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語文說課教案:哀江南

文思屋 人氣:3.08W

一、 教學理念

高中語文說課教案:哀江南

首先是教學重心要轉移。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裡,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

實現教學重心的轉移,就要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言“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是一個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儘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近;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

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就是個性化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揭示了閱讀活動的本質。個性化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

總之,所有的課都應強調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特定的意義。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二、教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閱讀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階梯狀逐次遞增的:第一階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階段(高二)重在鑑賞;第三階段(高三)重在研討和評價。這一篇《哀江南》處於第二階段的末尾和第三階段的開始,是由鑑賞到評價,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的橋樑。

《桃花扇》是清代戲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淚作目,經歷了十餘年,增改了三次寫下的歷史名篇,是清代戲曲的壓卷之作。它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抒發興亡之感。本文出自《桃花扇》的最後一出,由戲曲中的人物——蘇崑生所唱的七首曲片語成,旨在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蘇崑生,面對物是人非的現實場景,產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發而為黍離悲聲。這種感觸,不是蘇崑生獨有的,而是那個變幻的時代產生的民族悲聲。《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強烈的共鳴,那是因為這種民族悲聲裡,包含著千百年來志士仁人的對歷史的興衰的探索。也正是這個原因,《桃花扇》超越了同時代的其他寫男女愛情故事的'戲曲。

七首曲詞,六首側重寫景,最後一首直抒胸臆。詩詞鑑賞的重點,往往落在表達技巧和精煉的語言上。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高中語文的第四冊,而第三冊裡剛學過古典詩詞,高二學生完全有能力用詩詞鑑賞的方法鑑賞、品評文中的曲詞。

②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鑑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3、鑑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瞭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後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

③重難點:本文的重點就是揣摩、體會蘊藏在曲詞中的思想感情,品味優美感人的詞語的表達作用。教學難點是運用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表現優美意境的作用。

三、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標強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實踐性,弱化對學生帶有強制性的訓練。強調學生在主動實踐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教授這篇自讀課文時,要從實際出發,確定教法:

1、指導誦讀。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不僅能讀準字音,明確節奏;更要能體會準確的用詞,感受優美的意境,品味深沉的情感。

2、示範鑑賞。共同鑑賞第一首曲詞《北新水令》,並以此作為示範,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總結方法。學生馬上又從高二進入高三,這樣的學情也要求教師在日常課堂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自覺鍛鍊和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少講,但必要的點撥還是應該有的;學生要多思、多說、多體悟。

四、學法

這是一篇帶血的吟唱,學生一定要通過讀、誦讀、吟讀真正走入曲詞的氛圍,切己的去感受,與作者形成共鳴。在此基礎上,再運用學過的知識積極的開啟思路去鑑賞。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多思、多說、多體悟。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桃花扇》是清代戲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淚作目,經歷了十餘年,增改了三次寫下的歷史名篇,是清代戲曲的壓卷之作。這個愛情故事,突破了中國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讓男女主人公在高人國仇家恨的指點下雙雙入道。顯然,“愛情”在這裡,僅僅是個載體,它承載著作者更為深沉的思索,正如評論者所評“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

A、整體把握——題目暗示

《哀江南》出自《餘韻》,是《桃花扇》的名篇,是全劇的點睛之筆。研讀課文,我們從題目入手。

把握題目中的關鍵字

理解題目所含內容

B、整體把握——賓白提示(分角色朗讀賓白)

C、整體把握——誦讀指導(指導畢,分角色朗讀課文)

D、整體把握——結尾總結

2、重點曲詞研讀,深入理解(思考討論)

3、總結昇華: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於景;後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崑生遊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