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彙編6篇

文思屋 人氣:1.8W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彙編6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1

一、教材分析。

大班孩子屬於主要閱讀能力形成期,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時候的幼兒尚未具備閱讀文字材料的條件,閱讀大多是通過鮮明有趣的圖畫故事進行的。這則《古塔上的鳥》就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故事,它通過有順序的單頁多幅畫面講述了在一個沒有一棵樹的現代城市間一座冷清的古塔上來了兩隻小鳥定居了下來,從而引來了久未見鳥的人的圍觀,人們從小鳥銜種種植花草得到啟發,明白了城市綠化的重要性,也開始綠化自己美麗的家園。整個故事情節與情節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係,以便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閱讀故事,故事畫面簡單、形象生動而又重點突出,符合大班幼兒的圖畫故事閱讀特點,且小鳥的孤獨和最後兩個問句又很好的勾起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解答問句的同時感受到故事的意義——原來人們明白了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我採用了新舊城市的圖片對比法,因為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幼兒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片對比,可以形象地、自主地發現故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以及大班幼兒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有序觀察閱讀單頁多幅畫面,感知故事內容。

(大班幼兒閱讀的內容,一般是以單頁多幅畫面出現的,具有按順序閱讀的要求。但是個別幼兒思維過程中常呈現一種無序狀態,思維具有跳躍性,因此,掌握閱讀技巧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積極參加討論活動,通過觀察新舊城市的變化,喜歡上綠色新城市,產生綠化城市的願望。(大班的孩子喜歡交流,他們的交流慾望較中班有了更大的提高,所以這個目標不僅滿足了大班孩子的這一慾望,而且在交流中昇華了他們的情感。)

3、能與同伴合作用剪貼的方式建立新城市,增強合作剪貼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三、教學方法。

根據綱要精神: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樂趣,所以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交流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我在幼兒熟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他們討論交流,進一步感受故事的意義所在,不僅充分發揮了教育中的幼兒同伴資源,更讓幼兒體驗到了與他人交談、交流語言的樂趣。

綱要指出:教育不是讓幼兒重複經驗,而是把幼兒的已有經驗重組和改建,所以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現有經驗,然後幫助他們整理、遷移、提升經驗。在本次活動中,我就運用了經驗遷移法,在瞭解幼兒喜歡綠色以及知道綠色對人類的好處的基礎上我把這些已有經驗遷移到故事中,讓幼兒明白小鳥孤獨的原因,揭示為什麼最後人們會給自己的城市綠色美化的背後含義。

四、教學過程。

早期閱讀是一個獨具規律的語言教育,根據《綱要》提出的語言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閱讀活動設五個環節完成目標:

第一環節是遊戲匯入,引出內容;

第二環節是自主閱讀,瞭解內容;

第三環節是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第四環節是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第五環節是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下面我就具體來闡述一下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遊戲匯入,引出內容。

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形式,大班孩子也不例外,首先我為他們創造一個有趣而生動的森林場景,請幼兒變身為一隻只快樂的小鳥在樹林裡玩躲貓貓的遊戲。

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引導幼兒“小鳥們能躲在哪呢?”讓幼兒能完全利用身邊的小樹來玩遊戲,他們有的躲在樹幹後,有的躲在樹葉下,有的躲在花朵旁。

這個遊戲簡單而有趣,最主要的是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到了小鳥在森林中的快樂,也初步感受到了樹、花、草這些綠色植物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同時這也為幼兒下面理解“鳥兒在古塔上感到孤獨”打下經驗基礎。

遊戲過後,教師以提問:“森林裡的鳥兒真快樂啊!有兩隻鳥飛離了森林,來到了一座城市,那裡的城市是怎樣的?過渡到下一環節,注意這一過渡既引出了故事,同時也給下一環節幼兒的自主閱讀提出了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一幅圖。

第二環節:自主閱讀,瞭解內容。

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驗;且幼兒閱讀故事能力的個體差異性也越來越明顯,能力強的幼兒能根據老師的引導用簡單的語言有序地表述畫面內容,能力弱的幼兒閱讀則無序,針對這種差異性,我特別設計了幼兒自主閱讀。

教師先提問“那裡的城市是怎樣的?”

在幼兒充分敘述出一個沒有一棵樹的城市後,教師再繼續追問“小鳥給城市帶來了什麼?後來城市發生了什麼變化?”

