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國中物理說課稿合集9篇

文思屋 人氣:1.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物理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國中物理說課稿合集9篇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透鏡》一節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在前面學完了《光的折射》後,要求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透鏡的基本知識,為後面學習透鏡成像規律,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可以說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兩種透鏡及對光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學會方法,增強學習興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探究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2.難點:引導學生從真實的複雜的物理實驗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學情分析:學生在上一章學過《光的折射》基礎上,已經對光的折射規律有了深入的瞭解,對於生活中很多光學儀器中用到的透鏡的學習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四、方法運用:整節課運用實驗——分析、歸納,實驗——分析、歸納——設定疑問——猜想——實驗——分析論證這些探究方法。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歸納法、比較法等學習方法

五、教具:眼鏡、凸透鏡、凹透鏡、紙、筆、支架盒、平行光源、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引課:教師:南極大陸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陽光充足的時候,小企鵝們經常會躲到一些特殊形狀的大冰柱後面來取暖,為什麼這樣就不會冷呢?同學們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章第一節《透鏡》。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花鏡)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透鏡。

2.新授內容:

(1)教師: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花鏡)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我看到很多同學跟老師一樣都戴近視眼鏡,大家互相觀察一下近視眼鏡、桌上放的花鏡,它形狀上有什麼特點?學生:~~~~~~~~~,師:用我們物理上的話來說——就是中間薄、邊緣厚;中間厚、邊緣薄。學生分組實驗,師:下面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師給的兩個透鏡,它們形狀上有什麼特點呢?生:~~~~~~,師:透鏡分兩種:一種是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是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光學儀器都用到透鏡,你們知道這些光學儀器的名稱麼?生:~~~~~。

(2)師:我們離不開透鏡,透鏡也離不開我們。下面我們來看片段演示:瞭解主光軸(透鏡上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光心(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課件)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正常眼睛的同學戴一下近視眼鏡,近視眼睛戴一下遠視眼鏡。生:談談感受?師:剛才的遊戲說明透鏡對光有作用,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3)師: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分別讓平行主光軸的光入射到凸透鏡、凹透鏡上,觀察折射光線的路徑,最後用筆畫出入射、折射光線的路徑(教師強調該實驗中的現象就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透鏡是薄透鏡,發生兩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生:分析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課件》。師:在該實驗中,我們發現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被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都經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凸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f);平行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被凹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的延長線都經過主光軸上一點,該點叫凹透鏡的焦點(f),該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f).《課件》

(4)師: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在剛才的實驗中,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有沒有什麼特點呢?生:~~~~~~~~~~。師:這樣我們就得到關於透鏡的

第一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折射光線過焦點。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在三條很有特點的入射光線中,其中有一條入射光線比其它兩條入射光線更有特點?這條更有特點的入射光線還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特點?並且通過透鏡後其傳播方向?生:~~~~。師: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的一個探究問題:凡是通過光心的入射光線,其傳播方向都不變?生:猜想。(課件)師: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

(5)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又得到

第二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過光心,傳播方向不變。(課件)

師:我們都知道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入射光線逆著反射折射光線射入介面上,那麼折射光線將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根據這個道理我們能不能提出另一個探究問題?生:如果入射光線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到透鏡上,折射光線是否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生:猜想

(6)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想,師:我們來觀察一下入射光下,折射光線有什麼特點?生:~~~~~~,我們又通過實驗得到一條關於透鏡的

第三條特殊光線:入射光線過焦點,折射光線平行主光軸。(課件)

3.練習:課件

4.小結:學生小結,教師最後強調。(板書)(課件)

5.作業:老師建議大家回去做一做課後的《動手電腦學物理》以及咱們定的《導航》。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係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於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係,體驗控制變數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係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數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係,而是個人藉助某種"認知橋樑"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八年級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數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資料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裡插座的火線和零線,並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麼關係?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髮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於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於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4、進行實驗

按圖連線電路,測量並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係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並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佈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於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於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準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並達到課標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迴圈現象和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2、內容結構和教材特點

本課內容線索依然稟承了現象→分析→現象(實踐)的過程。由於昇華和凝華過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據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分析、推斷。本節要從生活例項入手,尤其注意區別凝華與凝固、凝華與液化的現象。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知道昇華和凝華現象。

