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日誌>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通用15篇)

文思屋 人氣:3.02W

日誌是日記的一種,是一種記錄了我們的生活和情感的寫作模式,多指非個人的,一般是記載每天所做的工作,就像我們在筆記本上寫日記一樣,不同的是日誌是發表在網路上的虛擬空間儲存。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經典人生感悟日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通用15篇)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

寫過各種型別的文字,但是我從沒以日記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一些觀點,即使有所表達,也是多半以詩歌的形式,但這一次,我不想做一些故做深沉的表達,只想實實在在的說幾句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的思考。關於人為什麼要生活以及怎樣生活,實在是一個很陳舊的話題了,而且它們與哲學中最基本的兩個根本性的核心問題即第一性和同一性的問題關係密切,雖然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唯物主義者很徹底的解決了那兩大根本問題,也使得我從此對辯證唯物主義失去了興趣,當然這是題外話,我現在想做一個懶惰的迴避,即避開這兩個很深刻我認為無法用三言兩語甚至千言萬語都難以解答的問題而直接進入由此推出的第三個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活著。當然,這所謂由此推出的第三個問題,其實是我自己杜撰的,哲學史上並沒有公論,將人怎麼樣生活作為第三大問題來對待,但因為我把這個問題看的如此之重,僅次於兩大基本問題。也許在某些人看來,我有些小題大做了。

之所以想起這個話題,是因為年假裡,見到許多過去的故人,歡聚之餘,自然少不了象當年一樣秉燭夜談式的交流,然後一交流開來,感覺眼前之人,卻已非昔日之人。不過我可以理解,都是成年人了,觀點上自然可以有所不同,也應該有所不同,而我所堅持的東西,我發現早已不是主流,即使在我曾經的許多朋友那裡,也找不到支援了。所以只好借這篇文字,自我論證一番,以自我安慰,或說自我鼓勵。

說到人生活的意義,我突然想起莊子在《知北遊》中一段故事,說的是東郭子向莊子問道,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呢?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具體點說。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說:怎麼在這樣卑下的地方?莊子說:也在稻草中。東郭子說:怎麼越發卑下了呢?莊子說:在瓦礫中。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低下呢?莊子最後乾脆說:在屎溺裡。東郭子聽到這裡,閉口無言了。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2

這故事初說起來,似乎帶有幽默色彩,然而細細想來,其含義之深,不可言傳。其實東郭子問的這個道,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當然,也許不僅僅是,但必然要包含著,人生活的終極意義。而莊子的回答,看似搞笑,實則玄妙,他的觀點是道是無所不在的,不論在多麼卑小的地方,都和在多麼偉大的地方本質是一樣的,《莊子》裡很多思想一向是我所向往並且贊同的,而且這個回答是完全符合莊子一貫作風的,但是因為東郭子這次問的是個很嚴肅的話題,那麼莊子還用這種一貫作風回答,針對這個回答,我認為莊子是在耍花腔。這其實是個萬金油式的回答。他似乎告訴了我們道在什麼地方,但是這無所不在的道,怎麼來指導我們的生命呢?針對這個回答,我們可以推出的結論就是,我們明確的活著是活著,我們不明確的活著也是活著,我睜著眼是一天,我閉著眼也是一天,總而言之,只要我呼吸,哪怕我躺在豬圈裡,我也是活著。為什麼會推出這個結論呢?就是因為這種生活其實是符合莊子的理念的,他從不刻意強調某些生活方式,他不喜歡世俗的束縛,所以他只想隨心所欲的生活,所以他妻子去世了,他還可以擊缶而歌。這種狀態用在生活理念上,我是可以接受的,我同樣不喜歡受世俗束縛的生活,但是用在生活方式上,我卻認為,有避世的傾向。

生活有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生活,在這其中,我更傾向於精神上的生活,當然有人一定會說,精神上的東西必然要依賴於物質,即唯物主義家所說的物質生活決定上層建築,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是真的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人活著的本質在於精神活著,精神和物質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脫離的,比如說一個人,物質上一無所有,赤貧如洗,這時有人可能會說他死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沒有懸念的,所以我們因此可以把他視作同死之人了,但是隻要他精神上很富有,那麼到死的最後一刻,他的現實生命正在消散,但是他精神上一樣可以活著,他對自己的一生不曾感到虛度,在生活的每一秒鐘,他都因為精神的富有而感覺充實,那麼他的生命我就可以認為仍然活著,而且活的很好,那麼如果有人在他等死的日子裡和他言語思想上交流,也許,他的思想會被那人繼承,那麼他死了,他的精神也仍然活著。而且,我認為,越是在這種物質赤貧的情況下,精神上越能活的精彩,曹雪芹就是越活越窮,但是他的精神收穫也因此越來越豐富,他因此得到了永恆的生命,在藝術的精神層面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我不想和弱智的人做這種底層的舉例論證,所以僅舉一例輔以說明,不再多舉。

