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文思屋 人氣:2.3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改革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珍珠鳥》。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記敘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變化過程。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歡人、親近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說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抓住文章“我”與珍珠鳥相處時的行為表現,和珍珠鳥變化的語句,力求體現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過程,組織學生探究體驗,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而體會出作者對鳥的愛是一種建立在呵護尊重上的愛。

三、說目標、重難點

本課書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學會9個生字(1個多音字“挨”)及新字;

2、 想象人與小鳥友好相處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的。

3、 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 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賴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賴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制定了本課時如下的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3. 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本課時教學重點:

瞭解原本怕人的小鳥竟然在我肩頭睡著了的原因,並和同學們交流。能體會到人與小鳥的和諧關係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產生喜歡小鳥的思想感情。

本課時教學難點:

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

1.前認知:第一課時學習內容:認讀生字詞、初讀課文、歸納段意、概括主要內容。

2教學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在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圍繞著上面的三個教學目標,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我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引出質疑,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回顧舊知,這是什麼樣的珍珠鳥?(出示課件:填空)巧抓學生填空的詞語(怕人),引出課後思考題,原本怕人的小鳥為什麼在我肩頭睡著了,匯入新課。

(二)深入探究,感受人與鳥的和諧

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第一: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 邊讀邊畫在和小鳥相處的日子中,我是怎樣做的,小鳥有怎樣的表現;2選擇感受最深的內容一兩處做批註;3 與同桌同學交流。

第二:彙報交流,讀中感悟,理解人與鳥的和諧相處

教師預設:

1、 學生可能出現:彙報時沒有一定的順序。教師引導提示:按照作者記敘的順序彙報。

2、 學生可能出現:學生標畫的句子欠準確時。

教師幫助分析、引導問題:

1) 標畫不到位,引導學生標畫完整句。

2) 標畫錯句子,指導學生讀準題目要求,再細心找句子等。

第一個層次:初步體會小鳥與人漸漸熟悉。

1、 抓住我的做法“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理解時採用了句式比較的方法,刪去“決、連、也,”與原句對比讀,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怕驚擾珍珠鳥,連與它們接近的最好時機都放棄了,進而體會出對珍珠鳥的關心。

板書:我 決不

2、 再看珍珠鳥的表現(抓住三個一會),體會珍珠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與人漸漸熟悉。

板書:珍珠鳥 探頭

3. 理解後,男女生合作讀,讀出“我”對小鳥的關心,以及小鳥與人漸漸熟悉的情感、

板書:熟悉

第二個層次: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會人與鳥的親近

教師預設:學生可能出現:標畫錯、不全詞。

教師引導提示:標畫一連串表示的動作的詞語,看一看畫全了嗎?學生思考後,再次標畫。

1、 通過抓重點詞(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來蹦去” ),引導從這一連串的動作詞語中,發現是小鳥主動來親近我;板書:蹦來蹦去

在學生彙報我的表現時,抓“微微一笑”,板書:一笑。體會到受打擾後,不煩也不惱,還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們,縮短了人與鳥之間的距離。

理解之後,自由讀,讀出小鳥的頑皮、與人的親近以及作者對鳥的喜愛。2、 創設情境,展開想象。在學生彙報到 “白天,它這樣淘氣的陪伴我”

出示(課件:當作者( )時,看到( )就( );當小鳥聽到大鳥的呼喚時,它( ),在大鳥再三的呼喚下,才( )。)想象小鳥會怎樣陪伴作者,通過這個訓練,體會珍珠鳥和我越來越親近,不願回鳥籠的心情。板書:親近

3、 讀中感悟:採用師生合作讀書的形式,朗讀11-13段,進一步感悟人與鳥之間的親近

第三個層次:體會人與鳥的友好

1、 出示:鳥在我肩頭睡著了的畫面,在音樂的氛圍中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感悟後配樂朗讀體會人與鳥的和諧(板書:睡著、友好)

2、 迴歸整體:怕人的小鳥為什麼在我肩頭睡著了。我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幫助學生整合,學生按照:因為我( )所以小鳥( )的句式,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填空,在解決重點的同時,引出難點“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板書:信賴)

教師預設:學生可能出現:因為我( 尊重它)所以小鳥(信賴我)。

第三理解語句,突破難點,感悟信賴

首先,抓住關鍵詞理解 “美好的境界”是什麼?