知道昇華需要吸熱和凝華需要放熱。

能簡單解釋常見的昇華吸熱的現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碘的昇華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課題解決的思維程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以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形成願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造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面對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質。

4、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昇華、凝華現象,系統整理本章知識

難點:分析昇華、凝華現象

二、說教具

教師:多媒體

三、說學生

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態變化知識,初步知道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教師應在本節課注重強化學生物態變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幫助學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態變化。

四、說學法

實驗探究式

五、說教法

為了實現“以物理教學目標為中心,目標導學為核心,反饋矯正為手段,自主能力發展為主旨,先學後教為方法”的教育指導思想,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本節課採用“綱要導學,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著力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與學雙方的實效性。其結構為:

新課匯入→確定目標→課內導學→嘗試診測→課內探究→達標測評

六、教學過程

具體步驟

1、引入新課

先回顧前面學習的物態變化,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2、進行新課

(1)、展示學習目標

(2)、展示自學嚮導,學生自學

(3)、小測驗,學生自學反饋

(4)、新課講解

A、認識概念

第一步:探究實驗—--碘的昇華和凝華

第二步:學生得出結論,從而認識昇華和凝華及其條件。

B、學會分析

第一步:展示燒黑的燈泡,讓學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物態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幾種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區別昇華與汽化,凝華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現象,學生分析

第二步:教師點評,介紹人工降雨(乾冰的利用是一個常見的知識考點,所以特別在此提出來)。

D、歸納小結

第一步:學生完成93頁想想議議

第二步:展示物態變化關係圖,理清關係。

(5)、達標訓練----體現理論聯絡實際

對本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將在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

3、佈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1、2題

第一條作業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解決剛開始未解答的問題。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絡生產實際,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手動腦學物理3題

第二條作業是為了促進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並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七、結束語

總之,本節課以認識和分析昇華與凝華現象為重點,也是難點。以此為中心,再結合學生易錯處給予有意識的突擊強化,促使目標得以實現。

這就是我對這堂課的構想,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昇華和凝華

1、概念

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熱

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熱

2、現象

初態——————→末態 物態變化

A

B

C

D

3、六種物態變化

附:達標訓練

1. 說說下列各現象中物質狀態的變化並說明吸放熱情況。

A. 碘變成紫色的氣體B. 衛生球變小了C. 霜的形成D. 霧、露的形成E.水結冰

F.夏天衣服被晒乾G.冰化成水H.冬天嘴裡撥出的白氣I.冬天玻璃窗內表面結一層冰花

2.仔細觀察下列圖形並做出解釋

固態的二氧化碳(乾冰),它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可達78.5℃,如果將它放在空氣中,會長出如圖的冰狀鬍鬚。

3.思考題:

俗話說“霜前冷,雪後寒”,試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解釋。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功》,《功》是國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和體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功的概念比較複雜、抽象,學生常常容易會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本節內容是國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這節課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係等知識來展開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可以說是前面所學的知識的延伸,又為以後學習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奠定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並且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圖片,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親切感和興趣,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這節課需要用1課時來完成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⑵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行簡單的計算。

⑶知道功的單位(J),瞭解1J的功大約有多大。

2、過程與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驗瞭解功的物理意義。

⑵通過對例項的分析,會判斷物體有沒有做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形成獻身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功的計算是即將學習的功率、機械效率的基礎,在會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進行簡單的計算作為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斷一個力有沒有做功作為本節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 15歲左右的國中生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仍需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實驗和例項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於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

三、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儘量使用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探究活動和例項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係。

國中物理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並輔以講練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物理研究的是力、熱、光、電等現象的。本章教材研究的是光的現象及其規律,而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是光學實驗的一個開始,所以做好這個實驗也為後面的光學規律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還不具備很好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不對學生的探究過程要求太嚴。根據學生前一節的學習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於光的反射有了一點點的瞭解,但是對於具體的反射現象和反射規律學生還很模糊。所以這節課應多鼓勵學生勇敢的進行合作探究,從實驗中得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本節的內容和學生情況,現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一些生活現象知道物體的表面可以發生反射現象,能通過實驗得出光的反射規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知道反射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識目標)

