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

文思屋 人氣:1.48W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1

首先感謝學區、學校領導為我提供了這個學習的機會,讓我有幸參加了“名師之路”全國國小數學“生本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通過這次觀摩學習,讓我領略了各位老師豐厚紮實的基礎,精湛的教學技能,幽默的教學語言,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及奇思構想的教學設計,真是叫人歎服不已。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

本次學習共聽取了13位老師的精彩展示課及學術報告,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有以下幾位老師,下面我就把本次學習的感受同大家分享一下:

通過這次學習我領略了各位老師高超的教學技能。例如:陝西師範大學大興新區國小王傳斌老師,他在講容積和體積時,不像我們以往老師直接講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容積怎麼來計算,而是讓學生把橡皮泥分別裝進長方體和正方體中,讓他們來體驗和感悟:什麼是容積?我覺得王老師這種不急於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的。他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發現容積原來是容器能容納物體的多少。還有來自杭州的劉鬆老師,用他那幽默風趣的語言,一連四個為什麼?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能根據一道普通的算式100-24×3,編出數學問題,真讓人讚不絕口。

還有南京市北京路國小的張齊華老師,他的這節課非常樸實,沒有任何課件,就用一根普通的粉筆在黑板上把認識負數這節課講得淋漓盡致。他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負數。如:-1層、-8℃、-1849米、-20xx元。學生能根據這些負數畫出簡單的示意圖,並能指出以什麼為參照物(分界線)的。最有才華的學生用“-20xx元”寫了一句話:“銀聯無銀,欠錢二千。”這就體現了“生本課堂”的核心。還有一位老師是北京市昌平城關國小的柏繼明老師,雖然身體行動不太方便,但是她讓我看到了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她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四種蔬菜:西紅柿、菜花、茄子、菠菜。讓學生站到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隊子,很快學生就掌握了什麼是分類;接著老師引導學生用報數方法來數數,最後老師出示了一張統計表,讓學生把剛才數的數填入相對應的表格中。學生輕鬆地掌握了統計的三個步驟:分類、數數、填表。……老師們的優點真是太多了,一言難盡。

另外,通過學習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有聲有色,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我們教師講的太多太細,留給學生的時間太少。時間長了學生的思維懶惰,就不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課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就會下降。以至於到最後課堂上就沒有學生舉手發言了,課堂氣氛變的死氣沉沉。結合這次學習,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把名位老師的優點內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讓學生接受知識時“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在春風化雨中提升;在循序漸進中掌握。”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27日我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禮堂參加了“解讀新課標,實踐新課堂”之全國國小數學課改十年成果教學回顧展望研討觀摩會。我被名師們嫻熟的教學技能,鮮明的教學特色,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的感染了、薰陶了。他們精彩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給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讓我汲取了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經驗,使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潘小明校長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所表現出來的是一份純、是一份真;劉延革老師的《數的推理》讓人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強振球老師的《認識釐米》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張齊華老師的《平均數》、《確定位置找數對》風趣幽默,富有激情;賁友林老師的《找規律》表現得從容、鎮定,他對學生總是循循善誘,讓學生慢慢的來,慢慢的完成等等。

一、非常關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的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幾位專家用自己獨特的教學魅力和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達成共識,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靈動的課堂、以學論教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彰顯課堂中生成的許多新資源,也體現了學生的認知差異,啟發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二、激勵性語言能啟用學生的思維

名師的課堂教師善於發揮傾聽、梳理、啟用、點撥的作用,能適時的介入討論,又能適時把問題拋給學生,始終讓問題之球在學生之間流轉,以保證互動的廣度和深度,極大的提高了課堂中的學習效率,課堂生成千變萬化,學生思考深入,精彩紛呈的回答絕不僅僅來自於個性思維的張揚,很多程度來自於教師一次恰當的引導,精彩的點撥,因此教師要學會在教學過程中“畫龍點睛”,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學生學習。

三,“深度的課堂”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名師的課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到和教學的思考性,他們的課堂真正讀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據學生生活經驗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挑戰性,他們的課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學理念,滲透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倡導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思考的學習過程。

總之,專家們用他們的幽默與智慧,給我們展示的是他們的風采,是數學的魅力,更是一種學習的享受。他們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數學知識不再枯燥,讓數學課堂變的豐富有趣!這些課下來,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在快樂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在輕鬆氛圍中讓我們領略了他們教學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淺。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3

2月22號,我們一行六人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名師之路”西部六省第(2)屆國小語文生態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會。一共聽了17節課,三個報告,最後一個報告因為要坐下午四點半的車回來,沒能聽成。經過三天的認真學習,各位專家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教育技能、幽默的教學風格、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讓我領略到名家大師的風采!下面我就把我這幾天的學習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效的的評價