請幼兒自主閱讀②——⑧幅圖的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情況,在巡迴指導時有意識地幫助閱讀能力弱的幼兒。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做一個支持者,也要參與進幼兒的閱讀中,去幫他們提出問題,引發他們去思考,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這一環節是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我採用追問法,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讓幼兒能更完整、生動地理解故事。

我先請個別閱讀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圖上的序號簡單完整地講述故事。

接著丟擲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們要來圍觀古塔上的鳥?”

在幼兒的經驗中,人們會去圍觀兩隻鳥,無非是因為這兩隻鳥長得特別或很美麗,但在這裡人們圍觀的原因卻是因為“許多人都沒有看見過真的鳥。”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這一現象。並在此基礎上追問“為什麼那個城市原來沒有鳥呢?” 引導幼兒遷移經驗“鳥兒是生活在樹林中的,沒有樹林鳥兒生活就會覺得孤單了。而城市中沒有一棵樹,小鳥當然不願意來,所以人們就見不到鳥了。

在解決這一問題後我丟擲第二個問題“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孤單,小鳥們做了什麼?”這也是幼兒用書第六幅圖的內容,幼兒通過閱讀就能知道 “小鳥從很遠的森林銜種來種植”,這時教師繼續追問幼兒“當古塔旁長出那麼多美麗的花草時,發生了什麼事。”從第七幅圖可以明顯看出人們都來看這些花草,並喜歡上了這些花草。

教師順著幼兒的思維問:當人們看到這些美麗的花草時心裡會怎麼想?他們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說出花的美、草的綠,環境的優美,同時這也回答了最後一幅圖的疑問“城市中的花草樹是誰種的呢?正是城市裡的人種的。大班的孩子會把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角色,並充分的想象,他們感受著故事中角色的想法,同時這些想法也正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最後我根據幼兒的閱讀情況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讓幼兒能完整、生動地感知故事內容。

第四環節: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我出示新舊城市的對比圖,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提出“這就是沒綠化和綠化後的城市圖,兩幅圖哪一幅美,美在哪?為什麼要綠化城市?”讓幼兒帶著問題分組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後,每一組請一幼兒陳述觀點,教師根據幼兒陳述總結綠化給我們城市帶來的好處,強化幼兒愛綠、護綠的情感。最後我通過提問 “你覺得我們的城市綠化做得如何,我們應該怎樣做?”來昇華幼兒的經驗,啟發我們的幼兒從身邊做起,愛綠護綠,保護我們的環境。

第五環節: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任何的想象都要落實於實踐才是有效的,這一環節幼兒同樣以小組為單位,和同伴合作用剪紙、貼畫的方式製作綠色城市,建構孩子們心中的美麗城市。不但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要,還鍛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伴合作能力,雖然他們現在可能還不能真正設計一座綠色城市,但我想等他們長大後,他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城市是一座美麗的現代綠色城市。

這五個程式的安排,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閱讀活動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緊扣,最主要的是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大班幼兒的合作效應,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2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孩子都知道棒棒糖式樣多樣化,顏色豐富,味道甜美,深受小朋友的喜愛,給小朋友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無盡的話題,因此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興趣選擇了故事活動《超級棒棒糖》內容,它既符合幼兒的現實水平,能提升孩子已有經驗,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注意給幼兒提供一個積極互動的語言交流環境,使幼兒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所以,在幼兒看看,猜猜,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我支援,鼓勵幼兒大膽地和同伴,和老師進行交流,為幼兒提供了較多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我注意傾聽孩子們的談話,蹲下來和他們交談,讓幼兒感動親切,平等,信賴,同時,教師還注意積極地評價幼兒的語言,保護好幼兒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我覺得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寬容心,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目標: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制定出以下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幼兒要學會寬容待人,做對他人有意義的事情。

2、能力目標:幼兒能夠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地講述,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知識目標:幫助幼兒理解詞語:善良、自私、寬容等詞的意義。

其中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目標2是重點。

(三)說活動準備:自制棒棒糖一個;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教法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基於此方面的考慮,本活動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講述法、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人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老巫婆用非常生氣的聲音說:“我不要聽到這樣甜甜的歌聲,世界上只有我糖巫婆才應該是甜的。”青蛙真心地對糖巫婆道歉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會融化。”通過不同音色的講述,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姑娘、小男孩、小青蛙為什麼會救糖巫婆?。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

