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文思屋 人氣:4.69K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最好經歷。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一

“教然後而知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激發教師終身學習。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與反思。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國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著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國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二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改革強調,在學生獲得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進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己內在的思維發現規律,並能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純粹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教好數學,就要在課前考慮如何教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臺是教師的舞臺,教師要想把這臺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我在設計《行程問題——相遇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當然,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按照“授之以漁養其終身”進行設計、組織教學的。

一、教學設計的初稿

我開始寫教案時,就簡單的按教材的教學內容的順序和以往的經驗一氣呵成結果,認真看了之後,才發現缺乏新意,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程式化的過程,沒有體現出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可見,我的這份教學設計是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只是憑藉經驗來完成任務是不行的了。經過思考後,便開始進行修改。我參閱了很多的有關資料,在導課、準備和練習上加了功,並且把每個環節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數多了。就這樣,我的教學設計初稿完成了。

二、教學設計的實施

教案設計的合理性只有通過教學來驗證。終於到了試教的時候了,我就按照教學設計的初稿開始上課。前幾個環節都順利完成了,可是,時間不夠了,到要練習的時候下課了。課結束後,我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分析之後,我明白了,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只是考慮到了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每個環節都在強調要教的新課的概念,反覆不斷地分析給學生聽,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教的很累,但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看來,教學設計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備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三、教學設計的修改

經過第一次的試教,發現了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後,對教學設計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能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以將一些重點、難點知識設計成關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比老師反覆講解的效果要好。課後,我又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準備中,主要複習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回憶“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個物體運動的特徵,並聯想行程問題中一些經常考慮的因素,為新課作準備。而第二個環節裡,我將幾個概念分散在每個細節的環節裡,一個部分講一個概念。首先,在準備題中,通過學生演示,解決“從兩地出發、相向、同時”;然後,在填完表格後,設計幾個問題解決“相遇”的概念;再通過表格裡的資料讓學生觀察,回答問題來解決“相遇時間”;接著,帶領學生一起總結“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特徵;最後,在學生自己解答例題的過程中,分析“相遇問題”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解答,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解決“速度和”的概念。這樣以來,概念很清晰,相信學生也容易理解,不會混淆,也會節約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