其次,討論 “是什麼創造了這美好的境界?”通過上面的訓練,學生體會到是尊重信賴。

板書:尊重

最後,課外延伸:除了信賴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還有什麼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學生交流。 感悟之後,發自內心的齊讀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

(三)動筆寫感受,深入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昇華情感

配樂,學習課文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出示課件:我想對( )說。交流。

六作業設計

1. 摘錄文中喜歡的句子。

2. 有興趣的同學,寫心中的美好境界,和同學交流。

七板書設計

17珍珠鳥

決不 信賴 探頭 熟悉

一笑 我 珍珠鳥 蹦來蹦去 親近

尊重 睡著 友好

和諧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三顆鈕釦”的房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中三篇主體課文之一。

《“三顆鈕釦”的房子》選自義大利通話。故事記述了木匠三顆鈕釦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遊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複的情節,重複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釋了出來。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國小四年級以後,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並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義大利童話《“三顆鈕釦”的房子》,注意看老師板書。

師邊板書便說:“紐”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注意看老師寫:左邊一個“”,右邊一個“醜”,要寫的左窄右寬,讀作“紐”。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翻書,認真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瞭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生快速默讀

2、認讀生字:

師;生字會讀了嗎?先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著認字表的生字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互相指讀。

師:我們來讀讀大螢幕上的生字

鈕釦 出租 擱置 錘子 刨子 鋸 門檻 膝蓋 拒絕 僕人 嘭 寡婦喇叭 娶親 笑眯眯

在這節課要學的生字中,有一個字容易寫錯(出示“膝”字) ,誰來給大家提個醒,說說寫這個字是該注意什麼?生說

拿出你的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這個字。(師在田字格中範寫“膝”字)

(三)、深入學習,感悟寓意

1、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為課文自然段標上了序號,一共多少個自然段?(60個)這篇課文很長,同學們在學習這樣一篇長課文時,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後再重點閱讀某一部分。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請你快速的看一遍課文,看看“三顆鈕釦”的房子到底是一間怎樣的房子?(生略讀課文)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一個人、十三個人、全世界的人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讀書的過程瞭解到的。咦,老師就不明白了,“三顆鈕釦”到底給自己做了一個什麼樣的房子呀?

請自由朗讀1--4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一部分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語句?

相機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房子?從哪裡你感受到了它很小?(生抓住相關的詞句來理解體會)

師: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來讀出感情)

3、學習第二部分

師: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三顆鈕釦”的房子很小很小,僅僅擱得下他一個人,可是怎麼又裝得下十三個人呢?這十三個人有是些什麼人?請你默讀5--3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這些人都是些什麼人?(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顆鈕釦”的房子給他們遮擋了風雨,從這你看出“三顆鈕釦”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顆鈕釦的房子雖然很小很小,但還是容下了十三個人,看來問題不在於房子的大小,那在於什麼呢?小聲讀讀國王與三顆鈕釦對話的部分,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課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麼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

師生交流

師:你認為一個“好人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相機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麼大,可一顆( )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導學生帶到句子裡說說)生填空交流

4、小結

師:是呀,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那麼大,可一顆善良的、無私奉獻的、充滿愛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完成板書),溫暖每個人的心,願我們都擁有一顆這樣的心。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多次解讀教材,斟酌思考教學目標

《小蘿蔔頭的故事》這課是鄂教版第七冊以“讀書故事”為主題的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學習這組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檢討自己讀書的態度,和同學交流自己讀書的方法和讀書的樂趣選編著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從小蘿蔔頭在艱苦條件下學習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學習的教育;二是學習從人物的語言,行為舉止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講述的內容距現在比較久遠,他是一個在特殊年代、特殊環境下學習的一個孩子正是這個特殊性,使得他與學生的距離較遠,使得文章不易被理解特別此文中《囚歌》的出現,使文章具有“文包詩”的特點,而詩的內涵又是不易理解的如何讓這樣一篇難於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在語言訓練和思想內涵的品悟上達到一定高度,實在讓我們有太多顧慮難怪抽籤後,在場的教研員和老師們都說:“這實在是一節難度係數太高的課!”

