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

為什麼單身容易引起焦慮?

文思屋 人氣:1.12W

當你單身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十分的焦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告訴大家為什麼單身容易引起焦慮。

為什麼單身容易引起焦慮?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來臨,同事邀請我一起做一場關於"單身惹了誰"的直播。有感於在工作中遇到不少因為單身而倍感焦慮的青年男女們,於是想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單身者和他們的父母更深入的理解彼此。

有的人單身,卻依然精彩。有的人單身,卻充滿了種種憂慮。這種憂慮,有一部分跟環境有關,有一部分跟自己有關。

年關越來越近,單身者首先面臨的難題是,怎麼應對父母的轟炸?父母有的時候會因為孩子的單身非常焦慮,甚至有的時候會非常抑鬱。父母的想法是,到了現在,你還單身,說明你沒人要,那你怎麼能夠生活得好呢?

這話一聽,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好反駁。你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不是真正有價值。你必須對別人是有用的,才可以有價值。這裡的理念是,自我價值不能自己給予。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對待單身男和單身女差別如此大的原因。因為隨著女人的年齡增加,人們會覺得她越來越沒人要。那也等於證明她越來越沒價值。

我們的文化想來推崇集體文化,集體之間,家族之間的緊密連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我們的父母所經歷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們,對別人有用,你才能得到更多。這就是人脈的含義。如果父母只是想要簡單的把他們得到的這個經驗傳遞給孩子,只要說你要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才行。這樣就簡單多了。但是,很多的焦慮父母,傳遞的資訊就變成了另一個樣子:你到底對別人有沒有用?你到底有沒有人要?或者是:我很害怕你對別人沒用,你沒有人要。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是在攻擊孩子:在我心裡,你總是不夠好的,沒有用的。父母只是根據他們的習慣想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懷。兩代人之間,所生存的環境差別太多,要相互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很難理解現在一個人只要坐在家裡,也可以掙很多錢養活自己的狀態。那些天天窩在家裡碼字的人掙得錢可能比他們的父母多很多,父母也還是會焦慮。

自我認同感不那麼穩定的人,很快就會認同父母傳遞的理念:我覺得你沒人要,我覺得你不夠好。尤其是單身女士,會因此陷入巨大的焦慮之中。當重要的人向我們傳遞這個資訊的時候,我們很難不受影響。很多人在潛意識裡也相信了這個事實:我無法因為我本人而得到認可,一定要對別人有用才可以。於是開始焦慮,然後就拼命的想證明自己有人要,於是在不瞭解自己和對方的情況下就匆匆進入親密關係,等到關係出現困擾的時候,又不知道怎麼化解。

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我們對別人有用,意味著有能力對別人有所貢獻,這確實是我們價值感的來源。但是,我們對別人有沒有用,和別人覺得我們有沒有用,不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對別人有貢獻,取決於自己,而不是別人要不要。如果我有照顧別人的能力,那這種能力本來就在自己身上,不會因為別人不要我的照顧,這個能力就不見了。有些人可能不需要我的照顧,有的人可能需要,那跟他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關。比如,如果遇到一個自戀的人,他眼中無論如何都是沒有別人的,即使你為了付出了很多,他依然覺得你沒有付出,那就證明你沒有付出的能力了嗎?

自我價值感不那麼穩定的人,很容易會因為別人覺得自己沒用,就真的覺得自己沒用,從而否定掉原來的自己。自己被自己徹底否定掉的感覺是很痛苦的,所以他們會很想要尋求別人的意見,尤其是重要他人的意見。他們希望別人的肯定可以消除他們心中對自己的否定。此時如果他人提出對他們的質疑,又讓他們加倍痛苦。越是這樣,就越是想要積極的尋找那個認可自己的.人。因此這類人單身時,會覺得這種狀態真的印證了自己沒用,所以非常焦慮。

所以,單身的人,是否容易焦慮,也跟自己的內在狀態有關。有的人單身,確實是因為很難跟人建立關係,很難發自內心的關心他人。那不只是建立親密關係,建立任何關係都是困難的。這種情況,單身確實容易讓自己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因為單身這一事實,不斷的提醒他,他缺乏關係,讓他不斷的看見自己在關係上是有問題的。

有的人單身,是因為更好的瞭解自己,心智更健全,所以想要建立更為有質量的親密關係。這種人即使單身,也會有很多的關係。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單身,也比較坦然接受自己單身的狀態,自我的認同感比較穩定,不容易因為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話語而否定自己。

最後,是一些小小的建議。

父母如果想要跟孩子溝通這個話題,我聽過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我希望你有一個伴侶,我不在你身邊,你們可以互相照顧。這樣只是傳遞祝福,而不是傳遞焦慮和攻擊。

而孩子如果想要讓父母不為自己的選擇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知道,單身的你,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同時也是有關係,並且積極建立關係的。

當然,如果父母和孩子雙方對此依然非常焦慮,那有可能是單身的議題激活了他們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缺失,害怕被徹底否定掉而帶來的焦慮感。此時最好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建立起穩定的自我認同,增強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