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範文錦集七篇

文思屋 人氣:1.87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範文錦集七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1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裡》。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裡》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式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裡”。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例項,引導學生理解“裡”。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第二環節:生字認識出示一至十、去和裡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裡”的聲母是邊音,(這裡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裡”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裡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裡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援,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絡。」(課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選滑鼠,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在這裡,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髮現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描繪了無限美好的祖國春光的。主要讓學生在感悟課文內容中,積累語言,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疑、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寫的是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醒來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寫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裡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小池塘的美。課文運用擬人化的寫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插圖精美,富有兒童情趣。圖文的協調配置還具有引起想象、啟發思維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

本課共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學會7個生字。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並背誦課文。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據新的教學大剛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及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

目標定為: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二、說教法

這一課時,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由於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的這些年齡特點,這一課我主要利用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還適當地運用貼畫的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個非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2、以讀代講法

葉老曾經說過:“好文章是讀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可見“讀”的重要,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綱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通過比賽讀、男女分讀、師生對讀、表演讀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學法

本節課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我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創設情境的:其一,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進行補白練習來幫助學習語言。其二,利用掛圖通過老師的表達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從而使學生受到美好的薰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主要指導學生借圖朗讀助解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朗讀中也培養了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良好學習習慣,並且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

這一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生字的掌握情況,以便發現錯誤能及時給予糾正。

(二)、誦讀課文,體驗感悟

過渡: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對小池塘有了一些瞭解,課文把小池塘比作什麼?

板書:大眼睛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池塘是一隻什麼樣的大眼睛呢?

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再到插圖中找一找,看看像不像。

利用掛圖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蘆葦”像“長長的睫毛”。進而體會出小池塘的明亮。

②齊演讀。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確出現了一個清清的小池塘,一隻明亮的大眼睛。

通過表演讀,即以演促讀,以讀促演,讓學生體會到小池塘的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細觀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裡看見誰呀?(我)

你們知道嗎?小池塘這隻大眼睛也會看。不信,趕快讀一讀第二段。

①自由讀。

②貼畫。(白天,小池塘看見了什麼?到了晚上,小池塘又看見了誰?)

貼畫形象地再現了語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與實際事物相聯絡,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

③指導朗讀。

這些小池塘的眼睛裡可美啦!分句誦讀,讓學生感受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

④反覆誦讀表現美。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充分地去讀。這裡通過讓學生多誦讀幾遍自己喜歡的句子,營造一個有利於閱讀情緒化的“場”,讓學生主動地去讀,並在讀中有所感悟。

⑤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這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什麼也會倒映在池塘裡嗎?

⑥句式訓練:( )倒映在池塘裡,像( )。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讓學生想象還有什麼倒映在池塘裡,像什麼,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模仿文中句式進行說話訓練,進行了語言的積累。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這麼多景物,真是 (引讀句子)。

三、總結全文

小朋友,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們用明亮的眼睛去發現。

四、誦讀課文,積累內化

1、利用插圖指導背誦。

2、閉眼想象背誦。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讓學生畫一畫小池塘的美景。

2、在晴朗的夜晚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察池塘、小河的景色,說給大家聽。

這一設計體現了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表達能力,同時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理念。

六、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運用形象的畫面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列出來,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3

一、說在前面

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著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新課程標準如是說:

1、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課程總目標。

3、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二年級階段目標中的閱讀目標。

《詠鵝》這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孩子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說教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採用多媒體、討論、展開想象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五、說教學程式

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

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繼續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兒歌"的階段中,學生有認真聽記的習慣。在整體感知語言以後,要求學生能夠讀讀劃劃,認識詞語,再對照課後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掌握程度。教師依然要重視孩子已經形成的學習詞語的方式,不要用強硬的形式讓孩子去認記詞語。詞的大量認讀是現語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在此處設計靈活多變的形式,使詞語的認讀不顯枯燥,又有實效。

課後的三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向、白、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課間操內容與詩有關,形式學生喜歡。有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對話式:採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背誦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寓教於嬉,寓莊於諧。把背誦的檢查跟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圖畫式:詩歌有聲有色地描寫了白鵝玩水的情景。鵝的叫聲,鵝掌划動的水聲,在空中傳送;白的鵝毛,紅的鵝掌,清澈的綠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鮮豔的白鵝戲水圖。

