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高中說課稿範文7篇

文思屋 人氣:9.09K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高中說課稿範文7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導數的概念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選修2-2第一章1.1.2的內容, 是在學生學習了物理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背景下,以及前節課所學的平均變化率基礎上,闡述了平均變化率和瞬時變化率的關係,從例項出發得到導數的概念,為以後更好地研究導數的幾何意義和導數的應用奠定基礎。

新教材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有很大變化,它與舊教材的區別是從平均變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觀的“逼近”方法定義導數。

問題1 氣球平均膨脹率--→瞬時膨脹率

問題2 高臺跳水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大量的例項的分析,經歷由平均變化率過渡到瞬時變化率的過程,瞭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知道瞬時變化率就是導數。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動手計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能力

②通過問題的探究體會逼近、類比、以已知探求未知、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運動的觀點體會導數的內涵,使學生掌握導數的概念不再困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導數概念的形成,導數內涵的理解

難點:在平均變化率的基礎上去探求瞬時變化率,深刻理解導數的內涵

通過逼近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來突破難點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學情分析

1、生理髮育特點:中學生的情緒特點是充沛熱情,容易動感情,情感反應較強烈,易受感染。但情緒轉移也較快,特別是國中學生的情感,往往帶有明顯的兩極性——極端熱情與極端冷淡,常常出現逆反心理。高中時情感逐漸趨向深刻穩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遇到挫折仍易產生消極情感。

2、心理髮展特徵:高中階段,經過國中階段生理及心理上的劇變及動盪,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劇趨於成熟和穩定。高中生的各種個性品質也已趨於穩定和成熟,而且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經驗的積累,高中生在個性發展上出現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必須明確自己個性的主要特徵,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所以,一切問題既是以“自我”為核心而展開的,又是以解決好“自我”這個問題為目的的。可以說,高中生對其自身的態度和看法,影響著他們實際發展的各個方面。

3、技術基礎:在水平一學段可以說跑在一二年級學生就已經初步瞭解了學習內容,並有了初步的嘗試,在本次課的教學中就是讓學生改進擺臂的方法,提高跑的方法和能力。

根據上述特點和學生對已有技能掌握的基本情況,在本次課的教學中將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和練習方法。通過有趣的遊戲、簡化易掌握的技術動作,學會一些體育學習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

二、教材分析(說兩點)

1、教材的地位和鍛鍊價值:

跑:螺旋式的編排在高中每個年級教學內容中都有,但其難度和動作的要求是逐漸提高的;跑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同時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很大。通過跑的教學,發展學生速度、靈敏、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下肢和內臟器官的發展;培養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等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高中年級,跑的教材是通過各種方式的跑,發展速度、靈敏、協調性和一般耐久力等身體素質,培養跑的正確姿勢,逐步提高跑的能力。

2、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快速跑中步頻、步幅等技術術語,知道全身的放鬆協調和高頻率、大步幅能提高跑的速度;

(2)、初步掌握正確的上下肢擺動和登地技術;

(3)、通過教學與練習發展學生下肢力量,提高短跑速度;

(4)、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本次課的重難點:

(1)、重點:在練習中掌握正確的擺臂

(2)、難點:高頻率和大步幅的協調統一

三、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講解、直觀、啟發等教法,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基本知識;通過教師完整和必要的分解動作示範,讓學生初步瞭解所學技術的動作輪廓;啟發式的教學就是,鼓勵學生不怕“犯錯” 讓學生勇於大膽的嘗試教學內容。採用改變練習條件,讓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都能順利的掌握技術動作,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採取分類分組的練習方式,加大練習的密度和學生練習的可比性;通過遊戲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說學法

本次課採用觀察、模仿、嘗試等學習方法,完成本次課的學習目標。

高學生掌握體育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主要靠教師的培養和引導。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老師的示範、觀察受到老師表揚的同學的技術動作以及同伴的動作;模仿教師的示範和其他技術掌握的較好的同學的動作;通過積極的嘗試實踐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同時鼓勵同伴間互相幫助;此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練習的感受,積極簡單的說一說對其他同學練習的看法,引導學生掌握初步的評價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2

