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九華山導遊詞15篇

文思屋 人氣:8.62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導遊,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華山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華山導遊詞15篇

九華山導遊詞1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上與大家見面!首先呢,請允許我代表銀龍假期旅行社感謝在座的各位朋友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援和信任!讓我有今天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同車而行,並且還能夠爲大家提供服務!我呢,姓張,是大家這次的全陪導遊,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小張雖然稱不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絕對是燦爛的對工作也是盡心盡力的這兩天如果您有什麼要求或者建議都可以跟我提出來,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的!若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的也希望大家提出來這樣可以給小張一個改正的機會!等一下我會把我的名片發給大家,當您有什麼需要或幫助的,隨時撥打小張的電話號碼,二十四小時爲您開機!

接下來請允許我隆重的爲大家介紹一下我身旁這位——我們此次行程掌舵的——方師傅,當然了你們現在只能看到他偉岸的背影了。方師傅是我們旅遊車隊一位非常優秀的司機哦!他曾手拿方向盤,腳踩剎車板在我們中國大陸上安全行使了百萬餘公里,同時我們的師傅也是旅遊界有名的三好先生,人好車技好服務態度好,開起車來一心一意,對待客人全心全意,這幾天我會和師傅共同配合協作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旅途。

俗話說的好:牽着我的手,世界任你走,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去九華山走一走!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峯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峯20多座,最高峯爲十王峯。海拔1342米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開創九華山佛教局面的是一位來自異域的僧人。唐朝時古朝鮮王子金喬覺遍訪中國名山,輾轉來到了九華山,起初住在山上的石洞裏,或者搭茅棚居住。直到他六十歲左右,山下百姓遊玩時,在山洞裏發現了這位高僧,於是羣策羣力,修建了一座寺院,請金喬覺居之。從此九華山就成爲金喬覺傳經佈道的地方,僧衆漸多,香火旺盛。唐貞元十年(794)金喬覺九十九歲這一年夏末,他突然召集徒衆告別,安然圓寂。他的徒弟依據浮屠之法,將其肉身安放在缸中,三年後開啓,仍然完好沒有腐爛,顏面如生。根據多種跡象,當地百姓認定他就是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因爲他的俗家姓金,所以人們就把他稱爲金地藏!並且修建了座寶塔安放其肉身,當地百姓把這座塔叫做肉身寶殿。從此,九華山成爲地藏菩薩道場!到1850年之前,僅化城寺一座寺廟,僧人就有三四千人之多。“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我們將會遊覽天台,百歲宮等主要景點!在九華山有兩個天台,分別是大天台和小天台。大天台,又稱天台正頂。海拔高度1325米,略低於十王峯,因爲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聖蹟”的地方,所以人們往往將天台稱爲九華山的主峯。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不到天台,等於沒來。到了天台,永遠不來。

百歲宮原名摘星庵。明朝時候來自河北的無瑕和尚在雲遊了五臺山和峨眉山以後,來到九華山修行,活到了126歲。相傳在他死後三年當地的百姓纔在山洞裏發現了他的屍體,雖然歷經三年時間,屍體卻沒有出現腐爛的跡象。衆僧十分驚奇,虔心供奉,改摘星庵爲百歲宮。明崇禎皇帝在得知這件事後,封無暇爲“應身菩薩”,將其屍體裝金,同時擴展廟宇。百歲宮從此名聲大振,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

說到這,大家心中也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爲什麼九華山的肉身菩薩這麼多?爲什麼這些肉身歷經千年而不腐?是不是經過特別的防腐處理?是不是與九華的地理環境有關?是不是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修行方法等等,肉身菩薩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問號。

在九華山,和尚圓寂後,都要將他的遺體儲存一段時期,最短的七天,最長的

三年,看能否成爲真身。據專家考證,九華山肉身菩薩的形成有兩種原因。一是九華山的獨特自然氣候所造成的,二是因爲其長年食素不沾葷腥,注重修煉持久坐禪,加上圓寂前知到大限來臨,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進,使腹腸空空,體內脂肪和水分極少,這爲死後變爲肉身奠定了基礎。但即便如此,能成爲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數。只有極少的僧尼一直儲存着肉身,這樣在3年後開缸,就是“肉身菩薩”了。形成肉身後,首先是妝漆,3年後再妝上金粉,這樣就基本上可以把屍體與外界隔離開。

好了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小張就簡單的爲大家介紹到這裏了,到了地方我們會有地接導遊來爲我們做更詳細更生動的介紹!

