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淺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文思屋 人氣:1.49W

剛進入高中,部分學生會對物理學科的學習不大適應。這是因為,在學習內容的難度、深度與廣度上,高中物理畢竟要比國中物理上一個臺階。國中物理要求記憶的東西比較多,靠機械記憶就能應付;高中物理則不然,要求理解的成分更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在國中,要求我們具備形象思維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則是理性思維,要求具備更高的邏輯思維的能力。為適應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善於觀察、重視實驗、勤于思考、及時總結與促進遷移,很有必要。

淺談《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一、善於觀察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瞭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規律,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對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包括實驗現象)的知覺過程。上課時,要注意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觀察首先要仔細,全面。善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觀察必須目的明確,要有針對性,應該重視觀察與所學知識的物理聯絡。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看到的現象,不應專注它的好看與新奇,而是應當找出這些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規律。例如:觀察到紡錘型的圓錐滾輪沿V形軌道向上滾時,不應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應知道其重心是不斷下降的。又如,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聯絡起來;看到肥皂泡上五顏六色的花紋,應該與光的干涉聯絡起來。只有這樣,我們觀察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物理上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的發明都是源於觀察的基礎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細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的。瓦特在燒開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量推開了壺蓋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等。有些同學進入高中後往往覺得物理越學越難,這和他們不善於觀察物理現象恐怕不無關係。

二、重視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實驗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的重要方法。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不依據實驗,只憑主觀臆斷去學物理知識,這些知識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學們必然覺得這些物理概念與物理知識非常空洞與抽象,必然覺得物理難學。物理學習忌諱不重視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只憑主觀臆斷。這往往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自己親手所做的實驗往往印象是比較深的。例如,通常人們往往認為觸電是與電勢有關的。如果親自做過人體帶電的實驗,發現人體帶上幾十萬伏的電勢也不會觸電,從而知道觸電是由於有電流通過人體而發生的。

高中階段,十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課堂上老師將演示很多的實驗,學生也將做許多分組實驗。同學們對實驗的重視程度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學習時,要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對這些實驗,同學們要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弄清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瞭解儀器的效能與使用方法,明確實驗的步驟。要遵守操作規程,依據步驟,認真實驗,仔細紀錄,通過正確的處理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還要自己設計和製作某些簡單的模型或玩具,敢動手、勤動手,並逐步養成通過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提高通過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勤于思考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它的規律性很強,單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規律。愛因斯坦曾說:“學習知識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此話正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於思考。善於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體的實際中加以培養和訓練。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力圖弄清:這個概念是怎麼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學過一個規律,要力圖搞清:這個規律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和其他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

勤于思考,要善於質疑。質疑不是一般地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主要指觀察者在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知識卻仍不能解釋的,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正確的質疑,對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帶有方向性和啟發性。質疑的途徑很多,但質疑的深度卻與觀察者的觀察能力密切相關。例如,觀察沉浮子實驗,有的人只發現下壓與下沉的簡單關係。有的人則能發現下壓造成下沉的本質原因。

勤于思考,重在物理思維。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要通過科學的理性思考,將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所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並從已有的理性認識上獲得新的理性認識。

四、及時總結

學習物理要及時總結,將知識系統化,綱領化,就如同魚網一樣,收得攏,撒得開,張網撒一片,收網幾條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識在學習最初的兩三天內遺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因此,對知識進行及時的複習、總結是戰勝遺忘的需要。總結的過程,也是認識再提高的過程。經過總結的知識,既易融會貫通,又便於理解和記憶。

複習、總結的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不看課本、筆記,對知識進行嘗試回憶,這樣可以強化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之後,再鑽研課本、整理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使對知識的掌握形成系統。

知識總結可以包括:內容分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些什麼?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如何?哪些是重點?學了哪些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這些規律是如何得來的?各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它們與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知識總結應當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內容準確。總結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文字型、方框圖、表格式、樹型結構等等均是可以採用的。

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迴圈。對於疑難問題,應該及時想辦法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錯,還是計算粗心致錯,是套用公式致錯,還是題意理解不清致錯,等等。建議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疑難、錯題本”,專門記錄收集自己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誤,這也可以為我們今後對知識進行復習提供有效的素材。

五、促進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於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學習高中物理,要注意促進以下幾方面的遷移:

數學知識的`遷移——物理學常用數學表示物理概念、描述物理規律。例如,應用數學中的比例關係描述物體的運動速度(v=s/t)、牛頓第二定律(a=F/m)等;應用數學中的座標圖象方法描繪位移—時間圖象、速度—時間圖象等;應用數學中的幾何方法表示光的傳播、折射、反射等。要注意數學方法的應用,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物理知識的遷移——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物理教材中,單元、章節後均有習題。其二,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物態變化原因可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海市蜃樓奇觀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其三,應用物理知識設計製作各類產品。例如,根據熱傳遞原理製成了保溫瓶,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發電機、電子測量儀表等,根據熱脹冷縮原理製成了溫度計,根據光的折射、反射原理製成了照相機、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要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提高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物理思想的遷移——物理學在形成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物質觀,即物質普遍存在於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於運動之中,普遍存在於能的轉化與守恆之中。於是,研究巨集觀物體的受力、運動、和機械能的規律形成了力學。研究分子的受力、運動和內能的規律形成了熱學。研究電、磁之間的受力、運動和能的規律形成了電磁學等。在物理學習時,當我們形成了這種物質觀,就會有目的去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運動規律和能的轉化與守恆規律,學習就會更上一個臺階。

總之,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事半功倍的金鑰匙,而成功的學習靠的是辛勤的勞動。願同學們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儘快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