1.課前考勤,瞭解出勤情況。對未到學生了解原因,及時通知班主任,處理到課見習生,做好考勤記錄。

2.檢查學生裝備,提出課的紀律要求強調課堂安全。

3.匯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學校下週開始舉行每週班級接力比賽,你們想不想在比賽中獲勝呢?學生回答。那麼哪位同學能說一說怎麼才能獲勝?學生答,摘出:對,這個同學說的很對,每個人都努力跑快是獲勝的關鍵,怎麼才能讓大家都跑快呢?前面我們學習了跑的啟動和加速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短跑最關鍵的環節——途中跑,大家有沒有信心?

準備部分:

1. 徒手操練習,六大關節的活動2‘

2. 遊戲:聽數字抱團(逐步熱身)4‘

3. 下肢牽拉練習,遊戲:長江 黃河(反應速度練習)4‘

基本部分:

1. 按跑步速度將學生分成6人一組共7組,進行30米快速跑比賽,學生分左右站在距跑道兩側5—8米處觀察同伴練習(每組有六次觀察機會);3‘

2. 鼓勵學生說出剛才跑的過程中那個同學跑的快,動作有什麼特點,教師總結,提出擺臂及步頻和步幅對快速跑的影響,並開始進行擺臂練習,通過小步跑進行步頻練習,用後蹬跑進行步幅練習(要求:上體稍前傾,髖、膝、踝關節充分蹬伸,儘量開啟兩腿間的夾角。),教師巡迴糾正指導。6‘

3. 提出要求,每組3男3女,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50米練習,男女生的起點差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自主決定(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心裡),第二次練習,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重新選擇練習同伴。3‘

4. 根據學生跑的情況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三組進行50米迎面接力比賽,(分兩組,如果出現差距過大影響落後隊伍的心理,此外,採用拍手接力代替接力棒,重在練習跑,減少由於交接棒失誤對比賽完整性的影響)。10‘

結束部分:

1.集體練習跟音樂,校園集體舞《小白船》,放鬆肢體,愉悅心情,

2.讓學生說出本節課體會,並適當對同伴進行評價,教師小結本課。

3.提出課後練習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注意安全鍛鍊。

4.下課,師生再見。

六、運動量預計

因為本次課的重點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練習來提高,因此運動量預計為中上。

心率為120-170/分;密度為30-35%。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課教學的理解和想法,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予以批評指正,謝謝各位老師。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項脊軒志》是蘇教版必修5“此情可待成為追憶”的第二篇課文。要重視閱讀指導,突出基礎性。

《新課標》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據此,本課地教學重點是誦讀與積累;難點是領悟與鑑賞;知識能力目標是積累文言知識,領會作品的表達技巧,培養閱讀、欣賞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與習慣;過程方法目標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巨集觀到微觀,逐漸深入,點滴理解,提高應用、審美、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發揚教學民主,激發情感共鳴,從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二、教學方法。

一是情景教學法。本文抒發的是親情,切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但由於文言文年代較遠,學生積澱不厚,多數學生興趣不高,有畏難心理。所以教學要面向學生實際,做到“古為今用”。我校傳統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以本文為例子,能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感激之情,喚醒其感恩意識,從而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二是誦讀法。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走進又走出教材,關鍵在於讀書。實踐證明,誦讀對於形成文言文語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文質兼美,篇幅不長,全文僅700來字,適合反覆誦讀、品味。

三是自主合作學習法。學習是個性化很強的腦力勞動,要努力構建開放、有序的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學完”而不是“教完”教材。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綜合運用以上教學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參與,在活躍而又充滿思辨的課堂上,在生生、師生之間開展思維的交鋒,充分展示學生的精彩。

