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學歷學位>

會考說明文複習要點

文思屋 人氣:9.08K

●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會考說明文複習要點

●說明物件:說明物件就是一篇說明文所主要說明的事物。確定說明物件的標準:(1)整體、主要(2)具體、準確

●說明文的分類:說明文的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不同的類別。

通常,依據說明物件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我們還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說明文的結構:說明文常用的結構模式有兩種。

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2.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常見的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髮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一文是按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寫的。

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線由遠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後正中,先臺階後碑身、碑座等依次進行介紹。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絡成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絡包括因果關係、層遞關係、主次關係、總分關係、並列關係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現象到本質(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徵,並介紹了死海的現狀和未來,層層深入,邏輯條理十分清楚。

●如何判斷說明順序

① 以時間為順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時間詞出現。如:“過後”,“不久”

② 以空間為順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詞: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等。一般介紹建築物的都用空間順序。

③ 以邏輯為順序的,判斷是邏輯順序可抓重點詞語如:“所以”、“首先”、“其次”。作者不管是採用時間順序,還是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的說明物件的特點。

●關於說明順序題型示例:

試題一: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汙染,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汙染源,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其次是彩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淨化土壤。還可以通過施有機肥、換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汙染。

問一:本段採用了什麼順序進行說明的?

答一:本段採用的順序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

問二:列舉的治理土壤汙染的三種方法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答二:不能。因為文章是按照從主到次的邏輯順序說明的。

試題二:第一種淚水是在眨眼間產生的,即所謂的“基礎淚”??,第二種眼淚,也具有純生物作用,它是因為條件反射活動流出的淚水。??第三種眼淚,也是最後一種眼淚,即由於激動而流出的眼淚。得到的證實說,這種眼淚只有人類才有。

問一:三種眼淚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

答一:不能。因為本文是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邏輯順序說明的。

問二:本文說明三種眼淚時,哪種說得簡略,哪種說得詳細?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答二:前三種略,第三種詳。因為第三種最高階最複雜。不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試題三:60分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會引起人的厭煩。假如在超過70分貝噪音的環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鎮靜劑或安眠。當然,75分貝的噪音算中等級別,它能影響人的思維和情緒。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們雖然比較短暫,但其激烈程度可以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例如:摩托車行駛中的噪音可以達到100—110分貝,其強度超過電鋸木發出的聲音,搖滾樂隊的某些演奏可能產生140分貝的噪音。它大大超過噴氣式飛機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時產生的轟響。科學實驗表明,超過15分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嚴重的煩躁和不安,這種情況相當於癲癇發作時的一系列大腦變化;面對160分貝的噪音,動物可能死亡。

問一: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內容的?

答一:按照噪音等級由低到高的順序或噪音對人的影響程度的大小順序。

問二:文章這樣安排順序有什麼好處?

答二:更清晰地表明強度不同的噪音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楚。注意:有些時候,我們在分析某一篇短文的說明順序時,需要概括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從一組答案體會一下:答案示例1:這篇短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說明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其他各段接著說明白血球、血漿、血小板、人體的血量以及造血器官,所以這篇短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答案示例2:本文是根據人類使用鉛的歷史,圍繞其用途、毒性展開說明的。答案示例3:文章先寫昆蟲和某些動物將樹木分解,再寫真菌和細菌對樹木的分解。所以:有時候回答說明順序就是把說明文的主要內容前後概括出來以體現說明的前後順序。

●常見的說明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6種。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和“陣地戰”兩類。

3.列資料: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論。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如《統籌方法》一文,開頭就給"統籌方法”下了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下作程序的數學方法”。這樣,就把統籌方法和其他的數學方法區別開來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瞭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瞭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義的作用:準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容,使讀者對事物的概念有了十分清楚的瞭解。

(2)打比方的作用:使被說明事物形象具體化,增加文章的生動性,趣味性,展現事物的特徵,便於讀者理解。

(3)舉例子的作用:準確形象地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事例典型,深入淺出地說明事物,便於讀者理解。

(4)列圖表的作用:直觀、清楚地說明事物,一目瞭然,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5)列資料的作用:用科學資料具體準確地說明事物特徵。

(6)分類別的作用:把某一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說明,眉目清楚,層次清晰。

(7)作比較的作用: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使讀者對說明事物的特徵有更清楚的瞭解 注意:我們在閱讀理解的時候,要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試題一:工業汙水是重要的汙染源。例如製造染料、農藥、燈泡、電池、開關的工廠,它們排出的廢水中通常含有汞,這些廢水流入到江河裡,使生長在河裡的魚兒體內含有了許多的汞。人吃了這種魚,汞便在人體內慢慢積累起來,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會出現口吃不清、手腳麻木、耳聾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狀,甚至會死亡。問:本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答:舉例子。具體說明工業汙水是重要的汙染源以及它的危害,更有說明力。便於讀者理解。

試題二:一般採用三種方法:一是加熱法。對小範圍霧區採取一定的措施,加熱空氣使霧滴蒸發而消失。二是吸溼法。播撒鹽、尿素等吸溼物質顆粒作為催化劑,產生大量凝結核,使霧滴在凝結核上凝結成大氣滴形成降雨或降雪,從而達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攪動混合法。用直升飛機在霧區頂部緩慢飛行,把霧頂以上乾燥空氣驅趕下來與霧中空氣混合,促使霧滴蒸發消失。(2005年河北省試題13題)問:這部分內容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簡要分析它的作用。答: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說明了人工消霧的三種方法。

