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國小體育說課稿4篇

文思屋 人氣:1.5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體育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國小體育說課稿4篇

國小體育說課稿 篇1

一、說背景

體育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它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每一個參加者按一定的內容、情景、形式和規則進行活動。它可以促進體力、智力和能力的良好發展。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與健身的興趣,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有利於培養學生競爭、合作和創新等意識,然後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展。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體育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單調、然後枯燥的學習氛圍,而是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展示、體現自我。特別是對國小生來說,通過審視教材、處理教材、拓展教材進行體育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已逐步成為體育教師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下面是本人對《投準》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與大家共同探討,然後希望它能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推廣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說內容與目標

㈠ 學習內容

國小六年級(水平三)《投準》

㈡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積極參與,努力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快樂,展示奔跑、投擲能力。

2、技能目標;學生能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

3、技能目標;自主遊戲,培養學生與同伴合作精神,增強自信心,然後具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3、㈢ 教學設計:

本課是國小《體育與健康》六年級上冊內容,我對原教材往返跑、自然地形跑進行調整,遵循體育資源開發精神,對教材進行二度創作,發揮"紙"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做到一"紙"多用,一"紙"巧用,一"紙"到底,以"一張紙"貫穿全課。

一張報紙貼在胸前,以遊戲形式進行自由跑、快速跑,淡化技術教學,然後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跑的樂趣,瞭解空氣與速度的"作用".然後用報紙捏成紙球,進行遊戲"炸碉堡"、"衝過火力網"等,使課堂內容、情景延伸和拓展,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在練習中積極參與,努力展現自我。最後用報紙做的紙花,進行 "秧歌舞"體驗中華民族特有歡慶方式。使學生了解我們民族的特色,在優雅歡快的民族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整堂課在啟用思維、拓展能力過程中體驗合作、創新、成功時的心情,然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三、說教學過程

1、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看過電視《小兵張嘎》,今天我們就都是小嘎子,然後參加游擊戰好嗎?

課堂常規(略),明確學習內容和要求。

小遊戲:〈走四方〉 利用 報紙踩四角,隨音樂跟教師一起嘗試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師:小嘎子接到任務,把情報送到區大隊。

遊戲:送情報

進入情景→探究學習→自主學練→深入體驗

學生 練一練→評一評,互相 評價掌握技能

3、啟用思維,拓展能力。

師:在前進途中被鬼子碉堡阻攔,怎麼辦?

生:炸掉它!

遊戲:炸碉堡 .

啟發引導嘗試體驗→互學討論指導示範→自主學練競賽展示

師:戰鬥間隙和小朋友玩耍。

遊戲:踢毽子

學生 編一編→踢一踢 →評一評

師:接到情報,前線需要增援,然後我們必須衝過鬼子的火力網 行嗎?

生: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

遊戲: 衝過火力網 .

情景激發積極領會 →自主學練嘗試體驗→享受成功拓展延伸

4、延伸興趣,恢復身心。

師:我們全體小戰士發揚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終於贏得勝利。

放鬆:聽音樂師生共同舞蹈歡慶勝利。

學生唱一唱→ 跳一跳 →評一評 .

四、課例分析

1、本堂課特點比較明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然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其特點有三:

①本課能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利用 創設情景,運用 遊戲的形式,用音樂貫穿全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充分感受自主與合作的樂趣。

②本課所設立的教學步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唱一唱,練一練,創一創,然後評一評".因為成功與失敗都是收穫 ,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親自體驗各種活動的感受。

③創設情景方法新,心理滿足興趣濃。把 生活體驗和體育教材有機結合,構成了新的教學情景,有利於調動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體驗的積極性,然後體現"快樂體育、生活體育"的思想。

