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文思屋 人氣:2.1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六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為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為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因為本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我請同學們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並進行填空,從而引出新課。

分析課文主要由兩個問題出發:找一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進行體會;走進海鷗不捨老人的片段。分別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懷念老人的深深情誼。

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 “只為個海鷗送餐”;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悟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義。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

在教學中我還蒐集了一些課外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鷗老人的做法感觸更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感情。

總之,本課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在設計和實施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音樂匯入,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首先會為同學們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什麼樣子的曲子,並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課題《月光曲》。

說出文章題目後,會對學生說,看到題目後,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問題呢?

然後問學生文章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教師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指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地方。

播放月光曲是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二、 初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文章的字詞,指導學生讀準詞語。

因為上一環節、提出看到題目後有什麼感想的基礎,因此在這個環節首先會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通讀課文,然後教學生讀字,學會本節課的生字,並會組詞。學會生字後,我會找學生起來讀課文,在讀完課文後,指出剛才學生讀錯或不準的字和字詞,引導學生讀準這些字詞,並理解個別字詞。

字詞教學是閱讀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於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三、 再次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在學生掌握字詞後,通讀文章,並讓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文章的大意。

通過上面對貝多芬的介紹,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文章大意的瞭解,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分角色朗讀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讓學生再次帶著看到題目後的問題繼續讀課文,然後通過貝多芬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一曲為引子,進入文章,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分析課文,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並著重分析《月光曲》的三幅畫面,來體會貝多芬的心情,並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這個學習中,我主要採取讓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完成。

在讀課文時,我會伴著音樂,讓學生陶醉於音樂中,感悟音樂的意境,使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體會《月光曲》的在幅畫面,感悟其畫面的美景,並充分兼顧學生實際,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文章脈絡。

五、 配樂、分角色朗讀第九自然段,達到會背誦的目的。

通過多次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熟讀百遍,其意自現,體會文章的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分角色朗讀為下一步的背誦理清思路,在細讀中悟境,於悟境上背誦,既能完成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難點,讓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質疑難的習慣和解決問題能力。

文章多處運用“讀”來貫穿全文,是以讀為本,駕馭文字,立足文字,超越文字。

六、 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2、,對肖邦《夜曲》的描寫。

要求:1)運用“實寫”與“聯想”的寫作方法;

2) 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寫。

板書設計是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感悟畫面。

板書設計:

26 月光曲

茵 蠟 陌 盲

鍵 粼 霎 錄

三幅畫面:月亮升起——輕幽、舒緩

月亮升高——漸速、有力

月亮照耀——高昂、激盪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參加了鎮江市第四輪市屬中學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複賽國中組語文學科的說課比賽,比賽要說的課文是《斑羚飛渡》,說完後覺得很有收穫,現將說課稿整理出來,以期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批評指正。

我的說課分四塊:

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 教材與學生。

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 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物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我設想把這篇文章放在七年級的下學期,因為七年級下有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專題活動。

3. 教學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來進行設計。我設計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通過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2.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2)教學難點: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教學策略 (即教法、學法的設計,重點、難點的解決和突破。)

1. 教法:

(1)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緯目標,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2) 我設計這節課要領學生去微機房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進行“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的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尋。

(3)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

(4) 教師可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如板書課題,出示一些質疑探究性的問題等,但不可喧賓奪主、華而不實。

2. 學法:

(1) 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 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 指導學生上網搜尋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 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的報告和小論文等。

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流程 (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

課前佈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寫出重點詞語解釋並造句,做在預習筆記本上。

(3)找出你文中認為的優美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

(4)準備複述文中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

(5)蒐集有關斑羚這一動物的有關資料。

注:以上預習作業學生盡力完成,不求面面俱到。

課堂教學流程:

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由蘇教版七年級(下)課本中的課文《國寶大熊貓》和《金龜子》等有關動物的課文匯入。

同學們,我們非常喜愛國寶大熊貓、金龜子這些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看看你是不是會更喜歡?