2、能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圖,會利用兩種反射解釋有關現象。(能力目標)

3、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情感價值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這一節的重點是利用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難點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做光路圖。

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上課前發放器材:光的反射實驗器一套、鐳射手電(四人一組)。教師提前在黑板上寫好小組號,同時畫好上課用的光路圖。

2、教學過程:

1)學生動手實驗,引入新課:

先給學生演示:正對著牆照有個光點,然後給學生提出問題:不對著牆照,如何讓光點出現在牆上?同時對學生提出評價:看誰先做到?做到的報出你的小組號。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度很高,都很積極動手實驗,一開始就把學習氣氛活躍了起來。再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光的反射。同時教師適當的點撥什麼是光的反射現象並讓學生舉例,加深對光的反射理解。

2)提出問題,學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重點)

通過老師的一個演示反射,提出問題:通過這個現象你來猜一下:光在反射時遵循了什麼規律?(在這個地方要把一些名稱告訴學生,便於學生說出猜想和後面的實驗)學生猜想:為了鼓勵學生作出自己的猜想,教師對學生的猜想不做任何的評價。在學生實驗之前要把評價的要求和實驗的一些注意事項告訴學生,在這個地方加入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儘可能多的探究思考,發現歸納,同時讓相鄰小組相互檢查,既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意識增強了,競爭意識也增強了,同時為了得到更多的結論,有的學生會去看課本,這樣得到的結論能夠全面一些。

學生實驗之後請得出結論的最多的小組說出他們的結論,其他組補充。在學生的實驗結論中學生可能會提到:反射光線上的一點的對稱點會在入射光線上找到;教師要引導學生可以利用這個結論作圖。還有學生會說:既然法線是人為畫上的,那麼入射點就可以移動,不用總是在一個地方,教師要及時的給與肯定和鼓勵。有的小組會說:反射面必須是透明的,或者是光滑的,教師可以簡單說明折射和反射的不同,並就勢引導學生得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發現一個小組的實驗設計非常的好,應該加一個鼓勵:這個小組將鏡面朝下,這樣做實驗使得光線非常的清楚,實驗效果很好。最後教師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再把光的反射規律加以明確和強化。實驗結束,讓學生整理好器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緊跟著一個跟蹤練習:讓6名學生到黑板上利用剛學的光的反射規律做光路圖(也是為後面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學習做好鋪墊),其他學生在下面任選一個畫,同時完成後面的練習。學生的作圖可能會出現不畫法線的、兩個角不相等的、光線漏掉了箭頭的,或是將光線箭頭畫反了的,所以在這裡也對學生的作圖做一個評價,通過評價討論總結出作圖的注意事項,讓學生通過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在做題中總結規律或是一些注意問題。

3)觀察光路圖,學習兩種反射:

利用黑板上學生的作圖,這個圖課前畫在黑板上了,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利用剛剛學過的光的反射規律作圖,鞏固了反射定律的知識,再就是為後面引出兩種反射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教師三個三個連起來引出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提出問題:入射光線都是平行的,但是反射光線不一樣,思考它們的區別在哪裡,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看書自學並完成導學案上的題目。教師不再做統一講解。

4)小組交流,歸納總結:

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對本節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

5)當堂達標:

學生做導學案的達標題,讓做的快的學生到黑板上寫出答案,有不同意見的去用不用顏色的筆改,最後全班交流統一定出答案,再讓同桌用紅筆互批。最後小組長統計組內全部過關的得到一個對號。最後的達標評價既是對學生這一節課學習的一個評價也是對小組的一個總體評價,這樣就能帶動好的學生去幫助弱的學生,利用生教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

五、佈置作業:配套練習冊上相應的練習題。

我的課說完了,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6

大家好!我是來自謝河鎮廟山中心學校的趙國輝,我今天的說課的題目是《功》,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一節。