聽了各位專家的課,感受最深的是無處不在的高效的評價。比如:於永正老師的不留痕跡的評價。在朗讀訓練中,他這樣評價:如:“你語氣真好!”“你讀的流利,既沒加字也沒減字。”“你是讀的最好的一個,既流利又有感情,知識也很豐富。”“讀中,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你就能讀好的。”“讀書能使人聰明,越讀越有味道。”“讀書要學會做記號,靜心讀書,靜心思考。”武鳳霞老師極具提示的評價,她在教到“蕭紅在這個院子裡做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用線畫下來。”她發現有的孩子畫了大片的文字,就說“有的同學很會畫,只把什麼事畫下來了,不是畫很多句子。”“這個同學特別會畫,只畫了幾個詞。”“這位同學很會修正自己的行為。”……有了這些高效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評價,也就有了一加一大於二的高效課堂。

二、文字的祕妙

王崧舟老師通過《長城》一課關於《文字的祕妙》分析印象深刻。《望月》教學更是將其“詩意語文“的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把“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人文情懷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給我們展示了安詳柔美的“江中月”;或天真,或孤獨,或思鄉,或欣喜,或滿腹愁緒的“詩中月”;以及像天的眼睛一樣的“心中月“。

武鳳霞老師將茅盾對蕭紅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鄉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貫穿於《我和祖父的院子》全課教學,讓我看到了文字無處不在的祕妙,同時也感受到了武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沒有對蕭紅作品的深層閱讀,沒有對蕭紅人生的深入關注,我想,也就沒有如此精彩的課堂。

三、堅持

於永正老師幾十年的堅持,形成了“以學生為本,以讀書為本,以創新為本”,“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王崧舟老師的堅持,形成了“詩意語文”的理念;戴建榮老師的堅持,有了《淺唱低吟學古詩》;武鳳霞老師的堅持,形成了“生命語文”的教學理念……

其實,看到年過古稀的支玉恆老師,於永正老師,賈志敏老師,我更多的是感動,感動於他們對教育的熱愛,感動於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熱愛,也感動於他們一腔熱血為了孩子們,更感動於他們為廣大一線教師搭建的這個急速成長的專業平臺……面對年輕的教師的同課異構,年輕專家的課堂展示,我有頗多的感慨,感慨於他們的教育藝術,感慨於他們紮實而靈動的課堂,感慨於他們深厚的文化功底……

面對我的課堂,我更需要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實踐,在堅持中前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4

xx年10月25日--27日,我參加了在xx電子科技大學召開的“名師之路”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新課標解析暨中國小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和來自西北地區數千名老師一起聆聽了來自江蘇、深圳、浙江等省市,走在課改前言的名師授課。名師們時而激昂頓挫、時而猶如涓涓細流的課堂讓我如痴如醉,專家們語重心長的報告也帶給了我心靈上強烈的震撼。

一、讓語文教學落地生根。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陳延軍老師的講座,他的報告題目是《談“減負”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語文教學》。相信大家對陳延軍並不陌生,他是北師大實驗國小教科室主任,海淀區名師站站長、北京市特級教師、中國寫作學會青少年寫作研究會副祕書長等等眾多頭銜。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再強調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這些來自祖國心臟的專家們,他們的聲音或許就是最前沿的聲音,或許就代表了今後我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比如陳老師在講座的一開始就說:向大家透露一點,也是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實施的,教育部規定國小低年級不允許再留書面作業,中高年級作業三門課不超過一小時,這就對我們的課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著,陳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綠色評價指標體系。它包括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其中,學業發展水平包括知識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4個關鍵性指標。

海明威說,文學作品就像一座大冰山。陳老師在他的閱讀課上,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要帶一樣東西,就是一本課外書,如果老師講的內容他都懂了就可以讀書。在他的閱讀課上,他從來不打擾孩子讀書,孩子們可以趴著讀、跪著讀、躺著讀、坐著讀,只要在讀書,表現形式是怎樣的,並不重要。他戲稱說上課的孩子們是“軍事化管理”。

xx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晚宴上,提出了一個觀點“文學是無用的”,在我看來之所以說文學無用是因為它潤物細無聲。文學看起來無用,但又是滋育靈魂的。陳老師的閱讀課尚能如此,他講的觀摩課《落花生》更是天衣無縫地實現了四個關鍵指標。

陳老師說:我們要讓語文教學落地生根,我認為,首先要落地生根的,是我們的心,語文教師的心落地了、生根了,孩子的語文素養,才會慢慢地生根、發芽。

二、打造屬於自己的課堂正規化。

同樣是擁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江蘇省無錫市南湖國小校長桂冠的武鳳霞老師,她的報告《優秀教師成長的祕密》和公開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也令我耳目一新。

武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她打造的高效課堂正規化,她提出課堂第一步檢測,檢測學生課前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可以聽寫詞語也可以聽意思寫詞語等等;第二步引導,抓課文重點段落取重避輕;第三步延伸,豐富課外閱讀;第四步寫,針對課文內容做一次小練筆。在武老師的課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鐘,孩子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語文變成了人生的啟智,變成了開啟孩子心靈的的鑰匙。她提出的課堂正規化也成為了我學習的支點。

