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優秀農村先進事蹟材料

文思屋 人氣:1.8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都不陌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材料可分為集體事蹟材料和個人事蹟材料。那麼擬定事蹟材料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農村先進事蹟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農村先進事蹟材料

優秀農村先進事蹟材料1

張明俊,男,漢族,大專文化程度,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天柱山村人。1965年1月出生,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4月起擔任天柱山村黨支部書記,因積勞成疾,20xx年6月25日身患胃癌不幸病逝。曾任陝西省第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陝西省"郭孝義式農村黨支部書記"、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十大最美村官"、"安康好人"等榮譽稱號。

對黨忠誠,勇於擔當。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永遠聽黨話、堅定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1986年高中畢業後,張明俊開商店、包零工、辦企業,靠勤勞智慧率先致富,他把這一切歸根於黨的好政策,主動向黨組織靠攏,198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xx年,原天山、水泥、汪樑三個村合併為天柱山村。3000多人的亂村無人敢攬村支書這"瓷器活"。經過鎮黨委研究和黨員群眾推薦,張明俊扛住家人的反對,不顧朋友的勸阻,將原本效益很好的建築公司交給妻子管理,毅然挑起黨支部書記重擔。"組織和群眾這麼信任我,這‘擔子’再難挑,我也得挑起。"

面對並村前"水泥人好賭,天山人愛酒,汪樑扯皮撴筋啥都有",並村後村民心不齊、氣不順的爛攤子,張明俊下定決心,堅信事靠人為,事在人幹。他給其他村幹部反覆講:"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咱們一定要當好鄉親們的主心骨。"他帶領班子進組入戶瞭解情況、詢計問策,傾聽群眾呼聲和需求,建立樹幹部輪流坐班、定期例會、包片負責、量化考核等管理辦法,為班子齊心幹事立規矩。確立了建好"兩個陣地"(黨員活動室及文體娛樂小廣場)、穿好"兩雙鞋"(膠鞋、皮鞋)、唱好"兩臺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建設)、開好"三條船"(發展個私經濟、搞好勞務輸出、壯大集體經濟)、扛好"三面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達到"一個目標"(為民謀福利)的村黨支部工作思路。張明俊常講"一個好漢三個幫,要幹好村上的事,村幹部和全體黨員首先要擰成一股繩,形成一條心"。他堅持與黨員幹部大事小事多商量、有事無事常來往,定期召開班子成員碰頭會,每月召開黨員會,經常開展談心談話活動,要求幹部"下鄉穿膠鞋,跋山涉水、走鄉串戶;進城穿皮鞋,廣泛交際、引資招商"。他還多次組織村幹部到延安、富平、黃龍、大寨等地學習取經,開闊眼界。重視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全村13年發展26名黨員,勸退不合格黨員3名。張明俊模範帶頭作表率,帶好隊伍促發展,忠實履行了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的職責。就在他病重難以言語時,還通過手機簡訊安排工作,病危期間還向村班子交代修繕村國小和整修天柱山旅遊景點塌方等工作,彌留之際反覆唸叨"要是能再活個三五年,我一定要讓村上大變樣"。張明俊同志無論擔任村上黨支部書記,還是兼職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區工商聯副主席、瀛湖商會會長等,都能盡職盡責,用心幹好每一項工作,帶富了村子,帶好了風氣,讓昔日的"爛杆村"、"貧困村"變成山清水秀、村美人富、文明和諧的"明星村"。

開拓進取,產業興村。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拔掉窮根、加快發展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堅持帶領群眾走上富裕道路,體現農村基層幹部的使命擔當。天柱山村面積18。6平方公里,是典型秦巴山區落後村,常年"守著青山沒飯吃、望著湖水沒水喝、依著電站沒電用"。張明俊深知群眾要脫貧致富、村上要跨越發展,必須找到突破口、選準好路子,一張藍圖繪到底。上任後,張明俊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結合村情實際制定《天柱山村新農村發展規劃》,提出"生態農業、旅遊服務、個私經濟、勞務輸出"四大產業發展和修路建園等七大夢想工程。他憑著"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仰,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產業+基地等模式,流轉治理土地3500畝,建起核桃、板栗、枇杷等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5500畝。依靠緊鄰瀛湖景區地理優勢,打造白雲古寺旅遊景點,引導農戶建成農家樂等個私經濟66戶,幫助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針對天柱山村面積大耕地少,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的實際,他讓150名村民到自己的公司打工,幫助250人到安康水電廠長期工作,讓村民就近轉為產業工人。如今,全村建起3個居民安置點,450戶村民蓋起了樓房,建成文化娛樂廣場3處,還成立了村籃球隊、民俗文藝宣傳隊、舞蹈隊。20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937元,比他擔任支書的13年前翻了10倍。

