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

文思屋 人氣:9.4K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1

通過本課程,我對交響樂有了一定新的認識。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

首先當然是對於交響樂基礎知識的一些瞭解,交響曲是一種具有奏鳴曲體裁特點,由龐大的管絃樂隊演奏的巨集大套曲形式的音樂作品。由於交響樂曲式結構巨集大,樂隊龐大齊全,有強大的音響力量,加上豐富多彩的音樂千變萬化,管絃樂隊的表現力能得到高度發揮,因此意蘊深遠,善於表現神祕、豐富而複雜的感情,對於大自然的詩情畫意的描繪更是有獨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響樂有強烈感人的藝術魅力。此外還有對於一些樂理的瞭解。或許這些東西平時都不會用到,但是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這些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對於交響樂的一些里程碑式人物的瞭解。貝多芬、莫扎特、聖桑、舒伯特等人物雖然是如雷貫耳,但是卻著實缺乏瞭解,課上老師細心地為我們一一介紹他們,並且播放了一段段他們經典的樂作篇章。或許只是十多分鐘的欣賞,然而卻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許多一聽就十分熟悉的曲目,此時就顯得更加親切。 當然,還有對於樂器的一些瞭解,正是通過這組成交響樂的一個個小部分,才能更好地瞭解交響樂這一不同的文化。

談到這門課,說實話,主要是對於交響樂這一對於現在邊緣化的藝術的一種好奇與喜歡。我是來自農業與生物學院,食品系,平日中必修課都是一些理工科類的課程。當然,我也能從交響樂中得到一點啟示,例如從音樂中領會譜曲者的心境,理解樂曲中的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很多也是需要自己的理解,方才能更好地學好這門課。但是我想說,交響樂鑑賞這門課,更多是將我從繁忙的課業中拉出來,體會一種不一樣的節奏。

談及建議,對於老師的為人還有授課的內容等等都覺得值得稱讚。很多方面都是同學需要提升。當然,我也建議老師適當地為同學們每週佈置一些小任務,不必檢查,權當大家的興趣與提升大家的文化素養,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

這一學期我也做到了每次都出席交響樂鑑賞這門課,也十分喜歡這門課,最後對老師這一學期來的教導表示感謝。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2

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可是以前受限於學校條件,一直沒有系統地學習和欣賞音樂,特別是交響音樂。這不,本學期特意選上姚老師的音樂欣賞課,這讓喜愛音樂的我高興不已!讓我在每週三晚上,放飛思緒,洗滌靈魂,沉浸在那一篇篇華美的樂章之中,給心靈找到一個可以暢快休憩的迷人的小島。上這門音樂欣賞課之前,我一直以為交響樂是一種高雅的,神祕的,精神化的藝術形式,是遙不可及的。通過這幾節課上對一些交響樂的欣賞及賞析,我才發現這種古典音樂的藝術是那麼的震撼人心,深入人的情感,在傾聽美妙的音符的流動之餘,會不自覺的產生靈魂上的共鳴。

或許課上的時間很短,但一個學期下來給我帶來的又豈止這十幾節課呢?現在寫著論文仍很高興這學期選了交響樂欣賞這門令人陶醉的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在交響樂的世界裡留連忘返,學習了許多關於交響音樂的基礎知識和發展歷史,瞭解了許多享譽世界的偉大音樂家,聆聽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作品,彷彿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讓自己的心靈找到了一個暢快休憩的迷人小島。課程中我們欣賞了不計其數的美妙音樂作品,除了交響曲,也包括婉轉悠揚的室內樂、鋼琴協奏曲等,還有令人嘖舌的音樂歌舞劇。莫扎特憂鬱絕望的安魂曲、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運交響曲、舒伯特洋溢飄灑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靈巧的四小天鵝,總是讓我心裡無比激動或者平靜起來,音樂就是擁有這樣神祕的力量。經過課程中與交響樂的相處,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開始更加熱愛音樂,特別是交響樂中的古典音樂和浪漫音樂。

音樂,音樂無時無刻不縈繞在身邊。歌曲、電視節目、廣告、廣播、網際網路、遊戲、演出等,在 各個方面都難免有它的存在,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音樂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然而,在這林林總總的音樂世界中,古典音樂作為整個西方藝術文化的瑰寶,時至今日 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活躍著。我對音樂有廣泛的愛好。各種音樂我都能接受。什麼流行、古典、搖滾、民歌、說唱;或者說中國,外國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願意用心去傾聽,每一段音樂你都能聽出不同的感受。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輕音樂,或者純音樂。那是沒有雜質的音樂,那是天籟。至於交響樂,我接觸的也很多,中央音樂頻道

