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文思屋 人氣:1.7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集合》(第一課時)。集合這一課裡,首先從國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例項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例項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徵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把集合的初步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絡,它們是學習、掌握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從知識結構上來說是為了引入函式的定義。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模組中,集合就顯得格外的舉足輕重了。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徵,依據新課標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設定提出問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習慣。並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由集合的學習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同時通過自主探究領略獲取新知識的喜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徵。

教學難點:掌握集合元素的三個特徵,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接下來則是說教法、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互相聯絡和統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麼樣的教法必帶來相應的學法,以遵循啟發性原則為出發點,就本節課而言,我採用"生活例項與數學例項"相結合,"師生互動與課堂布白"相輔助的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體驗,憑藉有趣、實用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能力,更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

總之,不管採取什麼教法和學法,每節課都應不斷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機制,不斷優化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說教學過程

接著我來說一下最重要的部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流程主要分為六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目標)、自主探究(感知目標)、討論辨析(理解目標)、變式訓練(鞏固目標)、課堂小結(自我評價)、作業佈置(反饋矯正)。上述六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多層次、多角度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目標

課堂開始我將提出兩個問題:

問題1:班級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問班級一共多少人?

問題2:某次運動會上,班級有20人蔘加田賽,16人蔘加徑賽,問一共多少人蔘加比賽?

這裡我會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問題,事實上小組合作的形式是本節課主要形式。

待學生討論完畢以後我將作歸納總結:問題2已無法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解釋,這是與集合有關的問題,因此需用集合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我將板書標題:集合)。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為了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慾望。

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自主探究

讓學生閱讀教材,並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安排這一過程的意圖是給學生提供活動空間,讓主體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讓學生自主探究之後將進入第三環節:討論辨析

小組合作探究(1)

讓學生觀察下列例項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所有的正方形;

(3)到直線 的距離等於定長 的所有的點;

(4)方程 的所有實數根;

通過以上例項,辨析概念:

(1)集合含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而集合中的每個物件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號{ }或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小組合作探究(2)——集合元素的特徵

問題3:任意一組物件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麼特徵?

問題4:某單位所有的"帥哥"能否構成一個集合?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

問題5: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複出現的

問題6:咱班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後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由此說明什麼? 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我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因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感受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根本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3)——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問題7: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麼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問題8: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屬於集合A,記作a∈A

問題9: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小組合作探究(4)——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問題10:自然數集,正整數集,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等一些常用數集,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

自然數集(非負整數集):記作 N

正整數集:

整數集:記作 Z

有理數集:記作 Q 實數集:記作 R

設計意圖:由於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啟發,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四環節:理論遷移 變式訓練

1.下列指定的物件,能構成一個集合的是

① 很小的數

② 不超過30的非負實數

③ 直角座標平面內橫座標與縱座標相等的點

④ π的近似值

⑤ 所有無理數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這節課主要解釋了什麼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形成知識系統。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一點評,讓學生的思想敞亮的發揮出來。

第六環節:作業佈置,反饋矯正

1.必做題 課本習題1.1—1、2、3.

2.選做題 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實數a 的值。

設計意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為了讓學生直觀易懂的看筆記,板書應設計得有條理性、概括性、指導性,所以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集 合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特徵

(學生板演)

3.常見集合的表示

4.範例研究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地位及作用: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是高中《解析幾何》第二章第七節內容,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歷年大學聯考、會考的必考內容,是在學完求曲線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橢圓的特性,以完成對圓錐曲線的全面研究,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的要求,並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以及它們的應用。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的運算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類比、分類討論的思想以及確立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因為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是解決與橢圓有關問題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節教材的重點;由於學生推理歸納能力較低,在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時涉及到根式的兩次平方,並且運算也較繁,因此它是本節課的難點;座標系建立的好壞直接影響標準方程的推導和化簡,因此建立一個適當的直角座標系是本節的關鍵。

二、 說教材處理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做以下的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2.教材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本節教材的處理上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組織和安排如下:

(1)複習提問(2)引入新課(3)新課講解(4)反饋練習(5)歸納總結(6)佈置作業

三、 說教法和學法

1.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而愉快的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展開。請學生參與課堂。加強方程推導的指導,是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的溶為一體,為此,本節課採用“引導教學法”。

2.利用電腦所畫圖形的動態演示總結規律。同時利用電腦的動態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3.設a(-2,0),b(2,0),三角形abp周長為10,動點p軌跡方程。

例1屬基礎,主要反饋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程度。

例2可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和基本知識的靈活運用。

小結

為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完整深刻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小結。