爲了保證咱們的旅途愉快,小張現在按旅遊的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來分別爲大家說一下我們在旅途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首先說一下吃。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既然是出來旅遊那就肯定不像在家。小張不敢保證讓大家吃好,但是絕對能吃飽哈,十人一桌,八菜一湯,米飯任你裝,茶水免費,酒水另計。還有就是腸胃不好的朋友,容易水土不服,所以飲食衛生上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要隨便吃小攤上的東西。

再說一下咱們的住。我們旅行社給大家安排的是2人一間的標準間,雖然稱不上是豪華,但絕對的乾淨舒適。大家進入房間後一定要記住以下三點:一是查,檢查房間設施是否完好無損,房間內的東西是否配備齊全。二是分,分清房間內那些是免費使用,哪些是有償使用的東西。三是防,晚上有些賓館可能會有騷擾電話,那你接聽後請掛掉,如果有人敲門一定要弄清楚是誰。

第三個就是行了。我們的行車時間2個小時左右,途徑銅陵,青陽等地!車子已經行駛子高速公路上了,希望大家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隨便的在車內走動、以免跌倒、您要有什麼事叫小張就可以了!我們現在乘坐的是空調旅遊車。,是不允許吸菸的,還有就是衛生問題,一上車小張還沒有跟大家打招呼就給每個人發了塑料袋、因爲方便大家把垃圾仍進袋子裏。出來旅遊旅遊車就相當於我們流動的一個小家了、所以大家都要注意一下車內的衛生。剛纔說了旅遊車是我們出門在外的小家,我們一定要記好自家的門牌號。皖B33266我們這次遊玩的是九華山景區、遊客比較多、停車場的車子也會比較多,所以希望大家能記住車牌號,千萬不要上錯了車!

接下來給大家講以下重中之重遊的問題。提到遊,小張要送給大家六千萬。一千萬要注意安全,二千萬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三千萬記住集合時間,四千萬要記住集合地點,五千萬要睜大您的雙眼,六千萬要記住以上五千萬。最後一個就是購了!咱們出去旅行總想帶點當地的特產回來。在九華山產茶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九華佛茶以“九華毛峯”、“地藏雀舌”和“東崖雀舌”名氣最大。九華摺扇在明代已躋身名扇之林,清代時爲朝廷的貢品,現在已有20多個品種供遊客選擇;另外還有黃精,它的藥用功效衆多,久服神清氣爽,延年益壽!此外,九華山土特產還有石耳、竹筍、筍尖、金地茶等,工藝品有竹編工藝品、瓷玉銅器等。

至於佛物,也是來此佛國很好的紀念品。佛物有香袋、佛碗、佛珠、木魚、經書、佛教音樂帶等。旅遊旅遊,以遊爲主,購爲輔!在這裏小張送大家四個字理性消費。請不要與當地的小攤小販有過多的糾纏,以免給旅途帶來不愉快!

現在呢,小張我給大家分發一下我們旅行社送給大家的旅遊紀念品,旅行帽以及笑臉徽章!它們也是有特別的意思的,就是希望大家戴戴平安笑口常開!

我們現在大概還有2個多小時纔可以到達,爲了不讓旅途覺得枯燥無味而漫長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點小遊戲吧。

x

大家好!旅途勞頓一路辛苦,首先歡迎各位來到靈山佛地九華山觀光禮佛,我叫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是安徽旅行社的一名導遊,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機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願九華山所供俸的大願地藏王菩薩保佑各位閤家安康萬事如意有求必應!我小王能夠在茫茫十多億人海中與各位相逢這是一種緣份,以九華山的說法這是佛緣,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段緣份,會盡心盡力的爲各位服務,如果各位有什麼問題儘管向我提出來,我將在我的權利範圍之內盡我最大的努力爲各位解決,讓各位在九華山玩的開心,遊的放心,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預祝我們有一次安全、順利、滿意、愉快的九華之旅。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佛教文化和綺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首批國家級重點名勝區之一。在2004年時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旅遊示範點。它與清涼佛國五臺山、光明佛國峨眉山、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北臨長江、南望黃山、東靠太平湖、西接池洲市,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山上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九華山峯氣勢雄偉,宋王安石讚譽“楚越千萬山,雄越此山兼”,九華山古名陵陽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蠻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寶年間(736-756年),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先後在《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和《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兩詩中,寫出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詩中他把九子山的九太主峯,比作盛開的蓮華。因古漢語中“花”通“華”。於是在天寶十三年(752年),九子山更名爲九華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華山靈秀的自然景觀瑰麗,境內奇峯峭石、飛瀑流泉、竹海松濤,清幽秀麗,漂渺奇異,春日,滿山芬芳、百鳥合鳴;夏日,佳木繁蔭,穀風清涼;秋日,風霜高潔,別有情趣;冬日,瓊樓玉宇,超然空靈,給人以“四時之景,而了亦無窮”的感覺。

