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計劃>

關於高一學習計劃集合六篇

文思屋 人氣:1.74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學習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高一學習計劃集合六篇

高一學習計劃 篇1

平時收集一些錯題

半期心得:學會生活自理,提高學習效率,樹立信心,不畏懼難題。

來自龍巖的石益瑩同學,是廈門 五校聯招學生,進入廈門一中高中後,寄宿在學校。這位外地來的女孩,似乎比其他同學更快適應高中生活。令人感到驚異的是,期會考試,她不僅在年段拔得頭籌,而且期會考語、數、英、物、化、生六科成績都排在年段第一名,各科成績如此均衡,而且突出。

每天有意給自己加量

石益瑩同學的一個學習習慣是,平時有意給自己加一些作業量。這些作業都是她在完成老師規定的題目後,自發找來的,大多是從參考書找的。她覺得當天哪科的複習不夠紮實時,就會找些題目來做。

為什麼期會考語、數、英、物、化、生六科都那麼突出?石益瑩說,大概是平時自己非常注意各科的均衡,如果當天的學習,她覺得有些科目稍微弱了些,她心裡就不踏實,就會去主動找些題目來鞏固,多花一些時間。

高一學習計劃 篇2

對於高中的生活,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歷程,已經有所適應,在新的學期裡,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再像過去那樣鬆懈,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自己,當然還要有新的學習計劃。

在新的學期裡,我決定要努力學習,雖然不能做到奮發圖強,但也要做得比上個學期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爭取考到一個好成績,讓老師和家長放心,也許困難重重,但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我有這個能力。

一、上課認真聽講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上個學期我就是因為上課沒有聽講而吃了大虧,所以這個學期我要改正我這個壞毛病,上課不再開小差了。

二、做好課前預習

高中知識不同於國中知識,知識量大,學科多,綜合性強,這些學科有大多知識我聽不懂,在講臺上講的課也有些不懂,因此我必須在第二天上課前預習好,不懂的地方做好筆記,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不懂,下課繼續請教老師,直到搞懂為止。

三、合理利用時間

語文寫作和英語一直是我的弱項,作文素材積累少,英語單詞記不住,聽力也總是聽不懂。為次我決定,早上六點半起來,聽半小時英語聽力,培養自己的語感,把作文書優秀的語句抄下來,反覆記憶,打好基礎。

四、確定學期目標

在完成課內的學習前提下,多吸收課外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按照作息時間表準時作息,上課認真,保證高的聽課效率,課後儘快完成作業。

在新的學期中,我要比以前要更努力的學好每一科功課只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自己能付出一份努力就能換取一份有一的收穫。學習不是人生某一階段的任務而是一種受益,是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也是要可以吃苦耐勞的。雖然吃了很多苦,是血庫,卻可以換來知識。所以在學習中不吃苦換不來成就的。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就要刻苦努力學習。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要把自己奮鬥的理想化為動力!

以上就是我的學習計劃。明確自己未來的奮鬥目標和努力目標。要在基礎上加深自己的能力。注重細節,不能有偏科意識。同時在學習之餘也要懂得勞逸結合。

高一學習計劃 篇3

第一步:提高分數

首先調整態度

學習是1種漫長而艱苦的勞動,得過且過、三心二意是學不好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才有可能獲得學習的成功。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同學在學習的時候,一點主動權都沒有,有的甚至把學習看作是1種負擔,覺得厭煩。但有的同學就不是這樣,他們在學習中,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妥善安排,合理利用時間,時刻注意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去尋求最好的效果。他們就像游泳運動員,在知識的海洋裡從容自如地暢遊,完全獲得了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要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

家長應該時刻提醒孩子早做準備,不能等到明天要考試了,今天才拿起課本。天材教育的專家認為家長應該及時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在新學期的想法,幫助孩子一起調整學習狀態,提前準備好期會考試的各項複習工作。

第二步:做好計劃

不做白日夢

對於什麼時候學習和學習什麼猶豫不決是最大的時間浪費,事先訂個計劃就會幫助孩子消除這種心理上的障礙。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兩隻手支著頭,一副專注的樣子,但頭腦中想入非非,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這也是時間的浪費。其實,胡思亂想是不自覺地逃避艱苦學習的1種手段。胡思亂想雖然能使你感到滿足,但你的學習絕不會因此提高一點。

所以我們要培養1個立即有效地投入學習中去的良好習慣,對人終生都有益。進入期中複習了,也許發現有一門課怎麼也學不好。如果孩子不善於處理,就有可能使其對所有的課程都產生消極情緒,這時,消除憂慮的1個辦法就是找老師好好談談,讓老師給孩子提出好的建議。

