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國退休金會計

文思屋 人氣:1.98W
淺談中國退休金會計
【摘要】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正面臨着一場無聲的挑戰,都在思考和採取對策應對老齡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透過對現行體制的調整、完善與改革,建立一個適應老齡化時代需要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文章透過對退休金會計的介紹,提出了對我國退休金會計的性質、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 退休金會計;權責發生制;勞動報酬觀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以養老保險爲核心的社會保障制度勢在必行。有關部門預計我國的人口老齡高峯將於2030年左右到來,2050年老齡人口將上升到全國人口的28%以上。當前,我國以約佔世界5%的國民生產總值,負擔着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實、完善、及時的會計資訊,滿足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需要,對解決我國比發達國家還要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有着重要的意義。
  
  一、退休金會計的概述
  
  (一)我國退休金會計的定義
  退休金會計亦稱養老金會計,是反映退休金資產、基金、負債和成本等事項的會計處理及報告程序。退休金的會計處理視退休辦法而定。
  對退休金性質的理解主要有二種觀點:
  一是社會福利觀點。這種觀點認爲,企業職工在職時領取工資得到報酬,這是按勞分配的體現;職工退休後領取退休金則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對剩餘價值的分配。這種觀點體現在會計處理上,就是將退休金作爲費用列入“營業外支出”,且在平時不計提,只是在實際發生支付時才加以確認。我國原來實行的職工退休工資制度就是典型的社會福利觀點,而對職工退休工資的會計處理就是根據這種觀點來進行的。
  二是勞動報酬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爲,退休金是職工在工作期間勞動報酬的一部分,是勞動力價值的組成部分。職工在職時領取的工資,只是其勞動報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遞延到了退休以後作爲退休金領取,因此,退休金是遞延的勞動報酬。隨着對這一問題討論的深入,勞動報酬觀這一觀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1985年12月頒佈的87號準則(FAS87)中就明確支援這種觀點,並要求公司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對退休金費用進行會計處理,即公司在員工爲本公司提供服務的期間,除支付工薪外,還要及時計提這部分遞延的勞動報酬,計入當期成本,同時確認爲負債。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接受了這一觀點,並按照遞延報酬的程序對退休金進行會計處理。
  (二)我國退休金計劃概述
  退休金計劃指一種企業和職工之間關於職工退休後退休金支付的協議,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按協議上規定的方法,計算給付一定的退休金。企業將退休金計劃作爲其對職工工資報酬計劃的一部分。目前我國採用“多層次”的退休金計劃,在會計處理上實行規定受益計劃和規定繳費制相結合,即在基本養老保險計劃中的社會統籌部分實行規定受益制,而在基本養老保險計劃中的個人帳戶部分和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實行的是規定繳費制。但我國尚無退休金會計準則規範退休金會計處理,故借鑑西方國家先進經驗,有利於更好地完善我國的退休金會計制度。
  
  二、我國的退休金會計處理模式
  
  (一)企業基本退休金費用的會計處理
  當期退休金的計提作爲“統賬結合”的基本退休金,企業只需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加養老保險有關費用之和的一定比例提取撥付給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企業每期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撥付的基本退休金,只需在提取時計入當期損益,列入相應的成本費用帳戶,也可考慮借鑑國際慣例,設定“退休金費用”帳戶,專門覈算計提的退休金費用。對以前年度基本退休金的補提。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在制度轉軌時期,對職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補償。爲了保證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有足夠的資金運轉,同時爲了維護職工享受正當的基本養老保險權利,就應該對職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進行補充計提。至於補提的資金來源及方式如何,補提多少,補提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計入成本費用等,是個複雜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