尼采曾經提倡的超人,其實也是在精神層面上提倡的,這也就是我為什麼喜歡尼采的原因,說到這裡,可能會讓人覺得我有點推崇唯心主義的觀點,如果有人能讀出這一點,那麼他真是解讀對了,我的確是在推崇唯心觀的很多說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我不喜歡唯物主義的哲學家的原因,海德格爾說,人,詩意的安居,其實也是對人的精神層面生活的一種描寫。

現代社會是一個各方面都趨向於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狀態,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觀點,這初看起來似乎有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意思,是個好事,但我認為,未必是這樣,觀點可以有很多,也允許有很多,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但是如果每個人前進的方向因此也不同,那麼這就會形成一個混亂的局面,那麼這樣說來,似乎又是我的不對了,因為觀點指導行動,我既然可以接受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卻不能接受大家有不同的行動,這實在是我自身的一個莫名其妙的悲哀。

維特根斯坦在他的鉅作《邏輯哲學論》開篇第一句話就是“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我當時看了之後立即感覺其中奧妙無窮,遠比唯物主義哲學家用以解決哲學中兩個根本問題的觀點深奧的多,因為他有多重意思,其一是世界是客觀的,這就完全符合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解決第一性問題的時候所給的解答,另外還有一種含義就是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這就完全符合了唯物主義哲學家在解決同一性問題的時候所給的解答,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直接解決了哲學的兩大最根本問題,然而還不僅僅於此,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世界不一定是理性的,對於這層意思,我在讀到《邏輯哲學論》的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對我在開篇的時候理解出的這層意思得到了驗證,這本書最後一句是這樣的“在不可言說的地方,保持沉默”。所以我對於我最後得出的這種悲哀,僅悲哀至此,而對於生活的姿勢,我將堅持我一直採用的那一種,並且將繼續堅持下去,即使在堅持的時候,我是悲哀著的。

文只至此,不再絮言。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3

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孟子·離婁》)

什麼叫做“以善服人”?什麼叫做“以善養人”?關鍵在於“服人”與“養人”怎麼理解。根據古人的註解,“以善服人”指以威武逼迫人服從,春秋五霸就是典型;“以善養人”指真心誠意地關心、幫助和愛護別人,使人們心悅誠服,求之不得地追隨,其典型是“七十子之服孔子”。用今天的話來說,“以善服人”可指運用權威的力量來強迫人為善。能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威來做善事,當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並不是心甘情願地服從於你。如果他們沒有違揹你,那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因為不敢。在孟子看來,最成功的做法並不是讓人們懾於權威而不得不服,而是能夠讓人們發自內心地自覺追隨。然而,要使人們自覺追隨,不是一件易事,這涉及人另一個重要的儒學概念—“化”。

一是“教化”。根據《說文解字》,“化”的本義與教育有關。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化”字由兩個人(一個正立、一個倒立)構成的。因此,本義可能指人通過教育而發生了轉化。直到今天,我們還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來比喻教書育人的過程。不過,古人所說的“教”並不侷限於學校教育,而且可指人格境界高的人對他人的影響,並認為理想的人際關係中滲透著“教化”的成分。《孝經》中提到“教之化民”,大意是認為古代聖賢能夠以身作則來感化他人,收到了與人心心相印、和睦相處的功效。

儒家關於“養”的思想,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僅“養己”,而且“養人”,與上面講的“自養”過程相反,進一步發展為“養的人際關係學”和“養的政治學”。理想的人際關係賴以建立的前提是,能夠“以善養人”,而不是“以善服人”。孟子說: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4

這裡的“教化”絕不是指編出一些規矩和準則來讓他人學習或遵守,而是包括:自己真心愛人,讓他人學會了愛人;自己公正無私,讓他人理解了公平正義;自己謙遜禮讓,讓他人懂得了相互尊重;自己修習禮樂,讓他人其樂融融;自己正直果毅,讓他人有了善惡。通過讀《孝經》,我們就能明白儒家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理想並不是要人服從自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感化他人,從而達到以行育人、以善養人的效果。孟子提到了“善政”和“善教”的區別,“善政”指好的辦法措施,“善教”指嚴於律己,感化他人。他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盡心》)。可笑的是,在如何來影響和改變他人方面,後人往往只會想到宣傳和說教,很少體會到古人“教化”思想的精髓。