學法是教師幫助幼兒領悟知識內容、掌握知識技能、體驗情感態度而設計的學習方法。《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運用了一下學法幫助幼兒學習。

1、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糖巫婆的超級棒棒糖是什麼樣的?像糖巫婆這樣自私的人結果會怎樣?“

2、感知、體驗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看多媒體生動形象的講述,感知故事內容的主要情節,體驗了寬容給他人帶來的改變,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在這個環節,為了激發幼兒興趣,我採用了提問法,如你喜歡吃棒棒糖嗎?誰能說說棒棒糖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動中。

(二)展開部分: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師分別提問:你喜歡童話故事嗎?童話故事中的女巫是什麼樣子的?在這裡我用了猜想法,讓幼兒猜一猜糖巫婆的超級棒棒糖是什麼樣的?幼兒充分猜想後,出示圖一,我運用了多媒體演示法,其特點是形象直觀,生動活潑,視聽結合,易於理解,並結合情節邊講述邊出示第二幅圖提問,如:

1、糖巫婆用棒棒糖都做了些什麼事?

2、除了棒棒糖是甜的,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甜的?(啟發幼兒從口味、美好的事物方面說。)

3、她是個什麼樣的人?並在此讓幼兒理解詞”自私“。

4、這樣自私的人結果會發生什麼事呢?(從中把活動的難點突出出來)讓幼兒充分討論後,引出第三幅圖。

5、糖巫婆跳進水裡,會怎樣?

6、小姑娘和小男孩聽到糖巫婆的叫聲會救糖巫婆嗎?為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並在此讓幼兒理解詞”寬容“。

7、出示第四幅圖提問:通過看糖巫婆的表情,她改好了嗎?原諒青蛙了嗎?糖巫婆對青蛙究竟說了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接著講。出示第五幅圖,糖巫婆送給每人一個大大的禮盒。提問:糖巫婆看到孩子們的微笑,會怎樣?

8、孩子們的寬容給糖巫婆帶來怎樣的改變?

(三)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四)活動延伸:請幼兒以後講一講改好後的糖巫婆會做哪些事情?再創編完整的結尾。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3

教師資格考試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動畫片配音》

【活動目標】

通過對各種物品的嘗試,培養對幼兒的探索精神。

感知動畫片中的各種聲音,學習用自然物所發出的音響為動畫片配音效。

【活動準備】

木偶架、各種廢舊材料、動畫片段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引發探討

師:“我知道你們都喜歡動畫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好嗎?”、“你在動畫片裡聽到了哪些聲音?”、“這次動畫片和上次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次播放的動畫片?”

二、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模擬動畫片中的聲音

1、引發探討,嘗試配音。

師:“動畫片沒有聲音真沒趣,我今天想讓你們做小小配音師,給沒有聲音的動畫片來配音,願意嗎?”

師:“那你們想怎麼給動畫片配音呢?”

小朋友們會積極的回答。

師:“你們的方法真多,今天我就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來給動畫片配音,看看誰配的最好?我這裡有四部動畫片,你可以找幾個好朋友朋友組成一組,選擇其中的一部動畫來配音,然後把你們選擇的配音材料和聲音都畫在記錄紙上。”

2、個體操作探索

幼兒自選各種材料進行探索,或與同伴自由組合一塊探索交流,(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啟發幼兒猜想、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模擬動畫片中的聲音。)並將發現簡潔地畫在記錄卡相應事物的下面。

三、模擬表演,體驗成功

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動畫片中的場景和最佳材料與方法,依次隨教師的旁白進行模擬配音表演。

1、這兩組小朋友表演的是同一個動畫片,你們喜歡誰的?為什麼?

2、猜猜他們記錄的是哪一個動畫片?你怎麼知道的?