(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題:《斑羚飛渡》)

2. 檢查預習,重點檢查生詞、詞語的整理。

學生的讀書卡片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師在螢幕上打出一些詞語對學生的字詞預習進行檢測。

其他的預習作業將在後面的教學環節中檢查。

3. 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們根據預習時對課文的瞭解,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 故事情節,準備時間2分鐘。

同學們思考後交流,發言2-3名學生。

4. 品味賞析。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進行品位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如:(可用課件展示)

我喜歡文中的這句:—————————————————————————————————,

理由是:———————————————————————————————————

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四人學習小組的討論和交流,四人學習小組要分工:一人組長,一人記錄發言,一人準備朗讀欣賞的語段,一人整理髮言準備交流。

5. 拓展遷移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思索質疑:

(1)請搜尋有關斑羚的資料,如生活習性等。

(2)文中斑羚飛渡是在人類的圍捕下發生的事件,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你能從網上或圖書館等其他地方搜尋到相關的資料嗎?

(3)設計一份“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小報或出版一期牆報,可以是某一種動物的專題介紹,也可以是多種動物的多方面資料的介紹。

(4)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題目示例(題目可根據小組研究的情況自定,“示例”僅作參考)

如:鎮江地區野生動物的現狀調查

談談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談“斑羚飛渡”中的美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綜合,完成小論文或者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作業。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夾竹桃》是著名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全文在第二教時中,我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

1、重點品讀3、4、5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感受夾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為什麼愛夾竹桃。

2、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教學過程如下:

一、採用變序,提挈中心

由問題“夾竹桃為什麼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最值得回憶的花?”引導學生瀏覽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從中提挈出關鍵詞、靈魂詞——“韌性幻想”,板書。

二、圍繞中心,直奔重點段。

▲學習第4自然段(兼帶學習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主要寫夾竹桃的韌性,是文章的重點。我抓住中心詞“韌性”切入教學。

先讓學生理解“韌性”的內涵——堅韌、頑強不屈。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找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裡,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品讀三個重點句:

(1)“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2)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3)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找出自己所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自己的體會是第一步,認識後兩句的句式特點——雙重否定句,讚美的語氣更強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朗讀是第二步,與第3自然段對比朗讀是第三步。由“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這一句問——院子裡的那些花指哪些花?那些花是怎樣的?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引至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明白這部分同第四自然段寫夾竹桃一樣也是按從春到秋的季節變換的順序寫的。然後讓學生藉助螢幕內容提示,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夾竹桃獨有的可貴韌性以及默默無聞、謙虛寧和等品性,明白作者寫第三自然段是為了起對比襯托的作用,用其它的花來反襯夾竹桃的韌性。最後回到迴歸到“韌性可貴”這一中心上來。在學生讀懂了“物”的特點後,我讓學生讀懂物背後的“人”,讓學生明白寫自己喜歡的物,可以言自己的志,抒自己的.情。

▲學習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寫夾竹桃引起作者的許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課文的重點段。我引導學生思考兩大問題:(1)月光下的夾竹桃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花香和花影兩個方面說說自己的感悟,引領學生體會“襲”字的妙,啟發學生調集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想象其景其境,在頭腦中豐盈意象。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關鍵詞“地圖”、“荇藻”、“墨竹”,讓學生喜歡哪一種幻想就讀哪一種幻想。師配以音樂,讓學生自己讀、四人小組讀、集體交流讀,以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地誦讀,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進入美的意境,讀出美的韻味,充分體會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悅、那份浮想聯翩,從中受到感染,獲得情趣。

