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晉書》的成就短文

文思屋 人氣:3.11W

說起《晉書》,就會使人想到唐太宗在《修<晉書>詔》裡講的一句名言:“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意思是說,史書的作用大得很啊!唐太宗歷來很重視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書是在唐太宗時期修成的。他的這篇詔書,就是指示皇家史館重寫一部《晉書》。

《晉書》的成就短文

在中國古代史學史上,大概寫晉朝歷史的人是最多的了。按一般的說法,在唐以前寫成的晉史有十八家之多,而實際上則有二十幾家。唐太宗認為前人寫的這些晉史有種種缺陷,都不是出於“良史之才”,因而在“深為嘆息”之餘,便指示大臣組織史家、學者重寫《晉書》。當時,擔任相當於宰相職務的房玄齡等人負責監修。他們組織了一大批史家和學者,以南朝齊人臧榮緒所寫的《晉書》為藍本,同時參考其他諸家晉史和有關著作,“採正典與雜說數十部”,兼引十六國所撰史籍,從貞觀二十年(646年)開始撰寫,至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就寫成了一部新的《晉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二十五史中的《晉書》。

這部《晉書》,包括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晉書》的內容,包含西晉、東晉以及與東晉同時存在的北方“十六國”的歷史。它記事的年代,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即《晉書》本紀中的宣帝)早年的政治活動,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以宋代晉。

這部新的《晉書》同以往諸家晉史著作相比,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它在內容上“甚為詳洽”,詳盡而廣博。以往諸家晉史,或僅記西晉一朝史事,或雖兼記兩晉史事,而對“十六國”史事則又不曾有比較系統的記述。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它們都不是完全的晉史。《晉書》的“詳洽”,克服了以往諸家晉史的這個缺陷。還有,《晉書》中的志,往往從三國時期寫起,這就多少彌補了《三國志》有紀、傳而無志的不足。這也是它“詳洽”的一個重要方面。

唐太宗很重視《晉書》的修撰工作,他親自為《晉書》的《宣帝紀》、《武帝紀》、《陸機傳》、《王羲之傳》分別寫了史論。這四篇史論都題為“制曰”。他在《宣帝紀》的後論裡,說司馬懿這個人是“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又說他是“欺偽以成功”、“好回以定業”。肯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功,批評了他在做人方面的欺偽行為。早年,唐太宗曾同大臣虞世南論說歷史。“商略古今”。虞世南後來在自己的著作中就尖銳地批評司馬懿“多仗陰謀,不由仁義,猜忌詭狀,盈諸襟抱”;這說明他們對司馬懿的看法是一致的。唐太宗在《王羲之傳》後論裡,高度讚揚王羲之的書法藝術,說:“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風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己。”這在中國古代書法評論史上,也可以說是一段佳話。

《晉書》同二十五史中的其他各史相比,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作者的眾多。《晉書》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這在歷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見的。這麼多的作者合撰一書,各盡其才是很重要的,如:

——令狐德棻,唐初著名史學家,曾主編過《周書》,並負責具體指導《梁書》、《陳書》、《北齊書》、《隋書》編寫中的協調工作。這次被所有參加編撰《晉書》的人“推為首”,在確定《晉書》的體例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敬播,唐初著名的文、史學者,與令狐德棻共同制訂《晉書》體例。

——李延壽,唐初很有成就的史學家,參與過編撰《隋書》,後又獨自撰成《南史》、《北史》一百八十卷,是《晉書》的主要執筆人之一。

——李淳風,唐初著名天文學家,《晉書》的《天文》、《律歷》、《五行》等志出於他的手筆。

——房玄齡,以宰相身份負責組織和監修的工作。

有這樣一支作者隊伍,是《晉書》之所以能夠超過以往各家晉史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個特點是體例的創新。上面講到,《晉書》有“載記”三十卷。載記是記述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政權即“十六國”史事的形式,這是《晉書》在紀傳體史書體例上的一個創造。早先,東漢班固曾經寫過載記,但並不是用來記少數民族政權的史事,也沒有把它作為一部史書的組成部分。《晉書·載記》作為全書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紀傳體史書的體例,而且對於表現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歷史面貌有深遠的意義。

《晉書》問世後,“言晉史者,皆棄其舊本,兢從新撰”,說明它在當時和後世都受到人們的重視。當然,《晉書》也有明顯的缺點,這突出地表現在它記述了一些神怪故事和小說材料,而這些是不應當被當作歷史來看待的。我們在閱讀《晉書》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一點。

TAGS:短文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