3、你覺得他們的表演還需要有什麼改進的地方嗎?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4

首先介紹教材來源:

為了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我園組織大班“環保小衛士”到市文化宮做社會調查。這時孩子們發現垃圾箱旁有一群螞蟻正“忙碌”著分吃食物,就圍在了一起,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來。於是,教師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有趣的昆蟲世界》的主題開展了對螞蟻的探索活動,如找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等,而此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選擇教材《螞蟻奇遇記》原因是:淺顯的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從而提高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也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故事的幽默、好笑。因此,我認為此教材符合《綱要》中選擇內容的三項原則。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遵循《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這一要求,我從技能、能力、態度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準備從以下三方面體現:經驗準備、環境準備、材料準備。

現在重點講解活動程式: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互動競猜”的遊戲方式來構建一種師生、生生之間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語言環境,體現幼兒以合作、探索為特徵的共同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及濃厚的表達興趣。共分三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猜猜、講講,引發幼兒互動興趣。我們將模擬“幸運五十二”的遊戲方式,讓幼兒之間展開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螞蟻競猜”互動遊戲。

玩法是:各小組推薦一名“螞蟻形象大使”當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各組對螞蟻探究的觀察記錄和收集到的螞蟻相關知識進行互動輪流提問,小組或集體互動答題,同時還可讓幼兒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問題1:4號隊幼兒圍在電腦旁,大家邊說、邊操作,一起玩認識螞蟻的電腦遊戲。(其他組幼兒可通過大螢幕參與答題)當電腦提問要求回答螞蟻是否能住在河邊時,幼兒的問題產生了:“那螞蟻不小心掉到河裡它會遊戲嗎?”

再如問題2:各小組幼兒在繪畫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螞蟻什麼都喜歡吃(一幼兒提問:螞蟻會吃手錶嗎?螞蟻吃那麼多的東西它有大便嗎?)老師並不急於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只是請幼兒把問題填寫在觀察記錄表上,以便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討論與探究。

可以說,此環節構建了幼兒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共同體,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或表現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收集、整理資訊,也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索畫面基本意思。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猜測活動中充分發揮、發展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有創意地進行學習。

第一步: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和喜歡猜測的心情,給每組幼兒分發2—3套螞蟻外出旅行時的“三張照片”,請幼兒猜猜螞蟻在旅行時發現了什麼?孩子們看到照片立即進行了積極而熱烈的觀察、討論與猜測,教師則輪流聽每組幼兒講述,並運用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合作觀察、大膽猜測的探索學習中理解和想象螞蟻的表情、動作等情緒變化,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自主觀察與討論異常激烈,思維變得極其活躍,表達興趣濃厚,由此就產生了以下的奇思妙想:

例如 照片1:幼兒的猜測是……

照片2:由於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幼兒已認識簡單的文字描述,因此幼兒基本能容易理解、講述照片的大致內容。但想象與表達各有特色。

照片3: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及規律的經驗,幼兒的猜測是那麼具有想象力……

舉例:發現黑皮管——想象猜測到飛機掉下來的線

螞蟻一家三口——黑皮管——想找吃的——飛機掉下來的線

正是由於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自主觀察、共同交流的語言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大膽猜測、充分想象和表達的願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語言表達才會是那麼的豐富與精彩。

第二步:猜測後的師生互動講述與交流。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於是在進行完小組的猜測後,教師運用師幼互動的策略,引導各小組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表現與表達自己的猜測結果,體現了幼兒在學習活動的自主中進行主動的學習。

例如 各組分別進行了故事大王的表演、畫出猜測的結果、創編歌曲、模擬角色表演等。(舉例創編歌曲)

小小螞蟻在草地發現小繩子,

用力爬呀爬上去,想要找吃的,

突然發現有一個黑呀黑東西,

猜一猜,想一想,是大人的肚皮。

這樣一來,就與幼兒有了一起愉快合作、分享交流的學習過程,即幫助了幼兒學習語言,有使幼兒在親送的表演中充分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從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舉例創編歌曲)

第三環節:體驗故事的樂趣,遷移經驗。在幼兒充分猜測,盡情表達後,教師抓住幼兒急於想知道自己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時的激動心情,來揭曉“第四張照片”的謎底,此時的結論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幼兒也在學說“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中體驗到了故事情節的幽默、好笑。

幼兒: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笑!

啊!怎麼我們吃的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玩!

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它會拉屎的,好臭啊!

哎呀!是大蜘蛛的屁股吐的絲呀!屁股一動,螞蟻抱不住,就 摔下來了。

……

然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後,引導幼兒學會用一句概括性語言歸納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揮想象,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快!把絲咬斷,蜘蛛就吃不到螞蟻了!

快快,躲到草地、爬到樹上、躲進洞裡!

好嚇人!是蜘蛛,螞蟻快跑吧!不然沒命啦!