二、多次試教,不斷調整教學標高、教學結構、教學設計,形成最優化教學方案

(一)在困惑中思考

在初始設計教學時,我仔細研讀課本,打算從小蘿蔔頭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放棄學習入手,進入學習,可是,第一次試教下來,由於時代距離較遠,學生只能從文字中很膚淺的理解,小蘿蔔頭還是與學生離得很遠學生的感受也很淺顯

於是,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大量收集有關小蘿蔔頭的資料,講解《紅巖魂》裡的小故事,使學生對那段歷史有所瞭解

為了讓學生便於理解,我打算從每個段落中,對環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等細節處著手,引導學生摳詞摳句來學習可是第二次、第三次試教中整堂課顯得很瑣碎,不斷糾結於細節處

並且《囚歌》在文中是單純作為小蘿蔔頭學習的內容出現,還是作為一條隱藏的有助於學生理解人物特殊性的線索貫穿全課學習呢?在整個備課、試教、評課的過程中,我和老師們都在思索、討論、反覆斟酌!為了降低教學的難度,我們一度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將《囚歌》的處理弱化,但總感覺對文字的理解浮在表面,小蘿蔔頭的人物形象始終不豐滿,可親、可敬、可愛的形象沒有立起來

(二)在實踐中反思生成

如何讓這樣一篇難於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內容,對小蘿蔔頭刻苦學習的優秀品質有所瞭解呢?我們決定對教材重新進行深度解讀,重新確定教學標高

1、抓文章行文特點,從文章結構入手,扣內在聯絡,引領學生展開與文字的對話,變被動瑣碎的學習為主動讀書,感受人物形象

這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就以“通過這幾個故事來感受小蘿蔔頭是個什麼樣的好孩子?”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要問題框架定下後,我們在後兩次試教中發現,這樣的設計能很快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能讓學生從這幾個故事中,認識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小蘿蔔頭能讓學生走進文字,走近小蘿蔔頭,在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他的苦、他的喜、他的愛、他的恨,讓小蘿蔔頭在學生心目中活起來

2、三次妙用《囚歌》,讓學生感受小蘿蔔頭在學習中的成長,縮短學生與那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的距離,進一步體會文章內涵

《囚歌》的教學確實難以處理,通過多次試教、我們發現由於學生與那個特殊時代距離久遠,學習這首詩時,無論是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講解,或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仍出現笑場、或不理解而表情木然的情況

於是我們反思不是學生出現問題,而是我們在教學中對《囚歌》出現的時機和理解的程度,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細細品讀文章,小蘿蔔頭學習這樣一首詩後是興高采烈地回來,它符合孩子學到新知識高興的心理特點但年幼的小蘿蔔頭初學時無法深刻領會羅伯伯教他這首詩的深意結合這兩點,在教學中我們又進行了處理,在教學中三現《囚歌》,伴隨著學生對後三個故事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小蘿蔔頭從不完全理解僅會背誦--恩師犧牲於悲痛中理解《囚歌》內涵--繼續學習並能講解《囚歌》

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和蘿蔔頭一起感受身邊的恩師作為共產黨人為信念甘願捨棄一切的行為給人的震撼,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處理,讓學生逐步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內涵,對小蘿蔔頭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認識得以加深這樣的處理合情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學習具有漸進性,在學習中會不斷成長

