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文思屋 人氣:2.6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本人有幸參加為期兩天的20xx寧夏部編國中歷史教材培訓會,通過培訓,對我有很大的感觸和啟發,現將內容整理如下,與同行的前輩和老師共同交流。

首先,在觀看了教育部有關領導對這次部編教材的有關視訊,反映了國家對國中歷史學科的重視。其中特別提到了家國情懷的滲透,也是以往歷史學科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或不能比擬的。通過歷史學科很好的滲透家國情懷,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教書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觀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從而很好地體現歷史學科的自身價值,也為我們今後在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第二,本次培訓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對於部編教材的解讀和有針對性的案例的分析。應了那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得事先準備一桶水”,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前提和基礎,需要老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具體而繁雜,特別是歷史學科更注重史論結合。每當看到老師們展示的案例和視訊,不禁感嘆老師們能把歷史課上的有聲有色、有理有據,是因為確實在課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試問這樣的歷史課堂學生又怎會不喜歡呢?而且在講求實證的同時,不再像過去的傳統教學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而是能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這樣的歷史課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內容豐富,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有效”,所以也為我們今後上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和幫助,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

第三,這次的部編教材是經過了多位國家級的專家和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經過了審慎的考量編制的,與之前的教材相比,僅就中國史而言更加的系統和完善,能夠將中國史所涉及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沒涉及這段歷史,會使學生對於兩漢的內容不夠清晰,東漢的內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學生知識點的盲區;再比如本次部編教材中關於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前的教材也沒涉及或是不作為必要內容讓學生掌握,這也是有缺憾的,我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卻沒有給予必要的交代,這不利於學生對整個唐朝歷史作出完整而準確的評價。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還有就是在對歷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辭方面更加的準確而嚴謹,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及時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對本次歷史培訓的一點粗淺的心得和認識,僅供交流,如有不當的地方還希望各位老師及時提出並批評指正。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7月14日,我參加了“20xx年寧夏部編國中歷史教材培訓會”活動,主要學習了張靜老師《部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和丁丁老師的《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經驗介紹》。通過學習讓我受益非淺,兩位老師的講座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並結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與會者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尤其是丁丁老師給我的震撼,她的敬業讓我有些慚愧。培訓對於我們這些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回顧對部編教材的學習,我以下幾點體會:

一、新舊教材的變化 。

通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立足時序,建立時空觀念;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確立學習動機---積累歷史知識---培養認識能力---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對相關歷史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新教材為構建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奠定了基礎。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我們逐漸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後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師生關係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因此,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漸釋然。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

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片、材料、活動探究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蒐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鍊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關於這點,丁丁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對教學的鑽研和思考,如指南針、司南、羅盤的區別,自己製作指南針,包括對歷史知識的熟悉程度,對一些資料信手拈來,如澶淵之戰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學中給學生引入,即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也增加課堂生動性。所以說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方式、方法操作應用的基礎。還有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資訊。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等等。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靈活編排內容,以新穎的形式,製作精美的課件,增強教材內容的直觀性,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總之,本次學習活動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醒自己在教學中要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學習和研究。向丁丁老師等優秀教師學習,最大價值的發揮自己作為歷史教師的作用。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新手歷史教師,我非常重視本次教材培訓。認真聽講,收穫良多。

本次教材培訓既有對學科的巨集觀把控,又有對教材使用的具體指導,非常實用。巨集觀上明確了《課標》、《教參》、《教材》三者之間的關係,教材的編寫目的,教材的編寫體例。讓我們能夠俯視教材。

本次培訓更多的是對教師的具體指導。

1.要更新歷史教學理念。新理念指"以學生髮展為主,立德樹人為目標",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新教材內容生動,更注重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培養,因此在使用統編教材時,教師的啟迪作用將更加突顯,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和參與程度。

2.要以唯物史觀為教學指導思想。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力圖科學、準確地展現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對歷史問題作出實事求是的評述。

3.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歷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敘述歷史教學內容中與這些方面有密切關係的史事,從歷史發展的演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訓讓我認識到了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陳老師對三個課例的分享中,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奠定了基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聯絡,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價值觀教育。史料和故事教學貫穿於課堂,史料實證的精神紮根於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加註重史料的運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並學會概括提取有效資訊,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在每一節歷史課堂中都有所思、有所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真正體現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功能。

