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國慶節的黑板報內容

文思屋 人氣:2.4W

國慶節是我國重大節日之一,那麼國慶節的黑板報添加哪些內容合適。

國慶節的黑板報內容

國慶節【介紹】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爲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爲“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爲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裏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爲,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主席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爲國慶日。”毛主席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爲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爲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爲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爲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近代國家的這種慶典就是對外顯示力量,因爲它們大多是在爭取獨立,政治革命,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中誕生的,需要透過這種力量的顯示,以增強國民信心。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爲國慶慶典的主要內容。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爲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者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爲國歌。毛主席、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援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爲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鐘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爲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爲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XX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菸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爲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透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透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