九華山不僅以奇峯峭石、飛瀑流泉清幽秀麗的自然美景而聞名。更是以“地藏菩薩道場”而著稱於世,然而最早在九華山進行的宗教活動並不是佛教,而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早在西漢元時五年(前11-前105年)九華山就有道場建立,並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裏的“三十九福地”。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國(今印度)僧人杯渡錫九華初建茅廬,到了唐開元年間(719年)新羅國[今韓國]僧人金喬覺,於24歲渡海來唐,他雲遊了許多名山大川,到過南京的寶華山、貴池齊山等,最後他來到九華山,見九華山秀麗、清幽便決定留在山中求法修道。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了75年,於唐貞元十年[794年]農曆7月30圓寂,壽止99歲,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將金喬覺蓋缸三年,三年後開缸發現他遺體綿軟,臉面如生,骨節轉動有如金鎖般響聲。各種跡象與佛經上所說的地藏菩薩極爲吻合,衆僧認爲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的轉世,因金喬覺俗家姓金,佛教徒們便尊他爲“金地藏”,其肉身在九華山神光嶺上的肉身寶殿裏供奉,後經歷代君工的推崇香火逐漸興旺起來,到了明、清兩代更是鼎盛,當時全山有寺院達300多座,僧尼達5000餘人,香火之盛甲天下,素有“東南第一山”“蓮華佛國”等美譽。

期間由於政局動亂,在極左思想總衝擊下,有的寺院被拆毀,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佔用,在“破四舊,立四新”的浪潮中,不少僧尼被迫還俗和外流,自1984年後,中央落實宗教政策之後,祗園寺恢復了叢林,提倡信仰自由,僧人當家作主,調動僧尼“自己管自己”的積極性,推動弘法利生事業。目前九華山現存寺院99座,其中96座寺院爲全國重點寺院,分別是:化城寺、祗園寺、甘露寺、百歲宮、肉身殿、上禪堂、旗檀林、天台寺、慧居寺,僧尼達到千餘人。九華山寺院建築風格獨特,九華山屬花崗岩山地地貌,地形的複雜,建築用地狹窄,因受地理氣候環境因素的制約,山上寺院的建築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因地制宜,佈局靈活,以懸崖峭壁,巨巖山洞或自然起伏的臺地山坡爲基礎,巧妙地運用不同規則的地形,精心構築富於空間變化,層次分明,外觀峻險古樸,內部則曲折迷離,多數寺院於民居相連,遊人很難分辨,體現了僧俗共修,古人曾讚道“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

九華山以他獨有的佛教文化著稱於世,除其供奉的地藏菩薩確有其人外,不腐肉身更使九華山名聲大振,從唐至今,先後共出現了十五尊真身,不幸被毀九尊,現今儲存6尊無瑕、大興、慈明、仁義、明淨等真身,有僧有尼,數量之多實爲罕見,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氣候溫和土地溼潤,爲什麼這此僧人圓寂後遺體不腐呢?目前尚無科學診斷有待於後人揭開神祕的面紗。

九華山物華天寶,特產豐富,有香菇、木耳、石雞、九華毛峯、黃精,其中九華毛峯又名“地藏茶”,屬高山雲霧茶,細如雀後,形如佛手,湯色黃綠清亮,香氣持久,相傳由金喬覺當年從家鄉新羅(今韓國)攜來茶種,種在神光嶺上,長年雲霧滋潤,茶葉殊佳,是九華山最古老的佛茶,1915年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如今九華山茶廠採製的各種名優綠茶,因其價廉物美而供不應求。“黃精”是一種中草藥,吸取黃土之精華,一年長一節,十年一尺,實爲罕見,據《本草綱目》記載,黃精又名雞頭參,太陽草,主要有補血補腎、治高血壓及排毒養顏,據考證九華山的真身菩薩生前常以採黃精充飢,苦心修行,唐代杜甫詩曰:“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融。”可謂是“北有長北山人蔘,南有九華黃精”,是贈送親友之佳品。

各位!快到九華街之前,我把一些注意事項對大家說一下,由於九華山地處皖南山區,各方面條件有限,賓館的硬件設施還未達到標準(如冬天凍水,夏天停水,旺季房間緊張等),但是酒店的服務衛生請大家放心,多數酒店都依山勢而建,山上長年雲霧籠罩,一年之中有一百八十天是雨水天氣,房間內相對來說潮氣比較大,請各位多多諒解了。請在旅途中牢記,1、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安全第一;2、進入猴羣區不要逗玩猴子,以免被猴子襲擊。進寺院時請注意:1、寺院的門檻不能踩,也不能坐在上面;2、法器和佛像不能隨意摸,殿內禁止攝影拍照和大聲喧譁;在敬香時,隨時留意香火,注意防火;如果您在我們安排的行程外自由活動的話,請您記好下榻酒店的名稱和方位,貴重物品保管好。好啦!現在我們已到了下榻的酒店了,請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進房,半小時後在大廳集合,午餐後正式開始我們的九華之旅,最後預祝各位九華之行圓滿開心!!!