二是“風化”。“化”的另一個重要含義,指一個人在沒有被迫和勉強的情況下,緩慢地、不知不覺地被改變了。《說文解字》用“風動蟲生”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化”的這一含義。許慎說,“風”的繁體作由“蟲”和“凡”兩部分構成,其中“凡”代表發音,“蟲”代表含義。“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春天來了,在春風的吹拂下,蟲子開始孵化,一個新生命從無到有地誕生了。是春風的滋養,使一些細小的微生物發育、生長,化成了蟲子,又從地上的爬蟲化成了天上的飛蟲。

風是“無形而致者”([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它在無形中滋養了萬物,孕育出了新生命。這是一個典型的由“養”而“化”的過程。善於在人際關係中不著痕跡地影響別人,人們跟你相處如坐春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轉化,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化”的過程。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毛詩》上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指君子的德效能夠像風吹草動一樣感化眾人,讓他們從善如流、樂此不疲。孟子用“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孟子·盡心》)來形容“化”的過程。意思是,好的政治並不強迫別人去學習,而是通過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讓人們一天天變好,卻不知道是誰讓他們變好的。漢代學者鄭玄在《周禮》注中說:“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意思是,前昔聖賢在位時以身作則,感化了人們的心靈,讓無數人獲得新生;如今他們雖已離去,但他們鑄就的一些風氣一直傳到了現在。在儒家經典中,還有諸如以德化民、化民成俗、天下化成、施化、化育等一系列表達類似思想的名詞。

總而言之,儒家學者認為,理想的人際關係也是君子用自己的人格力量養育新生命的過程,他把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當作目的,而不是實現私人目的的手段。之所以強調“以善養人”,而不是“以善服人”,正因為在孟子看來,勉強要人聽從於你沒有任何意義。能夠以崇高的美德感化天下,讓他們的心靈從你的言行中獲得滋養,讓他們的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健康成長,這才是君子社會交往的理想。今天,從更巨集觀的角度出發,我們要問:一個社會的繁榮昌盛,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主要依靠什麼呢?難道可以僅僅依靠經濟、政治和法律手段嗎?在儒家看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還要培養人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讓人心自覺地從善如流。為此,就需要“以善養人”,需要“教化”和“風化”。只有這樣,才能從人心中形成強大的道義力量,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牢固的基礎,為正義的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以善養人”,意義極為深遠。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5

也許你事業有成,風生水起;也許你屢遭挫折,頭破血流。也許你官運亨通,飛黃騰達。也許你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也許你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也許你百病纏身,形容枯槁。也許你兒女雙全,個個出息;也許你子女不孝,百般孤寂……那麼,你是否因為春風得意而忘乎所以,亦或因連遭敗績而自暴自棄?其實,那都不應該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因為無論什麼時候,大千世界的都是由或悲或喜的元素構成的,也因此才富有了芸芸眾生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每個人都想擁有高高在上的地位,每個人都想成為富甲一方的紳士,但捫心自問,現實生活果真會如此嗎?只有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相信你現在擁有的,便是你生活中最好的一切,好好珍惜,才能夠心平氣和的面對生活中的一起如意或不如意。

假如你是生活的幸運兒,正如《紅樓夢》中所說的那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請珍惜你擁有的,因為它凝聚著你的奮鬥的艱辛,勤勞的汗水。千萬不要忘乎所以,以成功人士自居,也不要輕浮地好高騖遠,更不能固步自封而削減了前進的動力。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生活中,失去前進的動力便會旋即被時代狂潮所吞沒,珍惜現在的一切,就包括鍥而不捨地進取之心。要想使希望的沃野碩果累累,就要珍惜你的現在,堅實地走下去。

不要一味嘆息自己的命運不濟,機會總是與你擦肩而過。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能力魄力不如人,或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猶猶豫豫,畏畏縮縮。如果是那樣,相信你現在擁有的便是最適合你的。你要明智地和芸芸眾生一樣,在你現有的工作,生活中尋找平凡而簡單的快樂和幸福,怨天尤人和玩世不恭只能讓你的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