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古詩教學直觀化。塗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塗塗色,激發興趣,寓教於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於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請學生點選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4

一、教材分析: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本單元以“雨”為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瞭解一些自然知識的同時,激發探索大自然的慾望;在品味文章音韻美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富有童真,是本單元的引導性課文,也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陣地這一。

二、教學理念:

真正的新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確立,是踐行新課標的基本平臺。在本課時中,強調落實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開放、輕鬆的課堂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三、教學目標:

為了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為本”、“為了人的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的發展”等理念,更好地將課程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策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得到高效率落實,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方法與策略:在小組中協作、探究、發展個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發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四、教法與學法:

在新型的課堂中,教師擔當多種角色,而在學生的眼裡首先應該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這兩者的關係決定著整個教學。教法與學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課時裡,確定的方法是:師生同樂、自主學習。

五、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課程標準中“學生是主體”這一主旨,為了更好地獲得課堂的合理開放與和諧,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激發情緒,鋪墊課堂:用學生課前的無意識演唱進入學習

“雨” 在生活中是常見的,為了讓學生再現生活的體驗,在學生用“雨”組詞、說話、背相關的兒歌,之後用漂亮的鈴鐺圖作為對學生前段表現的肯定,並同時引出猜字這一識字方法。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適時地提出“沙沙”、“丁零當啷”的讀法,讓學生在此時對本課中難點——擬聲詞的朗讀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2、運用方法,自主合作: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是個重點,識字量大,不只是在課堂上就能解決得了的。在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在承上的設疑之後,先讓學生在初次接觸課文的時候,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面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再交流方法,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充分而自主的練習,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感受的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主動學習的熱情。

學生在獲得較多的練習成果後,就會有很強的表現欲。在這時師生一起活動,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通過課件的生動展示、個別學生的認讀、開火車、搶讀中組詞、說話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落實本課時的識字這一重點。

3、任務朗讀,揣摩品味:為了讓學生的.識字得到及時的運用,讓他們感受到識字之於讀文的重要。在檢測完字的學習情況之後,給學生自由讀的時間,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之後有個人活動的空間,體驗到學習的輕鬆。

緊接著用齊讀收心,用自評發現自已的優點,以獲得繼續學習的信心。教師的範讀則是為了讓學生內心的向師性為他們的朗讀導航,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就是為了讓師生的互動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放,同時也是在無意識中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榜樣意識。在此基礎上再次給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完成此過程中的口語交際。

在齊讀後,給學生任務,以驅動他們的思維:雨落在哪兒,像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在這些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是要為學生的口語表達練習提供一個線索,也是為了讓學生再次體驗到閱讀的愉悅。

用小組賽讀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並再次用任務對其思維進行驅動:春雨招呼了誰,招呼它幹什麼。這一任務的提出旨在強調學生在生活中表達的完整性。

4、放飛想像,迴歸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為重點。因此在對文字的延伸中,我充分賞識個性,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如果你是春雨,你還想招呼誰,招呼他來做什麼。並將這種想像做深層的挖掘,用課件展示的生動的生活場景作牽引: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雨落在哪裡,像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意在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地想像與交流中展現個性與童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味到詩歌的美、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5、無盡延伸,回味無窮:用精煉而充滿童話色彩的小結語言——雨有個哥哥叫去雷,有個弟弟叫霧,雪花是它的姐姐,彩虹是它的妹妹,雲、冰雹……都是它的好朋友,它們在大自然中等著我們去觀察呢。讓學生的想像無限延伸。最後用歌曲《小雨沙沙》和小雨說再見,是為了在高潮中結束本課時,讓學生在課餘仍有回味的內容,同時也為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觀察與探索打下思想的基礎。

六、關於板書:

只板書課題和本課中出現的兩個擬聲詞。在追求簡捷的同時,追求在書寫示範上的實效,用規範而富有美感的書寫為學生作出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的書寫。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5

一、 說教材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裡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並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裡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生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2、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四、說教法學法

國小一年級的課程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在剛剛學完拼音知識,對拼音還沒有一個鞏固複習的階段,就學習課文,在朗讀、識字等方面才開始接觸,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很容易唱讀。還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結合實物進行教學,直觀明瞭;理解“鞠著躬”“大肚子一挺”等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有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樂在其中。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播放課件和遊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著“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教學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課伊始,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放一段錄影:一位小朋友來自四季如春的英格蘭,一位來自炎熱的蘇丹,另一位來自滿山紅葉的北京香山,還有一位來自最寒冷的冰島。 各方的小朋友,因為奧運