一、對本節教材的理解

《功》是人教版國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我計劃用一課時進行新課教學。本節內容主要分成兩部分,對功的理解,功的計算。在學習第七章《力》之後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力的知識,本節課是對“力”與”功和能“知識的一個銜接和昇華。功和能量在國中物理教學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課程標準》的科學內容的三大主題之一,通過本章的學習,為學生了解“能量”做鋪墊,而本節內容又是學習本章知識的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麼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麼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量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絡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慾,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2、通過討論,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知道力學中“功”的含義;記住功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儘量使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和例項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係。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觀察、講授、討論和例項演示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一)興趣匯入:

通過手指頂籃球的這樣一個表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並引出本章的知識點《功和機械能》。緊接著問學生成語“事半功倍”“大功告成”中的功是什麼意思?把學生引入到本節課的知識《功》的教學中。

(二)新課教學

1、物理學中的功

(1)用多媒體播放叉車托起物體的過程,介紹力學中的功,並直接給出力學中做功的概念。

(2)用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例項讓學生加深對力做功的認識,並讓學生舉些做功的例子,加深對功的理解。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緊接著給出課本中兩幅做功的圖片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麼?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不做功的情況分析

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結合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討論分析得出不做功的三種情況,並總結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後再用一個隨堂練習採用搶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

4、功的計算

用一個簡單的實驗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受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並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做功的大小與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關係:在力學中,功等於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從而得出功的公式、單位。用一道課本上的例題加深對公式、單位的理解和掌握。

(三)課堂小結:通過小結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課堂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導學案的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五)課後作業:課本64頁1、2、3題。

五、說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心裡有很多感受,雖做了一番準備,但上完後感覺並不是很滿意,我總結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重難點的把握還不是太好,總覺得重點不突出、難點不深入。

2、物理新課程標準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就要多啟發提問,多讓學生思考,但是總體下來自己說的還是太多,過分的剝奪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雖然有那麼點的小緊張,但還是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今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教學:

1.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2.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歸納法、轉換法等。加強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的瞭解,使學生加深

對物理知識的領會,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習物理的能力。

3.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多與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問題相聯絡。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以後還得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用心備好每一節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在此,我誠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對我的課給予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能更快的成長,謝謝大家!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係,電功率計算;

第三,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功率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之後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掌握。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電器的效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用電器上的銘牌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絡。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度。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絡,所以正確建立電功率概念,並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計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絡,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國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視訊、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教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急匆匆,這是為什麼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電棒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和教室所有電棒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

教師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 ”是否相同?這說明什麼?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裡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法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目標導學:

一、出示目標,學生閱讀: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學生閱讀“目標”後,不僅明白了本節課要解決哪些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容。

(一)、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電功率計算:

家用普通手電筒的電壓是3V,電流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三)、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額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紅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並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裡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淡,實則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的亮度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訊材料

3、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體會小燈泡發光亮度與功率的關係。

4、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係(在學生觀看視訊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所在。教師提出問題後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燈泡亮度與燈泡電功率關係的“視訊”,初步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係。然後再讓同學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係,既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慾又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器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什麼?.用電器的工作情況是什麼決定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對同學們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電器做出了科學指導。

電功率知識的綜合性強,根據用電器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在給出實際電壓(或實際電流)的基礎上求實際功率、在已知電功和電功率基礎上求通電時間等都是在考查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時能否“依靠公式”展開思維。所以,我以課本例題為依託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用一個標有“PZ220---1100”字樣的電爐燒水。若此時家中的實際電壓為200V。這個電爐的電阻是多少?此時該電爐的電功率是多少?1.8KWh電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五)反饋檢測:

1、電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電功率,它是反映電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_________。

2、關於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電流做同樣多的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C、電流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D、在相同時間內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訓練,可以看出學生對電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

3、小明利用電能表和秒錶測量某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消耗的電能為0.3kWh,則這個由電器可能是( )

