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手抄報>

九一八事變手抄報:九一八事變簡介

文思屋 人氣:2.07W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變手抄報:九一八事變簡介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燬。日軍在此佈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鬥。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瀋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鬥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前,蔣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莊召見張學良時說:“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瀋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全國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和制炮廠連同9.5萬餘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餘門大炮,2300餘門迫擊炮,260餘架飛機,以及大批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瀋陽損失即達18億元之多。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佔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係發生重大變動。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

侵入瀋陽的日軍裝甲車

被日軍佔據的張學良官邸

日軍侵入瀋陽城內準備隨時射擊

“平頂山慘案”屠殺現場

喜峰口第29軍大刀隊準備肉搏

第19路軍奮起抗戰

上海南京路三新百貨公司前  懸掛著大字“國難”橫幅

街頭的反日標語

這是“柳條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國人

日軍在撫順對人民抗日軍成員橫施毒刑

赴東北援馬抗日團致訣別詞 “除非我們死,我們決不回來!”

東北抗日聯軍  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