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歇後語>

關於諧音古詩的歇後語

文思屋 人氣:9.46K

引導語:想必大家對於歇後語都接觸過不少,那麼要怎樣找一份關於諧音古詩的歇後語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關於諧音古詩的歇後語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御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藥店裡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藥鋪裡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裡失火 —— 果然(燃)

茶館裡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裡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髒)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麵 —— 不用言(鹽)

鹹鹽吃多了 —— 儘管閒(鹹)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麵條點燈 —— 犯(飯)不著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臺——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小蘇他爹——老輸(蘇)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一二三五六——沒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個墨斗彈出兩條線——思(絲)路不對

一頭栽到炭堆裡——黴(煤)到頂

一百斤面蒸一個壽桃——廢(費)物點心

一條腿的褲子——成了群(裙)

一輩子做寡婦——老手(守),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黴。(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淨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淒涼。(妻涼)。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為奇。(不足為旗)。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燈草打鼓——不想。(不響)。

燈草柺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鹽店裡談天——閒得沒事做。(鹹得沒事做)。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裡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臺——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裡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裡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附加閱讀:歇後語的故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一般是指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柺李有鐵杖,漢鍾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而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各自的妙用。

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然後就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藉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商紂(zhóu)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