2、本堂課教學嘗試的出發點在於利用舊教材,挖掘新內容,拓展新外延。

①從教師自身挖掘教材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師應成為教材的一部分,然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積累的經驗、個人教學藝術魅力,而且要不斷更新,這裡的更新指的是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更新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資訊和教學方法。在學校裡,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應該算是老師,因此,老師的師德修養,敬業精神,科學知識,業務技能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發展。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師生之間用心溝通,坦誠相待,這樣,學生就能從"教師"這一教材中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學會做人,學會交往,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②從學生個體開發教材

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然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就要求我們教育學生既要有利於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又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完善,既要著眼於即時效應,又要著眼於長久效應。我們的教育物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待於張揚。早在數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今天,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當成教材的一部分潛心鑽研,然後不斷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完善孩子的人格,促使每個孩子都健康地成長。

③從生活中間尋找教材

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說過: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強調的是學生必須與生活,社會相融,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素質的人。本堂課抓住了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電視劇人物和情節創設了課堂情景,構建了課堂結構,又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報紙做器材和道具,貫穿整堂課,真正把課堂與生活相連,學生樂於學,勤於鑽,激活了思維、拓展了能力。只要我們教師積極地轉變觀念,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那麼,我們的教學面貌必將煥然一新。

國小體育說課稿 篇2

一、教材

本課授課的物件是國小四年級(水平二)的學生。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籃球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籃球運球接力比。籃球運動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項綜合性體育活動,具有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本次課的籃球教學是讓學生學會一些最基本、最簡單的動作,以便更好的鍛鍊身體,促進身體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根據課標的要求,本次課學習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知目標:使學生學會和掌握一些籃球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的控球、運球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和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參與運動的熱情,發展個性。

根據以上的學習目標確定了本次課的學習內容為:

1、追逐跑

2、籃球運球

3、籃球運球接力

重點:用手的感覺控制球。練習時,要求學生抬頭運球,提高手感控球的能力。

難點:手腳動作協調一致。強調運球時,用手拍按球的後上方和掌握運球時“哪手運球哪腿同時邁步”的節奏。

二、學情

針對本次授課物件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模仿能力特別強,並對優秀的籃球選手特別的敬佩,也都喜歡參加這項運動。啟發學生從最簡單的運球技術開始學習,引導學生從基本運球技術開始學,樹立起他們對學好籃球的信心,並將運球技術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程式教學法的模式,有步驟的進行。本次課我主要通過各種提問、示範、互動、比賽等教法,使簡單的運球變得有趣、豐富。通過啟發思維、講解示範、分層教學、教學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法

1、啟發思維:提問學生:你們看過NBA嗎?認識姚明嗎?你們還認識哪些籃球明星?首先喚起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回憶精彩的籃球場上運動員熟練的運球技術及各種準確的投籃技術是多少的漂亮而神奇,是一種力與美的結合。由淺入深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然後提出本次課的學習內容——籃球運球,接著老師簡要地介紹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這兩種運球方式。

2、講解示範:教師講解示範是體育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師帶有啟發性地講解示範,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動作的要領、方法和直觀正確的動作概念,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可採用分層次教學,儘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係,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從而增強他們愛好體育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4、教學比賽: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及參與的積極性,採取運球接力比賽,在基本掌握運球技術的基礎上讓他們適當競爭,這符合籃球本身的特點,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在比賽過程中既學習運球技術、鍛練體能,又和同學團結合作,使學生在技術、素質、心理、生理上都得到提高。

四、學法

1、體驗:通過老師的啟發和學生的自主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個性化:完成和自己能力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化,發掘學生潛能。

3、興趣:通過運球接力跑,體驗到籃球的樂趣,發展學生力量素質,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

五、教學程式

1、熱身部分。

按人體的運動規律,人體的運動狀態是一個逐漸增強的過程。課的開始的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狀態適應下面課的運動強度,預防運動損傷。

2、學習技能部分。

(1)講解示範:通過教師的講解示範,學生能學會基本的籃球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動作,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

(2)嘗試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練。讓學生在練習中熟悉球性,掌握基本籃球技術。