A、電視機 B、白熾燈

C、電冰箱 D、空調器

這道題的設計既考查了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與生活是密切聯絡”的新課程理念。

教後反思: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電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電功率計算,並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其電功率的關係。本節課我是按我校“五步導學”的模式設計的。這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及物理課堂應以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為目的”的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流程看,本節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尤其是在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電功率關係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出現了一個高潮。但是,由於本節課容量大,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略顯得不足。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功》,《功》是國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和體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能量是《課標》中科學內容的三大主題之一,這充分說明了能量在國中物理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過功、功率的教學,為學生認識能做了鋪墊。由於只要求國中學生初步認識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書並未追求能量概念的嚴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係引入能量的概念——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功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與能量密切聯絡的一個物理量。研究功的重要意義在於,可以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變化,為研究能量轉化過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礎。對功的概念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關係的建立。對功的研究為以後學習功率、功的原理、機械效率、能量等知識奠定基礎。另外,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從新課程標準來看,這節課的內容既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重視學生應用例項去體驗、分析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這節課計劃用1課時來完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力學中做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並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⑵記住功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會應用W=FS做簡單計算題。

2、過程與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和分析,瞭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⑵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生活中例項的解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⑵通過合作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本節內容由“力學中的功”和“功的計算”兩部分構成。其中,“力學中的功”通過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學生認識到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為功的計算打好基礎。“功的計算”明確了功的計算方法,從定量的角度研究功。因此,我設立了兩個教學重點: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2.能利用公式W=FS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在尚未講到能的轉化概念之前功的定義是不容易清楚給出的,所以教材中

沒有對物理學名詞“功”下定義,而是從漢字“功”的含義中“成效”的意思出發,說明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就說這個力做了功,這樣從“成效”出發引出力學裡的“做功”,對學生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有好處。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從而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功的概念比較複雜、抽象,教學中應遵循具體--抽象---具體的原則。本節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於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仍需一些直觀認識作為依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實驗和例項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特點,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啟發: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傳授”,而是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髮現、解決問題,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適當引導。

2、激趣教學:學習本應是件快樂的事,為了讓學生“樂”學,教師通過圖片欣賞、現場遊戲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本節課主要指導學生以下兩種學法:

1、自主探究:“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節課功的定義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都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觀察、猜想、分析、概括等活動得出的,使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2、合作學習:教學中鼓勵學生分工合作,充分交流,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四、教學評價分析

1、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

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情感的變化與發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課堂中採用回答、課堂觀察、實驗、書面作業等評價方式,多層面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及時調控教學程序。真正做到“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學生學習評價。

五、教學過程設計

1、關於新課的引入:

我是從功的字面含義入手引入新課,功是個多義詞,有“貢獻”的意思,如功勞,還具有“成效”的意思如成功,同學們還可以列出別的含義。那麼力學裡所說的功包含“成效”的意思,但是它還有更確切的含義,讓我們去探索力學中的功吧。

2、關於功的概念的建立:

多媒體中給出了兩個同學推同一重物的例子,為了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符合實際情況,在課堂中改換成兩位同學推五張桌子,觀察現象。根據現象引導學生思考這兩位同學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樣?

這樣把功這個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觀認識為依託引入,幫助學生建立功的概念。

3、關於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教學

在引入功的概念後教師引導學生從功的概念分析怎樣才算做了功,學生根據已有的力學知識能夠得出:物體受了力,並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那就表示力做了功。我利用了兩個例項: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一致,分別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讓學生從例項中感受這些力是否有成效,是否對物體做了功,從而加深對功概念的瞭解。同時,我又利用了三個例項:有力但在這個力的方向沒有移動距離的;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方向垂直的;有移動了距離但是沒有受到力的。讓學生在逐漸認識功的同時明白:不是物體受到力並且移動距離就可以說這個力做了功。通過學生對五個例項的思考,觀察進而總結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趁熱打鐵,利用身邊的物體,讓每個學生親身經歷,感受做功的過程,正確的認識到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之後,通過多媒體出示五個例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分析這些例項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工,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每組選一個代表展示交流結果。最後我用多媒體作圖分析演示,確定學生得出的結論,加深學生印象。

4、關於功的計算公式與單位的教學: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W=F×S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在引導學生理解W=Fs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後,充分利用學生已構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得出變形公式F=W/S和S=W/F,認識功的單位的規定:1J=1N.m。在介紹功的單位時,教師通過對焦耳的生平簡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並體驗1J的功有多大。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例項,學生親身體驗,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用多媒體展示課本例題,帶領學生針對例題所給條件進行分析:

1、明確研究物件,分析研究物件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2、哪個力做了功?

3、做功的力是對什麼物體做了功?

