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手抄報>

防止溺水國小生手抄報

文思屋 人氣:1.9W

導語::別讓生命的火焰熄滅在冰冷的水中。珍愛生命,遠離危險水域。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關於防止溺水手抄報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防止溺水國小生手抄報

防止溺水作文

夏,這個頑皮的小孩蹦蹦跳跳地向我們走來。太陽公公十分熱情地他的到來。氣溫像爬山坡一般地升高了,天氣酷熱難耐,大家像被困在一個巨大的蒸籠裡。這時,游泳成了一項十分讓人喜愛的運動,它既能消夏避暑又可以強身健體。可這項人見人愛的運動卻蘊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6月1日下午3點半,10歲的小明跟15歲的堂哥、8歲的堂弟一起來到南安石井古山村的一處水坑附近玩耍。或是因為天氣炎熱,三人一同下了水。可這水深不可測,剛一下水,三人就開始掙扎。碰巧附近還有5個五、六年級的國小生,他們5人當機立斷找來一根2米多長的樹枝,救出了其中2人靠近岸邊的男孩。此時小明仍在水中掙扎,但這5名國小生也不會游泳,只好跑去附近找大人求救,但最後小明還是沒能被救起來。

讓我們再看一個案例:6月8日13時許,烈日當空,大火球的太陽懸掛在空中。17歲的男孩黃某銘和另外5名同學,趁家人沒注意偷偷跑到小溪游泳。在他們盡情戲水之歡時,誰也想不到,危險正一步步逼近他們。15時許,黃某銘不慎溺水,其他幾名同學試圖施救無果,只好跑回家求助,但等家人及救援部門人員到場將黃某銘救上岸時,黃某銘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據統計,我國中國小生平均每天大約有40人溺水死亡,這相當於一個班的學生人數。每年國小生溺水死亡佔死亡學生人數的68。2%。

其實溺水事故也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做到“七不兩會”就可以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不私自下水,不擅自和同學結伴遊泳,不在無家長(監護人)或老師的帶領下游泳,不到江河、江海、水塘、水庫、水坑等危險水域邊玩耍嬉戲,不盲目下水施救;發現險情會相互提醒、勸阻並報告大人,會進行自護、自救方法。讓我們防患於未然,學會防溺水,把溺水事故的發生率、傷害率降到最低。讓我們牢記“生命安全高於天。珍愛生命,我們一起防溺水!”

防止溺水現代詩歌

夏天到,知了叫,小夥伴們水裡跳。

去大壩,去深海,這些地方太危險。

小河邊,雖是好,大人陪伴才安全。

到河邊,不要急,熱身運動最重要。

伸伸手,擺擺腿,防止抽筋解疲勞。

不會遊,莫靠近,同學邀請立拒絕。

會游泳,知深淺,捲進漩渦真要命。

黑淤泥,不顯露,一腳陷入難逃離。

防溺水,要記住,遵守規則享平安

會游泳者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腸肌痙攣而致溺水,應心平靜氣,及時呼人援救。

2、自己將身體抱成一團,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氣,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蹺起來,持續用力,直到劇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發作之後,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對疼痛處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後最好再按摩和熱敷患處。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將手指上下屈伸,並採取仰面位,以兩足游泳。

6、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覆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

7、另外也容易遇到嗆水後慌張而引起溺水。游泳嗆水難免遇到,保持好身體重心,調整好動作即可避免。

8、疲勞、飢餓、緊張等都會引起人入水後不舒服或暈眩,發現前兆後需要立即上岸休息,補充糖分,如果突然,可向岸邊的求助人員或旁邊的游泳者求救。

不會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落水後不要心慌意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

2、冷靜地採取頭頂向後,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

3、呼氣要淺,吸氣宜深,儘可能使身體浮於水面,以等待他人搶救。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呼氣時人體比重為1。057,比水略重。

4、切記:千萬不能將手上舉或拼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防止溺水更重要

預防溺水事故發生更重要,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專家建議:

1、儘量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安全的游泳場所,對游泳場所的環境衛生、水下情況要了解清楚。

2、需要有組織地在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4、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有假牙的人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5、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吃水和溺水。

6、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7、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噁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8、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