幾乎每天都有專場,可是很遺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傾聽。雖然沒用心去傾聽,但還是對交響樂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對交響音樂情有獨鍾。

藝術形式有很多種,比如文學、電影、繪畫等,音樂可能是主觀色彩最為濃厚的一種藝術了。同一首音樂,可能每個人聽出來的內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萬別。不過,音樂作為人類共同欣賞的藝術,它的主觀色彩裡,還是有著共通的規律,比如我們說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壯,或輕鬆歡快,或優美抒情,等等。這就是我們共通的感受。我自己的感受是音樂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讓人放鬆,能讓人從那些或舒緩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聯翩,心靈得到美的薰陶和享受。特別是交響樂和一些抒情輕音樂,聽來讓人陶醉。

在我的記憶中,交響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和交響樂的萍水相逢是在枯燥無聊的高中階段。說來也很好笑,眼保健操的背景音樂就是一首首交響樂,也許是太累了,每次邊做操邊聽著活潑歡快的交響樂,總是感覺特別舒服,喜歡,就這麼簡單!但同時我開始去找這段音樂的出處,接著就順理成章的認識了莫扎特,這位神童的音樂陪伴了我剩下的高中時光。

現在流行音樂像氾濫的洪水,時時刻刻充斥在我們身邊,我開始反思,在流行與古典之間徘徊,是直白赤裸的流行音樂還是含蓄感性的交響樂更加適合這個社會?流行總免不了俗,好像很適合這個價值評價標準混亂,世風日下的社會。交響樂就好像一個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而流行音樂就是一位飽受汙濁社會風雨的大人。菜根潭說過這麼一句話“涉世深,點染則深,涉世淺,點染則淺”,可見流行音樂雖然很適應這個社會,但被社會同化、汙濁了也就越深;而交響樂雖然好像與大眾追求格格不入,但它受社會毒害最小,是最純潔的一方淨土。可見交響樂對一個人保持純潔心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在美國某個街區的作案事件特別多,警方屢禁不止,最後在無奈之下,就在街頭安上幾個大廣播,每天定時播放古典交響樂。奇蹟出現了,犯罪事件竟每年減少許多,幾年後這裡成為制安最好的街區,這充分可以說明交響樂是可以淨化人們受汙濁的心靈的!

很多人也許認為交響樂是“貴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觸,其實交響樂並不難懂,在交響樂應該放棄那些“過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膽”和“勇氣”。你所要開始並堅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聽,再去聽,用心去感受!和其

他音樂一樣,交響樂也能抒發人們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樂表現得更加強烈。交響樂取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又高於生活。很多題材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這樣就拉進了藝術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對於交響音樂,其實並不存在懂與不懂。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面對那些早已逝去的音樂大師,你不必擔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與其刻意的去考證,不如自由的去聆聽。音樂對人原本就是完全開放的,因此具有無限的包容性。自由聆聽、放飛思緒,你個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讀,又何嘗不是對樂曲內涵的又一次豐富和擴充套件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與大師共同擁有的。你的感受並不需要得到別人的首肯,在音樂面前,人們都是平等的。

還記得當姚老師給我們欣賞交響樂時說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時臉上所表達出的那種欣賞與陶醉,更記得在音樂中伴著老師惟妙惟肖的畫面講解,當然還有老師清吟的曲調??每當階梯教室迴盪起雄渾震撼的《第九交響曲》時那種帶給人聽覺和精神的衝擊又怎可用蒼白的文字能表達清楚呢?!而唯有靜心在他的音樂中感悟才能頓悟音樂中的精妙!假使有人試圖來褒貶貝多芬的音樂那他是顯得那麼的自不量力!《命運》整曲聽起來激昂,緊張,但上述故事卻不得不讓人承認是屬於奇幻範疇內的。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在他的全部交響曲創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討論海頓與莫扎特交響曲時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如此具體地談及其音樂激起的感情,這首交響曲卻是從開始的明顯威脅開始,以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戰勝邪惡結束,這是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對困擾他的惡劣形勢的征服。在他的交響曲中,人的勝利是同命運的暴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得來的。他的《第五交響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敗和勝利、痛苦和歡樂,說明生活的道路是艱難曲折和滿布荊棘的,但是對社會負有的崇高責任感,使人們格外奮不顧身去建立功勳。英雄扯斷束縛著他的鎖鏈,點燃自由的火炬,朝著歡樂和幸福的目標勝利前進。因此,這部作品實際上最深刻地闡釋了貝多芬 “通過鬥爭從黑暗走向光明,獲得勝利”的思想。

