輩知道了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的時代,子女要想過的好就必須接受很好的教育。誰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子女和自己一樣吃一輩子的苦!而繁重的教育及其它壓力不盡讓這一代人忘記了享受生活,也讓他們失去了盡孝的能力。對於大多數底層人民來說,不管自己怎麼努力,所掙的薪水也是隻能養家和供孩子讀書,甚至根本不夠!

面對這種情況,要麼犧牲孝道,要麼犧牲孩子的未來!顯然歷史告訴了我們答案!老人已經老了,而孩子卻充滿希望,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以後面對和自己一樣的選擇,他們選擇了後者!許多老人也是如此,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著奶奶拒絕治療,離開醫院的場景。為什麼,我們都知道!

當然,百善孝為先,關愛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那麼,面對類似的問題,中國的養老保險是不是該為此做出點應有的貢獻呢!這是需要耐心思考,用心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