抓年段特點、單元學習特點、文字寫作特點,精心設計語文訓練點,將語文學習落到實處

3依據文章行文特點抓關鍵詞句,引領學生走近小蘿蔔頭,悟、讀結合,在品析詞句、精讀語段的過程中,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抓住體現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用抓關鍵詞句談感受並相機指導朗讀的方法來學習課件中語段的呈現、關鍵詞的變色,真實圖片的引用,課件創設的情境都是為了運用這種語文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情感,達到理解並深情朗讀的最終目的

4樹立大語文觀,把握全文學習的整體性,緊扣四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對全篇文章展開回環、照應的教學,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小蘿蔔頭的形象真實、豐滿

在教學羅伯伯被害這個故事時,我們設計了教師導讀回憶恩師環節,通過讀“我是一個好孩子”“我愛中國共產黨”再聽《囚歌》來加深學生對小蘿蔔頭愛與恨的理解,同時使整個文章前後貫通,理解更深刻

引導學生髮現複述方法,課上巡視輔導,讓學生在運用中學有所獲

學完整個內容後,我們指導學生文章複述首先回扣板書,引導學生髮現板書就是本文的複述提綱,就可以以板書為線索複述課文複述時可按照文章的順序進行清楚,連貫而又詳細的敘述,抓住文章重點,不要遺漏文章的主要情節

在瞭解了方法後,要求學生當堂訓練,將這一語言訓練點落到實處複述的訓練既讓本文課後習題中的語文訓練目標到位,又讓全篇文章的學習迴歸整體

三、在備、教、評的過程中,我實現了教學思想上的蛻變,教學行為上的轉變,我成長了

36歲的我把握這次機會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檢驗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的所得,更是為了在專家領導老師們的指導下,實現教育理念的提升,真正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讓自己成為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橋樑,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讓學生在與文字深層對話的基礎上語文素養不斷提高此次的整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有了這次難忘、難得的經歷,我的學生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觸控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課所在的第五組課文都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所選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細膩的眼光通過盲女的細小動作揭示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道理,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因此,我採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課外文字拓展來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對盲人的內心世界可能沒有深刻的體會,這對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有一定障礙。因此,我將在課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說教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四、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書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

五、說教學準備DVD機、電視機及光碟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研讀重點段落、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1、匯入新課,開啟課本,找一找安靜捉住蝴蝶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句畫下來,談談體會。

2、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勾畫出你認為關鍵的詞句,好好去體會安靜是怎麼捉到蝴蝶的。

3、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話,並把它背下來。

4、提問:如果你是作者,此時站在離安靜不遠的地方,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你會想些什麼?

5、過渡學習第六自然段,思考:安靜她為什麼把蝴蝶給放了。

1、讀課文,勾畫句子。

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讀句子:安靜的手指悄然全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

(2)給竟然換詞;

(3)理解“消然合攏”想象安靜的內心世界。

(4)理解“奇蹟”!

(5)理解“神奇的靈性”

(6)猜測安靜是怎麼知道的蝶就在身邊?猜測安靜的心情?

3、生讀書,背誦第四自然段

4、生彙報

5、生讀第六自然段

(1)自讀、思考

(2)彙報、交流

(3)朗讀感悟安靜的內心。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以讀悟情,激發情感,感受到盲女孩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二、聯絡實際,感受作者對生活的關愛

1、出示句子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提問:誰到底是誰?

(3)追問:他們是怎樣在創造自己的繽紛世界呢?