攻堅克難,一心為民。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情繫鄉親、謀事幹事作為履職標準,堅持一心為公、迎難而上,體現了農村基層幹部的為民情懷。天柱山村3100多人、660多戶群眾散居在5面山坡、13條溝、15道樑,水電路是群眾最迫切的期盼,也是困擾村"兩委"班子多年的難題。在任職的第一次全體村民大會上,張明俊莊嚴承諾,不管多難多苦,都要把吃水、用電、修路的難題解決了。面對山區基礎設施建設造價高、施工難度大、群眾利益協調難,張明俊積極爭專案跑資金,上山樑下溝峁檢視線路,帶領幹部群眾一米一米整修,一年接著一年推進。資金短缺時,他主動墊資;勞力不足時,他組織自己的建築公司義務投勞;群眾對修建順序有爭議時,他以身作則,引導村民識大局、明事理、講和諧。全村累計籌資2100萬元,組織群眾投勞2萬多個,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處,鋪設管渠37公里,打水窖290口,完成農電網改造15公里,修通、硬化通村、到組、入戶道路14條41公里,85%的村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100%的農戶通上了電,98%的農戶家門口通了水泥路。張明俊同志用13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堅持兌現一句承諾,贏得了群眾的尊敬和擁戴,天柱山村也先後被評為全省"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好類村、"平安家庭建立活動"示範村、"水庫移民示範村",安康市"五個好"村黨組織、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

嚴於律己,樂於助人。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淡泊名利、處事公道作為立身做人之本,堅持引領高尚、傳承美德,用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他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把一切權力交給村民,先後主持兌現了數千萬元政策補助,沒有引起群眾不滿。他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堅持把黨的政策原原本本兌現給百姓,把黨的溫暖實實在在送給鄉親,從未優親厚友、搞特權、謀私利。大哥張明生是20xx年"7·18"洪澇災害的毀房戶,有資格享受1。7萬元的建房補助,村上討論補助物件時,張明俊堅決從名單上劃掉了大哥的名字,把名額讓給了其他群眾。13年來,他把全部崗位補貼和公司3%利潤用於村上的辦公開支,出資40萬元為村民修建文化活動廣場。他常說榮譽是大家一起幹出來的,每次獲得獎金,他都發給村裡有貢獻的老黨員、離職村幹部和困難群眾。20xx年5月5日,參加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後一返村,他就把1萬元獎金全部拿出來,又貼上5500元積蓄,為村組幹部、困難群眾發了一筆"特殊獎金"。

張明俊常對村民說"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辦學,富不長遠。"他尊師重教,關心資助教育事業,堅持自費慰問教師、資助學生,修繕校舍、捐助設施等,多次看望患血癌的瀛湖一小原老校長,並送去5萬多元醫藥費。他堅持樂善好施、扶弱救困、把群眾困苦掛在心上,救助殘疾孤老、幫扶困難群眾,逢年過節給貧困戶送米麵油,常年為貧困老人理髮買單。張明俊把捐資助學、扶貧濟困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據不完全統計,他累計資助貧困學生53名,幫扶貧困戶200多戶,為村民提供無償扶助資金70多萬元,擔保貸款100多萬元,資助教育和扶貧公益事業資金110多萬元。張明俊把群眾困難裝在心裡,群眾自然把他放在心上。張明俊病逝後,3000多名當地幹部群眾自發為他送行,在外務工的鄉親專程返鄉弔唁,數以萬計的網民通過各類網路平臺轉載事蹟、評論點贊。群眾自發舉辦追思會、吟誦會,寄託對一名優秀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崇高敬意。張明俊同志胸懷大愛,光明磊落,報答家鄉,回饋社會,把他的無私和奉獻永遠寫在天柱山群眾的心中。

優秀農村先進事蹟材料2

胡萬春,男,漢族,中專文化程度,1973年10月出生,199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12月至20xx年11月任南鄭縣碑壩鎮西江村村委會委員、村文書,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任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村文書兼青龍組組長。曾獲得南鄭縣"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科技示範戶"等榮譽稱號。