武老師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名師的成長曆程,在她看來成長的祕密離不開幾個關鍵詞:努力、需求、渴望。講座的節奏很快,以至於光顧著聆聽而忘記了做筆記,在這裡只留下專家的隻字片語幾句名大家一起分享:

年輕人總在喜歡與不喜歡之間徘徊,而到老了才明白重要的是工作的態度。

興趣不一定讓你成功,而需求會讓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渴望是前行的力量,渴望是化解問題的智慧,渴望是發現你能力的助推器,與有渴望的人為伍組成你的團隊。

三天的時間恍若白駒過隙,轉眼即逝,雖然這次活動結束了,可專家們的教誨始終縈繞耳畔,在這裡,我把我在現場臨時興起做的一首小詩摘錄下來和各位同仁們一起分享,它也是心底最純粹的感受:

《七律 名師》

名師不怕路途遠,萬水千山排萬難。

課堂教學看似淡,潤物無聲沁心田。

以學定教效果好,順學而導水平高。

更喜小語搭平臺,體驗交流越極限。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體會5

帶著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著,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名師之路”培訓學習。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縣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臺。藉助這個平臺,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非常感謝領導和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幾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等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第一,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倖幸福福做教師”的前提是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把教學、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的事業而不是養家餬口的工作。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並把這種熱愛轉化為教學工作中的熱情,你就會體驗到教師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動力。

第二、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根基,對學生的愛應該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基本功階段,第二階段是教學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是教學生成階段,而第四階段就是教師品德階段。沒有對學生的愛,你的課上得再好,榮譽得的再多,教學基本功再紮實,教學設計得再好,也不可能達到專業發展的最高階段——教師品德階段,甚至連精彩的課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現。

感受之二:變,有變革才有創新。

第一,改變思維模式,有了新思維才會有新行動。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學轉變成重視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改變對教材的理解,重視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挖掘蘊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創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斷地開發新的教材資源,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時代的發展合拍。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與評價內容,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各種素養的養成……

第二,改變角色定位。讓老師從課堂的中心進行合理的位移,轉變成課程資源的建構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對話的交流者,課堂教學的研究者。由原來的“主演”轉變成“導演”,變成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恢復學生的“主角”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探索過程,張揚個性,發現自我。

第三、轉變備課方式。“一堂課備一輩子,一輩子備一堂課。”從單純的備教材轉變為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備教學媒體,備各種教學資源,另外還要備自己,備教學設計。備出挑戰傳統、異想天開的課,備出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課,為學生的成功引路,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同時也為教師自己的幸福積累資本。

新課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改的行列中,這是時代的要求,是老師的職責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進步。

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記得一位專家說:“你努力地教一輩子的課也不一定成為名師,但要堅持寫幾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長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重視反思、善於反思,要讓反思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習慣,成為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於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課堂。我們上的、聽的每一節課都有其精彩之處,及時地記錄下來就是我們以後備課的資源,任何一堂課也都會有疏漏、失誤之處,課下冷靜思考,剖析原因,積極尋找對策和解決方法就會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還可以記錄下精彩的瞬間、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寬教師的思路,有利於對教學的再設計。

感受之四:讀,會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讀書是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豐富我們的教育思想,讀各位專家的教學設計、教育專著可以啟迪我們的思路……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精彩的世界!這次培訓,我閱讀了大量的教育專業知識的書籍,如《以學定教》《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給我一個班就滿足了》等等,使我對教育教學觀念有了新的認識,並重新審視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對學生觀、知識觀、課程觀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課堂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才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主要的來講。”可見教師要擔當歷史和時代所賦予我們的重任,僅僅滿足於學習和研究過的某一專業,是根本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師職業本身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正確對待知識和不斷增加新知識。科技迅猛發展,新知識迭出不窮,所以,我們要用敏銳的目光,學習、瞭解、掌握大量的學科知織,使自己成為知識面廣、專業知識深厚的“T”型人才,從專業型教師逐步向綜合型、學者型教師過渡,以適應未來社會和教育系統內部的競爭。這次培訓,除了知識、理念上的收穫,同樣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無止境,教學無止境。

第二、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可以成為我們的指路明星。特別是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多讀書是不可缺少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一個博覽群書的教師一定是受學生尊敬的教師,一個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的教師一定是學生樂於接近的教師。讀書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讓書香伴隨我們的教育事業一路同行。

感受之五:協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協作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援和幫助。眾多名師的成長經歷啟迪我們:要想使自己得到較快的提高和發展,一定要融入一個集體,要有自己的協作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體。教學,不應是孤軍奮戰,教育研究更不應該是單純的個人努力。

第二、合作創造和諧。教學是一個需要奉獻的事業,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業。一個人的孤軍奮戰難免會產生落寞感,勢必會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悲傷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時,需要有人點撥,困難時,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個集體,為他人的成功祝福,為自己的成長歡呼,體會合作帶來的和諧與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問題的解決策略,共同行進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無限光明。

培訓就要結束了,狼吞虎嚥下的知識還來不及“反芻”。培訓給我指明瞭一條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