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人生感悟>

太極人生感悟

文思屋 人氣:2.43W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在於靜止”。以下是“太極人生感悟”,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太極人生感悟

兩個截然相反的論斷在孰是孰非的背後,似乎並未蘊含著難以理釋的哲學意味。但卻著實一度困惑過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關於生命質量的思想認知。時至今日,仍有一部分人以自身親歷體驗為據堅持前者,而還有一部分人用這樣一個有趣的說法佐證後者為不可辯駁的事實,那便是這句“經典名言”——“千年鱉萬年龜”。

其實,稍有常識判斷能力的人都清楚,絕對的運動和絕對的靜止都是對生命的戧害。只有當一定量的“運動”和一定程度的“靜止”在不同的時空、恰到好處地、和諧統一於適應性不同的個體身上,才能使物質的生命體煥發生機和活力。註解、映證這麼一個淺顯的道理完全不必引用現代醫學的煌煌研究成果。“大道至簡”。生存在古遠年代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很早就把他們對世間萬物存在規律的認識詮註在那張精美絕倫的“太極圖”上!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太極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術語,意為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它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外面是一個正圓,內分黑白兩個大逗號形狀的部分,稱做“陰陽魚”。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叫做陰、陽。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因左、上、升、浮、白屬於陽性,所以左邊呈白色、向上升浮的一塊代表“陽”;右邊呈黑色、向下沉降的一塊代表“陰”;中間形成一個反“S”形,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這就是一個太極陰陽圖(陰陽魚互糾太極圖)。企業願景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圖象。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道家的太極圖與乾坤同構: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便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萬物循此規律生生不已!感人簽名

說起來很好笑。小的時候不諳世事,曾經在偏僻鄉村我眼見黑白對比強烈的陰陽魚圖案,不明白是何物什,只覺得森森悚悚。隨著年歲日增,漸漸悟到世理,慢慢地明白了那陰陽魚圖案居然並非等閒之物,其來歷煞是神奇。直到晚近幾年,偶然接觸到了太極拳,便愛屋及烏地關注上了太極、太極圖,從此,對世界的認知便開闢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角度,就像宇宙奇點開始了大爆炸(BigBang),心宇視界由此“紅移”、膨脹、無限延展……

心性超俗、修習不倦的婆母送我“衣缽”拳服,引領我加入了太極拳習練者的隊伍。年過七旬的婆母,雖然習拳較晚,但已經跟隨陽泉的太極拳愛好者學習過孫、楊、陳、武各拳、刀、劍。她那人老心不老、披星戴月習拳誦經的精神,那吃苦耐勞、專注研習的'毅力,令我等後輩望塵莫及、自愧弗如。

太極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老祖先賢極富智慧的發明創造,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

太極拳所蘊內涵正是太極圖所揭示的洞悉宇宙乾坤立天、立地、立人“三才之道”等諸多原理,與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堪稱異曲同工。太極拳動態地演示了太極圖的七大含義:“結構、規則、旋機、均衡、圓融、變易和方向”。

太極拳拳術兩膊相系、拳勢打圓、陰陽相合、虛實分明、上下相隨,快慢、剛柔、進退有度。太極拳講求以意運身、肢體鬆透、周身協調、動作輕靈、內外一氣、勁道通暢。其妙處還在於“脫體力,生神力,非為無力;除濁氣,換清氣,非為無氣”。太極拳術“能體儒家不偏不倚之中道,能體佛家本來面目之法門,能體道家自然無為之妙道”,“是對立統一的拳術、質量互變的拳術,也是否定之否定的拳術,正合於哲學的三大支柱”。

古人創造太極拳的目的無外乎健體與致用。所謂“沒有技擊就不叫拳”,太極拳的本質就是攻防,技擊防身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太極拳之所以有益身健體之功效,是因為太極拳本身符合人的生理運動規律,符合人體骨骼摺疊規律。太極拳在鬆柔的原則下,用圓形動作做為動作基礎,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練體調氣的功夫。總之,太極拳不同於其他運動,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能改善神經系統、迴圈系統,預防心臟病,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有益腰脊。此外,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鍊,保持良好體型,具有健美作用。

習練太極拳最尋常的意義,莫過於能使人在舒緩適宜的運動狀態下體驗內勁積聚過程,使全身體質得到強化;還能使人在運動過程中體悟事物運動變化規律,明白樸素的哲學道理,是一個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匯聚正能量的過程。當然,更高水平的習練者,能在神清氣爽、其樂無窮的太極拳運動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武學功夫,完成精神與心靈層面的美學表達和哲學感悟。