如果不是你技不如人,而是身邊的人靠裙帶關係以及金錢而平步青雲,請不要憤世嫉俗地折磨自己。既然你知道他們飛黃騰達靠的是外科手段,也就是說你已經默認了這樣一種社會潛規則,無論它的存在合理與否。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左右的,既然你沒有別人先天的“優越條件”,何必毫無用途地嫉恨別人,嫉恨社會呢?明智之舉是珍惜你現有的一切,儘管它是卑微的,也要在卑微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出精彩,取得令那些身居高位的庸庸碌碌者自慚形穢的成就。一旦你做到了這一點,就連那些高高在上漂浮的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恭敬有加的。比如貝多芬,假如有人問及你貝多芬所在城市的市長是誰,我想不會有人知道,儘管他當時的的顯赫地位和豪華的生活遠遠超過貝多芬,可人們記住了貝多芬,因為貝多芬只有一個!如果你這一點還是做不到,那你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你現有的一切呢?既沒有“優越的”條件,有沒有出類拔萃的才華,那麼,安安心心過自己現有的生活,不失為當前最好的選擇。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6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純粹是在自尋煩惱。原因之一就是總愛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只跟別人優越於自己的地方:比如跟和自己的同學相比,比人家的地位如何如何高;跟自己地位相同的人比,人家的老婆又要比你的能幹等等。而從來不從另外的方面進行比較,比如,比你地位高的,你的身體比他健康,活得比他滋潤;人家的老婆比你的能幹,可他的孩子未必比你家的孩子有出息等等。如此這般,比來比去,越來越疲憊,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感到生活的無望。這樣的人,即使真的有一天幸運之神突然造訪,他又會重新陷入另一輪高層次的煩惱之中不可自拔。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你心中羨慕的偶像其實也就是個像你一樣平平淡淡的人,只是個比你大那麼微乎其微的一個小沙粒。而一旦你稍微低下頭來,便會發現你同樣也有許多令人羨慕,比別人優越的地方,只是你只願仰著頭去看別人。

如果真的是命運有意在捉弄你,命運坎坷,禍不單行,生活的重壓層出不窮,那你更要好好珍惜命運之神恩賜給你的少得可憐的幸運。因為失去的已覆水難收,明天發生的事情,又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假如你失去了左臂,你要慶幸,你還有右臂;假如你家不幸被盜,你要慶幸還有剩餘的財務;假如你家全部被盜,你要慶幸,你還活著;假如你被人殺死了,你也要慶幸,幸虧殺死你的,不是你心愛的妻子……

這是一位外國的先哲說的,可惜的是,記不清原話了,大體意思就是這樣。

先哲就是先哲,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7

我有一個朋友,與同事交惡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家庭生活與工作都大受影響,最後他選擇了離職。

我問他:“如果不是那個人,你會繼續留下來嗎?”

他回答:“當然,這工作我很喜歡,但是我恨透了那個傢伙,只要他在,我就只能離開。”

“你為什麼要讓他成為你生命的重心?”被我這麼一問,他頓時啞口無言。

一個老師將做作業的學生分組,12個人一組,一個學生請求老師讓他換組。老師問:“為什麼?”

這學生說:“因為我很討厭其中的一個人。”老師問他:“其他的組員你也都討厭嗎?”

學生說:“不會啊,都蠻喜歡的。”老師說:“那這個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

那個學生答:“重要個鬼啦!討厭死了!”

老師說:“但是10個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卻為了他一個人離開。你說,這個人重不重要呢?”

敵對的關係有時要比愛的關係來得更深沉,恨一個人要比愛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處於跟某個人的抗爭中,慢慢就會失去自己。

這樣的結局,你願意嗎?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8

你給了我生命,我就會驕傲的一直走下去。你給了我希望,我就會帶著這份希望勇敢的活下去。我不畏懼,亦不逃避。——題記

窗外的天空,還是一如既往的藍,只是不再是那個季節,不在一如從前。風很輕,雲很淡,卻只是一種懷念。

聽人說,我是一個孤兒。我出生之後就被丟棄,是爺爺把我帶回家,一手撫養我長大,給了我第二次的生命。我倔強,任性,不聽話。爺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爺爺告訴我,做人不能有傲氣,但要有傲骨,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幫助你,你要感謝;沒人幫助你,那也是公平的命運,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孩子,你起點比人家低,更要努力一點,不要被人看不起。

帶著爺爺的話,我在教導中慢慢長大。懂得為人,處事。懂得大方,勇敢。面對生活的艱苦,我微微笑。面對燦爛的陽光,我抬抬頭。風呼呼從耳邊刮過,爺爺您的聲音在耳邊迴響,記憶中的我們,伴隨著我一起長大。

記憶裡的六七歲,您帶著我學騎自行車,耐心教我一遍又一遍,我跌倒了,您對我說:“男子漢,不要哭,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往前走。”

記憶裡的八、九歲,您帶著我去游泳池學游泳,面對寬闊的泳池我不敢往下跳,您對我說:“泳池就像是生活,你要勇敢去面對,不要怕。”

國小時代,您帶我去爬山,領略高山流水四季的變換,告訴我煩心的時候可以對著生活吶喊,發洩情緒。

國中時代,面對題海的我讓時間一分一秒地從指間流逝,看著我不知所措的樣子,您又對我說:“做題,也像做人,你可以選擇放棄,但千萬不可以放棄選擇。”