九華山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導遊王兵,歡迎大家來到有着蓮花佛國之稱的九華山旅遊。我身邊是司機李師傅。大家在九華山遇到我,我一定會讓大家玩的開心,遊得盡興。最後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它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的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我們的九華山之前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有九座所以叫做九子山。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此,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來到這佛教聖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神氣,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我將逐一的爲大家介紹。

選在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橫額上還刻着“九華聖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御書呢!過了石門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祗園寺的大殿。祗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叢林寺院。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呢是爲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看這是做什麼用的啊?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來那我就公佈謎底啦,這個呢是我們祗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

好,我們就走進這座古寺。過了山門就是天王殿,殿中央前面供的是笑口常開,袒胸露乳的彌勒佛。他的背後是韋馱菩薩。天王殿的左右分別是四大護國天王。好的,各位朋友,請跟隨小王,我們繼續往裏走。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大雄寶殿了,你們看,左爲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中間的是佛祖釋迦摩尼。右邊爲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後牆的兩邊是文殊和普賢菩薩坐像,兩側還有十八羅漢,大殿背牆還有一組高20米。寬7米的巨型海島塑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及善財童女等大小近百尊塑像。好的,後面的朋友請跟上隊伍,咱們前往另一個地點。

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化城寺,化城寺位於化城盆地中心而得名,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各位向我手指的地方看,在我們不遠的池前廣場中有一座石條壘成的塔基,那就是娘娘塔。據說金地藏的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之後,不遠萬里跋涉尋兒迴歸。由於一路風霜雨露,眼睛快要失明瞭,金地藏就用廣場邊上一口井裏的泉水給母親洗眼。終於感動了上天,治好了母親的眼睛。金地藏更用心伺候母親,並向她細說姻緣,終於被感悟,留山助兒護佛。後人在廣場上建此塔紀念她。

沿着這條小巷右轉轉去,我們就來到九華山的象徵—肉身寶殿。九華山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按常規推理常人一旦去世,肉軀很難儲存,但奇怪的是,在九華山屢屢發現圓寂後的和尚和尼姑肉身不腐,肉身寶殿中安藏着金地藏肉身,俗稱肉身塔,又名“地藏墳”。肉身寶殿綠茵縈繞,環境優美,遊人衆多,香火旺盛,每逢地藏法會,這裏更是人山人海。

好了,今天的的遊覽就即將接近尾聲了,感謝大家這一路上的合作與支援,途中照顧不周的地方還請大家包涵。九華山水看不夠,佛需看緣在重遊,期待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一路順風。

九華山導遊詞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我叫王萍,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過此地,先後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華山因此而得名,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九華山宗教活動歷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華山發展,佛教更加興盛。在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最後選在我們的九華山修行。夜間露宿在山上的山洞裏,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

最後在他99歲的時候圓寂。佛教界認爲他生前苦修,圓寂後與佛經裏所記載的地藏菩薩相合,尊爲地藏菩薩應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姓金,因此又稱爲金地藏。九華山也就自此被闢爲地藏菩薩的道場。唐代後,九華山佛教聲明漸著,經過歷朝歷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經有150多座了,祇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四大叢林,香火之盛甲天下。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面就是祇園寺的大殿。祇園寺是國家重點寺院,規模是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最大的了,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餘座單體建築組成,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啊,歪置山門是頗有講究的,一來是爲了辟邪,二來是門向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寶殿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廟的前院牆上有一條石刻,上面“泰山石敢當”5個大字十分醒目,大家來猜猜這是做什麼用的?其實這個是祇園寺獨有的,是用來辟邪鎮妖的。

進入山門,就是靈官殿,進門登殿,只見神龕裏站立着的卻是赤面紅須、雙目圓睜、高舉鐵鞭的王靈官。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怎麼到此護起佛法了呢?原來傳說佛教的護法韋馱犯了“殺生”的錯誤,被地藏菩薩“解聘”,讓王靈官頂了班,這反映了佛道“合作”的天王殿意思,在全國恐怕是僅此一處了。

從靈官殿過一小庭院,有一座亭閣式的方形重檐殿堂,歇山頂,內供四大天王像,稱天王殿。中間龕內端坐着“笑口常開,大肚包容”的彌勒佛。“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行”,是他的兩句偈語。兩側爲四座天王塑像。

靈官殿和天王殿在同一臺基上,而再高一層的臺基上則築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正面立着高約12米的三世佛,座下是碧綠蓮花座,下有須彌座(又叫金剛臺),雕刻精細。供桌正面橫刻着“唐僧取經”故事的大面浮雕。佛像前,爲主持法會的和尚禮佛跑拜處。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佛經有”指地化城”之說。化城寺位於九華山化城峯西南,化城盆地中心,因此得名化城寺。化城寺歷史悠久,它修建於晉代,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古寺歷經興廢,在歲月長河中依然聳立。現存四進民居式殿宇,前三進爲清代建築:一進靈官殿,二進天王殿,三進大雄寶殿。二、三進之間有一巨大四落水天井,意爲”四水歸明堂”。大雄寶殿全木窗門,門楣上刻有冰紋窗櫺。頂中大藻井”九龍盤珠”浮雕爲藝術珍品。四進藏經樓爲九華山惟一明代建築,近期按原貌修復。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儲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前有放生池,月牙形,據傳是金地藏率衆徒修建化城寺時開挖的,既爲寺院防火,又爲僧侶和香客放生之用。池前是平整、開闊的化城廣場,廣場中有一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是紀念金地藏母親的。