(3)學生進級: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學生提供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習空間,一部份同學在很快掌握一個動作後可以迅速進入下一程式學習新的技能,充分體現活動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運球接力:學生運用自己己掌握的動作進行比賽,通過學習和比賽使學生從中獲取了掌握籃球的基本動作技能,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的形成。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勇於競爭的意識。

3、恢復身心部分。學生經過上面的練習,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心肺功能都處在較高的水平,為了使學生的這種狀態降下來,恢復到常態。本人安排了放鬆操這一內容,使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得到充分放鬆,可很好的使學生身心得到恢復。

最後簡要小結本次課的教學過程,感謝同學們與老師完成了一節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應用到今天所學到的技能。

場地器材:籃球場2片;籃球12個;錄音機1臺

本課的平均心率:135—150次/分左右

運動密度:35—40%左右

國小體育說課稿 篇3

本節課按照市五中音體美“三三”說課模式進行,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等三方面展開,通過說、寫、演三環節,向大家交代清楚教師是怎麼教的,學生是怎麼學的以及這樣設計課的意圖。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水平四的田徑專案教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經常進行短跑接力,對發展速度、力量、靈敏性等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本節課主要以下壓式的傳接棒方法為學習內容。學生在以前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快速跑以及其它方式的接力跑(如:上挑式接力跑、迎面接力跑等)。對於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利於本課內容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體育骨幹的作用,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使學生更能掌握教學目標。

㈡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以下三點:

1、認知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練習的積極性。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90%學生能掌握接力跑中下壓式傳接棒的技術,40%的學生能把握好傳接棒的配合時機。

3、情感目標:能與同學們合作達成目標,增強團隊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情感參與並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㈢學習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以下內容:

重點:下壓式傳接棒的動作要領,以及交接棒的配合。

難點:奔跑過程中傳與接的配合時機。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人體運動生理規律,並結合本課學習內容的實際需要。運用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加以引導、點撥。並在教師的引領啟發下感悟動作要領。另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並加以肯定和鼓勵。

學法就是學生通過練習後獲取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方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採取以下學法:

1、討論法:對多種交接棒模式的對比、分析、討論,並通過老師的啟發,逐步總結出動作要領、

2、練習法: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技術動作進行稍慢些的傳接棒練習,為後面技術動作的學習有了對比。

3、比賽法:運用剛學會的技術動作去實踐嘗試,並在比賽實踐中加以鞏固和提高。

三、說教學程式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規律,結合本課學習目標以及設計思路,把本課的教學程式分為匯入階段,師生互動階段,展示評價階段,總結結束階段。

(一)匯入階段(8分鐘)

⑴搶沙包遊戲,這樣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程度。

⑵準備活動六節

(二)師生互動階段(22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分六小組,原地討論自創,

把自創的技術進行原地傳接棒,積極探討,努力創新,切實可行,教師誘導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互相討論學習,創造出自己的傳接棒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啟發學生思維,然後總結歸納,匯入本節課的主題,下壓式接力棒的動作要領:“接棒人手臂後伸,與軀幹約成50-60度角,掌心向上,虎口向後,拇指向內。傳棒人將棒的前端由上向下壓送到接棒人手中”。

在講解示範過程當中注意讓學生觀察,觀察接棒人的手臂和傳棒人用的是不是同側的手臂,為什麼要用異側的手臂?大家討論並歸納總結。這一系列的活動過後就是學生練習,讓學生進行原地的傳接棒練習,教師進行巡迴指導。以上活動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準確的傳接協調配合, 也是以六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

⑴傳棒者通過聲響,傳遞交接棒資訊(“嗨”、“接”等),接棒者起動慢跑,把握好交接棒時機,然後接棒。這一項練習是在慢跑中進行的,當接力棒從最後一名同學傳到第一名同學時,整個組再按原路返回進行練習。