三、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設計。利用早讀預習課文,初步解決字詞、句式等問題,完成“文言文學習卡”中的有關內容;第一課時為新授課,側重誦讀與理解;第二課時為鑑賞課,側重品味與鑑賞。這樣安排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優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分四步):

1、激情匯入,明確目標。旨在“以情激情”,讓學生儘快進入文字。

2、誦讀課文,感知作品。旨在通過反覆誦讀,充分接觸課文,感知、梳理課文的內容與思路。

3、課堂訓練,閱讀指導。旨在通過文言詞句訓練,積累、鞏固、應用文言知識。通過課文斷句、翻譯等各種實踐活動,點撥閱讀方法,加深課文理解。

4、總結評價,佈置作業。旨在肯定學習表現,清點學習收穫,激發後續學習的興趣。通過組織填寫“文言文學習卡”,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通過佈置思考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自然過渡到第二課時的學習。

第二課時(分五步):

1、複習匯入,明確目標。旨在溫故知新,通過預設問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引發學生思維的交鋒,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新課的學習。課時學習目標是: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細節抒發情感的技巧;品味作品的語言與蘊含的感情。

2、賞析開頭,品味語言。旨在瞭解品味語言的方法,培養品味語言的習慣。先進行示範引導,通過分析“借書滿架”“明月半牆”“風移影動”等,總結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然後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品味、交流其他精彩文句。

3、品讀課文,鑑賞寫法。旨在鑑賞、揣摩文章的寫法,培養從文中找依據的習慣。先出示預設問題:課文寫了哪些可悲之事,為何讓人覺得可悲?主要引導學生從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三個層面進行鑑賞。

品讀2——3段,重點研討細節描寫的作用;品讀4—5段,重點研討間接抒情的寫法。為加深印象並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可鼓勵學生把這兩處課文分別改寫為概述和直接抒情性文字,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進而探討前後文寫法不同的原因。

本環節講究相機誘導,要善於通過動態的對話調節,引導學生髮現、探究問題,不要急於給出結論。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與熱情,為下一環節的學習作好情緒上的鋪墊。

4、遷移訓練,作品交流。旨在通過課堂表達與交流訓練,實現“變所學為所用”的目的,以拉近作品與現實的距離,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親人的感恩之情。訓練題目是:以“感受親情”為話題,仿照作者懷念親人的寫法,要求先進行細節描寫,再進行直接或間接抒情,200字左右。課堂交流作品由小組推薦,然後全班集體評議。

5、總結評價,佈置作業。旨在運用積極性評價,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和保護學習淺易文言文的熱情,接著佈置作業:

①閱讀歸有光的《先妣事略》,比較與本文的異同;

②收集感恩或懷念親人方面的材料

四、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中的`板書主要以幻燈片形式呈現,主要分為:學習目標類;預設問題類;知識梳理類;內容結構類;寫作特點類;作業練習類等。比如“內容結構類板書”:

項脊軒志

修葺前後(小破暗——亮雅靜)

多可喜

軒中樂趣

家道中落

慈母早逝

亦多可悲祖母見背

軒多變故

失偶之痛(補記)

課堂細節處理:一要抓好早讀並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包括準備好示例材料);二要以情激情,不要破壞課堂氣氛;三要採用積極性學習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學習表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總會發現不如意的地。其實,一堂課不可能承擔太多目標,也不必刻意追求完滿。通過反思課堂上的缺點,往往能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跨欄跑的動作要點,70%的學生能跨過3~4個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跨欄跑的練習方法,發展速度、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勇敢、果斷、不畏困難,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和體育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攻欄時擺動腿大腿屈膝高抬,過欄時起跨腿收髖屈膝。

【難點】

克服恐懼心理以及全身的協呼叫力。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匯入:同學們好!還記得跨欄小王子是誰嗎?對!就是劉翔!

在雅典奧運會上,劉翔拿下了當時的110欄的世界冠軍,更是一舉打破了前人所創下的記錄,成為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創造了中國人在男子110米欄專案上的神話,引得無數國人為之歡呼,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刻!