試題三:森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室,是地球的綠色之肺。森林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這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能吞能吐的森林》)問:本段文字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答: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具體地說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徵和在維護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試題四: 森林能夠有效地涵養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憑藉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減輕地表侵蝕的作用。據測算,5萬畝森林的蓄水量約有一百萬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壞或無森林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許多河道和水利設施不斷受到泥沙淤積,經常造成水災。 問:文章劃線句子列舉數字進行說明有什麼作用?答: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了森林在涵養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思對即可)試題五 萬人大禮堂裡面寬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體積達八萬六千立方米。作用分析:這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作者用具體數字準確說明萬人大禮堂的寬度、深度、中部高度及體積,突出其“雄偉”的特徵,使讀者一目瞭然。使用多種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使被說明事物具體化,更形象生動,具體準確地揭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使人們能清楚地認識被說明事物。

●關於說明文語言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起修飾限制作用的詞起表達準確的作用。(例如“大約”“左右”“不完全”“幾乎”“多”“最”“充分”等)一般說修飾的限制的詞語越多語言越準確。

例1:這種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上文中的“過度”和“任意”起限制作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2: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個之多,總面積近4000萬平方公里。其中“近”字起修飾限制作用,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3:含鉛的顏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一定,從程度上強調了禁用鉛沒有任何例外,準確說明鉛有毒性的特點。

例4:土壤汙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對此目前尚缺乏系統的調查資料。僅以土壤重金屬汙染為例,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汙染而減產的糧食就有1000多萬噸,被汙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至少”強調(突出)了經濟損失之大或“強調(突出)了土壤汙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

例5:科學實驗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需由150平方米的綠葉提供的。科學實驗表明,指出了後面材料的來源,增強了材料的真實性。

例6:近200年間,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採伐和毀掉。“近200年間”,具體而準確地強調了時間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體而準確地強調了破壞範圍之大或數量之多。

例7:在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部分沿海灘塗地區,生長著一片片常綠灌木和小喬木。“部分”一詞是從範圍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區域性,說明不是所有的沿海灘塗地區都能生長紅樹林,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正因為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的特點,所以一些詞語是不能刪去的。在回答原因時,可參照以下試題舉例。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

例1:不少植物披針帶刺。不少,表示數量。它表明不是植物的全部,去掉後不符合實際,體現不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2:據專家的估算,我國某個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損失為620萬個,經濟損失達4億元。不能去掉,劃線部分表明材料的來源,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例3:月球很可能成為人類遠征其他星體的中轉站。不能,很可能起到限制作用,月球成為人類遠征其他星球的中轉站,不一定能夠實現,去掉“很可能”後,說明文語言就不準確,不嚴密了。

例4:森林能夠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問:“緩解”改為“消除”好嗎?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輕溫室效應;不能吸收所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消失。

例5:據說,這種炒豆芽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據說”,表揣測,說明這種“炒豆芽”有可能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刪去後,就變成“一定有功效”,與客觀事實不符,“據說”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6:這種能源開發利用的僅佔了百分之十。不能刪去,“僅”表範圍,說明“開發利用之少”,暗示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刪去後就不能表達出“開發利用之少”這種效果,“僅”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體會段落作用:文章開頭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說明內容。試題一:對聯大家都不陌生,中華大地妙聯佳對俯拾皆是:“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是鐫刻在岳陽樓上的名聯:夜眠人靜後,早起鳥啼先“是古代勸學的佳對;“雖然毫米技術,卻是頂上工夫”是理髮店的妙聯??可見,生活處處有對聯。對聯,也叫楹聯,俗稱對子,是寫在紙上??問:第一段引用幾副名聯的作用是什麼?答: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對聯知識的介紹。文章的最後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文章的最後一段在結構上與前文呼應,使結構完整;在內容上總結全文,使被說明的內容更完整,更具體,更準確。段落作用:(2007年河北省會考試題)④也許有人會問,計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啦!問: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為什麼? (3分)答:不能。因為它起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去掉後上下文聯絡不緊密。

●開放性試題舉例:20字以內)答案示例:還我青山碧水,還我土地芬芳。 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等)試題二:據報道,目前我國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充套件,相當於一箇中等縣的土地面積。防治土地沙化勢在必行。請你結合森林的作用,為治理土地沙化擬一條標語。要求語言簡潔,有感染力。2分答: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標語能結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語言簡潔,有感染力,得1分。例如:多種一棵樹,少吃一粒沙。試題三:氣候對人類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於死地。請根據自己掌握的氣候方面的知識,各舉一個氣候造福於人類和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這是與社會中的地理學科的融合。答案:氣候造福於人類的例子:新疆某些地區常年多風,當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風能建立了許多風力發電站,為當地的農牧業生產服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氣候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我國南方某些地區夏秋季節多雨,往往形成洪澇災害,給人民生活和當地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抓住氣候地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舉例典型,表述具體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