⑵教師與體育骨幹共同示範,區別對待,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在這一環節即將結束時,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在接力跑的過程當中是靜止中交接棒的速度快呢還是在奔跑中速度快呢?根據你們對它的理解每組抽出兩名同學進行展示。從而引出下一個內容。

3、效果展示

⑴每組抽出兩名體育骨幹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在六道直道的30米處作這堂課的效果示範,看哪些組做的比較好速度比較快,把學生興趣推至高潮,同時也帶動其他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接力跑各環節技術。在展示過程中一名同學站在30米的起跑線,另一名站在中線上,不涉及20米接力區的問題,只強調傳接棒的動作要領和奔跑過程中傳與接的配合。其餘同學帶著提出的問題進行觀察學習,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並進行討論總結。

⑵動員全班學生以六小組為單位,在六個跑道進行比賽。特別要注意奔跑過程中傳接的配合時機。比賽結束後教師進行評比總結。

(四)總結結束階段(3分鐘)

1、集合整隊。

2、放鬆活動:幾個人一組進行放鬆。

3、小結:表揚做的比較好的學生。

4、收拾器材,下課。

國小體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原地投擲壘球 遊戲:擊木柱

2、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內容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新授教材。擲壘球是田徑運動中的投擲專案,也現代國小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之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爆發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逐步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形成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3、教學目標:新課程體育教學的總目標是以“終身體育”與“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方法,參加鍛鍊,增強體質。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初步瞭解和掌握原地投擲壘球的一些方法,並且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2)技能目標:經歷遊戲活動的過程,掌握原地投擲壘球的基本動作,發展投擲能力。體驗投擲活動的運動樂趣和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兩腿用力的銜接和向前送髖的動作,掌握良好的用力順序和正確的用力方向。

教學難點是:用力均勻程度,動作協調連貫。

二、說學情

1、有利因素國小三年級學生個性天真活潑、好動,而且興趣廣泛,其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根據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我採用以遊戲練習為主線,注重誘導、啟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新。

2、不利因素由於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礎,但是學生的心理素質不穩定,容易產生滿足而導致厭學的傾向,對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新內容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教法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我以遊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活躍單調無味的課堂氣氛,同時結合講解示範法、分組練習法、遊戲競賽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以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敢於進取的學習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重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注重體現教與學合理的執行機制,從而達到掌握技能和鍛鍊身體的目的。

四、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學生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自主學

習的同時,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自主創新的意識。

五、說教學程式

本課是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再結合本課的任務和國小生的心理需求,將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貫穿於遊戲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我分為: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 開始準備部分

1、課堂準備活動

2、準備部分:擲紙飛機。學生動手製作紙飛機,在場地上放飛紙飛機,展示自己製作成果,同時為基本部分中的“採蘑菇”遊戲作鋪墊。這一節約為8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為“中”(為學生創造快樂愉悅的活動氛圍,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 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從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本課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通過語言提示與誘導,讓學生將紙飛機想象成為壘球,相互間進行拋接性的練習。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敏捷的視力,激發學生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2、讓學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導,啟發學生創想多種拋接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3、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擊木柱”比賽,在一定時間,以擊中數量多的一組為勝,此遊戲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4、“採蘑菇”我們是建設者,為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課堂上組織同學們扮演“採蘑菇”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不愛護自己的生活環境而隨意亂扔垃圾,把我們美好的家園環境破壞了,於是人們的生活周圍也籠罩著一層又一層的環境汙染的面紗。為了防止我們的地球環境急劇惡化,我們每個人要踴躍地加入到“採蘑菇”以及捍衛地球的行列中去。樹立起同學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決心。這一環節約為28分鐘,運動強度為“強”。

(三) 結束部分

1、為了恢復學習的心理和生理負荷,通過熟悉的音樂和輕柔的舞蹈動作進行放鬆,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

2、小結:總結本課的優點、缺點,以表揚為主。

3、收還器材。這一環節約為4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