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鯀治理洪水事蹟

文思屋 人氣:8.41K

鯀治理洪水事蹟

中國上古神話中較為出名的人物還有鯀,他是大禹之父,和兒子大禹共同治水是中國著名的洪水神話,然而最後卻因為治水失敗被殺。

鯀,姓姒,字熙,夏后氏。帝顓頊之子、大禹之父、夏啟的祖父。被堯封於崇地(河南登封附近),為伯爵,故稱崇伯鯀或崇伯,有崇部落的首領,約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治理洪水

五帝時期,地上突然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洪水,關於這次洪水的起因,各書的記載不盡相同,總的一點是與天上的神主有關,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乾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發下洪水來懲戒地上的人們,前者的說法和女媧時代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重合。

由於洪水的泛濫,地上的人們生活極為艱難,連當時的帝堯也沒有辦法,說:“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一個“皆”字道出了鯀在眾臣心目中的地位。數千年的歷史中,像鯀這樣深得人心全票通過的狀況是相當少見的。

但是,帝堯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他這個人不聽話,在族裡的名聲很不好。《左傳》說他“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難道鯀果真個性乖僻、品德不佳嗎?大臣四嶽表了態:“異哉,試不可用而已。”(《五帝本紀》)。同樣事件的描述,《夏本紀》與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賢於鯀者,願帝試之。”考慮到大家的意見,而且當時也找不出比鯀更合適的人選,帝堯勉強同意讓他去治水。

但是在其他的神話傳說中,鯀就不是堯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樣,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為了幫助地上的人們的。但是與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許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僅如此,在他下界的時候,他還偷了天帝的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的名字叫息壤,據說是一種可以自己生長的神土,鯀大概就是想利用他來治理洪水的。《山海經·海內經》載:“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於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長,故可堙水也”。與此說相近的還有《尚書·洪範》,這應該是最早記載鯀、禹治水的文獻。箕子說:“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範玖疇,彝倫攸斁(dù)。鯀則殛死,禹乃嗣興。”洪水治理的結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他方法不對而終於失敗被殺,其實從屈原的天問中,可以瞭解到,鯀治理洪水幾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天帝發現了鯀的行為,大為震怒,派了著名的劊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將鯀殺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終於使鯀的治水失敗了。

失敗被殺

鯀是為祝融所殺的,

上引《山海經·海內經》就說:“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鯀化為黃熊入於羽淵。《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左傳》昭公七年也雲:“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

在《史記》中,身為“四凶”(歡兜、共工、三苗、鯀合稱“四凶”)之一的鯀是被處死的。據《五帝本紀》記載,“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jiàng)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因此,當時作為欽定接班人的舜經過請示後“殛鯀於羽山”—“殛”為“誅”,一說為“誅殺”;還有一說,按《尚書·今古文註疏》:“誅,責遣之,非殺也。”也就是流放。不過,鯀因此葬身於羽山,是不爭的事實。

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爛,後來不知道是誰,有說就是祝融,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屍體,這時禹就出來了,而鯀的屍體則化為黃龍,一說黃熊,飛走了。鯀在夢中被兒子用符文劍砍下了龍頭,害得只能在外道生存。所謂黃熊是一種已經絕跡的動物,類似於熊,但是有三隻腳,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大禹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開始治水,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僅沒有從中搗亂,還派了大神應龍相助。這位應龍也是非常著名的龍神,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代表了雨神的意思。傳說只要在地上畫上應龍的樣子,就可以招來雨水。這時他則幫助大禹挖河開山,在治理的過程中,伏羲、河伯也紛紛襄助大禹,後來在東漢幾乎成為國學的讖緯學鼻祖的河圖洛書,傳說也是在這個時候由神龜所獻的。終於依靠疏導和圍堵兩個方法的結合,洪水終於被制服了,人們擁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們的王。

接觸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或者學過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鯀。說是古代洪水肆虐,天下怨諮。天子堯不得不召集四嶽官員開會,大家一致推薦鯀去治理洪水。於是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治水的任務交給了鯀。 鯀是誰呢?禹的爸爸。還有,《山海經·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原來,鯀是黃帝的孫子。據堯說,鯀的品行不好,做事情老是獨斷專行。 其實,鯀還是注意聽取意見和建議的。他聽貓頭鷹和烏龜說,黃帝那裡有一種寶貝叫做“息壤”,是可以隨意增長的泥土,就像我們今天傳說的“聚寶盆”一樣。於是,鯀設法把“息壤”偷到手,用來壅堵(“堙”、“陻”、“障”)洪水。但是,九年沒見成效。 《山海經·海內經》說:“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後來,關於是誰殺死鯀的,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說殺鯀的是堯。 《國語·周語下》:“舜之刑也亟鯀。”說殺鯀的是舜。

其實,堯也好舜也好,誰殺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們知道,東西方的神話傳說裡邊,都有遠古人類遭遇大洪水的內容。好好的地球,忽然來了那麼多洪水,是從哪兒來的? 《書·大禹謨》:“洚水儆予。”洚水,洪水氾濫。儆予,也作警餘。天地讓洪水氾濫,是為了懲戒人類。人類怎麼啦?大約是不大聽話,不肯服從天帝的意志。

西方的傳說說得更清楚。《舊約·創世紀》第六章說,上帝耶和華見人類罪惡深重,很後悔在地球上造出人類;便讓洪水到處氾濫,想要毀滅天下。 原來,天帝的本意是要用洪水來毀滅人類。堯和舜知道不知道? 他們即使知道,也斷不會把天地的惡毒的本意揭露於人間的。反正,鯀不得不死。殺死鯀,鞏固了天帝的權威,也樹立了堯舜他們自己的權威。 他們殺鯀,能夠拿得出來的理由有三點:第一,偷了天帝的息壤。第二,擅自採用堙、障的辦法來治水。第三,治水沒有成功。至於品行不好,那無關緊要,所以記載含糊。 既然“息壤”能夠堙障洪水,那麼,天帝為什麼不早一點把它拿出來,以拯救人類呢?如果鯀成功了的話,人們一定會追究天帝消滅人類的罪惡企圖的。幸虧鯀沒有成功。 如果鯀不死,如果採取堙障和疏導相結合的辦法,他會成功的。當然,鯀即使成功了,也是違背了天帝的本意。所以,他是非死不可的。 有人說:不對。鯀的兒子禹後來治水成功了,堯舜為什麼不殺禹,舜還把帝位讓給了禹,讓他成了開創人類新紀元的第一人? 這和天帝沒有關係,但和堯、舜有很大關係。他們不會聽任天帝毀滅人類的。要是人類沒有了,他們的“帝位”豈不是也就沒有基礎了嗎?他們是聯絡神話與歷史的過渡環節,是聯絡天上與人間的中間層次。在他們之前,人類猶如螻蟻,完全在大自然的操控之下;在他們之後,天帝退隱,堯舜代替了天帝,以人抗天,人類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