那是一個動盪的歲月,那又是一個浪漫的季節。音樂是那一代人的夢想,音樂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響樂,哪個不會脫口說出幾個作曲家!音樂跨越了時空,帶著樂符和旋律來到我們身邊,一首樂曲,就是一段心情。樂曲中

攜著心情,心情中含著樂曲,套用王國維的那句話就是:帶著心情去聽音樂,那音樂就全是抒發著自己的心情了;聽著音樂去找心情,那心情裡面便全是音樂了,因此這時就不知何者為心情何者為樂曲了。

交響樂如同中國的書法、繪畫與音樂一樣,藝術的相通在於情感的相通。世間萬物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往往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觸動音樂,在共鳴後,總有許多感慨,歡樂的也好,悲傷的也罷,音樂就像一本心情記事本,記錄著我們的情感,陪伴著我們一起成長。

俗話說得好,世上先有千里馬而後有伯樂,只有好的音樂卻沒有欣賞的人豈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而通過本學期學習音樂欣賞課,自己被帶進了音樂的殿堂,雖然不能去演繹這些音樂,但至少可以試著去欣賞。一個學期下來使我懂得了,欣賞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3

這學期我選擇了《交響音樂與音樂家》這門選修課,最開始選這門課程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一、我喜歡唱歌,喜歡音樂,想從黃老師的課上學點歌唱技巧,在音樂鑑賞方面提升點水平;

二、既然為音樂藝術欣賞課,我想上這種課應當身心愉悅,不像專業課那麼無聊。儘管是無聊的帶著目的去上這門選修課,但從第一節課開始我就深深的被黃老師的魅力折服了。儼然這課比專業課有意思多了。總體上這學期的《交響音樂與音樂家》課使我開闊了眼界,懂得了怎樣去認識音樂。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課上,我們主要是以“聽看”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和色彩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著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老師會講些她自己的故事,有關音樂方面的趣事,引領著我們去體驗歌劇的美。課上,還會介紹些音樂家,不過我感覺我對音樂家並不感冒。這可能與我在認識問題方面同別人不同的原因吧。看一部電影,我是從來都不去記這部電影是誰演的,這首歌是誰唱的。所以在課上,我記住的也只是那些較動人的輕快的美妙的旋律。歌詞也沒在我腦海中留下太多的印象。我想這就是音樂的神祕處吧,她讓你記住的只是她的“美的所在”。

然而,在開始的歌劇欣賞上,我感覺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最讓我感覺枯燥的內容是那些我聽不懂得語言和那些聽起來還沒京劇那麼好聽的旋律。再加上有些沒有中文翻譯,更使我看不太懂,只能看出幾個人在那兒吼。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對音樂知識渴求的慾望,後來反而增加了我學習的興趣。那便是我著重去聽它的旋律和節奏,我不會再因為聽不懂語言而否定了那首曲。因為我知道,一種情緒是通過旋律和聲音及演唱者的整體舞臺表現來傳遞給觀眾的。

在課上,通過了解,我知道了歌劇是將音樂、戲劇、文學、舞蹈、

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歎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由歌劇的定義我們就能知道歌劇其實就是個“集大成者”,它集各種藝術與一身,要想練好一部歌劇情節遠比練好一首流行音樂要難多了。它也可以說是電影與音樂的結合,電影裡的故事基本上是用評述的語言來表達的,而在歌劇中則是用“唱”的形式和觀眾交流的。那是一種由美聲開始的心靈的交流。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我認為我對歌劇藝術欣賞的能力還是有限的,還是有不足之處的。當然,這學期我也學到了我想學的知識。雖然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最後,我想說:“能把選修課上的比專業課還好,也只有黃老師您了。

