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計劃>

精選高一學習計劃3篇

文思屋 人氣:1.9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滿心期待吧,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哦。估計許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會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學習計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高一學習計劃3篇

高一學習計劃 篇1

通過上一次班會課看的小視訊,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正確方法和理性學習。

首先,要注意在平時的預習。我們應該對課程的整體有所瞭解,並根據各個單元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時間和精力。我們要注意課前的預習,並拿筆隨時標出難點、重點、疑點,在預習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的問題,課前預習完之後,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筆記。我準備將預習的內容寫在我的日常行為手冊上,並保證每天這麼做,確保預習效果最大化。

其次,我們要注意自己聽課時的情況。我建議大家可以將自己上課時注意的事項用張紙片記錄,貼在自己的桌子上,可以隨時看見,避免自己忘記。聽課時我們要注意,將自己預習收穫的東西,與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比較,要大膽的懷疑,確保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就可以在聽課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知識,更加深印象。課堂中我們要注意與同學交流,注意自己和他人收穫的不同。記筆記使課堂上最有效的記憶方法,但是記筆記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保證質量,要確保記的速度,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筆記上創造記號,保證記的效率。

最後,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複習。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老師講解的空隙迅速回顧前面的內容。課下,我們可以利用2分鐘複習。在平時複習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本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識點,留心筆記上的結束語,並概括要點。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作業和使用錯題本加強自己的複習。寫作時,應注意獨立完成作業。我認為在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比較清晰,不易受他人影響,在寫完作業以後要認真檢查作業。用錯題本不能僅僅是將題目和解答抄在本子上就行了,更要注意寫出糾正錯誤的方法,常常翻錯題本才會提高。

總之,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清醒的頭腦,理性的做每一件事情,這樣才會步步高昇。

高一學習計劃 篇2

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已被教育界普遍認同。面對這一必須發展的新生事物,理性的教育界人士表現出了高度的務實精神:研究性學習的提出指明瞭21世紀國民素質的方向,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身行動。等到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材料積累豐富後,再總結和抽象相關的概念和理論。

一、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

為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提高國民的綜合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板塊是需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地進行的。通過這樣的課程改革試驗來達到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據此構建的化學研究性學習模式,僅僅是我們的實際情況的產物,並不希望因此而限制別的特色,別的模式。

(一)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基礎

二期課改中拓展課程板塊,原意在於拓展學生基礎課的知識視野。但是,由於“應試”仍然是現階段基礎教育中影響力巨大的指標,拓展課開展的效果並不理想,這無疑影響了進一步深入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因此,在研究性學習時,必須首先有足夠的拓展準備,逐漸地介入,讓學生對“研究”這件原以為高深莫測的事有一個足夠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反之,若突然介入,必然造成學生知識素質與研究課題、心理素質與“研究”本身產生較大的錯位,從而導致研究性學習的主體——學生不響應的現象!

(二)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原則

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時,必須遵循三個原則,才符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和研究性學習的要求。

(1)對學生而言,必須遵循“自主而不制主”的原則。在研究性學習的操作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按照該原則進行,使學生在每一次研究過程中保持80%以上的貢獻度,讓他們能夠體驗、參與、協作、思考、實驗、調查、採訪、寫作、應變……

(2)對導師而言,必須遵循“指導而不主導”的原則。研究性學習的導師作用能不能準確定位,對研究題目本身影響不大,但是對學生的發展影響卻比較大。根據我們的模式總結體會,導師在每一輪的研究性學習之中貢獻度不宜超過20%。一般主要在選題、步驟、方法或關鍵問題上引導學生思考,決不能代替學生考慮。

(3)對化學而言,選取小課題時必須遵循“選化學或化學交*的題目”的原則,才能激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促進化學學科的發展。

二、構建“社團—研究—校本”模式

根據上述三個原則,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們構建了“社團—研究—校本”的立體模式,操作性強的教學環節,使研究性學習開放地發展,始終保持研究性學習在學生中的生命力。因為該模式提供了學生全方位體驗成長、體驗成就感的最大時空,提供了最大限度肯定學生的載體——校本,而不僅僅是一次性的打分、答辯、評獎了事。

第一環節:以興趣、自願、自主為原則,成立相應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社團,利用社團輕鬆自主的氛圍,讓學生在放鬆狀態下參與交流,使學生的大腦處於放鬆狀態吸取相關知識、吸取間接經驗,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因此也可稱這個環節為“前研究性學習”。