今天呀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跨欄跑技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快、靜、齊。

(二)準備部分(7分鐘)

1.組點著地遊戲熱身

方法:學生成一路縱隊在直徑為15米的圓上慢跑,慢跑過程中根據老師說出的數字以身體的任何部位進行組點著地。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範,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示範

提問:誰來說一說跨欄時哪條腿是擺動腿,哪條腿是起跨腿?(先邁過欄的是擺動腿,後者是起跨腿)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

2.講解

動作要點:擺動腿要抬、伸、壓;起跨腿要蹬、展、拉。

3.練習

(1)跑動中欄側起跨腿過欄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2)跑動中欄側擺動腿“攻擺”練習。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分別在欄的兩側練習

(3)跨3-4個欄練習。

糾錯: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會出現“跳欄”的現象,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大家可以標出適宜的起跨點,控制起跨距離,起跨腿要充分蹬直,不要過早離地。

4.檢驗—優生展示

(1)遊戲:以體育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薦出兩名代表進行展示

(2)評價:表揚做得好的,鼓勵有不足之處的,幫助其改正。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鬆活動,身心充分放鬆。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欄架15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綱,也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濃縮、結晶,是從總體上體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內在的有機統一的重要內容,因而在本書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節是講述世界的狀態是普遍聯絡的問題。普遍聯絡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這個問題是辯證法部分的邏輯起點,也是第二課內容的邏輯出發點。第一框主要內容講述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其中,聯絡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去改變事物,建立新的具體聯絡。這兩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對於初學者來說,當然就成為難點了。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識記:聯絡的概念。

理解:

①事物的聯絡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聯絡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是人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②事物聯絡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絡的客觀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但是,並不是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聯絡就無法改變,而是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絡。

運用:用事物的聯絡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

①培養學生從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去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但缺乏辯證思維,遇到問題不會變通。通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是普遍聯絡的,引導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世界觀,學會運用聯絡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為什麼事物的聯絡具有普遍性。

(四)教學難點

事物聯絡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哲學常識第一課講了唯物論,第二課接著講辯證法,它是第一課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論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質、本原的物質性,而本課說明唯物辯證法的研究物件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絡和發展,即物質世界的辯證性。學生現在往往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內容孤立開來,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我採用多媒體教學與對話教學相結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我設計一個相對小但又具體的事例――前階段我們這裡發生的霍亂例項,作為對話教學的入口,貼近學生實際。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和歸納,使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哲學。遵循從特殊到普遍的認識秩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絡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後又讓他們用所學的理論試著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生活邏輯和哲學邏輯相結合。

思維訓練法——理論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在具體事例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動,獲得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體現在過程中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出示兩張霍亂弧菌的照片,猜猜是什麼?這就是這段時間讓我們很多人心煩意亂的霍亂弧菌。你們害怕它嗎?為什麼?引導學生討論。有學生害怕,因為霍亂弧菌侵入人體後,會引起人腹瀉、嘔吐、脫水等,嚴重的可能致使人死亡。有學生覺得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為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預防霍亂。

2、講述新課

得出:1、聯絡的含義

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霍亂在嘉善有流行的趨勢呢?如果你是疾控中心的領導,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引起霍亂?學生討論後歸納如下:

原因一: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2、事物是普遍聯絡的

接下來簡單介紹社會上有些人認為霍亂髮生是神懲罰人類的潘多拉盒子說和盲年說,學生可以得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是臆造的聯絡,違背世界是客觀存的物質性原理。我們不能把主觀聯絡強加給事物。

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預防措施來阻止霍亂病菌擴散,但是能消滅它與人類的聯絡嗎?為什麼?

得出:3、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既不能強加也不能否認。具體聯絡是有條件的。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一個概念,兩個原理。

五、課堂作業

運用: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哲學道理,談談我縣應該怎樣從根本上預防霍亂的再次發生?