據傳金地藏母親得知金地藏卓錫九華後,萬里跋涉來山尋兒迴歸,長時間思兒心切,加之一路風霜,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廣場邊一口井中泉水爲母洗眼,治好了母親眼疾,此井後人稱”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親,並向她細說佛教因緣,母被感悟,終於留山助兒護佛,後人在廣場建塔紀念,稱”娘娘塔”。但是,九華山也有人稱”娘娘塔”是紀念金地藏出家前的妻子的。不論是母親還是妻子,”娘娘塔”的傳說都是美麗的。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援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導遊詞4

大家好!旅途勞頓一路辛苦,首先歡迎各位來到靈山佛地九華山觀光禮佛,我姓萬,是九華山太白旅行社的一名導遊,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及其本人和司機向各位致以最真誠的問候,願九華山所供俸的大願地藏王菩薩保佑各位閤家安康萬事如意有求必應!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九華山的肉身寶殿,說到九華山的肉身寶殿,不能不提一個人。這個人叫金喬覺,是一個外國人,他來自古新羅,也就是今天的`朝鮮半島東南部。據史料記載,金喬覺是新羅國的一個王子, 24 歲時削髮爲僧,並從新羅國航海來到中國。他遍遊中國的名山大川,最後落腳九華山,結廬修行。並遵照地藏菩薩的誓願:“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在九華山修行期間,金喬覺降伏猛獸,採集藥草,一邊爲山上百姓治病,一邊傳經佈道,廣施佛法,深得廣大民衆的愛戴。金喬覺漸漸聲名遠播,收了不少弟子。連當地的地方官也上山來聽取佛法,並把他的事蹟奏明瞭朝廷。

於是,追隨金喬覺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山高林密土地少,糧食不能維持山上衆僧的生計,他們不得不食用觀音土。因爲長期營養不良,當時的人們把金喬覺稱爲“ 枯槁僧” ,稱其徒衆爲“ 枯槁衆” 。但越是艱難困苦,金喬覺越是信念堅定,更加贏得衆人的敬重,連新羅國僧衆,也相繼渡海前來跟隨 。金喬覺九十九歲圓寂後,屍體歷經三年都沒有腐爛,面容跟生前一模一樣,這些超自然的現象正和佛經上記載的地藏王菩薩相似。正好金喬覺法名金地藏,於是,佛門確認他爲地藏王菩薩轉世,人們修建塔墓供奉,頂禮膜拜。自此,九華山便聲名遠播,成了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現在我來爲您解釋一下這“肉身寶殿”所供奉的“肉身”的含義。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佛門所謂的“ 肉身” 是指高僧圓寂後, 其身體雖經久遠的年代, 卻沒有腐朽潰爛,保持着原形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纔可以形成肉身。肉身不同於埃及的“ 木乃伊” 。在古埃及,殯葬儀式很簡單,只需在沙漠上挖個淺坑掩埋,由於沙漠氣候乾燥,遺體接觸到熱沙很快脫水,細菌被殺死,自然作用形成木乃伊。後來的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後,將內臟、大腦等組織取出,然後把屍體用藥物處理儲存。 在中國新疆等地也曾經出土過木乃伊。 而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山中四季溼潤,氣候潮溼,不存在產生“ 木乃伊” 的自然條件,肉身也未經過任何藥物處理。這種奇特的肉身現象,至今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

肉身寶殿內和它的文物展覽室中,藏有許多珍貴文物,有的還爲皇室贈品,非常難得,堪稱一座佛教文物寶庫。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這一天,是九華山傳統的廟會,全國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這裏舉行佛事活動,並聚集在肉身塔周圍爲地藏王守夜;附近城鄉居民也紛紛上山進行民間文化娛樂活動。遊客、香客成千上萬,經聲佛號晝夜不歇,香菸繚繞,鼓樂陣陣,呈現一派盛典景象。

九華山導遊詞5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遊!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遊區的主要景區,這裏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並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並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山峯秀麗,高出雲層的山峯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是九華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築。橫額上鐫刻着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化城寺依地形漸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儲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遊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援與配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繼續爲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導遊詞6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爲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鬆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聽說,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的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說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爲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爲弓箭,守衛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個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九華山導遊詞7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九華山參加遊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遊,陪同各位領略九華山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儲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

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

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 XX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

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 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 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各位朋友,今天的九華山遊覽即將結束了,歡迎您及您的朋友再來平武遊覽。祝願大家生活愉快。

