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9.17K

一、設計理念: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說課稿

數學知識要加強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模型。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的認識以及半徑、直徑長度間的關係。

(二)教材簡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麵積”的學習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使學生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2、在交流和溝通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五)、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畫圓工具、圓形實物、剪刀、卡紙、圖片、課件等。

四、說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著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將採用多媒體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分組合作探究,自主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說、摸、剪、折、畫、辯、議、展示、欣賞等,使學生在學法上,得到培養和鍛鍊。

五、說教學程式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並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動手實踐,初步認識圓

此過程設計為五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近,第一步學生摸圓,感知;第二步嘗試畫圓;第三步引導學生剪圓、反覆對摺、觀察、發現、,彙報;第四步,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的其他特徵,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第五步,師生合作,引導學生畫圓.

三、多層訓練,初步應用圓。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環節,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精選適量的聯絡生活的,形式多樣的習題,例如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為什麼要作成圓形等,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並把所學知識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感受圓文化,拓展延伸

讓學生欣賞“自然中的圓”,欣賞“人文中的圓”,讓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圓的本質特徵時結合中國古代關於圓的記載,從歷史的視野上去豐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用數學的眼光解釋生活中圓的應用,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讓學生的數學成長與美麗同行。

讓學生回家設計由圓(或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並寫出創意,帶回與同學、老師交流。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不拘泥於教材內容,而是創造性地開發教材資源,教師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並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同時感受圓文化帶給我們的美感和振憾。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本節課的實踐中,學生對圓的歷史、圓的美麗有著深刻的感悟,覺得數學課堂豐厚有趣,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學生覺得數學非常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這樣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