事物聯絡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絡是客觀的,但並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絡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絡。我們掌握了霍亂與人的客觀聯絡,可以通過做好環保工作,防止霍亂再次發生。這樣進一步使學生樹立作為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道理。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副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說課題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二、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題是哲學辯證法理論中一個重要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上一框題《世界是普遍聯絡的》的方法論,因此它是對上一框題的延續,同時學好這個框題也為學好辯證法的其它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它在整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整體和部分的含義,系統的基本特徵,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辨證統一關係,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能力目標:用具體事例分析我們做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剖析生活例項,鍛鍊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全域性意識和顧全大局觀念,培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思想,樹立為集體做貢獻的價值觀。

3、教學重點:整體和部分是辨證統一的關係;因為掌握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對青年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因為這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但學好這個知識,對於指導學生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三、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材料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聯絡的含義

2.說明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匯入:情景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可採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閱讀《太子丹贈手》故事,分析說明,手和身體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也離不開爭整體,否則都不能發揮其功能。所以讓學生重視整體和部分的聯絡,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新課講授:講議結合

第一部分是重點,我採用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突破重點。設計情景,事例匯入,啟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從坐井觀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讓學生分析,整體和部分的區別,得出結論

青蛙錯誤的把頭頂上的天空,當作整個天空。而盲人們錯誤的把部分象當作整個大象。說明他們都錯誤的把部分當作整體,那麼他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引入第一個知識點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

(1)含義不同;

整體指事物的全域性和發展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區域性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讓學生了解張網捕雀典故

古代有個人在林中見到一張捕雀的大網,捕到的麻雀都是雀頭鑽進一個個網眼裡,於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繩結成許多互不關聯的像網眼一樣的小繩圈來捕雀,結果一個雀也沒有捕到。

學生探究活動:

單個網眼為什麼捕不到雀而網能捕到呢?

師析:(1)因為他不懂得捕雀的網雖然由一個個網眼組成,但網中的網眼相互制約地聯絡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因而使網在功能上具備了單個網眼所不具備的功能。這說明,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鍾和各個零部件,讓學生說思考:鐘錶是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計時的功能。這說明了那些哲學道理?

2.(1)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絡、密不可分

整體由部分組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讓學生分析,“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從而得出結論:

(2)二者相互

影響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影響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作用。

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講述“三個老師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論的啟示,方法論的講解,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和昇華。

3、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尋求最優目標

讓學生再思考:我國為什麼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2)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學習完整體和部分,讓學生列舉出整體和部分的例子,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關係,老師再列舉一個“地球,由地核、地函、地殼三大部分的相互聯絡構成的系統”的例子,過渡到第二部分知識點,這是本課的難點,我採取學生探究,教師總結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由於之前已經講過整體和部分的含義,所以系統和要素的含義,可直接給出。

1、系統和要素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為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講述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宋真宗年間,一場大火把宮內樓臺宮室燒成廢墟。修復這些宮室樓臺有三個困難:一是取土困難,路途遙遠;二是運輸困難,要運土及大批建築材料;三是處理大量垃圾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負責該工程的丁謂經過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宮前的大街挖成大溝,就地取土燒磚。第二步把宮外的汴水引入大溝中,運進竹木等建築材料。第三步,重建宮室樓臺,工程完工後再把碎磚廢土填入溝內,修復原來的大街。

學生探究活動:用哲學道理分析一舉而三役濟的意義?

多媒體顯示:《一舉而三役濟》(內容見注4)

引導學生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這個施工方案全面考慮了施工的各個環節及其相互聯絡,結構合理、關係順暢,既節約了資源,又大大縮短了工期,實現了整體的最優目標。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爭取系統目標的最優化。

2、系統的基本特徵

系統觀念為人們把握複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

第二,有序性原則。

第三,優化原則。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可以再調起高潮,讓學生聽一首歌曲,三個和尚挑水,讓學生從愉快的歌聲中,明白一個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援,相互促進,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內耗了,出現了1+1<2的效應。所以,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的要求