九華山導遊詞8

helle,親愛的遊客們,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我叫齊天大聖、美猴王、小蜜蜂。嘿嘿!開個玩笑,你們直接叫我孫導遊就可以了。今天我給你們介紹一下九華山的秀麗風景。

今天,我們遊覽九華山的最高峯——天台。這座山可是很高的哦。好了,開始爬山吧,看誰先登上峯頂。好了,遊客們,經過我們的奮力拼搏終於登上了這座山的最高峯。大家請向左看,如果你認真觀看就會發現它十分像一隻大鵬鳥。它的頭是朝向山上的這座廟,很像是在聽廟裏的和尚唸經,所以人們把這處景點叫大鵬聽經。請向右看,那是蠟燭峯,因爲它的形狀很像蠟燭,因此,人們就給它起了這個惟妙惟肖的名字。上面那座廟裏有地藏王菩薩留下的足跡,比我們普通人的腳印大幾倍呢。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遊客們下山嘍。好了,遊客們,我們的九華山之遊就到這。還有很多美景,你們都沒來得及看,下回再來彌補吧。如果你對我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最後,我祝大家萬事如意。謝謝。

九華山導遊詞9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後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裏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佈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餘座,僧衆四五千人。現在儲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遊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纔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爲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爲“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爲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裏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是令人神往的蓮花佛國。它以燦爛的佛教文化和奇麗的自然景觀爲特色,是遊覽、觀賞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新姿煥發,活力再現,現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九華山坐落在池州市東南境,她是池州旅遊業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驕傲,是安徽”兩山一湖”風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爲使名山披錦繡,更快地躋身於國際旅遊先進行列,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指導、組織有關部門編寫了這本九華山導遊詞。

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同志,尤其是幾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筆耕,在很短時間就完成了編撰任務。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這本書資訊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以模擬導遊撰文,準確、鮮明、生動,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爐,頗適合導遊人員學習和使用,也可供廣大遊客閱讀和欣賞。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你帶進九華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熱愛九華山。我衷心祝賀此書的出版,並樂之爲序。

“九華天下神”,這是當代詩人嚴陣今年7月重遊九華山時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神祕的肉身現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異彩紛呈,獨具魅力。

導遊詞與名山勝景,猶如畫龍的點睛之筆,面對九華山這樣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導遊詞可以幫助你傾聽它歷史的迴音,追尋它文化的源流,聆聽它美妙的傳說;可以引領你尋訪名士的蹤跡,體味佛門的幽深,感受肉身的傳奇。總之,,好的導遊詞就像視窗和橋樑,透過它,可以增強你的遊興,引導你走進九華山去觀光、探勝。

然而,長期以來,九華山的導遊詞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有時關於同一個景點的介紹出現幾種不同的“版本”,弄得遊人、香客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對九華山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隨意“發揮”,以訛傳誤,以致於影響了九華山的形象。爲正本清源,兩年前,在我上九華山工作之初,省旅遊局高蔚青局長囑我組織編寫一本規範化的導遊詞。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同志,特別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辭辛勞,筆耕不筆耕不輟,終於使《九華山導遊詞》得以問世。在此,我謹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九華山導遊詞》約14萬字,旁徵博引,史料翔實,既闡幽發微,又淺顯易懂,同時模擬導遊,琅琅上口,引人入勝,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一篇創新之作。相信此書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蕪存菁,將會推動九華山導遊講解的統一和規範,爲九華山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發揮作用。

九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導遊詞所能概括的,有待於世人共同發掘整理。組織編寫導遊詞,是我們在景區文化建設上的一次嘗試,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教。

朋友們:我是九華山(某某)旅行社的導遊,熱忱歡迎各位來安徽九華山旅遊觀光。

九華山導遊詞10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來參加此次九華山的旅行。我是中國太和旅行社的導遊員李強,大家叫我小李就好了!今天大家的到來讓我感到非常的喜悅,同時呢,也希望我的服務能可以讓大家感到滿意。站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這次旅遊活動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有十幾年的駕齡。駕駛技術非常的嫺熟。大家可以把兩顆心交給我們,把放心交給我們的王師傅,把開心交給我,讓我們一起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團友,我們的旅遊車正行駛在進山的佛光大道上。由於此地到九華街還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在這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九華山主要位於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安徽兩山一湖的北部的重要景區。風景區的面積120平方千米。九華山保護範圍內174平方千米,現爲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文明的旅遊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譽爲國際性的佛教道場。

安徽九華山風景秀麗南朝時因此山高出雲表,且其數有九,人們稱之爲九子山,唐代大詩人李白瀏覽九華山,觀九峯出蓮花,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九華山爲花崗岩名山。其主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是九華山幾景十分美麗的地方。

安徽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這一,與海天佛國普陀山,光明佛國峨嵋山,青蓮佛國五臺山一起稱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公元7世紀新羅國王子航海東來,訪遍名山最後選擇了九華山,苦修數十載,其死後,肉身不腐,“靈蹟事現”人們認爲金喬覺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九華山從此被認爲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地藏王也從此被稱爲金地藏。

好的,現在呢,我們的旅遊車已經到達了九華街的入口處,請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進入景區。

各位遊客,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高9米,跨高8.5米的九華聖境門坊,大家知道橫額上“九華聖境”四字是誰題寫的嗎?不錯,這是康熙皇帝御書的。穿過門坊,是不是有一種進入聖地的非凡之感呢?