是的,我知道,我都知道。這些都是您帶給我的生命的養分,讓我本不完整的人生變的日漸完整,讓那些困難都與我漸行漸遠。如今,我在這裡寫下對您的思念,爺爺,不知道在天國的您,還好嗎?天國的階梯長嗎?天國的生活幸福嗎?不用牽掛我,我在這過得很好,我不再是那個讓您擔心,長不大的孩子了。我學會了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一個人走長長的路,一個人,回家。但我不覺得孤單,因為有您給我這些生命的養分,讓我充實我的'人生,我會帶著這些養分,驕傲的一直走下去。

看,天邊出現了霞光,爺爺,那是您在對我微笑嗎?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9

重要的不是你從哪來,而是你能去哪裡。重要的不是你畢業於什麼大學,而是畢業後你能過什麼樣的生活。重要的不是你認識哪些大人物,而是那些人誰會認識你。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多優秀,而是你還能優秀多久。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愛你,而是你和誰在一起最快樂。

保持陽光心態,積極面對人生。人生就似一本書,只會越讀越精,越寫越細。等到讀懂時,心境開闊,凡事種種都已淡然於心。書無好壞對錯,只有優劣之別,概因其書是自我心得,自編自讀之物,悟得多時,書中有物,可圈可點;悟得少時可就無韻味可言了。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在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生命無常,世事也無常,心態不同,人生的滋味自然也不同。生活已經攤開在你面前,是屈服地背道而行,還是坦然地積極行事,生活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如能超然忘我,放下得失,淡泊名利,就不會被生活中的境遇所困擾。拭去心中的塵埃,浮躁憤懣自然消遁無形。只要方寸不亂,生活的大局就不會亂。

流年似水,太過匆匆,一些故事還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千帆過盡,回首當年,當初的山盟海誓早已漸行漸遠,如今回首,只剩那歲月留下的滿目荒涼。

有能力就不必去氣餒,有價值就不必炫耀。生命的質量取決於每天的心境,通過改變態度可以使得自己經常處於良好的心境狀態。生命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學會享受過程,精彩每一天。

不要想的太多,跟著自己的心走,一個人要做到對自己的美,聰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顯貴重,就彷彿梔子花不知道自己有多香,蘭花不知道自己有多幽靜。天分,天性,從來都不需要發言和解釋。

必須有一些這樣的時刻,你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想著老子非把這件事情做了不可。然後豁出去做這事,做完後渾身舒爽;人生必須有一些這樣的時刻,你對自己的某個壞習慣忍無可忍,對自己發誓一定要改,豁出去改到最後真的改掉。不要安慰自己,要麼就真心喜歡現在的自己,要麼就去變成喜歡的自己。

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是過給自己看的,所以對他人給自己或褒或貶的評價完全可以從容的一笑了之。也不需要去豔羨別人的生活,更不需要攀比,我們只需用心去品味每一刻的生活,去關心、去感受自己擁有的幸福,讓自己的生活如花開鳥鳴一樣的輕鬆自在。

時光易逝,青春有痕,最幸福的人並不是擁有最好的一切,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很多,學著莫生氣,就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生氣,傷身又傷心,傷人又傷己。學著不生氣、少生氣,是一種成熟,也是一種智慧。

有些堅持不必刻意,有此放棄無須不捨。該來的,就用心的虔誠,守候某個絢麗的瞬間;該走的,就多點豁達與仁愛,別讓自己身心俱疲。莫蜷縮在遺憾與抱恨的陰霾裡,撥開烏雲,方見晴日,你眷戀一段無關的光陰,必將錯失更多摯愛的風景。白天沐浴陽光,夜晚遙望星空,學會在各異的流年裡,釀造多樣的生活。

人生不會太圓滿,我們要擺正心態面對酸甜苦辣。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是未知,只要好好把握現在,什麼事情都可能出現轉機。

能讓你逐漸強大的,不是堅持,而是放下;能讓你慢慢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卻;能讓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內心的學識;能讓你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苟活,而是不屈的抗爭;能讓你重新開始的,不是等待住事的結束,而是勇敢地和它說再見;能讓你終生追逐的,不是遠方的目標,而是不死的信念。

有時候,心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小,容下他人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熱,溫暖自己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冷,溫暖他人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軟,原諒自己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硬,原諒他人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亮,照耀自己就好;有時候,心不要太暗,照耀他人就好。

待人接物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當人物,老拿自己當領導,老把自己當富翁,老以為自己是情聖,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即便真是小有作為,業績斐然也要謹慎,要虛懷若谷,要大智若愚,其實人的最終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你把自己看複雜了;說句俗話,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