……

最後,在突破重、難點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還著重讓幼兒參與提問,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後,幼兒對螞蟻觀察、探究的興趣仍在繼續……

我的設想:

1、將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進行,鼓勵幼兒藉助指偶講述、畫連環畫、表演遊戲等方式大膽創遍故事細節。

2、建立“螞蟻樂園”網站,讓幼兒學會收集資訊、整理資訊,共同解決、探究關於螞蟻(昆蟲)的問題。

活動反思:

我認為這三個程式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較好地把握了《綱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動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則。活動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讓幼兒帶著問題的懸念,採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學習方式進行思考,並儘可能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講述經驗,充滿自信,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順利完成了活動設定的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5

一、說教材與目標: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春天天氣暖和,萬物甦醒,百花齊放,孩子們喜歡參加春遊活動,喜歡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特別喜歡聽青蛙,春雨的聲音,喜歡看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可見《圓圓的春天》這篇散文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孩子興趣又切合孩子的發展水平及認知能力的'。

《圓圓的春天》這篇散文體現了文學藝術美,語言簡練,篇幅短小,適合中班幼兒欣賞閱讀。散文中運用了“蜻蜓灌唱片”“青蛙唱歌”:”小魚跳舞”等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引發幼兒聯想,在幼兒面前展示了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鑑於教材有一下特點,為此我確立了本次活動的兩個目標。

1、體驗春天的美,萌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優美詞句:“圓圓的池塘,圓圓的唱片,圓圓的春天”等。

二、說教材的重難點 在這篇散文中,讓幼兒感受“活潑可愛的魚娃娃跳起水上芭蕾舞”“圓圓的池塘,圓圓的唱片,圓圓的春天”等優美的意境,培養孩子的藝術想象力,這是重點。而這篇文章中“給春天灌唱片”、“圓圓的春天”和擬人的句子又是幼兒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把他們制定為本教材學習的難點。根據重難點,我設計了一下教學環節。

三、說教學準備: 這篇散文中“唱片”“水紋”“圓圓的春天”等詞句是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到的。為了便於幼兒理解,我在課前做了一下準備。

1、事先讓幼兒觀察過水出現的圓圓的波紋,認識過唱片,聽過唱片中的音樂,玩過“蜻蜓點水”的遊戲。

2、在春遊時讓幼兒觀察過春天的動植物,聽過青蛙的叫聲,看過池塘裡游來游去的小魚等。

3、一幅春天的背景圖、油畫棒和配樂錄音。

四、說教於學的方法: 為了幫助幼兒感受、體驗、表現散文,學習、理解、朗讀散文,我採用瞭如下方法:

1、遊戲法: 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這是《綱要》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在日常活動中採用了“蜻蜓點水”的遊戲引題,激起幼兒學習散文的興趣。

2、觀察、提問法: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要,巧設提問,有助於啟用幼兒的思維。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觀察提問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教師準備的掛圖,設定提問:在圓圓的春天這幅圖中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圓圓的春天這幅圖中還有哪些景物是圓圓的?

3、討論法: 我和幼兒討論:“蜻蜓會用什麼方法把動聽的聲音留下來播給我們聽呢?”幫助幼兒理解蜻蜓給春天灌唱片的意思,在討論:“為什麼說春天是圓圓的春天?”突破難點,使散文顯得淺顯易懂,有助於幼兒學習。

4、表演法: 我運用表演法使散文中“小蜻蜓,尾巴尖,彎彎尾巴點點水”,“青蛙唱呱呱、“雨點敲叮咚”,“活潑可愛的魚娃娃跳起水上芭蕾舞”等生動形象再現在孩子面前,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形象,更好的幫助幼兒學習散文內容

五、說教學程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和本次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幼兒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先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學的開始部分,我以遊戲的形式匯入,啟用幼兒學習的興奮點,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遊戲中孩子模仿蜻蜓點水的動作,體驗點水時水波打轉轉的樂趣,為下面學習散文奠定基礎。

2、觀察圖片,設定問題,解決散文詩的重點。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後提問:“這幅畫中什麼東西是圓圓的?”從這幅畫中你能看出是哪個季節嗎?為什麼說春天是圓圓的?通過觀察、討論讓幼兒感知、瞭解春天的景色,領略圓圓春天的美麗、祥和、圓滿。

3、欣賞散文。 (1)第一遍邊看邊聽,我採用視聽結合,讓幼兒邊看教師作畫邊聽教師有表情的朗讀,使幼兒對散文有完整的印象。

(2)第二遍配樂朗讀,為使孩子們對散文優美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在第二遍朗讀時,配上優美的音樂,在音樂的烘托下,給孩子創設了體驗散文優美意境的良好氛圍,使散文在幼兒的腦中再次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3)創景表演,在欣賞的基礎上,我讓孩子親身參與,一同體驗散文的意境。一同散文中的角色、語言和動作,加深對散文的理解。

4、討論突破難點: 在這篇散文中,“蜻蜓給圓圓的春天灌唱片”是幼兒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幼兒展開討論:(1)、要想把好聽的音樂留下來,可以用什麼辦法?