臨危不懼、衝鋒在前,彰顯了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20xx年6月28日清晨,南鄭縣普降大雨,碑壩鎮暴雨如注,山洪、泥石流瞬間暴發。西江村因三面環山、坡陡溝深,山洪來勢凶猛,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胡萬春同志在接到村民張富榮家中受災的求助電話後,顧不上自家房屋也被雨水泡、面臨垮塌危險的情況,前往排險。在途經蔡家河坎時,看見村道拱涵口被大樹堵塞,洪水漫過路面已近一米,唯一通村砂石路和排洪涵洞即將被洪水沖毀,胡萬春立即衝進黃泥浪裡,徒手掏挖亂石、樹枝等堵塞物。由於樹幹緊緊卡在涵洞口,又受地形所限,幾次嘗試都未能拽出。山洪越來越大,情急之下胡萬春拼盡全力用肩頂扛,樹幹頓時鬆動,洪水湧入涵口,強大的吸力將胡萬春捲入涵洞,並衝下70多米深的山谷河道。鎮村幹部群眾300多人次連續4天對27公里河道反覆搜尋,只找到了胡萬春同志的褲子、安全帽等物品。胡萬春同志在抗洪搶險的'危急關頭衝得上,在生死考驗面前豁得出,為群眾和集體利益,奮不顧身,英勇獻身,彰顯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和英雄本色。

履職盡責、一心為民,體現了農村基層幹部的責任擔當。胡萬春同志先後三次高票當選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同時兼任村文書9年。任職期間,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組各項工作事務中,上級交辦的任務不打折扣,對群眾的合理訴求不推諉拖拉。在落實各種惠農政策上堅持原則、克己奉公,從不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群眾只要有困難,他都會放下自己的事,第一時間幫忙服務。20xx年開春,本村78歲的汪忠李老人給胡萬春打電話請求幫助辦理養老補助開戶存摺,正在搶栽煙苗的胡萬春放下手頭的農活,步行3公里山路趕到老人家中採集資訊,當天到鎮上辦完手續,將存摺送到老人手上,而自己地裡未栽的煙苗已經蔫死。這樣的事經常發生,他不光要跑腿,有時還要墊錢。20xx年,村"兩委"決定修進村水泥路,在專案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工程隊需1萬元動工保證金,胡萬春主動墊資,使工程順利進行。村民陳開富的農田被電站引水渠衝毀,他一趟又一趟去找電站老闆協調,給陳開富爭取到4000元的賠償金。胡萬春同志始終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追求,舍小家、顧大家,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忠實履行了一名農村基層幹部的神聖職責。

情繫鄉親、帶領致富,贏得了農民群眾的衷心擁戴。西江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村民致富無門路,生活貧困。1996年,擔任村民組長的胡萬春經鄉鎮黨委推薦,在縣委黨校學習,取得了中專文憑,是山區少有的文化人。1999年,同樣在貧困中煎熬的胡萬春響應縣上號召,在村裡率先種起4畝烤煙,一季下來竟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通過幾年的鑽研摸索,胡萬春掌握了烤煙種植、烘烤技術,成為鄉里遠近聞名的烤煙專家,也是脫貧致富的第一批能人。過上好日子的胡萬春惦記著其他貧困村民,主動上門傳授烤煙種植技術,提供資金幫助,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村上13個烘烤房都是胡萬春一手建設,臨近的幾個村也經常請他進行技術指導。村民遇到菸葉防病、烘焙等難題,他都毫不保留給予傳授指導,從不收取任何費用。村民楊濤因缺乏技術,第一爐菸葉幾乎全被烤焦,胡萬春得知後,一連兩天兩夜手把手傳授烘烤技術,使楊濤當季收入6萬多元。蓋起了新樓房的楊濤逢人便說,"我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全得感謝萬春!",如今,西江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烤煙村,20xx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280元,胡萬春直接幫扶的7戶村民種植烤煙160多畝,戶均年收入10多萬元。胡萬春同志勇於開拓創新,堅持產業富村、產業富民,立志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在帶領群眾共同脫貧致富中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胸懷大愛、助人為樂,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胡萬春的哥哥1993年因車禍致殘,20xx年嫂子又病逝,胡萬春主動照顧哥哥,撫育兩歲侄女,肩負起兩個家庭的生活重任。兩家37畝烤煙全靠他種植,弟弟當起"大哥",支撐起兩個家庭,在當地成為一段佳話。胡萬春團結鄰里、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群眾有困難,他總能傾其所有,盡力幫助。他時常說,自己不當幹部,也要多做好事。有的村民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他見了就伸手扶一把,有的村民忙了顧不了上街買東西,他就主動代買回村。不論哪家村民修房造屋、婚喪嫁娶,只要他知道了,都會前去幫忙。20xx年6月的一天凌晨,村民朱以鵬的父親去世,家中只有年邁的母親,胡萬春第一時間組織鄰里幫忙處理後事,每當提起此事,朱以鵬夫婦總是感激自己有一個好鄰居。胡萬春同志的義舉和熱心贏得了當地群眾稱讚和好評。他失蹤一個多月,還有不少村民沿河道自發搜尋,大家一直唸叨"這樣的好乾部我們真捨不得他走"。胡萬春同志為人忠厚,胸懷大愛,始終不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