快樂很簡單,別太過物化,有時擁有的多了,就蛻變成累贅和負重;莫將之庸化,勿在意他人的目光、背後的評價,沒誰潛藏在你的心境裡,你只是折騰給外界看罷了,不過是裝飾膚淺的擺設而已。所以,快樂不是那此外在的表象,而是由內而外的情緒流露,就如一件衣物,別人關注的是觀感,而捉摸不到你的感受。

當你忘了自己的過去,滿意自己的現在,漠視自己的未來,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處。當成功不會讓你太高興,失敗不會把你怎麼樣,平淡不會淹沒你時,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當你以微笑的心想到了過去,以希望的心向前看,以寬厚的心向下看,以坦然的心向上看時,你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處。

心善,是大愛無疆的蔓延;心寬,是足智多謀的恬靜。心正,是透明的開誠佈公;心靜,是笑看風雲的舒暢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總懷一種樂觀向上的獨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

膚淺的羨慕,無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會讓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裡面;盲目的攀比,不會帶來快樂,只會帶來煩惱;不會帶來幸福,只會帶來痛苦。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認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我們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其他的交給命運。

愛從來就不是清淺的,那裡面有成全,也有忍耐,有付出,也有等待,愛是初次遇見時候的砰然心動,是百轉千回依舊掛念,是顛沛流離時還在身邊,愛情是一個諾言,是對人性的最大考驗。

我們看得到繁華,卻摸不到回憶;當那一抹曙光升起的時候,我曾經幼稚地以為我又看到了希望;我一生中最幸運的兩件事,一件,是時間終於將我對你的愛消耗殆盡,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見你;聽見某個名字,想起某些事情,這個城市安靜的讓人心顫。

青絲三千落腰間,風塵三千落滿地,煩絲三千落何處?言而不能由衷,心向所往,往如何處望?花葉落,清風流,銀光瀉,封住這一世塵埃,望著這一處寂靜,竟然落寞的生涼,竟然落寂的垂淚,開鑿的洪流,流也流不止,原來這一處隻身一人,原來淚滴的聲音覆蓋了心跳的速率。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0

一名男子心煩意亂,他在花園裡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下來陷入了沉思。他是個工作很勤奮的人,希望盡全力給家庭帶來幸福。那天,他想給兒子買一件貴重的生日禮物。這個想法讓他高興起來;但下一刻,他翻看自己的錢包時表情變得十分凝重。想起兒子天真的面孔,他的眼中充滿淚水。

他聽到附近有人在說話,但沒有留意。他想保持安靜,但被不停的咯咯笑聲惹得煩躁不安。

他沮喪地站起來,四下尋找可以坐下來安靜思考的其他地方。

在離開前。他不經意地朝傳來聲音的方向看了一眼。他看見一名中年男子與他的妻子和女兒坐在遠處說笑。他們都穿著破舊的衣服,中年男子旁邊還有一個用零碎布料做的小袋子。他納悶,儘管他們很窮而且境遇悲慘,怎麼還能有說有笑,看起來相當幸福。

穿著破舊衣服的男子從破袋子中拿出一小塊點心,把它分成了三份。

站在遠處看著這家人的男子感到既困惑又好奇。他想知道這個貧窮的家庭在做什麼。

他踮著腳走近他們,站在了一棵樹後面。靠近後,他看見那個中年男子把一小塊點心放進女兒的嘴裡,把另一塊放進妻子的嘴裡。他們都面露微笑,注視著彼此,隨後開始談笑。

他閉上眼睛,認識到不必通過隆重方式就能體會到幸福。如果我們敞開心扉,或許能在每一個微笑的瞬間感受到幸福。一切都取決於你的態度。美好的幸福感,取決於你對待生活的態度。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1

6月、在廣東這邊早已入了夏天、看窗外烈日炎炎、四周的空氣、枯燥無味,只有樹上蟬兒高聲鳴叫,一陣風吹過、不覺讓我想起往事,此刻心情難以平復。

從懂事起、對於情、早已明瞭、而至現在、卻那麼陌生。對於我來說、感情不是剛開始戀愛時的如膠似漆、而是長久而甜蜜的長久廝守、對於這些、雙方要互相理解、互相維持和珍惜、尊重才能長遠。而對於單方面的付出、卻讓兩人都那麼的累、一步步走向無法復收的地步,最終不了了之。正如那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情為何物,古人至今、千百年來都是那麼的讓人迷解。一對戀人、從剛開始認識,天天電話、聊到深夜2、3點、恨不得每分每秒都黏在一起,慢慢的、接觸時間久了、矛盾越來越多、爭吵、合好、再爭吵、再合好。如果時間剛好、就結婚、也許還可以、可如果在一起的時間越久、積累的越多、卻發現時間越久、越不可能走到一起。不知道是誰變了、如果到那時候、對雙方都好吧。在很久以後、回想起以前,想起當年那些往事,你愛過嗎?愛過、曾經。不經讓我回想起大話裡面的經典情景。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相遇了、相見、嘴角只會微微一笑,或許裝作不認識、或許輕輕一句問候:你還好嗎、好久不見!

