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

文思屋 人氣:1.47W

經常做好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才能取得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歡迎閱讀參考!

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

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一

素質教育的推行是一種迎合於時代特徵的拓展,而研究型的學習與自主學習也正是為了更好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無論是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實踐來說,人的素質提高應該說是在反覆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的,這種學習包含著終身學習,從體育教學的角度講,就是終身體育。我們通過自主學習教育,使學生掌握自我學習與鍛鍊的方法,也就是說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終身體育的基礎所在,也是人的素質基礎所在。

黨的教育方針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並且有良好的身心素質,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讓學生成為終身體育者。我們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自我鍛鍊的方法與習慣,培養終身體育觀和終身健康觀,打下終身體育的基礎,所以學生應該而且必須掌握自我鍛鍊與自主學習。現行的體育教育比較注重於課堂中的學習,注重於跟著老師學習,只重視學生在校時間的身體素質提高,同時也由於課堂教學過分的強調規定性、規範化以及過多的強調統一標準,也有些教師過多考慮應試問題,忽視了體育方法和體育能力的培養。我們所進行的自主學習研究是為了很好的解決學生體育方法與體育能力的提高,此法在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體育課的主戰場是在室外,期間要進行大量的運動技能的練習,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不同強度的運動練習當中,稍不注意就會有肌肉、韌帶的拉傷,甚至骨折的現象發生,所以課堂意外事故是常有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論老師怎樣精心安排、組織,誰也保證不了事故不發生的可能。走路要摔跤、跑跳要摔跤、做遊戲同樣要摔跤。摔跤對自己、對老師、對家長,甚至對學校、社會都沒有好處,誰都不希望看到和發生。怎樣避免意外事故,怎樣處理意外事故,怎樣看待意外事故?這是每個人必須要考慮的事,不管你是老師還是學校領導,都要抱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對老師負責的態度。

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必須在意外事故發生前,做好思想上的準備,精心設計、組織、安排活動。比如安全教育、充分的準備活動等等,但就是這樣,事故也不可避免,所以在體育課上應該經常提醒學生注意,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當然,意外事故發生後,處理意外事故是彌補過失的最好辦法。及時、正確地處理意外事故,也是積極、主動且行之有效地辦法,與家長溝通,與同事、領導溝通也是必要的。

對如何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取得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我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與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日積月累,持之以恆,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再次、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臨近考試,很多學生上體育課變成了一種形式,人在心不在,經常有學生在做完準備活動後自己在一旁看書,看上去學習很用功,然而對學習並沒有較大幫助。首先其他同學在活動,就沒有辦法保證操場的安靜環境,看書也很難保證注意力集中;其次,一個好的身體狀態對學習是有益而無害的,每天缺少正常的鍛鍊時間會讓身體機能不能很好地得到調節,以至於心有餘而力不足。針對這一情況,作為我們體育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是學習的必要條件,同時也要讓學生清楚在繁忙的學習中如何讓自己得以放鬆,對於一些健康的飲食情況也可以在學生中進行宣傳。

國中課堂教學反思總結二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著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製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於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國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路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國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係

傳統的國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後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註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程序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國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藉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後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範例” 、“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教材是師生髮展的平臺” 。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 。用教材促進學生髮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國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路、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