(4)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1、生彙報交流

2、感情朗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聯絡生活實際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三、迴歸課題

引讀課題、總結課文

生深情讀課題

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四、佈置作業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五、說板書

17觸控春天

安靜——創造奇蹟——熱愛生活

〔板書的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根據《後漢書·陳蕃傳》的第一節內容改編的。故事的內容耐人尋味,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一起學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於“掃一室”,才能 “掃天下”。其中“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別含義,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絡,明白心存大志必須從小事做起,連一間小小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這個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匯入,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談論生活當中的大事與小事,目的在於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此外《“掃一室”與“掃天下”》這個課題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開課伊始,讓學生理解課題意思以後,然後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把他們並排放在一起? “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麼特別的含義?而這正是我們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隨機板寫下來,以此來組織下一步的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1.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瞭解學生掌握讀音的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為眾多個多音字的讀音,需要糾正讀音並鞏固加強。)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的大體內容。

(瞭解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課文,感悟故事內容

(一)研讀3、4自然段,探討陳蕃的思想根源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小組合作、交流,議一議陳蕃這個人。

3.全班交流。(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陳蕃的做法和想法兩個方面,即結合課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談論、評說。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順勢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實現認識上的昇華。)

學生談到第三段的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劃出描寫陳蕃書房情景的句子,結合句子談感受。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句子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從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談不屑於做小事帶給人是不爽甚至是厭煩的感覺。依次來訓練學生透過事物現象看本質,提高評判事物的能力。[

學生談到第四段的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先劃出陳蕃對打掃房間不以為然的三個詞語: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很有些得意,讓學生結合陳藩的話談談他是怎樣想的?

他認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費在無謂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順勢解決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二)研讀描述薛勤的語句和段落(重點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係

(學生把握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之後,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入探討“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係。

1.薛勤和陳蕃的想法一樣嗎?他是如何看待陳蕃的言行的?

(這個話題是學生願意探究和表達的,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兩組句子。)

第一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願意做,怎麼能做成大事呢?(這個句子表述了兩層意思:陳蕃從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遠,但連打掃房間這樣的小事都不願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實現志向。)

第二組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呢?(這是一個反問句。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肯定的句式表達相同的意思。同時通過對比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意思更強烈。)

2.幫助學生提煉認識

幫助學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實現高遠的志向,必須從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研讀第六自然段,體驗陳蕃的內心活動

以第六自然段為過渡,創設問題情境:薛勤走後,陳蕃沉思起來,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陳蕃,你怎樣品味薛勤的話,你從中悟到了什麼?

(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更易於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講的“一間小屋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係。)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認識

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對“掃一室”與“掃天下”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五、課外拓展,蒐集相關的名言或故事,擴充對“大與小”辯證關係的認識

六、小練筆

聯絡自己的實際,寫一寫應該做好哪些小事,為將來做好大事打下基礎,做好準備。也是學生對自己收益的一個總結。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第20課《花的勇氣》

教材分析:

《花的勇氣》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到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兩條線索非常清晰。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

《花的勇氣》是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圍繞“生命”這一主題展開,讓學生在學文中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簡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為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心情。教學難點為通過作者的心理歷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於勇氣。本課的教學時間為2課時。

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採用整體感知、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閱讀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

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2課時,第一課時為通讀課文,瞭解作者的情感經歷了哪些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第二課時為品讀課文,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於勇氣,積累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的主旨。

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交流感悟、匯入課題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以讓學生結合前面的課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從而直接引出本課的學習。

二、檢查預習,掃除障礙

四年級學生對於生字已經有足夠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學習生字這部分無需花太多的時間,可以提前預習,在課中進行檢查,掃除字音障礙、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三、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略讀課文以自學為主,但是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自學任務,課文中的閱讀提示能給學生一個嚮導的作用,讓學生不至於盲目地學習。

四、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初讀課文為的是對課文有個初步瞭解,便於後面的學習。我用分讀課文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思考“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這樣,學生能做到有目的地讀,讀中有所感悟。

五、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圍繞“作者在看花、尋花這個過程中有那些情感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一中心問題,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著小花時,感到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運用“讀——劃——議”這一方法自學,並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然能夠很快地、很樂意地投入到合作學習當中,其學習激情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氛圍也更濃厚。