4、重力是否做了功?為什麼?

例題教學分析旨在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理性思維習慣創設條件。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又到直觀,真正的讓物理走向社會。

我安排了兩道計算題讓學生交流探討:第一個題是對功的定義的瞭解,引導學生在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詞。第二個題主要引導學生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從而判斷是哪個力對物體做功,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通過練習著重訓練學生對公式及變形公式的運用(突破難點),鞏固學生對功的概念的瞭解。

5、各小組學生暢談收穫

讓學生小結反思這課節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我有哪些收穫?還存在哪些困惑?與其他同學說說。 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我緊扣重點,難點,分層次的設計了幾個題目,全面的涉及到本節的知識點,突出重難點。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節課研究磁現象。在同學們認識磁場後,下一步自然應使學生了解磁場的性質及對磁場獲得感性認識,而教材在介紹完磁場後接著從定量的角度介紹磁感應強度,為此將教材第三節的內容提上來先行介紹。通過演示實驗、巧設問題、歸納總結,使同學們掌握磁場的圖示方法和右手定則。

因本版教材的設計原因,教學過程中要對概念做出明確的定義。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磁性。

2、知道磁磁場的來源。

3、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4、知道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佈情況,會用右手定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鐵吸引不同材質的硬幣,演示奧斯特實驗,回顧指南針,使同學們對磁性有感性認識,進而瞭解磁場的來源。

2、介紹奧斯特,使同學們認識到實驗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3、觀察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展示磁感測器示數的正負使同學們認識到磁場具有方向性。

4、磁場對電流、電流對電流的作用等演示實驗。

5、觀察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佈情況,歸納總結其規律,並且體會引入磁感線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磁場來源的瞭解,使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介紹斯特金的成就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1.5萬噸白銀所制電磁鐵,使同學們瞭解人類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改造自然。

3、 回顧磁場性質的研究過程,體會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4、 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發現並利用地球周圍的磁場,介紹阿爾法磁譜儀中由中科院製造的永磁體,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佈情況。

2.難點:安培定則涉及的空間思維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本節課採用演示實驗和協作實驗,巧設物理情景、適當時機巧妙設問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邀請部分學生協助老師做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再通過隨堂檢測,進行鞏固。

學法:

這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資料提取資訊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式及設想

⑴ 複習舊知識,引入新課(3分鐘)

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1、電荷間的作用力是不是需要相互接觸?

2、電荷間是如何產生作用力的?

3、電場的基本性質及如何形象地表示電場?

4、電場線的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⑵ 新課教學

1、什麼是磁性:(3分鐘)

演示實驗1:磁鐵吸引硬幣。(展示磁鐵不同位置吸引硬幣時硬幣奔向磁鐵的快慢)

演示實驗2:磁鐵能使小磁針轉動。(展示不同位置處小磁針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檔案展示問題。

【問題】磁鐵為什麼能吸引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壹角硬幣?

【學生答】 五角硬幣是鐵質的壹角硬幣不是鐵質的。

【問題】磁鐵吸引鐵質硬幣是不是需要與硬幣直接接觸?磁鐵使小磁針轉動時需要不需要與小磁針直接接觸?

【學生答】 不需要直接接觸。

【問題】根據實驗現象,不同位置處小磁針(硬幣)受力是否相同?什麼地方大?

【學生答】不同,在磁鐵一端時大。

【問題】磁鐵與直接接觸的硬幣(小磁針)之間是通過什麼發生相互作用的?

【學生答】 磁場。

【實驗現象】

1、能夠吸引鐵質的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鋁質的壹角硬幣,對鐵質硬幣,在磁鐵的不

同位置處硬幣奔向磁鐵的速度不同。

2、磁鐵隨小磁針轉動,磁鐵放置方式不同,小磁針轉動方向不同,快慢不同。

定義: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磁性最強的地方稱為磁極。

2、磁場的定義:(4分鐘)

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通過電場產生相互作用,那麼,磁體和電流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磁場呢?磁體間、電流和磁體間則通過磁場產生相互作用。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和磁是相互聯絡的。既然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對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那麼磁體對電流會產生力的作用嗎?電流與電流之間有沒有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3:通電導線與磁體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通電導線的放置方式) 演示實驗4: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的方向)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通過上述實驗表明,除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是不是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如何作用?異向電流之間又如何作用?