梅老師,是一代武術宗師楊露蟬孫楊澄甫創立的楊式太極拳正宗傳人,師承趙濟夫老先生。梅老師盤架做功的手、眼、身、法、步,每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極中規中矩,完美地演繹了楊式太極拳靜、穩、正的特點,其身法動中寓靜、靜中有動、穩中求功、從容不迫;其拳法綿綿不斷、節節貫串、不滯不頓、一氣呵成。看梅老師打拳那舒展的身姿、深蘊的內勁,你心裡自然要感嘆習拳到如此程度是極要功夫的!她打拳像是在寫楷書、繪工筆畫,力貫其中,精美無比,完全是習練者學習的範本。梅老師每教授一個招式,都要悉心精研拳理拳法,研究盤架、走勁、用意的理論,詳細示範其攻防技擊意義,不厭其煩地講解習練注意事項,以確保每個初學者掌握的功夫點都不走偏。聽她講析太極,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快最準確的進步與領悟,我更是每每獲益良多!

孫老師,是我的啟蒙教練。他雖年逾花甲、銀髮蒼蒼,但由於每日堅持不懈習拳,使他益顯鶴髮童顏、精神攫爍、老當益壯。他講課談笑風生、趣味盎然,特別擅長把太極拳之深理妙趣與習練感悟、修功過程甚至生活保健諸方面聯絡融匯起來。“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鬆腰落胯”,“收尾閭”、“撐命門”、“足生根”……初次聽到這些生僻的詞彙,頭都發脹,再別提到位、上身了!可是在孫老師的生動教習這下,那幾十號耄耋習練者竟然都能不懼艱澀枯燥,輕鬆用心體會,老頭兒老太太們一個個進益很快,樂此不疲、精神日旺、益發年輕!我對太極功夫的美好感受就是從他的課堂緣起、開始。

楊大師,雖稱大師卻不是老者,與我是真正意義上的同齡人。他演繹陳式混元心意太極,似大澤龍蛇奔騰江湖,又似高山流水垂絛千尺;靜時如山嶽、急時如閃電,道風仙骨、混元一氣、氣韻天成,剛柔無跡可尋!他常要求習練者要心胸寬闊無比、意識如茫茫大宇,做到“周身處處皆太極”。欣賞他的拳術,彷彿看到動態的“太極圖”,把太極拳的運動、發展、變化和對立統一的根本規律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梅老師的太極拳是在寫楷書繪工筆畫,那楊老師則是在揮筆狂草,放達恣意、龍蛇走筆、天人合一。

“一道”師兄,也習練太極。起初我有些意外,納罕他是何時學會的、功夫究竟如何?直到一日見他隨性的一時比劃,不禁令我擊掌稱讚。“一道”師兄身份有點特殊,雖不是行裡高手,但曾得楊振鐸大師口傳親授,拳架很有大師風骨,立身中正、舒展有度、柔和圓活、輕靈沉著。如若功夫日久,也必是深悟太極神思意境的嫡系傳人。“一道”師兄習拳套路與我同宗不同門,但緣於他大隱之士的氣度和對太極的專注,我便稱他為“一道”師兄。一日,我見他居然能在促狹之地舒展拳腳,雖為他的定力折服,但又覺與自己不同,便笑稱我若習拳必飄飄然身著拳服、佔據百米見方之地騰挪揮灑才可盡意。他笑而問曰“做功與舞蹈可有異同?”他的達觀風趣頗感染人。

“一道”師兄所言極是。習拳確與其他運動不同。中國習練太極拳的人數很多,但真正練到“純以內勁為統馭,外形使人無法捉摸,人所不知,獨我自明”境界的太極武術大家極少。“身、形、意的變化,對於太極拳來說,均是小魚。神思、意境,乃是太極拳的熊掌。身、形、意的變化、提高,可以通過太極拳的練習獲得,神思、意境則必須通過對於哲學、藝術的經年積累,方才有所進步”。

然而,在我看來,習拳勿論境界高下。“我練故我在”!在向太極拳法至高境界登堂入室的過程中,功夫技藝可謂終身練之不盡。絕大多數普通人眾有著“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樸素情懷,即便在最低層次的強身健體的習練中將太極拳練成了“太極體操”,也對傳承中華民族這一傳統文化瑰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當人類處於科技發展日益昌明、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生活行為方式極速嬗變的時代,精神世界受到的震盪和衝擊前所未有,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洗濯心靈汙淖、修復文化荒漠、提升精神道德、重建生命綠洲!

習練太極拳就有這種怡心悅情、通達性靈之功。在風清景明的舒朗麗日,擇一處山水俱佳的清幽碧透之所,望雲捲雲舒,聞花香鳥語,舒四肢百脈,分清濁之氣,怡雋逸之情,是怎樣一種人生境界?恰如五柳先生陶古人詩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