朋友們,現在呢,我們來到的就是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寺廟--祗園寺。祗園寺現爲國家重點寺院、九華山唯一的子孫叢林寺院,是典型的組合式建築。它的山門偏離了大殿中軸線,這外置的山門可不是建造時的大意,而是有講究的。據說呀,這樣一是爲了避邪;二是門向要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並且,在祗園寺前院牆上還有一條時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十分醒目,據說也是爲了避邪鎮妖,這也是祗園寺獨有的。 祗園寺法相莊嚴、完整,是全閃之最。寺中供有大肚彌勒、四大天王、韋陀菩薩、十八羅漢等尊像。其中最爲莊嚴的要屬大雄寶殿中供奉的12米高的藥師佛、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三尊大幅。寺內佛、菩薩、羅漢塑像排列規範,工藝精湛,形象逼真。

祗園寺始建於明代,規模居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九華山佛教協會在此多次舉辦大型傳戒、講經法會和祈禱和平、息災法會,現每年舉行水路法會和舉辦焰口等佛事活動千餘臺,爲全山佛事活動中心之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開山始寺,現爲全國重點寺廟,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闢爲歷史文物館。展覽內容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蹟;第二部分展出珍貴歷史文物。部分經書可謂是鎮寺之寶。

寺前有放生池,據傳是金地藏率衆徒弟修建化城寺時挖的。池前是化城廣場,廣場上建有紀念金地藏母親的娘娘塔。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就是上禪堂。上禪堂位於神光嶺南的半山腰,爲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上禪堂有三最:香火最平、風景最佳、寺院最麗。電視劇《西遊記》曾在此拍攝。

遊覽過了上禪寺,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家最好奇的肉身寶殿。肉身寶殿又名“地藏墳”,始建於唐貞觀元年,原來是一座三層石塔,安葬的是金地藏肉身,所以俗稱肉身塔。因爲塔基之地曾現金光,後人便將此地取名爲神光嶺。肉身寶殿的特色可以概括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大家請跟着我進入大殿,請看那邊的橫額上寫的十六個金字,“衆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爲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薩誓願。其實,地藏菩薩本來可以成佛的,但是他願意到六道輪迴中最苦難的地獄去廣度衆生,地獄一日不空,他就一日不成佛。在未來佛彌勒佛出生之前承擔普度衆生的重任。肉身寶殿是九華山的象徵。每逢地藏法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大家注意了,馬上我們將要乘坐纜車前往百歲宮,請各位注意安全,有序排隊。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百歲宮。百歲宮又名百歲庵,現爲國家重點寺廟,供奉海玉和尚肉身。建築上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形成了五層走馬通道。寺與周圍峯、石、洞融爲一體,殿宇與山體有機結合,巧奪天工。百歲宮建築是九華山古寺建築的代表,深受中外遊人好評。各位遊客,今天的九華街景區的遊覽活動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援與配合,有服務不周到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九華山導遊詞11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遊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這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遊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這就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這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就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着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裏。

九華山導遊詞12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遊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後,對其讚歎不已,認爲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峯秀,佛寺衆多。

遊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裏,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裏住宿,並以此爲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餘,重約20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迴盪,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導遊詞13

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導遊小雨,很高興我們相聚在這裏,希望我們一起度過一次美好的旅遊。簡單介紹一下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山峯,是佛教的聖地,所以人們爲了保平安,都會來九華山拜一拜佛,並遊覽九華山的壯麗的景色。

從九華山的山腳想上看去雲霧繚繞,各種奇鬆怪石,是不是美麗極了呢。現在我們坐車去山頂,在山頂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一棵是公樹,一棵是母樹。據說,這兩棵古樹還是“詩仙”李白栽下的呢!現在我們呢再去九華山最古老的寶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門前有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大家這是爲什麼嗎?因爲呀,寶殿正門口對着一座像爬山虎的山峯,一位風水大師說這是凶兆,所以讓小和尚們在寶殿前建了一個半圓形的放生池爲弓,並與旁邊的石象打齊爲弓箭,守衛寶殿。大家可以在寶殿內拜一番,裏面的地藏菩薩慈眉目善,看上去跟真的一樣。

現在我們來到了九華山最有名的景點——天台。站在天台上仰望,天台上雲霧繚繞,山徑連綿起伏,像一條綵帶從白雲間飄落下來。大家可以看見上山的遊客像一個個小白點,散落在綵帶上。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下山了,以後有機會的可以再來,有緣的話小雨再給大家當導遊。