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著問:“奧運會讓我們成為了朋友,他們各自誇贊著自己的祖國,你能概括的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用你的語言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下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我帶領學生再次走進美麗的大自然,通過語言描述四個季節的特點,再請學生來猜。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揭示並板書課題《四季》。出示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讓學生為畫兒找家。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訓練。為了讓學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採用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評價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我首先採用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說說讀懂了什麼?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練習朗讀,並重點指導第一小節,通過指名讀、學生評價讀,老師範讀,並滲透讀書方法:邊讀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著春天美麗的景色的方法。讓學生再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接著讓學生練習朗讀第二小節,通過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總結讀書方法。剩下的兩個小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最後迴歸整體,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三)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在學生有感情朗讀後,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又設計了最後這一環節:仿照課文形式,自己做個小詩人。

( ),

他對( )說:

我是( )。

通過做詩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板書設計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用小箭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括號中的形容詞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五)佈置作業

本次課後作業是為了鞏固已學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我佈置的作業是選擇你喜歡的季節,用筆把它畫出來,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6

一、說教材

1、這是長春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圖。小朋友托腮坐在窗前讀書,屋內十分安靜。牆上有鐘錶和風箏,樹上有夜鶯,天上有月亮。圖畫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所要學習的四個鼻韻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

第二部分是ang eng ing ong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

第三部分是看圖讀拼音詞,拼音句子,用以練讀拼音詞,鞏固本課所學的韻母。

2、教學目標:

(1)認識複韻母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

(2)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3)在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去嘗試、發現、合作、探究,使他們親身經歷整個學習過程。

(4)激發學生們學習拼音、進行拼讀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情感,使他們樂學、願學。

二、說教法、學法

對於兒童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比較抽象和枯燥無味的,所以,在課程設計中,如何調動他們的興趣,是重中之重。為此,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爭強學習的趣味性,我採用了講童話的方式。創設交際的情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橫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參與意識可以充分地調動起來。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表現為好表現自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讓學生利用遷移類推、展開遊戲等形式掌握髮音。通過遊戲活動達到學以致用。

三、說教學過程

1、童話引入,揭示課題。

該環節用童話引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具體設計如下: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繼續神遊有趣而奇妙的拼音王國,拼音王國裡有兩大家族,一是聲母家族,一是韻母家族,韻母家族中你認識多少韻母寶寶了?他們叫什麼名字?快和它們打招呼吧。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韻母家族又來新成員了,想認識它們嗎?

2、觀圖測音,遷移類推。

書中的教學步驟是先有圖片,再有韻母。我讓學生看圖推測讀音。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有扶到放的原則,先老師教,強調先發前面單韻母的音再快速連上ng的音,每一個後鼻韻母的發音都是如此。於是學得好的小朋友就能自己發音了。最後ong是最好發音的。 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發音,老師完全放手。

3、續編童話,學習音節。

利用講童話故事,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ng,由於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採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4、在學完複韻母及音節之後,為了鞏固學習成果,達到學以致用,設計了“介紹我自己。”

“找朋友”的遊戲,使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用,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5、在拓展中昇華。

作業超市:

a、我知道我班同學的名字中有ang 、eng、 ing 、ong 。

b、我知道教室的物品名稱中有ang 、eng、 ing 、ong 。

c、我知道上學路上很多牌子中有ang 、eng 、ing 、ong 。

6、板書設計。

低年級的孩子比較好玩好動,所以我將板書設計成了一個可愛的小房子,我想對他們一定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有指導書寫時我把學習拼音和培養情感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實踐,自己只以夥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書寫複韻母時提醒學生“一家人相親相愛,要靠攏,”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國小語文說課稿一年級 篇7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新增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後為什麼烏鴉就能喝到水?於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後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為什麼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

⑴複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匯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許多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裡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絡“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 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裡?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

“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裡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板書設計

烏鴉喝水

找水喝——喝不著

想辦法——放石子

水升高------喝著水

烏鴉喝水口渴看見辦法終於叼起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