在迎考複習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把學習看成獲得知識、充實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令人不愉快的任務;不要把教室、書房看成是監獄,而應把它們看作是學習的場所;不要把老師和家長看成是在監視自己,而要認識到他們是在利用寶貴時間指導和幫助你,要把他們看成是自己學習的指導者。其次家長要限制孩子注意力轉移。要儘可能將注意力限制在孩子手頭正做的功課之內。

第三步:藉助外力

讓孩子學的輕鬆

複習計劃是複習戰略的具體化,複習戰略決定後,就要通過制定計劃來實現。有了複習計劃,學習活動即可目標明確地有序進行,檢查和總結就有了標準和依據。學習好與差的1個重要區別,便在於有無計劃。有適用的學習計劃,能統籌兼顧地安排好各科學習,這就是學習優良者的共同點。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同學都沒有學習計劃,完全憑自己的興趣和心境,高興了就學點,不高興就扔到一邊去。有的同學認為,學校和老師自然會為大家安排複習計劃,用不著自己再費事,跟著老師走、按著學校的要求辦沒錯。但這種想法不對。

學校和老師的計劃是從教學的角度,按照班級授課原則,針對全體同學訂的。除了遵照執行外,還應針對自己的情況,從學的角度更具體地制訂出個人的複習計劃。兩方面互相照應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複習效果。

高一學習計劃 篇4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你,不預則廢”。對於處於高中階段的高一的學生來說,預,即是提前規劃,提早做準備。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順利地完成了國中的學業,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成為一名高中學生。與國中相比,高中的學習有一些新的特點:一、知識量大;二、學科內容深,學科知識的抽象概括性強,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學概念、公式、定理、定律;三、綜合性、系統性強,要理解或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高中生每天要學的內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就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本來能學好的東西也學不好,這就需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運用計劃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磨鍊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不同,學習計劃也應該因人而異,但在制定計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是黃金時間來記憶。同學們應該抓住記憶效果最佳的時間段來安排記憶,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頭腦清醒,記憶效果比較好,上午、下午都有課程安排學習比較緊張,中午休息30—50分鐘可以緩解疲勞,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學習。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證7—8小時睡眠,記憶效果也會降低。

然後,要尊重自己生物鐘。由於生理條件和生活環境、習慣的不同,人們的生活節律和最佳感覺也往往不盡相同。有的人的學習最佳時間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還有的同學感覺晚上學習效率最高。在瞭解了自己的最佳學習時段之後,按照它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覺時間去做,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學習要有時間限制。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計劃時,要適當給自己“壓力”,對每一科目的預習和複習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時間、限定速度、限定準確率。這種目標明確,有壓力的學習,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複習效率。同時,每學習完一部分時,都有一種輕鬆感、愉悅感,會更充滿信心地複習下去。

第四,對照計劃反省。計劃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動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應立即在次日加倍補上。如:反省自己,當天的計劃完成了沒有,明天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如果完成的好時可獎勵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時可懲罰自己一次。這樣做,既有約束力又有可*作性,每天都會感到在進步。一段時間後,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計劃做出進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進學習。

最後,要公開學習計劃。少數高中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這樣的同學在制定學習計劃後,最好向家長、老師或者同學宣佈。這樣做一方面會起到監督作用,也會起到一個強迫約束效果,當自己不能堅持時,馬上就會想到:“是否別人會笑話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沒出息了”,因此就能堅持到底,“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實行自己的計劃”。

高一學習計劃 篇5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意義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1、學校課程改革辦公室負責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體規劃和協調課改辦:學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主要承擔者,負責學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策劃與管理;負責對教師的培訓;負責為組織成果展示提供資源保障;組織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進行評價;協調與校外有關方面的聯絡。

2、各職能部門的職責

教務處:負責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時間安排、教師調配、學校教學資源的組織、學分登入,負責對教師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它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政教處:負責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提供安全教育與安全保障,負責對班主任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它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價。

總務處:負責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提供後勤保障。

3、教師職責

(1)班主任職責:

對全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負責。協助課改辦進行培訓,負責各個實踐環節組織協調,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文件和評價材料整理歸檔,組織班內展示與評價。

(2)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由各科任課教師兼任。任務是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與同學一起研討提出課題、選定課題、指導開題報告、準備開題答辯、指導課題實施方案、記錄整理材料、指導結題報告和參加結題答辯等。每學期指導任課班級的研究小組不少於2組,指導總數不超過6組。每位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老師在學期結束時要寫出工作總結,其指導情況和成果將作為學期的考核依據之一。教師不得隨意拒絕擔任課題組的導師,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充當,必須向學生清楚地說明原因。教師一旦成為課題組的導師,就要全面擔負起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職責。導師要作好指導學生的原始記錄。學校將組織班級研究性學習課程情況作為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工作業績的指標之一,學校將指導研究性學習和其他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評優和職稱評聘及績效工資評定條件之一。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分安排