四、練習寫話,習得方法

作者寫夾竹桃,由看到的景抒發自己的情,由真實的描寫,寫到虛幻的想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讓學生髮揮想象,續寫月光下的夾竹桃帶給自己的幻想。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學完了主要段落,再歸攏到文章的中心上,讓學生說說作者為什麼愛夾竹桃,愛夾竹桃的什麼,使中心問題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進一步強調、突現,使教學始終緊扣中心,完整統一。讓學生再讀第6自然段,領會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即總結4、5自然段,總結全文,與第一自然段相呼應。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草蟲的村落》,下面我分別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草蟲的村落》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感受自然”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將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

本篇課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村落裡,“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甲蟲音樂家們像靈泉一樣美妙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細的勞作場景。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裡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將一個草蟲的世界生動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特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抓重點語句,揣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3.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學重難點:

把握內容,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是本組課文的教學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教師啟發誘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文字的樂趣。

五、說教學設計:

(一)回顧內容,繼續學習。

回顧上節課所學,溫故而知新,自然進入本節課所學,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品讀感悟,體驗情趣:

學貴有疑,有疑則有思。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探究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先讓學生品讀交流,學生談自己的獨特體驗,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再加上教師的適時指導,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會充沛、真摯。從字裡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及時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有大自然的音樂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所以我設計了“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等重點句子的體會。(小組合作學習)

提升他想想說話,讓學生聯絡實際想象,蟲子世界裡還有做什麼工作的?引領學生深入感悟文字內涵,把文字語言串起來,有機訓練,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

(三)拓展昇華,想象練筆

配樂回讀全文,使學生再次感知“草蟲的村落”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再現作者豐富的想象。然後討論見過類似的情景這個問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使學生明白動物界裡的各種有趣的知識,進而增加了對本文的興趣。國小生習作從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最後讀寫結合,重點要放在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充分鼓勵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個性和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引到課外,實現大語文教學觀。

(四)閱讀延伸,提升感悟

法布林的《昆蟲記》

我認為閱讀是一切知識的。增加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眼界。學生在五年級學過選自法布林《昆蟲記》中的《蟋蟀的住宅》,對昆蟲有一些瞭解,學生在學習前兩篇課文中學會了一些想象的方法,現在描述自己親近自然、觀察小蟲的生活經歷。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的教學設計非常簡單,主要把的重點內容按順序板書出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條理,明晰中心。

附:板書設計

3 草蟲的村落

奇異的遊歷

快樂的小天地

5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到,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標準對國小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為國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揣摩文章表達的順序。

3.學習用具體事例有詳有略地說明觀點的寫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把握重點,組織學生研究3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比較中閱讀,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從而明白“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好之後”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與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3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對比讀,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還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表達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其次,確立以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為研讀重點,撥動學生探究的心絃。

再次,誦讀感悟,分享閱讀體驗。

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進而讓學生領悟到“?”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也讓學生兩次感受到他們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訓練表達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

1.交流小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注重交流評議。

2.好書推薦《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故事系列之科學家的故事》中學生理解到的有關內容。

六、教學思路

1.課前觀察實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文中三個具體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裡觀察,獲得直接經驗。鹽酸會使紫羅蘭變色以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再課前做實驗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切入課題,理解真理。

課的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麼是真理,真理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闡明真實道理的,指導我們言行的,為我們人生導航的等這樣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觀點,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道理。引導學生說課題,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得理直氣壯。我想這樣要比從課題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了。另外,這樣的切入課題和課尾的練筆結合在一起,使整節課的首尾照應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任何一個道理都要經過不斷髮問探索,付出諸多努力才能實現的。

3.檢查預習養成積累的習慣

認清詞語,糾正字音,同時進行引申和擴充套件,加深學生對課外詞語的積累,如對含有反義詞成語以及非四字成語的積累。

4.找出和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為國小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作過多的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這類語言。

5.研究事例,說明真理。

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中的故事,他們的作用是為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簡單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然後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著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白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讀、議、思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領悟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說明道理撥動心絃。

6.補充事例,拓展延伸。

學習了三個事例,讓學生補充說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是課文中學過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使他們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7.讀寫結合,進行寫作訓練。(重點放在第二課時)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但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再引令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不夠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