六、總結全文、提升拓展。

本課時學習結束之後,學生已經有了充分的感悟。在他們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感受。再組織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在讀中感悟,也因此能積累語言,加深對“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這句話的理解。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本課是第八冊第五組的內容。本組的重點訓練專案是理清課文的條理,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也正是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的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材安排:第一課時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雙龍洞的來歷,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並按這個順序分段學習課文內容一、二、三段。第二課時重點是瞭解怎麼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點及敘述的條理。至於流經的路線(也就是作者敘述的第二主線及指導朗讀指導、背誦全文將安排在第三課時)。

【說教法】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立足於雙基,抓住學習目標精心設計電腦課件,選擇好演示的切入點,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誘發學生去嘗試,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另外,讓學生嘗試閱讀之後合著音樂的節拍,欣賞雙龍洞這一神奇的溶洞,從而創造激昂、活潑的主動獲取知識資訊的氛圍。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通過人、機互動獲得資訊交流,又為學生學之得法創造條件,逐漸從學會到會學。

【說程式】

1、回顧上文,理清線索及思路: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誰能概括地說一說,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哪些內容?

2、嘗試讀文,瞭解孔隙的特點:

抓住關鍵,讓學生細讀課文,嘗試分析。首先讓學生帶著嘗試題有目標地自學課文,初步瞭解:

⑴ 這段話主要寫什麼?

⑵ 分成哪幾層?每層意思是什麼?

在這個基礎上演示課件──小船怎麼進入內洞?讓學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再播放錄相片斷“遊人進入內容”的情形,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麼樣描述的?用橫線畫出來。

⑵ 用自己的話說說遊人進入內洞的情形。

⑶ 這樣窄小的孔隙,作者通過時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後通過句子的比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還能感覺孔隙很窄小。

讓學生懂得怎麼樣把句子寫具體。最後師生一起歸納出“孔隙”這段的學習方法:

① 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瞭解段落層次,弄清各層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樣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嘗試讀文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3、嘗試自學第五段,把握特點,深化主題:

學生用歸納“孔隙”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在學生弄清楚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後,教師循序漸進地拋磚引玉:作者一進內洞時的感受是什麼?在這麼寬廣的內洞裡作者觀賞了哪些景物?請同學找出來說說。觀賞完這些奇異的景物有作者心裡什麼感受?請同學們用……畫出來。學生質疑“變化多端、顏色各異”是什麼意思?先同伴協作解決,師再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再通過錄象“內洞自然景觀”的放映,讓學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此時概括內洞“奇”的特點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後指導朗讀:作者把內洞寫得這麼美,這麼奇,讓我們用驚歎的語氣來讀一讀吧!教師引讀:首先當然是──(生接讀)其次是──(生接讀)作者覺得──(生接讀)

4、重視總結,昇華嘗試成果:

學生通過分層。有序的嘗試,學生已經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5、課堂鞏固練習:

填空:

⑴ 過孔隙時,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還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話寫出孔隙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

⑵ 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形狀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見內洞的特點是_________。

6、板書設計:

(美) (寬) (大) (窄) (奇)

金華城 羅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出洞

7、佈置作業:嘗試背誦第四段。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二、教學目標

針對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這一年齡特徵,以及新課標對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將本篇課文安排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5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呼風喚雨等16個詞語的意思。

2、瞭解科學技創造的奇蹟及威力。

3、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及變化。這裡,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絡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2、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注重課前的有效預習,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預習課文勾畫自學生字詞,標記自然段序號;嘗試理解詞語,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堂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匯入的好,能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課件播放20世紀出現了新生事物的錄影資料,引導學生們說一說,從而引出這些是20世紀出現的,有人就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師板書,生讀題。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質疑,為什麼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一環節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匯入新課,由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讀,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文字,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並要求把預習中勾畫的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後,就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讀一讀,及時糾正讀錯的音,並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地方該注意?如:哲翹舌音,程、耕、控是後鼻音要讀到位等,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賽讀、齊讀鞏固字音。