交響樂心得體會分享範文4

平日裡我最喜歡聽貝多芬的《命運》,曲子裡那急衝衝的扣門聲及作者要“扼住命運咽喉”的'吶喊,就會使我馬上聯想到這樣一幅畫面:命運之神滿目猙獰,手持權仗逼近貝多芬的小屋,貝多芬有所警覺,迅速的抓住一把長劍,命運開始扣門了,聲音越來越響,最後門被撞開,貝多芬雖然被他弄成了耳疾。痢疾,但毫不退縮,堅定與命運做戰:這是一場毫不喘息的戰爭,但最後,命運屈服了,貝多芬吹出了勝利的號角。《命運》整曲聽起來激昂,緊張,但上述故事卻不得不讓人承認是屬於奇幻範疇內的。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在他的全部交響曲創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對這部交響曲有過很高的評價,他在給妹妹的信上甚至這樣說:“要是你還沒有聽過這部壯麗的作品的話,那你這一生可以說是什麼音樂也沒有聽過。” 這部交響曲原先並沒有標題,後人根據貝多芬自己對這部交響曲的主導動機所做的說明,為它取名為《命運》。在討論海頓與莫扎特交響曲時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如此具體地談及其音樂激起的感情,這首交響曲卻是從開始的明顯威脅開始,以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戰勝邪惡結束,這是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對困擾他的惡劣形勢的征服。在他的交響曲中,人的勝利是同命運的暴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得來的。他的《第五交響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敗和勝利、痛苦和歡樂,說明生活的道路是艱難曲折和滿布荊棘的,但是對社會負有的崇高責任感,使人們格外奮不顧身去建立功勳。英雄扯斷束縛著他的鎖鏈,點燃自由的火炬,朝著歡樂和幸福的目標勝利前進。從黑暗到光明,通過鬥爭走向勝利,這就是《第五交響曲》的戲劇性衝突的整個發展歷程。因此,這部作品實際上最深刻地闡釋了貝多芬 “通過鬥爭從黑暗走向光明,獲得勝利”的思想。

那是一個動盪的歲月,那又是一個浪漫的季節。音樂是那一代人的夢想,音樂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響樂,哪個不會脫口說出幾個作曲家!音樂跨越了時空,帶著樂符和旋律來到我們身邊,一首樂曲,就是一段心情。樂曲中攜著心情,心情中含著樂曲,套用王國維的那句話就是:帶著心情去聽音樂,那音樂就全是抒發著自己的心情了;聽著音樂去找心情,那心情裡面便全是音樂了,因此這時就不知何者為心情何者為樂曲了。

說到這些,我不由得想去探討一下交響樂的發展史。

文藝復興時期,有了交響樂一說,當時泛指一切多聲部的音樂,包括聲樂和樂器。16世紀後,交響樂成為純粹的器樂曲,並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使交響樂得到發展。作為交響樂的曲式之一,“索納塔”也就是奏鳴曲,開始只是泛指器樂作品,以區別於“康塔塔”(聲樂曲),後來逐漸演變成越來越複雜的一種曲式結構,成為一種常用的套路規則,當然這種規則在使用時也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並作為一種最複雜的曲式結構一直傳承下來。它一般分為四個樂章,也有的作品是五個樂章,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每一個樂章的標準奏鳴曲式包括:Ⅰ.呈示部。有時前面有一段較慢的引子或序曲,通常通過主旋律體現出一到兩個主題,並互相交映、彌補;Ⅱ.發展部,也叫展開部。它在呈示部主題的基礎上進行自由發揮;Ⅲ.再現部。有點類似於第一部分呈示部,是呈示部的再次出現。奏鳴曲中四個樂章之間通常快慢交替,不同主題交相呼映,從而構成整部作品。通常奏鳴曲的四個樂章的曲式結構都比較複雜,也有些作曲家把第二、三樂章簡化了一些,但即便如此,一首交響曲聽下來也得花費四五十分鐘,而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要花費一個多小時。

欣賞一部交響樂與欣賞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的畫,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閱讀曹雪芹的《紅樓夢》、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亞》等名著是一樣的,你需要穿越時空、追溯歷史,首先去了解作品所描寫的時代背景、社會狀況、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這樣才有一個欣賞的基礎。因為所有藝術作品,都不會脫離時代而孤立存在,音樂也是如此。凡是一個時代偉大的藝術品,無不是在那個時代生活的土壤中深深地紮下根的,唯有這樣,才能有頑強的生命力而得以流傳。在反映不同時代的同時,藝術也在反映相通的情感,使我們從中聆聽歷史的腳步,尋覓人類的共鳴。所以,它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而欣賞一些當代的藝術,包括流行音樂則容易多了,因為你就生活在這個時代,耳濡目染,很多東西無需再去了解了。

交響樂總是伴隨著繪畫的發展而發展的,正如中國的書法、繪畫與音樂一樣,藝術的相通在於情感的相通。世間萬物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往往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觸動音樂,在共鳴後,總有許多感慨,歡樂的也好,悲傷的也罷,音樂就像一本心情記事本,記錄著我們的情感,陪伴著我們一起成長。

交響樂讓我認識到了協調與配合的重要性,試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個分神,那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現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樣,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講求獨立的時候,不能忘了合作。只有團結才能奏初更加優美的人生樂章。

交響樂沒有國界,不分人種和膚色,正因為這種寬大的包容之心,才能讓每一個角落的人都能在交響樂中虔誠的皈依,達到心靈的無上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