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平行四邊形的高中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1.41W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高中說課稿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0-83頁。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貫穿始終的。本章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關係面積的計算式本單元第一節課,是學生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運用會為學生後面的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公式的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的推導和運用。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底和高的關係。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自主實踐,合作交流" 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與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

本課的學法有:自主討論、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親自探索,主動發現,讓他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愉快!

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卡片、長方形卡片、格子紙、剪刀等。

三、說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設疑,激發情趣匯入

在新課開始我將結合生活實際,用一個分地故事設疑匯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氛圍中開始探究活動。

從前,有個農民伯伯給兩個成年的兒子分地。他根據平日收成及地壟大小,把這塊地分給了大兒子,那塊地分給二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認為分給自己的那塊地小,都說農民伯伯偏心。這可把農民伯伯氣壞了,可他又說不明白。只知道這兩塊地的壟數和收成是相同的,所以,農民伯伯就想找一個聰明人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嗎?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節課所以研究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

(二)組織動手實踐,嘗試多維探究

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農民伯伯想辦法。

我首先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的。為此,我為同學們準備了兩張學具卡片,"假設這兩塊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學具卡片,你們江怎麼辦?可以小組討論。"這樣引導可以使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想盡一切辦法。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信性。學生或許會想出許多的辦法,如:數格子、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會是哪一種方法都是可貴的,因為這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

最後在學生多種答案的基礎上,我將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方法,並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會認識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絡。為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張卡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於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者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絡。我抓住這個重點,組織學生深入推導。我是這樣做的,利用實踐割補法小組的彙報,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呢?學生順勢就推匯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的順勢推導都源於上一環節的實踐操作,這樣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到此,我並沒有停住,仍然藉助農民伯伯分地的情境,給出兩個圖形的個體資料,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農民伯伯徹底解決問題,農民伯伯開心地笑了。在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分層運用新知識,逐步理解內化

對新知識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聯絡生活"的原則,安排了四組形式的練習。(基礎練習、趣味練習、實踐練習、提升練習)基礎練習:

出示的幾個平行四邊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相應底和高的認識,鞏固其面積計算方法的應用。

趣味練習:

趣味題的設計,進一步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的使用,同時開拓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視野。

實踐練習:教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道實踐練習,在學習加強知識運用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快樂。

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解知識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又考察了他們的想象力及空間觀念。

這四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能涵蓋本節課所有知識點,將練與趣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課快要接近尾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瞭解,我先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然後提出:你還能有摺紙或是其他的辦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嗎?作為課後的操作作業,這樣就為學生提供多元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曲終而有餘音繞樑".

四、說板書

我以條理清楚為原則,既體現了學習目標,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明瞭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特設計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三角形形的面積 = 底 × 高

平行四邊的面積 = 底 × 高

S = 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