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是否還能紅著臉。

歲月總會帶著無法抹去的痕跡、有著淡淡的回憶、想起曾經那麼些人和事、一切都會雲淡風清、畢竟你經歷過、就夠了,擁有、未必有你想象中那樣的美好,不要去感傷、這樣就好。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2

鄰家有一位女士,近段時間發福了,連自己都覺得該減肥了,走起路來就像一隻大胖鴨子一樣一拐一拐的,稍微快走上幾步,就氣喘吁吁,直冒汗珠。“人醜多讀書,人胖多運動。”可以算作是至理名言吧!可是,連走路都會喘的她,要叫她去運動的話,無異於八月飛雪,那是根本做不到的事。

那就少吃吧,吃的少,那就胖不了,也容易做到,總不致於說真的喝水也會長肉增重吧。她給自己定了個量,一頓就吃一碗飯。

你讓一個一頓本來就吃三碗飯的人現在一頓就吃一碗飯,可想而知,沒有一定的自控力根本做不到。這位女士就做得到,一頓就只吃一碗飯,看來真的是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孤注一擲,開弓沒有回頭箭,動真格的了,一定要減肥了。飯桌上,看別人狼吞虎嚥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她可真難受呀!拿起筷子又放下,自己罵自己沒出息,要頂住。

可一年過去了,這位女士減肥並沒有成功,反而比之前又重了十斤。原因是什麼?

原來,每頓飯只吃一碗飯,是她自己定的目標,每當想要多吃一點的時候,她總是提醒自己:要給孩子做榜樣,不能說話不算數,失信於孩子。可是,等孩子一走,去上寄宿學校,她就沒那麼大的壓力了。不是說,一頓就吃一碗嗎?就吃一碗。早點不受限制,吃一大碗餌絲,反正餌絲又不是飯,晚上回家,也如此,餌絲一大碗,理由同上。早飯晚飯倒真的只吃一碗飯,菜不在受限之列,想吃多少記多少,原因在於菜,而不是飯。空閒時間,肚子餓得慌的話,零食就派上了用場,零食又不是飯。一個人,總會給自己找到恰當的理由。

你說這樣的話,能減肥嗎?

當一個人學會了給自己找理由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什麼事情也別想做好,你總能夠給自己找出做不好的理由來。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3

看慣了日出日落,就不太羨慕太陽的顏色;它是賦予每個人的,也可以說每個人都擁有;只有眼睛失明的人才會有“番茄太陽”的故事;得到的總歸於平淡,逝去的不經意間就披上了無奈。

年輕的人都有夢想,這種夢想都很高,能實現夢想的當然就很少;這就產生了挫折,有的人更加的努力,稱之為奮鬥吧!很少數人成功了,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是這種階段性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個站牌,以後的路仍然是困難重重;依照以前的性格,以後又是一個奮鬥的過程,在這種超支的付出背後,如果失敗,只能說努力過沒有遺憾或者愛拼才會贏,成功之後,以後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縱觀整個人生,是一路奔跑的過程,這就是一種所謂的充實吧。

更多失敗的時候,多數人還會一蹶不振,把人生的目標從過高調到了過低,這樣淺層次的一下子就暫時的滿足了。在失去精神的追求後,變成了庸俗的物質享受;以前所不認可的種種世俗現在變得可以接受,在一種若有所失的現實狀態中,逃避一些什麼,麻醉一些什麼,覺得人不過就是吃喝玩樂,人就是那麼回事。簡單的追求,伴著青春的遺失,伴著夢想的可笑,伴著一種自卑,慢慢的瞭解一個平凡的生命。

為什麼目標不能定的適中呢?定的高,就彙報了父母?光耀了門楣?也許是吧,但是結果多數人卻是欲速不達甚至適得其反;而卻在這種過程中難免變得孤傲、自私、貪婪、自卑;多少高官出身低微,到高官又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最後卻是鋃鐺入獄,這種大慈大悲的背後與他的人生定位不能不說有聯絡。在兒時的記憶中,好像還沒有人把目標定的低,求乎上,得乎中,也許都是本著這個道理來的。

