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通俗唱法專業解析

文思屋 人氣:1.76W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通俗聲樂的演唱與研究中來,通俗聲樂事業已經蓬勃發展,希望大家不要被商業氛圍衝昏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從通俗聲樂藝術的基礎建設出發,找準其科學軌跡,合理建設,科學發展,不要揣測,要以事實為基礎,立足未來,為通俗聲樂體系藝術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那麼,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通俗唱法專業解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通俗唱法專業解析

當代通俗音樂發展現狀

由於通俗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更容易被所欣賞和接受,因而通俗歌曲的傳唱率高,在國內的發展非常快。在我國,通俗聲樂專業各大音樂專業高校如雨後春筍般般湧現,這種狀況為通俗音樂者的發展和學習營造了非常好的大環境。同時,由於各類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迅猛發展,更是推動了人們對通俗音樂的瞭解,增強了人們對通俗音樂的喜愛,例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該檔節目如今已經出了四季,每一季都備受觀眾的追捧和喜愛,該節目要求導師背對學院,只能通過歌手的演唱來進行判斷,使導師能夠不被外貌干擾,挑選出真正的中國好聲音。

這種節目形式把學員的唱功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也就對學員的唱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能夠使選手們專心唱歌,把精力和時間用在提高唱功上面,專注於唱歌,這無論對選手還是觀眾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選手可以執著於唱歌本身,觀眾可以聽到更好的音樂。因此,人們對通俗音樂本身關注,通俗音樂的也就迎來了發展的高潮階段。在很多方面,美聲、民族聲樂藝術和通俗音樂都有相同的地方,通俗音樂有自身的特點,但並不是完全獨立於其他的音樂體系。通俗音樂之所以能夠迅速的發展,形成自己獨立的體系,就是因為它能夠積極的吸取其他唱法的優點,加以改變後使其為自己服務。假如通俗音樂不能吸取別人的長處,而是獨立的自行一套,那麼它的發展一定會陷入瓶頸,嚴重情況下會對歌手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

以我國民族唱法為例,現在的.民族唱法與以前的民族唱法相比有了極大的轉變,通過了解不難發現,這是由於我國的民族唱法能夠取他人之所長為自己所用,它對我國各地的民歌戲曲優良唱法進行總結,然後在此基礎上,把美聲唱法與其融合起來,在這種狀況下,民族唱法的發展如此迅速。但是,我國的通俗聲樂理論體系並不像民族音樂那麼完善,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其他國家,至今為止通俗音樂都還未形成一套共識的訓練標準和理論標準。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通俗音樂興起的時間晚,發展時間短,另一方面就是國內通俗音樂的整體風氣浮躁。人們只注重利益與金錢,對於通俗音樂具有研發精神的人極少。凡是重大的科學發現,形成體系的科學理論,都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刻苦的專研的,如果不具有探索精神,很難取得重大的發展。

通俗聲樂的聲部劃分

對聲部的劃分,至今為止,在通俗音樂體系中都還沒有做詳細說明。人們不禁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通俗聲樂藝術需要像美聲唱法那樣劃分聲部嗎?無疑是需要的。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個人的聲線都有所不同,有的人聲音纖細、明亮,可以很容易唱上去高音,有的人聲音渾厚、雄壯,但是高音怎也唱不上去,如果自己唱不上去高音就會認為自己唱歌不好,不適合唱歌。但很明顯,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每個人天生的聲音條件都是不同的,並且每個人的嗓音,發聲習慣都有很大差異。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知道,人的聲音受聲帶形狀的影響非常大,在美聲唱法中,基於人聲音色的不同,專家們把聲部合理地分成六個,分別是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男低、女低,而且在有些地方對聲部的要求非常細緻,比如把男高音分成抒情男高音、戲劇男高音等。這些聲部劃分的依據就是聲帶的形狀。聲帶薄、短、窄屬於高音聲部的聲帶型別,聲帶厚、長、寬屬於低音聲部的聲帶型別,高音聲部音色明亮、單薄,低音聲部結實、渾厚。

通俗聲樂的呼吸狀態

通俗聲樂藝術一樣應該強調氣息。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通俗歌曲音域較窄,不用考慮氣息就以完成。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主要是受一些偶像歌手的影響。這些歌手憑著俊朗的外表,就算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照樣出專輯、發唱片,儼然一個歌唱高手的形象,這給大眾一些誤導,認為他們唱的那些難度不大的歌曲就是通俗歌曲。只能說,他們唱的那些難度不大的歌曲是通俗歌曲的一部分,並不能包含全部。這些作品能否大賣與歌曲的難度無關,而是跟歌手的外形和名氣有關,只不過是發行商賺錢的手段罷了。

那麼判別通俗聲樂好壞的標誌是什呢?就是對作品演唱的控制能力和對作品內涵的表達。目前流行歌曲的創作很多,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很難很好地完成。比如蔡琴的《你的眼神》,這首作品並沒有什麼難唱的高音,整首曲子都比較平緩、連貫,如何唱出那種情誼綿綿、戀戀不捨的溫柔情懷,想必沒有專業的歌唱方法是不能完成的。也許你可以很容易唱出歌曲中的高音和低音,但是你所缺少的,正是感情的“味道”。隨著大眾聲樂審美水平的提高,實力派歌手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歡所以改善通俗聲樂的狀況也是發展的必然,改善通俗聲樂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對氣息的控制。

傳統的氣息觀念是氣息吸到丹田,氣息就在丹田。這種說法的合理性我們姑且不去定論,只要從解剖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呼吸原理就清楚了。氣息經過氣管進入肺臟,肺臟是吸入和撥出氣息的總機關,血液在此進行交換,氣息進入肺泡後通過自然的伸縮,吸進新鮮氧氣,撥出二氧化碳。肺泡充滿氣體以後充分擴張,強烈擠壓胸部和背部,胸廓擴張。此時,由於只有腹部較軟,因此只能向下運動,擠壓橫膈膜往下移,橫膈膜下降時佔用了腹部內臟的空間,內臟器官也被迫騰出空間往其他地方運動,內臟往下是髖骨,不能下降,所以只有往外了,所以會感到吸氣後腹部也會鼓起來,而實際上氣息是吸到了肺臟裡面而不是吸到腹部。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歌唱時在保持肋間內肌、後鋸肌、腹直肌等呼氣肌肉群緊張的同時,還要給橫膈膜、肋間外肌等呼氣肌肉群足夠的力量,讓橫膈膜保持穩定的下降狀態。不僅使肺部有足夠的歌唱所需的氣息,還形成了呼吸肌肉群的對抗,為歌唱提供了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