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江蘇各地的清明習俗

文思屋 人氣:8.36K

江蘇各地的清明習俗,知道得全嗎?以下是本站小編蒐羅的江蘇各地的清明習俗,供參考。

江蘇各地的清明習俗

飲食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便算是製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河蚌豆腐湯。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要選個兒不大不小,紅殼的。先用熱水反覆洗乾淨,略灑點食鹽拌一拌,片刻後再洗一遍。用刀背將硬邊敲鬆,這樣熬出來的肉才會不老。最後將“歪歪”橫切成一公分寬的'條兒,爆火將姜、蔥、鹹肉、豆腐、“歪歪”下鍋,熬成濃湯,味道異常鮮美,有的還可以在裡面放蠶豆瓣兒,或者鮮筍,秧草,湯美肉鮮,食之三月不忘。

祭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清明節祭奠先人,寄託對逝去的先人的哀思,是人之常情,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文明的方式來祭祖。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嚴肅地鞠一個躬,靜靜地默哀,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簡單又莊重,不失為清明祭祖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形式。二是植樹,更多的市民改用植樹的方式寄託對故人的哀思,高雅。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每年清明節前後,在江陰敔山灣都會看到不少家庭帶小孩出遊放風箏的場景,天空中各種形態各異的風箏在空中自由翱翔。

插柳

清明節插柳有三種意思。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二是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這三種說法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靈性,可以避邪。慢慢地,插柳就流傳為清明的特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