通過培訓,我開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同時,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每個歷史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的舞臺。這次培訓引領我們每一位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切實用好新教材;激勵我們篤學深思,為自己充電,提升歷史專業素養,爭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學習中進步 從實踐中提升。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2月23—24日,我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工作以來的首次有關歷史學科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短,但對我來說確確實實是受益匪淺。因為參加工作28年來從未聽過其他學校任何學科教師的講課,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在本校我儘量聽各學科教師的講課,包括英語課,從中借鑑一些好的方法,然後自己不斷探索,從未有人說我的課講得不行。但通過這兩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訓,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

對我來說,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兩天的培訓學習,也認認真真地聽了四位老師的講座,我覺得李秋雲老師和李仲林老師講的特別好。她們講的教學方法,有些我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都用過,但沒有堅持下來。如李秋雲老師講的跟蹤提問法,我很早就用過,也很有成效。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費很多很多的課餘時間來監督學生完成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忙的焦頭爛額,另一方面,我也佔用了學生的一些課餘時間,引起了其他老師的不滿,於是就慢慢放棄了課餘時間的追蹤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課堂時間完成上課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平時只要有空堂課,我都去上,特別是到放假前一個月,不統考的課都停課了,我就抓住時機加課,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成績也總是在不斷提升,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20xx年以前,歷史還沒有列入會考範圍,除了歷史老師之外的人都不重視歷史,儘管這樣,我依然經常在課堂上強調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20xx年曆史列入了會考範圍,漸漸引起了學生的重視,但現在又定為開卷考試,讓學生又放鬆了,如果老師不抓緊,學生就學不到多少知識了。在培訓討論中,有位教歷史17年的老師說他上課的方法是:先讓學生看書他板書,學生看完書後就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然後完成課後作業,課後什麼作業也沒有,他很輕鬆。但學生能學到什麼呢?純粹是為應付考試。在我近30年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對知識現狀不滿足,因為在我上國中時,教我的歷史老師每節課都是把課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實在是無聊,我什麼也沒學到,高中上的是理科,畢業後就參加教學工作了。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外,什麼資料也沒有,有時連參考書也沒有,自己一直是現學現賣,就這樣教了幾十年。

這次培訓,時間短,我認為很有必要,其他老師不知怎麼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訓,共20人蔘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們不好意思。以後若有類似的培訓,我覺得應挑選最好的老師授課,並有示範課一同進行,效果會更好。

歷史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為進一步優化和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瞭解青島版教材的編寫特點及使用方法,促進各單位、各學段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平衡,7月13日—24日我縣組織了國小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包括教師對單元教學的解讀、專家團隊的專題報告、視訊對專題知識探討、分組討論等環節,通過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周局長對我們教師的關心,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綜合素質的關注。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踐新課改理念,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體認識。

青島版教材的總體特點是情境串引發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現實情境中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又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在情境圖的解讀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儘管每學期我們都對所教教材進行了解讀,但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僅停留在本冊教材上,只是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材處理等進行淺層次理解。對其他年級各冊教材與本冊教材之間的關係,知識結構,目標體系知之甚微。通過學習,對青島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每單元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麼,通過學習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為我在今後每單元的教學中,如何做好與前面知識的銜接,如何向後續知識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明確了每單元、每課教材的教學策略

1、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樹立單元教學思想,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弄清學生每一個單元已經學習了哪些知識,要學習哪些知識,為哪些後續知識做準備。

2、每一課的教學要讀懂圖中故事和圖中資訊,在讀懂資訊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且一定要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視解題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比較和提升。

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引領和指導力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學習能力,滲透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重視自主練習的處理,對每一道練習題目,不僅要能正確解答,而且要更深層次的挖掘練習的含義,有些新知識的學習就放在一些練習題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塊的的教學方向。

這裡的特殊版塊指的是實踐活動、我學會了嗎、總複習、教材總體分析、豐收園等,這些板塊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或者說教法差異最大的環節。在培訓中韓國棟主任抓住了教師在這裡的困惑,重點讓教師分析解讀從而讓教師不再茫然。讓他們知道從何入手,從何教學。我非常有幸對三年級下冊總複習進行教材解讀,通過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努力對總複習教學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學中的策略,掌握了複習的方法,並對知識有了整體的、系統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種課型的基本模式

在xx年韓國棟主任就對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結合縣組織的系列達標課對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那時我已經瞭解了基本的教學模式,但對於這種課到底怎樣上還存在困惑,這次的培訓不但讓我瞭解了課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及教育理念,對其中的教學策略、注意問題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