在奮鬥的過程中,付出的不僅是個體本身;更有家人的支援!為什麼對父母會有那麼多的愧疚?為什麼父母總是享不了你的清福?你總是在奔走,哪能顧忌很多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想不到最後高處只站著幾個形單影孤的人,變得高處不勝寒;而地處卻是一片茫茫的人海,生活的有滋有味。到何時,不能沒有追求,不能光追求,不能一味的高追求;我想,你的一生會變得有滋味很多!奮鬥後要休息,也不能光閒著,那是人生的另一個極端,就說這麼些吧。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4

寧靜是一幅水墨畫,淡雅而雋永;寧靜是一首山水詩,空靈而清新;寧靜是蒙娜麗莎恬適的微笑,令人心馳神往……置身於當今喧囂的生活、紛雜的世界,為擺脫人生的苦惱和憂煩,不知多少人苦苦尋求一份心靈上的寧靜,卻往往不可得。正如周國平所說:“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鬥,都使人靜不下心來。”

然而,也並非寧靜不可得。因為喧鬧的是外部世界,而寧靜是屬於心靈的,一個人只要具備過內心生活的稟賦,養成多關注內心世界的習慣,不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善於把外部生活的收穫變成心靈的財富,那麼,他就能步入精神世界的淨地,就能超脫地看待一切紛紛擾擾,心平氣和地享受人生。

寧靜源於內心,同樣,寧靜的敵人也來自內心。因此,要保衛潔淨的精神家園不受侵襲,必須打敗四大敵人——妒忌、功利、貪婪和野心。妒忌是毒蛇,使人惡念叢生、心智疲憊;功利心強者則時時計較個人得失,羈絆於一分一釐而無法超脫;貪婪之心源於慾望,終日被攪得心神不寧、躁動不已;野心大者,處處不滿自己,只惦記著如何將不可得之物據為己有。敵人十分強大,裝備精良,且往往結成聯盟,故初闖蕩生活者往往無法找到克敵制勝之道,且多會淪為階下囚,任其擺佈、處置。只有當一個人積累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逐漸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確定了自己的心靈追求,才能戰而勝之、攻而克之,寧靜以致遠。成功時,不欣喜若狂、得意忘形;失敗了,也不沮喪氣餒、心灰意冷;高朋滿座,不眩暈,曲終人散,也不孤寂……真正擁有一份寧靜人生。

山澗的一泓清泉,午後的一縷輕風,夏日的一片綠蔭,冬天的一束陽光……一切都昭示著寧靜。寧靜,是一種美妙的人生境界,萬種風情,盡在其中;寧靜人生是一條山間小路,逶迤於芳草、綠樹之間,濾去了塵埃、喧囂,只有花香撲鼻、鳥語盈耳。

經典人生感悟日誌 篇15

百世沉澱,能看千秋萬世。千次磨練,能望穿古今。

——題記

國小六年我學會了如何說話和如何做事,而國中這三年我學會了謹慎和交友。人這一生幾次春秋,幾經浮沉啊。學的越多看的越清,接觸的人越多心思也就越多,越是你不想做的事你越會做,越是你不想成為的人你越是會和他幾點相同。奈何人生就是如此。

歲月流逝許久,我才發覺人的幼年不過如凌晨五六點的太陽,那時孩提不諳世事,不懂世態炎涼,所以他發的光是柔和、潔白的。童年呢?便是七八點鐘金色的太陽吧,他充滿著神祕和想象。少年嘛,自然是九十點鐘的太陽,鋒芒畢露,銳不可當,如此刺眼。青年正是正午的太陽,並不刺眼但很溫暖,那時青年已經學會了很多經驗,會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從出生到現在這一路走來,不知經歷多少風霜,但也知道了如何在三言兩語中明白一個人。因此,不識我的人以為我單純好騙,而知我的人卻在暗地說我心機深沉。呵,當真可笑。

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嘆王朝更替,萬年可見斗轉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舊日韓非也曾感嘆,我自然也在惦記。

落葉隨風,鎏光即散。普天之下又有何等驚雄?蒼穹之上誰在又看芸芸眾生?百花更迭不過一觸即散。少年本因憑著熱血鮮衣怒馬,可為什麼我卻不曾看到?今安於天下太和,明危亂於水深火熱,最後苦了誰?我常嘆息於此,可又因為自身實力不足難以成願。

世俗便是如此苦味,誰有何曾不想像有哪些天才的能力?可這個世界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我還曾記得有位導師給我說過“條條大道通羅馬,可有些人出生便是在羅馬”。其實,我也明白這些,可內心總有不滿,但我也無那資格述說。

朝陽的活力和銳氣,夕陽的柔美與悽然,對於我來說自然是後者更好,所以閒時我總愛看夕陽,有時又不禁感慨人生這條路,剛開始比較難走,為什麼呢?因為是要你學會禮,義,道,只有學會這些才能走到“自然”,所以我有時也在讀著那聖賢金書,以求能有些道念追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