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國中文言文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9.18K

以下是關於國中的文言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國中文言文教學反思

國中語文中文言文已佔到一定的比重,像本冊書有11篇文言文,加上14首詩詞,文言文的比重要佔到1/2。因學生平日接觸文言文讀本少,文言詞語古今義變化大,有一字多義和詞類活用現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讀懂文言文對相當一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一篇文章要麼讀不明白,要麼讀明白了用白話文說不出來,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積累不夠,重難點句子理解不準確,學生對文言文感到頭疼。在學習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學通學懂了就有興趣和信心,再難都不怕;學不懂有困難,越發沒有興趣和信心,更不願學。從現在語文教學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對文言文教學都很重視,花費課時多,講解細緻全面,但教學效果一直不夠理想。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多朗讀文言文語段。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讀幾遍,真正讀進去,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自己悟得的,比老師教、被動記效果要好得多。在讀過幾遍之後,若仍有部分詞句不理解,可查閱詞典、字典,或請教他人,這時,你想要知道這些知識,就會格外用心,記憶也會格外深刻,就像人餓了吃什麼都香一樣。同時,對於自己真正不會的知識一定要及時記筆記,反覆記,達到熟練,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因課時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差,學生對課文朗讀得很不夠,對課文太陌生,即使老師講解得再詳細、再全面,因學生不會的知識太多,也會記不全,記不牢,課文背誦更是因為理解障礙而難上加難,或死記硬背,或勉強記憶,學習效果自然就差。

二、多整理、多積累文言詞語。文言文多是記錄古代的.生活,現代人多比較陌生,加之語言的變化,文言文的詞義與今天差距較大,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詞義也有固定的,多積累自然就會熟悉。一般而言,實詞意義較單一,如“走”為“跑”,“書”為“寫”,“嘗”為“曾今”,“布衣”為“百姓、平民”,“犧牲”為“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等等;虛詞意義較為複雜,如“之”的用法有七種,連詞“而”表示的意義關係有六種,只要熟悉用法含義,做到心中有數,再遇到詞語,根據語言環境去判斷辨析,自然會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後,教師給學生整理古今義差別較大的文言詞語和用法較多的文言詞語是必要的。對於難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對重點關鍵詞反覆記,才會掌握。

三、多背誦一些文言文名篇,這對培養學生文言文語感,積累文言文詞語是很有幫助的。

四、多閱讀一些歷史小故事,歷史小說,瞭解豐富的歷史背景,對讀懂一些文言文很有幫助。畢竟文言文多記錄的是歷史事件,知道故事內容再讀文章就容易讀懂了。

總之,文言文教學應多在讀懂文字上下工夫、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言文教學才能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