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文思屋 人氣:1.19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矽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絡C的知識來學習矽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並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型別的關係,晶體型別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係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矽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資訊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於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與乏味感.

由於理論性較強.採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瞭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後,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矽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讓學生閱讀課本,並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並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矽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矽在宇宙範圍內的含量?""矽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藉助於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矽的結構及其矽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矽.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矽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並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2專題四《海水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及其確定依據、教材處理、教法和學法、課堂設計、板書設計和作業設計八個方面來展示我的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眾所周知,化學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開發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源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這一過程必須同自然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也是貫穿本章始終的核心觀念。

以金屬礦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為例,瞭解利用化學變化實現物質間的轉化,以及這些過程和產物在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作用的背景和角度,有利於學生加深體會化學在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中的作用,學會辯證地看待人類和自然協調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培養作出明達決策的意識和能力;從學科知識的角度,右;利於學生將前面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必要的梳理歸納和拓展。因此,本章作為高中必修模組的結尾,不僅對於學生總結複習很重要,而且對於學生進一步確定、學習後續的選修模組乃至選擇自己未來的升學和就業方向都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內容編排

本節海水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分為水資源的利用和化學資源的利用,體現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

二、學生分析

知識方面:通過前面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學生具備了這兩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本節課從這兩方面入手比較容易;

能力方面: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為本節課的實驗教學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證;

情感方面:學生有資源合理開發和應用的意識,通過這一節課的簡單介紹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資源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學習目標及其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要求對海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了認識化學在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重要價值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海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學在其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結合前面以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進一步加深水資源的利用、從海帶中提取碘的方法和實質的瞭解,達到理論聯絡實際,溫故知新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當今全球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化學在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該節內容的學習,有助於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化學在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揭示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關係,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及合理開發意識。

四、教材處理

(一).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確定本課的重點為海水的蒸餾、海水中溴的提取和海帶中碘元素的提取。由於蒸餾裝置比較熟悉,因此難點是海水中溴的提取和海帶中碘元素的提取。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為了便於教學,新課程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重過程探究,突出規律方法揭示,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瞭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依據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分為海水中水資源的利用和化學資源的利用兩部分。課堂教學中遵循低起點、小步子、快步走的教學設計。

五、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由於本節內容比較易接受,我較多的採用多媒體,放大現代技術效應,注意學生的參與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只處於指引方向、啟迪思維、設疑解惑的地位,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探究知識,積極思考的主動學習狀態中。

(二)學法

物件是剛上高一的學生,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較弱,但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勇於動手的有利因素,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加強過程與方法的培養,使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並內化為自己終身受用的方法。

六、教學內容及課堂設計

1.引課設計

從問題入手:利用多媒體從“海水是美麗的,也是富饒的”入手介紹海水資源的特點→提出問題:利用海水資源,要解決哪些問題。

2.關於重點、難點的教學設計

實物呈現:海水淡化裝置→實驗演示(原理分析)

給出蒸餾裝置,讓學生自行組裝完成整套裝置。

多媒體呈現:海水化學資源概況→問題探究:海水提溴,海帶提碘→實驗→研討:自然資源的開源節流

3.例題和習題的設計:設計一些與水的淡化,海水提溴、碘的綜合習題起到及時反饋的作用,保證課堂訓練到位。完成書後作業中鎂的提取的題目,強調海水的綜合利用。

七、板書設計

海水資源的利用

一.水資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

間接利用

二.化學資源的利用

溴的利用

碘的利用

三.海水的綜合利用

八、作業設計

按教學要求讓學生收集海洋資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資料,撰寫從海洋資源中提取鎂、溴、碘等物質的小論文或製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完善知識體系。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簡析

本節是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教參建議安排一學時來完成教學。本節內容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高中化學的重點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詳細講述集氧化性、還原性於一身的酸性氧化物。並且此部分很多內容與日常生活、環境問題有密切的關係, 能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教材從“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它對人類有危害嗎”這兩個問題開始,引出本節的主要內容,並依次介紹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二氧化硫的汙染等知識,知識編排得有條理。其中安排的“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的汙染”,特別是文中安排的家庭小實驗——測定雨水的pH等內容,與現實生活環境密切聯絡,需要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此外,通過本節的知識,向上可以和第一節硫的知識聯絡,向下可以和第三節硫酸的知識和第四節環境保護的知識聯絡,有助於形成以化合價為主線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路,和整章知識的系統化,同時,可以鞏固和提高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認識。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⑵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⑶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汙染及其危害,加強環保意識,做珍愛家 園——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提高對元素 化合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⑶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⑷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化害為利的科學思想。