【學生答】 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相吸引,異向電流之間相排斥。

【問題】電場的基本性質是什麼?你能不能類比出磁場的基本性質?

【學生答】電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實驗現象】

1、通電導線也能使小磁針轉動。

2、同向電流相吸,異向電流相斥

結論:磁體與磁體間、電流與磁體間、電流與電流間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來傳遞的,所以電流具有磁效應。

請同學們類比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得出結論:

所有的與磁現象有關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定義: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能夠傳遞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特殊的物質叫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3、磁場的(3分鐘)

通過演示實驗1與演示實驗3與指南針請同學們總結磁場的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磁場的來源有哪些?

磁鐵並不是磁場的唯一來源,電流也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介紹:斯特金、阿爾法磁譜儀、1.5萬噸白銀磁鐵。

4、磁場的方向(4分鐘)

演示實驗5: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小磁針北極的指向(請同學們注意小磁針兩極的顏色) 演示實驗6:磁感測器在磁場中不同位置的示數(請同學們注意磁感測器示數的正負)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 小磁針在磁場內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是否相同?

【學生答】不相同

【問題】磁感測器的示數有正有負,正負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學生答】正負表示方向

【問題】請同學們類比電場方向的規定,試給磁場的方向做出規定。

【學生答】將小磁針的北極指向定為當前位置處磁場的方向。

實驗現象:

①小磁針在磁場中不同位置靜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

②磁感測器在磁場的不同位置示數有正有負。

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類比電場方向的確定

結論:

1、磁場有方向。

2、通常將小磁針在磁場中北極(N極)受力的方向作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5、圖示磁場(20分鐘)

邀請同學們協助完成以下展示實驗,並提醒同學們注意空間結構

演示實驗7:條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佈情況

演示實驗8:U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佈情況

下面兩個演示實驗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方向,並注意觀察通電螺線管的內部

演示實驗9:通電直導線周圍小磁針的分佈情況

演示實驗10:單匝線圈周圍小磁針分佈情況

演示實驗11:通電螺線管周圍小磁針的分佈情況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圍的磁場分佈情況(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場) 針對實驗現象提問

通過PPT展示問題:

【問題】 通過以上幾種磁場周圍的小磁針分佈情況,你認為磁場的分佈是有一定規律還是雜亂無章?

【問題】小磁針在什麼地方分佈比較密集?什麼地方比較稀疏?

【問題】我們實際在處理磁場問題時,不能總是靠小磁針來表述磁場,請同學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形象化地表述磁場,該用什麼辦法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想到了用磁感線來表示磁場,那麼,磁場較強的地方和較弱的地方,磁感線應具備什麼特徵呢?

【問題】既然小磁針的N極指向有一定規律,那麼同學們所畫的磁感線是否也應該表述出來這個規律呢?應如何表述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提到畫有方向的曲線,那方向應該如何表示磁場的方向呢?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小磁針形成的曲線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斷?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磁感線在磁鐵外部始於何處止於何處,內部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分佈規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助你掌握通電導線周圍磁場的分佈規律。

【問題】如何用右手定則判定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直導線磁場的判斷方法,歸納出一種判斷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的判斷方法。

實驗現象:

小磁針均按一定規律分佈呈現線狀。

請同學們回憶電場線的表述,並類比電場線設計如何表述磁場。

磁感線: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的特點:

磁感線的密疏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較密的地方磁場較強,磁感線較疏的地方較弱。 磁感線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斷。

磁場中的任何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由N極到S極,磁體內部由S極到N極。

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研究磁場而人為假想的曲線,並不是客觀存在於磁場中的真實曲線 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係可用右手定則來判定。

四、課堂小結(3分鐘)

本節課通過演示實驗及同學們的歸納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磁性是指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

2、磁鐵和電流均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3、磁場具有方向性,規定小磁針N極受力方向為該位置處的磁場方向。

4、可以用磁感線來形象的表示磁場,磁感線是閉合的曲線,在磁鐵外部始於N極止於S極,內部始於S極止於N極。

5、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