3、讓學生交流彙報識字方法及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4、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字。因為,中年級課標指出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幻這個字,指出這個字要和幼比較注意寫正確,教師邊說邊範寫,需要注意的筆畫用紅粉筆寫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正確寫字姿勢,把字寫工整、清楚,教師巡視指導。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中年級課標中提出,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逐步加重默讀訓練。因此,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字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只要進行有效點撥即可,對他們個性化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對於回答精彩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們才會增強自信心。學生們通過默讀,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引導他們找出課文告訴我們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課文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這一句是本課的中心句。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這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文章寫了“我”在玉泉觀魚時認識的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得又像又活。文章讚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敘議結合,情節生動感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可分四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講“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觀魚;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講“我”在後院的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講“我”看青年畫金魚;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講“我”對青年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他是聾啞人,每個星期都來看魚、畫魚。

本文安排在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對這一單元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本組訓練的重點:在閱讀中,能邊讀邊提出問題,邊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注意情感體驗,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大膽提出新見解,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如何做事。為後面學習《全神貫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遨遊太空的五星紅旗》作些鋪墊。

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是: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學習作者和聾啞青年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體表現。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先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教學難點:

將理解課文內容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同步進行,讓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習作方法。並且學習作者的習作方法。

【說教法學法及流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訓練和朗讀感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線”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它體現了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觀點,因而在課堂中,我將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並將學法滲透到教學中去。

1、出示掛圖,聽課文錄音,讓學生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分組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採用“以讀代講、反覆朗讀品詞析句。”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內容、難點和特點予以理解,以課後作業1、2、3題展開探索、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和作者的習作順序。

1、以課後作業“青年的舉止特別在什麼地方?”展開討論。

2、抓住重點理解青年的勤奮、專注的精神。學習自讀討論,小組進行交流。

3、師生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展開彙報討論。

(三)美讀課文

這個階段,重點在於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達到學生的情文統一,進一步地深入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課堂練習

語文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掌握這種工具的關鍵還在於運用,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通過對文章的重點詞句的品析,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瞭如下練習:

1、比較下面句子的異同,說說句子的意思表達有什麼不同,哪句更好,為什麼?

(1)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

(2)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

通過對句子的訓練,體會重點詞語“呆呆”、“靜靜”的含義,體會青年看魚的專注、投入。

2、細讀課文第7自然段,填空,並說出填詞的理由。

青年畫魚畫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過這些試題的練習,考察學生對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選擇恰當的關聯詞,把下面的兩個句子連成一句話。

魚游到了我心裡,魚游到了紙上。

通過對關聯詞的選用,輔導學生對課文難點的學習,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為把魚形記得牢,所以能把魚畫得活。同時讓學生知道作者平時注意觀察,積累材料,才把文章寫得如此生動。

【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學習人物的品質,同時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結構,從而幫學生理清作者的習作順序。

國小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學資源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波光粼粼,天空中雲霧濛濛,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並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想象畫面,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所以設計教學時我著重考慮如何激趣、激情。

(三)、說理念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著表情的朗讀。在本次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觀摩主題,“憑藉課文的例子,選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用語文,”指導下,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裡的讀,是聲情並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化與昇華。讀出個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最後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更要把握朗讀的節奏及其輕重音。

二、激發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絡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鄉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而現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課前3分鐘與學生輕鬆談話聊聊自己眼裡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在匯入課題後讓學生回憶學詩方法,起到複習鞏固作用,同時也可利用這一方法來學習本首詩。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語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後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孩子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山原的欣欣向榮,鄉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四、師生互動,說程式

(一)、談話匯入析課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字對話的願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匯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絡生活,又複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後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三)、讀通詩文

在這裡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後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桑”。

1、瞭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範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桑”,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四)、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依據課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採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於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徵有別於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於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瞭易於感悟,並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 定的難度,我採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註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裡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麼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濛濛)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裡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後點拔。採集桑葉養蠶,耕田插秧這是鄉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裡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彷彿看到鄉親們————,聽到鄉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於春”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並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讚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五)、熟讀成誦

(六)、默寫古詩

(七)、課後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了”,學生再背“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從而對課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村四月》

3、課後收集並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