1.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及其應用。

2.橢圓標準方程中a,b,c諸關係。

3.求橢圓方程常用方法和基本思路。

通過小結形成知識體系,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增強學生學好圓錐曲線的信心。

佈置作業

(1) 77頁——78頁 1,2,3,79頁 11

(2) 預習下節內容

鞏固本節所學概念,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發現和彌補教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本科數學**號選手,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函式單調性與最大(小)值》。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來陳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方案。懇請在座的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式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式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後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2、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式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式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函式單調性的定義

(2)函式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瞭解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匯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製出一次函式f(x)=x和二次函式f(x)=x^2的影象,並觀察函式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髮現,教師總結:一次函式f(x)=x的影象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式f(x)=x^2的影象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新增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式f(x)=x^2表示式來描述函式在(-∞,0)的影象?教師總結,並板書,揭示函式單調性的定義,並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式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式f(x)=x^2在(0,+∞)的影象,並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範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式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式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式定義在(—5,5)的影象來找出函式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後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式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後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後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式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式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採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範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後,做課後練習3,並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並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式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善於合作的意識。

5、作業佈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採用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一組 習題1、3A組1、2、3 ,二組 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瞭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瞭然。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資訊,並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謝謝!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是必修章第節的內容,我將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本節課的教學,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學習了基礎上進一步研究 併為後面學習 做準備,在整個

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十分重要。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掌握

2、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使學生構建領悟 數學思想,培養 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善於

觀察勇於思考的學習習慣和嚴謹 的科學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本節重點是 ,由於學生對 缺少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的規律,我採用引導發現法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並藉助多媒體為輔助手段。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四、 教學程式及設想

1、由……引入:

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例項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的學習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教師應

當高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信心、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數學能力的發現,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不等式、直線方程的基礎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線方程的有關知識展開的,它是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認識、再理解。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體驗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畫可行域;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難點: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二、目標分析:

在新課標讓學生經歷“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理念指導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設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線性規劃的意義,瞭解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式、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優解等概念;

2、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

3、會利用圖解法求線性目標函式的最優解.

能力目標:

1、在應用圖解法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對具體事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線性規劃的理性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的能力和化歸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體驗數學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作用,品嚐學習數學的樂趣。

2、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3、讓學生學會用運動觀點觀察事物,瞭解事物之間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辨證關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思想。

三、過程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形成概念;3、反思過程,提煉方法;4、變式演練,深入探究;5、運用新知,解決問題;6、歸納總結,鞏固提高。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我以一組生動的動畫(配圖片)描述出在神奇的數學王國裡,有一種演算法廣泛應用於工農業、軍事、交通運輸、決策管理與規劃等領域,應用它已節約了億萬財富,還被列為20世紀對科學發展和工程實踐影響最大的十大演算法之一。它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又是怎樣的一種神奇演算法呢?我以景激情,以情激思,點燃學生的求知慾,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08數學本科(2)班的xx,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下面我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是選自高中新課標A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集合的一些相關概念,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集合是一個基礎性概念,是數學以至所有科學的基礎,應用廣泛. 集合是大學聯考的物件,在大學聯考中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在大學聯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節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集合的含義,集合的元素的特徵,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瞭解常用的數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應用自然語言與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與學生一道歸納出集合的含義. 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得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 培養學生正確的、高尚的、唯物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確定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集合的含義,集合的表示方法.

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我認為教學難點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關鍵:學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理解集合的含義,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

(1)生理特點:高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走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

(2)心理特點:高中學生雖有好奇,好表現的因素,更有知道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願望,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

(3)認知障礙:有的學生遺忘了學過的知識,有的學生想象能力與歸納能力較差. 2.教法學法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障礙,按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採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啟發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用描述性語言,不要具體化!)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安排:

1.引入課題

先引導學生回顧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再提出問題:集合的含義是什麼呢? 2.新課講解

(1)分析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的解集,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由一些確定的、互不相同的物件組成的整體.

(2)根據上面的分析與討論,以及歸納出的共同特徵,講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一些常見的數集.

(3)為了化解教學難點,我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列舉法與描述法.

(4)為了加強學生對集合的含義的理解,我將與學生一起歸納出集合的元素的特徵. (5)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講解三個不同題型、不同難度的例題. 3.課堂練習

為了使得學生掌握等差數列的定義與通項公式,提高解題技能,我將在課堂上佈置3道不同型別、不同難度的練習題.