(2)、蜻蜓會用什麼辦法把這動聽的聲音留下轉播個春天灌唱片,灌呀灌,灌好了;圓圓的池塘,圓圓的唱片,遠遠的春天。)

(3)、我又給孩子展示“唱片”讓幼兒對灌唱片有更具體形象的認識。

(4)、討論為什麼說春天是圓圓的?(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美好、圓滿、祥和。)

5、學習散文: 通過師生看圖朗讀,分角色表揚,讓幼兒再現散文的內容。在幼兒學習朗讀過程中我與孩子共同討論:“怎麼才能把這首散文唸的好聽?”怎麼朗讀才能表現出散文很美呢?

我們肯定兩點:

(1)、注意聲調的變化。例:青蛙唱“呱呱”,雨點敲“叮咚”,這兩個相聲詞要念得粗細有別;

(2)、“圓圓的池塘,圓圓的唱片,圓圓的春天“這三個圓圓必須從輕到重等。

6、想像活動: 為了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我設計了一個想像活動。讓孩子討論:你還知道春天中還有哪些景物是圓圓的?這個問題激發幼兒想像,展開想像的翅膀,說出:“圓圓的太陽”“圓圓的地球”、“圓圓的腦袋”等,把幼兒的思維引向更廣的空間。

 7、合作繪畫:

為了給孩子提供表現豐富想像力的機會,我設計合作繪畫,指導幼兒邊想邊畫,把獨特的想像繪一幅《圓圓的春天》。讓幼兒在作畫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及合作的樂趣。

8、延伸活動:

9、我鼓勵孩子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出春天裡還有哪些景物?哪些是圓圓的?把它畫下來,到幼兒園來續編散文《圓圓的春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6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秋天的顏色》是一首契合該季節的優美的詩歌。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裡,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的變化,親身體驗、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裡,在他們平時的觀察中,逐步體驗到是秋天使大自然變得更加的美麗,並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表現出的秋天景色之美。

2、能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大膽地朗誦仿編的詩歌。

其中的重難點是讓幼兒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也做了相應的準備:

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觀察秋天,尋找秋天的顏色並做記錄,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知識儲備,做活動前的準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啟發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啟用,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性。

2、直觀法:通過自制的詩歌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本次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講解演示法、記錄法等教學方法。

3、遊戲法:遊戲法是萬法之首,遊戲更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在課件中去動手操作,讓實物圖片與顏色圖片想匹配,就能達到幼兒理解、鞏固的目的。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對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他們學習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通過觀察法讓幼兒運用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詩歌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詩歌的特點,結合新《綱要》精神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採用以下幾個環節:

1、結合生活實際,匯入活動。

幼兒在活動前與父母一起觀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開始時,教師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十分重要,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所看所聽的表達出來。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景色美。

請幼兒結合課件來欣賞詩歌,讓幼兒將頭腦中零散的畫面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更便於幼兒的學習和理解。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在有了前面各項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大膽地討論,他們就能很快清楚地說出秋天小草為什麼是黃色的,楓葉為什麼是紅色的等等,進而來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請幼兒看著完整朗誦詩歌,這樣能更好地加深幼兒的記憶。

3、結合經驗仿編詩歌。

仿編詩歌的目的是讓幼兒發揮想象,聯絡實際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讓幼兒來說說:“還有誰會告訴我們?它會說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呢?”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記錄在黑板上,以此來激發幼兒想象、回答的興趣,並將新編的詩歌融入到原來的詩歌中,讓幼兒朗誦,使詩歌內容昇華!

4、活動延伸:配對遊戲。

提供幼兒更多的實物圖片與顏色標記,讓幼兒進行實物配對,並運用卡片進行詩歌仿編練習。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提醒幼兒觀察生活中秋天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