研究性學習課程為高中生的必修課,共15個學分。

學生參加一個課題的研究,符合規定的要求,完成一個課題可獲得5個學分;每個學生高一、高二兩個學年中必須參加三個課題的研究,才可獲得15個學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程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1)研究前的知識準備

學生要接受學校提供的培訓,自主學習並掌握研究性學習方面的知識。

(2)課題的選擇和課題組的形成

課題的確定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客觀條件,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二是各備課組根據我校和學生的實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研究確定3—5個課題。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兩種型別: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在我校,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允許但不提倡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任課教師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實行分工合作制,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課題組的形成和課題的選擇過程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負責進行協調,通過溝通和合並,將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組成課題組。

(3)課題的論證

課題論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A、對課題研究的範圍和方法等進行闡述和分析 ;

B、課題的意義分析、預設的結果;

C、分析自己小組的研究能力(各個組員的特長)、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

課題論證主要是學生自主論證,對於那些範圍過大、沒有具備研究條件或沒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指導教師要加以勸阻。如果學生堅持,准予立項。

課題論證要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反映出來。

(4)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課題經過論證,要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具體範圍,課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器材,課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序,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組成員的具體分工等。

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分工,制訂個人的研究計劃。個人研究計劃的內容包括目標、條件、程序、方法設計、預期的貢獻等。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件和電子稿: A、課題組開題報告 B、課題研究的總體計劃 C、課題組成員各自的研究計劃

2、實踐體驗階段

(1)相關理論研究與文字資訊資料蒐集

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上網、查閱書刊雜誌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資訊資料。

(2)調查研究

包括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採訪專家等。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資訊。

(3)實驗

為了驗證某種關係,為了獲取某種資料,學生要進行各種實驗。學生要在實驗設計的基礎上認真實施實驗操作,並有完整、準確的實驗記錄。

學校也將為學生實驗積極創造條件。

(4)分析、歸納與整理資料

這是培養資訊處理能力的重要步驟。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或者實驗,積累了豐富的資訊資料,下一步便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從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形成課題成果。這將是組員之間不斷地進行交流和切磋的過程。

(5)設計或初步製作

這是就專案(活動)設計型研究性學習而言的。對於活動設計,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可完成活動方案的設計。對於專案設計型研究性學習,也要獲取全面的資料、確定需要購買器材,並完成專案設計方案。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件和電子稿: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研究者各人在研究過程中經歷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過程中的感受、心得和體會等。

3、表達和交流階段

(1)研究成果的表達

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實物的;更多的是多種表達形式的結合。

文字表達包括:論文、研究報告,有一些課題組也可能沒有形成最後的結論,寫不出研究論文,但必須有結題報告。文字表達還包括研究性學習課題組各成員的個人總結。

進行專案設計類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課題組,要完成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方案或某一活動方案設計,還應包括為何這樣設計的說明等等。

口頭形式的表達包括報告會、辯論會和研討會等。

實物形式的表達指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設計和製作等。

(2)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有如下幾種交流的形式:

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交流。

組織班級內部各課題組之間的交流。在班級內展示課題研究成果、過程和體會。

組織全校性交流。學校提供展臺,先進課題組要對展示的東西進行陳述;陳述時要接受教師和同學的質詢。

展示和交流結束後,學生進行組間互評;指導教師和課改辦要對課題組和研究者個人進行終結評價,並對研究者個人進行學分認定和學分登記,還要對錶現突出的課題組和研究者個人進行表彰。

本階段學生應準備提交的文件和電子稿:以課題組為單位完成研究報告一份或設計方案一個;課題組的自評材料;每個學生交一份個人研究小結;各人的自評材料。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系統評價

1、評價的過程

評價貫穿於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操作時重點從三個環節,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應關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應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資料的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於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內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應包括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2、評價的方法

採取指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法。

學生根據評價表自評,並呈交個人研究工作的所有文字材料和電子稿(包括:課題組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總體計劃、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研究者個人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課題組為單位完成的研究報告或設計方案一份、課題組的自評材料、個人研究小結、個人自評材料等)。

學生小組展開互評,依據參與課題研究中的貢獻評出每個學生的分數等級。

班主任老師負責,與指導教師一起,結合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情況,將開題論證的成績、學生平時成績和答辯成績統一彙總,根據學校規定的不同權重,對每個學生作最後的成績評價。班主任老師學年末對本班學生課題研究進行評價總結。

3、評價的內容

(1)指導教師的評價要點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重點在於學習經歷與參與態度,或者說基於過程的表現;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但不能瑣碎、過於具體、過於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