4.歸納小結

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後,我將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強調重點. 5.佈置作業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將佈置3道不同型別、不同難度的作業題. 六、板書設計

結合中學黑板的特點,我將如下板書本節教學內容: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例項 1. 2. 3. 集合的含義 常見數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元素的特徵 例1 例2 例3 練習 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只是我的一種預設方案,但課堂千變萬化,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隨機發揮.本說課一定存在諸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數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1小節《集合間的基本關係》說課稿.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理論是近代數學的基石,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通過學習、使用集合語言,有利於學生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高中課程只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

習,學生將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物件,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識是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出發點。本小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與集合的從屬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下一節學習集合之間的運算的基礎,因此本小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視過程的教學,因此我選擇了啟發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情境的設定,層層深入,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幫助學生的逐步提升數學思維。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3節數學課,也是學生正式學習集合語言的第3節課。由於一切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比較濃厚,有利於學習活動的展開。而集合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國中就已經使用數軸求簡單不等式(組)的解,用圖示法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係,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集合之間的關係。而從具體的例項中抽象出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的本質,對於學生是一個挑戰。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和相等的含義;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之間的包含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複習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對照實數的相等與不相等的關係聯絡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從屬關係,探究集合之間的包含和相等關係;

(2)初步經歷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物件的過程,體會集合語言,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瞭解集合的包含、相等關係的含義,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問題中的意義;

(2)探索利用直觀圖示(Venn圖)理解抽象概念,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1)幫助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地認識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子集; (2)如何確定集合之間的關係; 難點:集合關係與其特徵性質之間的關係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的引入——設定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學方式,要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在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我想,當學生感興趣時;當學生智力遭遇到挑戰時;當學生能自主地參與探索和創新時;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當學生得到鼓勵與信任時,他們學得最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保持積極的興奮狀態。而集合的語言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雖然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由於概念多,符號多,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何讓學生長時間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關係的學習中呢?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層層設問,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挑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的環節,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情境1:元素與集合有“屬於”、“不屬於”的關係;數與數之間有“相等”、“不相等”的關係;那麼集合與集合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問題的丟擲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兒,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迫切尋求答案的願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集合之間的基本關係。(板書課題)

2.概念的形成——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 問題情境1的探究:

具體例項1: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邊形} (3)A={x| x>2}, B={x| x>1};

此環節設定了三個具體例項,包含了有限集、無限集、數集(包括不等式)、圖形的集合。第一個例子為有限集數集,最為簡單直觀,對學生初步認識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幫助;第二個例子是圖形集合且是無限集,需要通過探究圖形的性質之間的關係找出集合間的關係;第三個例子是無限數集,基於學生國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啟發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研究集合之間的關係,從而引出Venn圖。對第一個例子,藉助多媒體演示動畫,幫助學生體會“任意”性。使學生在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建構子集的概念,並且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讓學生說,藉此來學習運用集合語言進行交流,對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結果我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3、概念的剖析

(1)A中的元素x與集合B的關係決定了集合A與集合B之間的關係,

(2)符號的表示,Venn圖的引入及其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方法。

這裡引入了許多新的符號,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混淆,是一個易錯點,因此我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填空小練習: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x|-1

並引導學生類比數與數之間的“≤”“≥”符號來記憶“?”“?”符號。

4、概念的深化——集合的相等與真子集

問題情境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麼對於任意的x?A,有x?B;那麼對於集合B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它與集合A之間又可能是什麼關係呢?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7

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評價六個方面來陳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方案。

一、教學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其含義就是:我們不僅要重視數學的應用價值,更要注重其思維價值和人文價值。

因此,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新等過程,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本節課力圖打破常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全方位培養、提高學生素質,實現課程觀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式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工具,又是學習高等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式以及正、餘弦函式的圖象和性質後,進一步研究函式y=Asin(ωx+φ)的簡圖的畫法,由此揭示這類函式的圖象與正弦曲線的關係,以及A、ω、φ的物理意義,並通過圖象的變化過程,進一步理解正、餘弦函式的性質,它是研究函式圖象變換的一個延伸,也是研究函式性質的一個直觀反映。共3課時,本節課是繼學習完振幅、週期、初相變換後的第二課時。

本節課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五點作圖法正確找出函式y=sinx到y=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是對週期變換、相位變換先後順序調整後,將影響圖象平移量的理解。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種順序變換,都是對一個字母x而言的變換成為突破本節課教學難點的關鍵。

依據《課標》,根據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五點作圖法”正確找出函式y=sinx到y=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能用五點作圖法和圖象變換法畫出函式y=Asin(ωx+φ)的簡圖,能舉一反三地畫出函式y=Asin(ωx+φ)+k和y=Acos(ωx+φ)的簡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對函式y=sinx到y=sin(ωx+φ)的圖象變換規律的探索,讓學生體會到由簡單到複雜,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並通過對週期變換、相位變換先後順序調整後,將影響圖象變換這一難點的突破,讓學生學會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課堂中,通過對問題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小組交流中,學會合作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難點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在問題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喚起學生追求真理,樂於創新的情感需求,引發學生渴求知識的強烈願望,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教學過程(六問三練)

1、設定情境

《函式y=Asin(ωx+φ)的圖象(第二課時)》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