3、情感目標

⑴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以實驗事實為依 據,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科學品質。

⑵通過對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汙染及其危害的學習,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 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㈢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教學難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確定

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教師自身素質等三方面的因素來考慮。其原則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文中安排了2個演示實驗和1個家庭小實驗,有很多內容與生活環境有關,再結合高一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基礎知識等實際情況,採用情境激趣法、隨堂實驗法、演示法、對比法、自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

三、學習方法的指導

1、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

在學習“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時,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恆定律推寫“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還原性。

2、對同類知識運用對比法,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時,通過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型別、穩定性、與品紅溶液作用、與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專案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程式

㈠新課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學錄影,然後提出問題: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什麼物質?它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它有哪些性質?讓學生思考並回答。學生觀看了錄影后,容易回答出第一個問題,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讓學生留下懸念,這樣就很自然地把學生注意力引向新課的學習。

㈡新課教學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①學生實驗:將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 SO2的顏色、狀態,並聞氣味。讓學生回答並板書。

②利用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比較,引導學生得出SO2與空氣的密度大小關係。

③學生實驗:將另一隻事先收集滿SO2的小試管用膠塞塞好,發給學生,讓學 生按課本【實驗6—1】的方法完成實驗,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並 得出結論。讓學生回答,教師說明並板書。

④通過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變紅”這一現象,引導學生判斷是屬於SO2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的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 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邊講邊板書。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⑴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

①引導學生得出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

②根據“二氧化硫溶於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中,使水溶液變紅,長時間放置後, 溶液又重新恢復紫色”這一事實,說明亞硫酸的不穩定性,進而說明“二氧化 硫與水的反應”的可逆性,並簡單說明“可逆反應”的特徵。

③複習“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讓學生判斷“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通過分析二氧化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價中所處的位置,引導學生得出二 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並引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這一化學性質 的學習。

⑵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

①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和質量守恆定律引導學生寫出“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並說明反應條件與反應的可逆性。

②講述SO3的性質。

③簡單說明二氧化硫還能與氯水、溴水、碘水、KMnO4等強氧化劑,H2S等還原 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④演示:【實驗6—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這一化學性質的學習。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穩定,在一定條件下, 被漂白的物質又會恢復原來的顏色。

②通過二氧化硫與氯水的漂白原理、反應型別、穩定性、與與品紅溶液作用、與 紫色石蕊試液作用、等專案的對比,加深對二氧化硫與氯水等物質的漂白性的 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③提問學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是否表現了SO2的漂白 性。作出解釋。

3、二氧化硫的用途簡單講解。

4、二氧化硫的汙染

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看錄影。

②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評價二氧化硫,並指定學生分甲、乙兩方對二氧化硫的利弊 進行辯論。

㈢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書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教育學生要加強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做珍愛家園——地球的主人。

㈣佈置作業

P129 第五題。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 SO2與水反應 SO2 + H2O ? H2SO3

b、SO2與鹼的反應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亞硫酸鈉)

SO2 + Ca(OH)2 == CaSO3↓ + H2O

SO2 + CaSO3+ H2O == Ca(HSO3)2

2SO2 + Ca(OH)2 == Ca(HSO3)2

(2)還原性

a、與氧氣的反應 催化劑

2SO2 + O2 ? 2SO3

(SO3 :無色固體,熔點(16.8℃)和沸點(44.8℃) 都比較低。

SO3 + H2O = H2SO4 ( 放熱) ——工業上制硫酸)

b、與鹵素單質的反應( Cl2、Br2、I2 )

SO2+Cl2+2H2O==2HCl+H2SO4 SO2+Br2+2H2O==2HBr+H2SO4 SO2+I2+2H2O==2HI+H2SO4

(3)氧化性——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的反應

+4 -2 0

SO2 + H2S == 3S↓+ 2H2O

氧化劑 還原劑

(4)漂白性: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但生成的白色物質不

穩定。(鑑別SO2)