九華山導遊詞14

九華山 ,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爲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爲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爲雄偉。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爲“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爲東道主,於此臥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爲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峯,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峯最雄偉,羣山衆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蹟,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遊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爲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蹟衆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範圍內,奇峯疊起,怪石嶙峋,涌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雲霧現奇鬆。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衆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於九華山各峯之間,逶迤秀麗,閃現於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爲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九華山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其次爲七賢峯(1337米)、天台峯(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峯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幹。險峯多峭壁怪石,天台峯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險峯多峭壁怪石,天台峯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峯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峯西有“木魚石”,鉢盂峯有“石佛”,中蓮花峯有“羅漢曬肛皮”,南蠟燭峯有“猴子拜觀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又有幽深巖洞,堆雲洞、地藏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爲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巖瀑布、蓮峯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臺錦簇、獅子峯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鬆等名勝。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裏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使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 ,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爲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峯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爲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座標爲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以峯爲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峯,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峯最爲雄偉。十王峯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峯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鬆等。山間古剎林立,香菸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爲“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爲東道主,於此臥雲鬆。”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爲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峯,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峯最雄偉,羣山衆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蹟,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菸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爲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遊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爲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蹟衆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範圍內,奇峯疊起,怪石嶙峋,涌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雲霧現奇鬆。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衆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於九華山各峯之間,逶迤秀麗,閃現於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爲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九華山最高峯十王峯,海拔1342米,其次爲七賢峯(1337米)、天台峯(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峯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幹。險峯多峭壁怪石,天台峯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險峯多峭壁怪石,天台峯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峯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峯西有“木魚石”,鉢盂峯有“石佛”,中蓮花峯有“羅漢曬肛皮”,南蠟燭峯有“猴子拜觀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又有幽深巖洞,堆雲洞、地藏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爲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巖瀑布、蓮峯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臺錦簇、獅子峯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鬆等名勝。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峯是九華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裏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羣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使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峯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爲“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導遊詞15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我是安徽旅行社導遊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坐在旁邊的是司機吳師傅,他有着多年的駕駛經驗,坐他的車大家可以儘管放心。接下來的幾天就有我們爲大家服務。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帶去最好的服務,希望大家有一個開開心心的九華山之旅 ,現在呢我先想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境內,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它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其中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我們九華山呢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原來叫九子山,因爲九華山大大小小有99座山峯,有九座山峯特別突出,所以稱爲九子山,後來呢詩仙李白來九華山遊玩,看到層巒疊翠的山峯,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後來人們就將九子山改名爲九華山。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王說着說着咱們已經到了,現在我們準備下車,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不要將自己的貴重物品落在車上了,等一下我們吳師傅會替我們關好車門窗,還要請大家記住我們大巴的車牌號、顏色及停車地點。

來了這佛教聖地,當然要感受一下佛的仙氣,那麼,今天我們就先從這寺院最多的九華街景區開始吧,進入九華街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門坊。他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九米,大家請擡頭看下,橫額上刻着“九華聖境”四個大字,這可是康熙皇帝手筆哦!過了門坊,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於乾隆年間,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古橋,我們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大家看,過了橋正對着我們的就是祗園寺了。他是國家重點寺院,是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規模在九華山四大叢林裏是最大的。它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講堂和藏經樓等十多座單體建築組成。各位遊客請注意看下這山門,大家有沒有發現它偏離了大殿的中軸線?大家知道爲什麼嗎?因爲啊!歪置山門可是有講究的,一來是爲了避邪,二來是門朝着開山祖寺化城寺。在進入寺廟之前,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走進寺廟的時候要一腳跨過門檻,寺廟的門檻是佛祖的肩膀,大家一定不要踩下去,二是不要在裏面大聲喧譁或是將紅塵的笑話帶入寺廟中,三是請大家不要隨意觸碰僧人的法器。

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走進祗園寺去領略它獨有的魅力吧!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天王殿,大殿的兩邊,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

好的,各位遊客朋友請跟緊小王,注意腳下,由天王殿向外走,就來到了大雄寶殿。這裏供奉着三尊身高12米的大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兩邊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而大殿兩邊上,想必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對!供置着的就是十八羅漢塑像。大家再隨我往後走,大殿後側呢,供奉着的是文殊、普賢菩薩坐像。 這幅“海島觀音”大型立體浮雕,是雕在釋迦牟尼佛像背後的,這是一幅濃縮中國佛教諸佛菩薩的全圖。

好的,後面的朋友請跟上,緊隨我們的隊伍,出了祗園寺,我們就來到了化城寺,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我們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時間參觀遊覽,半小時候我們原地集合!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我們這次的九華山之旅也要畫上圓滿的句號,小王心中萬分不捨!謝謝你們一路來的支援與配合,小王在最後祝大家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事事順心,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