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國中生學語文的好習慣培養

文思屋 人氣:2.24W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是培養一個人讀寫能力的工具課。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對進一步學好知識、培養能力、掌握技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國中生學語文的好習慣培養,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國中生學語文的好習慣培養

一、讀書時,要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讀書時,手腦並用,邊讀邊思考,並動筆勾畫圈點,尋章摘句,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遇到生字新詞,要隨時請教“不說話的老師”——字典和詞典,準確地掌握生字新詞的讀音、含義和用法,並摘記備查。課堂上,要做好聽課筆記,對於學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也應該及時記錄下來,及時查閱資料,或請教同學、老師,以求解決。課後要寫讀書筆記,根據課文或書籍的內容,選擇適當的形式加以整理,以鞏固所學知識。這種讀書筆記可以提示文章要點,可以摘錄名言警句,也可以寫心得體會。形式不拘,只要能夠達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就行。讀書看報,同樣要勤於用筆,將諺語、格言、警句、佳詞摘抄下來,以備查用。有條件的還可以搞點剪報,分門別類,裝訂成冊。知識積累多了,也就成了學問。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勤於動筆、日積月累對於豐富語文知識的重要性。

二、寫字,要有“橫平豎直、認真規範”的習慣

要做到寫字工整,首先要有正確的筆姿,書寫要認真規範,筆畫要橫平豎直,結構要均衡平穩、疏密勻稱。對於中學生來說,寫字還是一項基本功,應當經常練習。最好能將平時的筆記和其他作業都當作書法練習來嚴格要求,並且有意識地加強毛筆字和硬筆字的練習,把字的間架結構、筆姿手法練好了,把字寫好就容易了。

聯絡目前有些學校的學生現狀,能做到這一點的學生已少之又少了,這都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所害。你看,幾乎每一門課都有大量的作業,學生們只好疲於應付,“偷工減料”了,哪有閒暇顧及“橫平豎直,認真規範”呢?所以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得從真正的減負開始。

三、聽課,要有“預習開道,複習掃尾”的習慣

聽課,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要使聽課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收穫,除了上課時要專心致志,開動腦筋,做到腦想、耳聽、心記、口說齊頭並進,力求把上課的內容“消化”之外,還應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工作。課前的預習可以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課,可以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課後,還要有一個自覺的複習過程,對講課內容進行一次“過電影”,以達到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查漏補缺的目的,從而真正弄懂文章的內容。

四、作文,要有“細觀察,勤積累,提綱先行,百改不厭”的習慣

在寫作文時,有的同學總覺得沒東西寫。這是對生活觀察不仔細、積累不勤的緣故。要有東西可寫,首先就要善於觀察生活、善於積累素材,建造好作文材料的“小倉庫”。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備好寫作的材料。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緻地記錄下來。”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這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併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在任何事物裡,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由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

寫作前要列好提綱,主題的確定、材料的選擇、篇章結構的安排,樣樣都要心中有數。正如造房子,施工圖紙、建築材料一應俱全,才能按時造好。寫好文章後,要認真地讀一二遍,甚至三四遍,從文章的內容到表達方法直至標點符號的應用都應作全面、認真的檢查,根據需要及時增減、調整、潤色。有條件時,還可以採用向別人徵求意見、寫好後放下來“冷卻”幾天再行修改等方法。此外,有的同學不大尊重自己的勞動,對自己的習作隨便亂丟,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儲存好自己的習作,不但可以看到自己寫作水平提高的軌跡,從中悟出許多有益的經驗與教訓,而且那一篇篇充滿自己影子和感情的習作也正是一座可以提煉出許多寫作素材的“小倉庫”。

以上,著重談了作為一箇中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所應具備的良好習慣。下面再談談怎樣才能培育起這些良好習慣的問題。

1、要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應當做到“四勤”:勤於觀察,勤於動腦,勤於動口,勤於動手。我們要教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觀察”,不是簡單的“看”,而是要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謂“勤於動腦”,就是無論讀書看報還是聽講作業,都要開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麼。積極的質疑解疑,這對於活躍思維、培養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很有作用的。在迅猛發展的資訊時代,對一個人“說”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學習語文,不僅要會聽會讀,而且要會說會寫。這就要求我們“勤於動口”,培養自己能說會道的能力,養成用普通話交談和朗讀的習慣。在朗讀或交談時,發音要準確,語氣要流暢,語調要有起伏,感情要真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平時主動尋找機會,在朗讀、複述、會話、講演、討論等語言交流活動中不斷鍛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勤於動手”。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各種感官的協同配合,可以提高思維效率。將“動手”真正融於學習的每個環節中去,該翻字典的翻了,該圈圈點點、勾勾畫畫的做了,該記的記了,該寫的寫了,那麼,許多知識的積累,許多良好習慣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2 、良好習慣的養成要有恆心。正如葉聖陶先生在《學習語文要養成好習慣》一文中所說的:“習慣是從實踐裡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好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這就告訴我們,好習慣是靠恆心,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

3、還有一個,好習慣是在不斷的糾正謬誤中養成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在書面造句和回答問題時句末不加標點符號的情況。國小生都懂得句末應加句號、問號或感嘆號,但我們有的國中生卻偏偏會忘記這一最基本的常識。還有許多同學在寫“滿”字時偏要寫成上下結構,在寫“奇”、“是”之類的字時偏要把中間的一長橫寫得特別短。任憑老師叫他重寫10遍、100遍,下次還是寫錯。這就需要下一點功夫記它一記,隨時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會寫錯了,好習慣才算真正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