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演講稿作文>

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範文

文思屋 人氣:8.32K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範文

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1

最初對燈光的記憶,來自一盞黑乎乎的煤油燈。那是我們那個年代驅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隻用完墨水的瓶子,蓋子上鑽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細的鐵皮燈芯,燈芯中貫穿一條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於煤油裡,一端微微露出。點燃了,便有一團微弱的火苗躍出。一片昏黃的燈光,便像夢一樣暈染開來,夢裡還能看到綻放如梅的燈花,還能聽到噼啪的微響以及遙遠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這樣的燈光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給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縷生命的霞光。

晚飯以後,院子裡的光線漸漸暗淡了下來,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親才摸索著火柴,“哧”的一聲,點燃放置在窗臺上的那盞煤油燈,一片橘黃色的燈光便在土屋裡瀰漫了開來,閃閃爍爍的,像村莊的眼睛,像親人的港灣,更像母親的懷抱。一家人圍著燈盞,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溫溫軟軟的光明裡。這時大哥會常常藉著燈光,用十指做出各種形狀,對映在糊著報紙的牆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蒼茫的樹木,有奔跑的兔子。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最早的動畫片了,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也點燃了一個少年五彩繽紛的夢。冬夜漫漫,窗外飄著雪花,西北風吹得破舊的窗戶紙潑剌剌的響,而老屋的熱炕上卻溫暖如春。那時我們一邊剝玉米、揀黃豆,一邊講古言、說農事,其樂融融。

我記得,很多時候,母親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燈盞地方,因為她要就著燈光,為一家人縫縫補補。母親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樣,長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燈下,低著頭,弓著身子,默默地捻線、編織、縫補,打麻繩、絞鞋樣、納鞋底、剪窗花,一雙勤勞的手,從不歇息,苦苦支撐著那個艱難而貧窮的歲月。春夏秋冬,二十四個節氣,母親一直在紡呀、納呀、編呀,把一世的'光陰和辛勞都納成了她額頭上的皺紋,把一生對兒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織成了她眼角邊的魚尾。常常夜半醒來,我還能看到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低頭勞作的身影,孤單而淒涼。如今,母親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紡線的姿勢、納鞋的動作以及辛勞的形象和花白的頭髮,卻鐫刻在我的心底,時時浮上心頭,揮之不去,每每想起,淚光瑩瑩。

溫馨的煤油燈,於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愛,更是一盞求學路上的希望之燈。1977年大學聯考制度恢復,激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全國上下出現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觀場面。那時家鄉還沒電燈,於是煤油燈大顯身手,它照亮了萬千學子求學路上的夢想。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盞昏黃的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一個晚上下來,鼻孔裡會沾上一層厚厚的炭黑。我永遠難忘那段清貧而快樂的歲月,更難忘那盞搖曳的煤油燈,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讓我看到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記憶,似乎都與煤油燈有直接的聯絡。在煤油燈下,我懵懵懂懂地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嚐到了親情的溫暖。更讓我懂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人生道理,記住了耕讀的家風,明白了勤儉的家教。

傳承家風家教,有時,只需把心裡擱置已久的那盞油燈擦一擦,點亮。心燈常亮時,心才不會害怕,人才不會迷途。

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2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著也端著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盪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孝心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裡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裡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籲現在的人們要常回家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迴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為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為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傳承好家風國旗下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晚上好!來自汪家國小的曹紅豔,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好家訓,傳承好家風。

首先,我想提個問題: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青年與國家的關係?我認為可以用這個字概括,那就是"根"。我們青年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炎黃子孫",而"華夏民族之根"是我們最自豪的名字,國家給了我們穩穩的安全感。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家國一體的當下,家與國,密不可分,家風好才能民風淳、國風正。

唐代詩人羅隱有這麼一句詩流傳於世:"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該為子孫謀什麼"?在當今重家教、傳家風的時代,長輩們留下的絕不能僅僅只是物質財富,還應有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它們潛移默化的被銘記,這才是為子孫留下了真正的財富。

縱觀現代社會,擁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培養出的子女擁有獨立自信的品格,成為社會中的佼佼者;相反,一些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做出許多危害社會的事情,比如,販賣毒品、搶奪偷竊、打架鬥毆等等不良行為。究其原因他們的家庭有共性,那就是或多或少的有親情缺失、管教缺位,這些孩子通過未管所的教育和改造,行為規範得到了很大的矯正,這就是好環境也能使壞孩子變好。

家風是仁義禮智信,或是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更或是頂天立地體善良,自立自強不忘本。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總是對我講述一些讚頌勇敢、正直、善良的故事,有博學多才的"南溪先生"柴中行、多奉獻少索取的"萬年燭光"何子策老師、自身清貧卻拾金不昧的司機閆長河、70年風雨塑家風的周景祥等等這一個個故事中,蘊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它們就像是溫暖的陽光把我的世界照亮,又像是春風化雨,讓我的心靈變得澄澈。慢慢的,在我的大家庭中就形成了積善明德、謙恭禮讓的家訓。都說環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環境教化出什麼樣的人,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一次長遠修行。

在我看來,"言傳身教"是父母奉行的一貫教準則,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堅決不能碰,他們一有空閒時間就陪伴在長輩的身邊,照顧他們,努力讓老人擁有一個幸福溫馨的晚年生活。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孝悌為先、講究孝道。《曾國藩家書》中曾提到,"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一字一句,我們在文字中與聖賢對話,在生活中接受家風"潤物細無聲"的薰陶,讓思想受到洗禮,讓內涵得到提升。

樹立正派、健康、積極的家風,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承者,為此,我們不僅要牢記於心,更要身體力行,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唯有如此,傳統文化之火才會永不熄滅,五千年燦爛文明得以不斷傳承。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