第二環節:以積極、自主為原則,進行研究性學習。此前,必須讓研究者清楚瞭解研究性學習的兩個誤區。去掉“作文”認識。一些同學往往把研究性學習簡單化,選題無方向性,且多為“議論議論”了事的作文;另一些同學則認為“研究”高深莫測,是科學家的事。其實,研究性學習中仍然突出“學習”。其本質不外乎就是要求研究者用已有的知識或可以查閱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小課題,用以積累知識,體驗過程及其成就感。去掉“剪拼”認識。現代科學技術引入基礎教育領域後,你不用擔心學生沒有查閱資料的多元渠道。應該重視選題中“主題”與“課題”的關係,學生容易把“主題”當做“課題”,在網上、圖書館及其他渠道找來一大堆資料,剪剪貼貼,構成“研究性學習”論文。實際上,真正有價值的選題通常是找不到現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資料。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將現有的新問題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拓展、放大、而不是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找答案!

第三環節:以合作、自主為原則,組織編輯學科性研究性學習成果集,或者編輯專題式研究性頁供上網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學生成果的機制,並可以為學校的拓展性課程提供教參資料,傳承相關知識,使後來的同學能夠方便地站在自己學兄學姐的肩上開始“研究”。

研究性學習進度:

第一, 創設情境——為研究性課題的選擇作預備,觀看教學短片等形式,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存,提供選題範圍。

第二,研究課題的確定,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得出,所設課題應當有一定研究價值(可以通過小組評議的方式來確定其是否具有研究價值)。

第三,組織課題小組,課題小組的組織方式,可以採用學生自由組合,教師適當調節的做法。具體方案如下:學生可以按3至5人組成一個組,教師再進行適當的調節。調節時應考慮學生的興趣、性別、個性特點、化學成績、能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綜合因素。課題組建立後,通過自由選舉,每個課題組產生一名小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做好本課題組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工作;經常與指導老師和學校有關部門聯絡;實事求是地記載研究性學習活動記錄表。

第四 ,制訂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應當確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式,以及對調查問卷、提綱、實驗方案的編制等,以保證研究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1、確定研究目的和意義: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歸納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動手參與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分析事物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確立研究的問題

3、研究方法

4、制定研究步驟和程式:由師生共同制定,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查閱、收集資料。

第五,研究過程的實施

第六 ,加工處理資訊,撰寫報告。

各課題研究小組及其每個成員,在研究活動的全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資訊。學生可以針對研究方案需求,對已有的資訊進行判斷、分析、篩選、處理。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也是形成結論的關鍵。在進行處理時,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其間教師應提倡學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敢於否定“定論”,善於提出新觀點,努力探索新方法。最後課題組對本主題研究形成的主要結論進行總結。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這些資料,使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最後成文,在成果交流研討會上向其他同學進行彙報。

第七,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

在結題報告會上,各課題組推薦一名代表,在規定時間內對研究的成果進行陳述和展示, 並解答老師和其他學生的提問,以求得相互探討、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通過交流研究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的碰撞,互相補充完善,評議後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可以為今後的研究性學習打下基礎。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在交流結束後,可以根據交流情況評出一、二、三等獎,對學生的研究進行鼓勵。學生要善於總結本次研究性學習的經驗和教訓,並進一步完善研究報告, 最後成稿,交給老師。

第八,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定性評價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 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是關鍵。鑑於此, 並針對我的理解和本次活動的特點,確定評價的基本思路, 即評價的目的是:在於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

1、學研究性學習結果評價標準的重點之一是: 強化過程, 形成素質,培養能力。因此對於過程考察價值往往勝於對結果的考察,通過老師在組織過程中聽取學生的反饋,觀察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內部合作協調的能力,可以給出每個小組一個評價成績。

2、 研究性學習結果評價標準的重點之二是:研究系統, 形成知識, 迴歸教材。調查本身的論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其次在活動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對於問題的解決處理方法,對一些現象的想法都應當引起老師的重視,因此可以讓每一個組員針對活動的收穫另寫一篇論文,該文可以包括對科學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判斷和觀點,也可以包括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穫等方面, 最後把每位學生的精華加以提煉,讓所有學生的研究成果變成共享的知識。總之,在化學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豐富的,學習的評價應該是靈活生動的。

高一學習計劃 篇3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期預習的重要性。

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絡,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為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徵,所以,注意具有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線索。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階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複習的習慣

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域性或聯絡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後,系統化的知識有利於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絡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 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階階段。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面且得到了“思維的鍛鍊”,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2、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查詢工具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究的習慣等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看,還有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積極應考等好習慣。

6、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複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在考試複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定考場,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

為什麼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 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後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

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尤其不誇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文體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後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後要仔細檢查,更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