(1)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鞏固練習:以鞏固知識為基礎,培養能力為目標。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從時間上來看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進行練習可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最後依據本課知識結構,回顧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並佈置課後作業。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應當樹立全域性觀念,統籌全域性,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必須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明確了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處理問題。設計這課的意圖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語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學思想簡單化,讓學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識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文、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精心設定疑問,讓學生根據事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思辨能力。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裡的第一課《民族文化,國之瑰寶——中國畫》。作為繪畫分冊開篇之課,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祖國傳統文化之博大情深,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對中國畫特有的繪畫工具“文房四寶”以及專門的中國畫顏料有一初淺認識。通過課文中範畫賞析探尋中國畫豐富的表現手法。獨特的表現形式,以及千百年來,我國畫家在實踐中形成的審美理念。以及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中國畫形成正確的概念,並通過這種理解和認識提高對祖國優秀傳統繪畫的熱愛和學習興趣。安排本課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為。承上:繼續提高鑑賞能力;啟下:為第2課和第3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內容可分做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段和結尾段概括地論述了中國畫藝術特點。

第二部分:介紹了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第三部分:闡明中國畫獨特的表現手段,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及歷代傳承,發展至今的創作理念和美學追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應教在對自立於世界畫壇的中國畫的理解和認識上。學生中間可能會有人瞭解、瞭解但不喜歡、很喜歡等多種情況,但是作為炎黃子孫,對自己的民族繪畫應該有一個起碼的瞭解和認識。只有基於這樣一個正確的認識,才有可能拿出積極的態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諦。一但走近中國畫,就會被那動人的藝術魅力所吸引,而樂於進行更深層次的瞭解和學習。

2、教學難點:中國畫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刻,加入點必須找準,起點太高會使學生望而發畏;起點低則與九年義務階段的國畫學習區別不大,難以引起學生興趣。準確把握本課知識難度,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本課教學為起點,切忌將本課上成單純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課,失卻了從文化歷史的高度探究中國畫的主旨。

二、說教法

欣賞法、引導法、講解法、討論法、教學媒體的運用

①欣賞法:在教學過程中,欣賞本課在筆法與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國畫(如:宋代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鑑賞水平等。(說明:鑑賞活動是伴隨著整個美術教育系列)

②引導法:教師在課前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課前如何查詢相關資料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欣賞國畫、認識中國畫工具材料和理解畫理、畫論、畫史等相關資料。(說明: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自主學習,但引導正確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確查詢相關材料)

③講解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明白的問題給予講解等。

④討論法: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查詢相關資料,並分小組討論,討論不明白,可課前後與老師討論,互相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師生討論,達到共同學習的效果。

⑤教學媒體的運用:運用幻燈片播放國畫工具、作品及相關的資料等。

三、說學法

提前上網查詢中國畫的有關資料及總結相關資料。

①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前上網查有關中國畫的創作與技法的理論及相關資料。並分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前討論如何欣賞學習創作中國畫等。

②講課過程中,小組討論學習並靈活應用材料表達自己的思想等;多讓學生與多種形式大膽地展示和交流,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繪畫作品進行評價。

四、說教學程式

(一)新課匯入:

繼上個學期的美術鑑賞,同學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這學期,我們將過度到繪畫這一模組,但繪畫也不是單純的繪畫,因為在我們的藝術學習領域裡,培養與提高鑑賞能力是離不開每個模組的。學習各種繪畫技法之前,我們先來感受一下祖國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

(出示幾幅優秀國畫作品)在20世紀50年代,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會見中國畫大師張大千時曾說:在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第一是我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你們中國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藝術。(說明:在這裡我們可以以提問的形式進行教學。)

提問:這是為什麼呢?