2、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⑴製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紙漿、毛、

絲、草編制品等。

⑶殺滅黴菌和細菌作食物和乾果的防腐劑。

二、SO2的汙染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xxx,來自...。很榮幸今天能在這裡給大家介紹我設計的 這節課。我準備從三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教法學法,三說教學過程。第一部分 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為I 學習奠定基礎。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做好準備。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2.1.1 理解 的內容並能

2.1.2 初步培養學生應用試驗方法來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2過程與方法:

2.2.1 通過 試驗,探究 。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2.2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探究 的關係,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3.1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3.2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收集處理資訊,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2.3.3 初步體驗 在研究科學中的重要意義。或者通過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 突出重點

難點: 通過 突破難點

關鍵: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於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瞭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瞭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三、預學設計

在預習的基礎上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2)預習"聯想與啟示",試著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物質的過程。那麼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麼差異呢?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到又一個新的問題: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思考 假設:我想:原子是一個實心球。原子象一個乒乓球。 原子象一個氣球。原子是一個空心球。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對原子結構的求知慾講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個沒有內部結構的圓球。但是,經過20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們不但打開了原子的大門,而且發現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複雜,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經發現了很多種,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類對原子內部結構的認識是一部壯麗的史詩——1897年湯姆生髮現電子,說明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結合聯想和啟示,播放α粒子轟擊金箔的動畫。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嗎?

交流討論:大多數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說明金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α粒子一穿而過。一小部分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線,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粒子存在。有極少部分粒子反彈回去,說明運動中遇到了堅硬的不可穿透的質點,這說明原子中有一個很小的核,因為核很小,所以只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去。 瞭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提問:金屬是否帶電? 構成金屬的原子是否帶電? 為什麼原子不帶電呢?

思考回答 閱讀:P67—P68及拓展視野 多媒體演示:原子內部結構

交流討論: 原子的結構結論: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利用模型學習物質結構總結:

盤點收穫回憶、總結、發言形成原子的結構練習: 看螢幕,做練習 學以致用

五、反思

本節內容比較抽象,為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原子的構成,我主要採用了:閱讀前人的實驗現象——發現問題——分析——提出假設——驗證的方法,通過課堂的表現來看,這種方法還是可行的。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並且大多數學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設。但也看出部分學生探究意識還不夠,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的說課題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鈉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過氧化鈉〔開啟課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的同時開啟課件這個按鈕〕

鈉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通過鈉的化合物的學習,可以加深鞏固鈉一節的知識,併為下一節鹼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並且通過過氧化鈉強氧化性的學習還能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鈉的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鈉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說這句話的同時開啟相應按鈕〕

根據素質教育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有:

①知識技能目標:知道Na2O,Na2O2的性質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標: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以及相關補充實驗,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③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說這名話時開啟課件對應的按鈕〕

重點:鈉的化合物的性質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說這句話時按課件對應的按鈕(教法按一次,學法接著再按一次)〕

教法:關於本節過氧化鈉的教學,我採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從實驗現象中分析結論。然後通過結論總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學法:學生在本節課中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和教師的啟發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裡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慧和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風.

五、授課程式〔按授課程式的按鈕〕

第一部分:情景創設〔點情景創設的按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以極高的興趣進入課堂,採用圖片引入法。

問:圖中消防員正在救火,想想常什麼來滅火?(水,二氧化碳)

其實水,二氧化碳不僅可以滅火,其實還能“點火”,接著指導學生做第一個探究實驗

第二部分:實驗探究活動

1、探究實驗一:〔點探究一按鈕〕Na2O2與H2O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探究

讓學生取一個石棉網,在上面放一個蘸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然後用膠頭滴管滴幾滴水

現象:脫脂棉著火了

設疑:為什麼脫脂棉著了?探究一下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

(反應物能量總和大於生成物能量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所以能燃燒。)

2、探究實驗二:〔點探究二按鈕〕Na2O2與H2O反應生成物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現象:帶火星的木條著了(有氧氣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