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廣譜存在論對唯物主義本體論的繼承和創新

文思屋 人氣:2.97W
  

摘; 要; 本文旨在對傳統唯物主義的本體論和廣譜存在論(也稱廣譜本體論)的基本思想做一具體的比較研究。本文介紹了廣譜如何從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中抽象出聯合觀控變換下的不變性的概念,如何從觀控變換的改變中引出多葉客觀性的公理和定理,特別是以一一對照的方式比較了傳統唯物主義本體論與廣譜存在論的異同。本文對於在堅持唯物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深入地把握廣譜存在論的實質,具有一定的意義。<?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廣譜存在論對唯物主義本體論的繼承和創新

關鍵詞; 廣譜存在論 ; 唯物主義本體論 ; 比較研究

廣譜存在論是廣譜哲學基礎理論的一部分,它以辯證唯物主義本體論的基本思想爲依據,以結構型的爲建模方法,給出了唯物主義本體論的一種新的理論形態,極大地深化和擴展了傳統唯物主義本體論的研究。本文僅就廣譜本體論的一些主要成果,對它與唯物主義本體論的關係問題,做一初步的比較研究。

一、從物質的客觀性中引出的不變性概念

人們知道,儘管上的樸素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有表現形式上的差別,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卻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區別只在於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意識?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具體物質形態(如中國古代哲人認爲的是“金木水火土”、“元氣”,古希臘哲人認爲的是“火”、作爲原初粒子的“原子”)?還是有一定大小、延展性的物體或不可再分的原子?或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實物的總和”?抑或列寧所定義的、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又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顯然,無論哪一種唯物主義,都是以物質概念作爲自己的理論基石的。其中無庸置疑的是,列寧的物質定義是物質概念的最高理論概括,它把物質規定爲擺脫了一切具體物質形態的客觀實在。問題是,這種“客觀實在”如何精確地刻劃?如何使“物質”這個概念不僅與自然界的物質現象相協調,而且與現象相協調?例如,我們可以用客觀存在直接指稱諸如事件、人際關係、社會秩序等等,但卻不能用物質這個術語去直接指稱這些對象。究其原因,在於物質通常是個實體性的概念,而像關係、結構、系統是非實體性的概念,但後者也可以是客觀存在。爲了能夠把非實體性的對象也包括進去,當然可以直接使用客觀存在這個更基本的概念。因此,問題歸結爲什麼是客觀存在?

通常的哲學教科書把列寧的物質定義概括爲“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又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如果把其中的“物質”和“客觀實在”換一個位置,那麼,正是客觀實在或客觀存在(不計這兩個術語的細微差別)的一個很好的定義。即“客觀存在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又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任何對象”。

這樣問題的關鍵就成爲“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又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在精確的意義上是一個什麼問題?

廣譜哲學認爲,如果把意識看作是人透過觀察、控制等方式獲得的某種反映(這顯然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那麼,對同一個對象事物,“許多”人或“許多”次的反映若結果一致,就意味着該對象事物具有客觀性,或者說該事物是一個客觀存在。這裏,“許多人或許多次的反映結果一致”等價於對象事物(的客觀性)“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這個等價轉換其實是人類生活實踐經驗的,也是科學實驗結果能否被人們公認的一條規則(可重複性原則)。例如,一個科學發現或一個科學實驗結果是否是客觀的,能否被人們公認,不是單獨哪一個宣佈就算數,而是對許多人或許多次的觀察都一致的確認,這纔能有效地排除單個人的主觀性、片面性或偶然性。因此,廣譜哲學給出瞭如下的定義:

定義1(描述形式):當n充分大時,若對n個獨立的觀察者,或對n次獨立的可控觀察,對象事物具有某種不變的性質,則稱該事物是客觀事物,其中不變的性質是該事物在可控觀察下的客觀性。

這個定義已較上面的陳述要更爲準確,它用聯合觀控作用(n個人或n次)下的不變性,取代了任何實體性的概念。其中n是一個充分大的自然數,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它總是有限數。但這個定義還有幾個概念需要進一步明確,一是觀控作用表現爲什麼樣的形式,二是什麼叫聯合觀控作用,三是“不變性”是什麼意思?

從廣譜哲學上看,觀控作用是人觀察或控制對象事物的一定方式,也就是一定的反映方式,而反映過程無非是對象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廣義映像(包括直觀映像和能動映像)。因此,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