由學生回答:(略)(在這裡學生會回答歷史悠久與燦爛文化等關鍵詞。)

教師小結: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她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並使其持久地發展著。中國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炎黃子孫,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畫。

(板書:民族文化 國之瑰寶—— 中國畫)

(二)講授課

解決問題(1)民族文化的瑰寶(板書)

提問:為什麼說中國畫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畫在哪些方面具有獨特之處呢?(板書)

(同時出示:兩張西方油畫與兩張國畫對比)

學生討論回答:(略)(學生可能會先從色調和畫得像與不像等方面回答,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表現形式上回答,讓學生注意國畫的詩、書、印)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中國畫的獨特之處是將中國文化中詩、書、畫、印融會在一處,彰顯濃厚的文化底蘊。

解決問題(2)瞭解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板書)

是用什麼工具創造出這些作品的呢?(這時學生可能會回答“文房四寶”或“筆、墨、紙、硯”,如果是直接回答筆、墨、紙硯那就歸納成文房四寶等,靈活提問及回答。

教師提問:文房四寶對我們炎黃子孫來說,就很簡單了, 但你們知道那裡的是最好的嗎?

由學生先回答,學生回答的同時出示相對應的中國畫工具材料,最後由學生總結。

教師小結:中國畫所用的“文房四寶”原指湖筆、宣紙、徽黑、端硯。湖筆產地浙江湖州;宣紙產地安徽涇縣;徽黑產地安徽歙(shè)縣;端硯產地廣東高要端溪。(板書:湖筆、宣紙、徽黑、端硯)

注前兩部分都很簡單,採用簡講。接下來這一部分是本重點彩用詳講。

解決問題(3):中國畫有哪些獨特的表現手段?(板書)

出示宋代梁楷的“潑黑仙圖人圖”和 張大千的《一水菰蒲綠半天雲雨清》)

學生欣賞中提問:從這兩幅畫中我可以看出筆墨怎樣呢?

學生回答:(略)(引導學生從表現形式上理解)

教師小結:豐富多變的筆法和墨法。(板書)這是因為什麼呢?

(學生與教師共同回答)因調水的多少,可有深淺變化:因筆中含水的多少有乾溼變化,由於在筆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產生一筆下去,自然分出深淺的效果。利用宣紙滲水的性質,可在墨上衝水,水上衝墨或色墨結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揮揮灑灑、氣象萬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負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出示幾張西方油畫和幾張國畫:讓學生從表現形式上談談有什麼區別?從中總結出,中國畫中的詩、書畫印是區別以西方油畫的最基本的特點。(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中西結合的畫種)

提問:大家談談您對國畫中的詩、書、畫、印的認識?(板書)

教師小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美妙的詩文吟誦生活,歷史上許多畫家即是書法家又是詩人,往往以詩文隱寓自己的理想、抱負以及人格追求。如(蘇軾曾盛讚現任“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如何理解中國畫獨特的創作理念和美學追求?(板書)

出示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國畫,提問:在觀察過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國畫,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先分小組討論,最後選代表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如:國畫創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晉人陸機論。“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到了東嚴明顧愷之提出:“遷想妙得”。到清代,這種看法就更有發展,石濤認為必須“深入物理”,才能“曲盡物態”,以求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現在齊白石說繪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由於不同時期的美學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有出出了寫實、寫意等畫法。

(三)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圖卷黃公望

寓春山居圖卷(區域性) 黃公望(元)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這是一軸紙本水墨長卷畫,縱33釐米,橫639.9釐米,前半段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段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作品描繪富春江一帶初秋景色,畫風平淡天真,筆墨富於變化。此圖發揮了中國山水畫“散點透視”的特點,完全不同於西洋繪畫的“定點透視”。長卷可以“景隨人遷,人隨景移”,作者和觀者如在景中游,邊走邊看。這幅畫靠的是藝術修養和筆墨功夫。畫家79歲始創作此畫,終日對真山真水潛心琢磨,用簡練的線條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載未得完備”。書中選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聽風圖軸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等,蘇州人。工詩文書畫,高遠構圖。景物佔了左邊大部,右上角留出較大天空,用詩文書法題款與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遙相呼應。

五:板書設計。(略)

5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