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工資待遇>

對2016取消農業戶口的看法

文思屋 人氣:2.99W

大家對取消農業戶口的看法是什麼?背後隱藏着什麼樣的意義?下面小編爲你詳細的介紹。

對2016取消農業戶口的看法

據報道,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30個省份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網民認爲,取消農業戶口,必須重視城鎮化背後的多元訴求,要破除阻礙農村人口落戶的制度性因素,加速推進“農”和“非農”背後附着的權利和福利的真正平等化。

 打消農民後顧之憂

某門戶網站的一份調查顯示,在2萬多名參與者中,逾半數網民表示支援取消農業戶口,認爲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還有近四分之一的網民表示“有一定憂慮”。

不少網民指出,取消農業戶口,必須打消農民對於生存和生活的種種顧慮。“農村人擔心的是一旦農轉非,就沒有土地了!”網民“意晶星”說。

網民“新農寶”表示,《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尊重城鄉居民自主定居意願,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得采取強迫做法辦理落戶。可以看出,意見沒有明確限制農民必須去城裏生活,改完戶籍之後,農民也可以去鄉下生活,沒有任何一條規定說必須在城市裏生活。其實取消農業戶口,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實質性進展,農民都知道城裏的配套設施比農村要好得多,取消農業戶口就是要打破這種城鄉的不平等待遇,這是好事。

有網民指出,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應採取妥善措施打消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同時充分尊重農民自主定居的權利,不能讓農業轉移人口“被落戶”、“被上樓”。

 英媒:北京取消農業和非農戶口區分 將力降人口密度

英媒稱,北京市發佈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並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據路透社9月20日報道, 刊登在北京市政府網的實施意見稱,按照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要求,嚴守人口總量紅線,着力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積極推動“人隨功能走、人隨產業走”,不斷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

意見稱,改進現行落戶政策,進一步完善各類落戶渠道的統籌機制;實施積分落戶制度,合理引導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戶預期和選擇。

進一步完善戶籍管理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施居住證制度,加快建設實有人口和常住人口動態監測平臺,穩步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

國務院2014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以居住證爲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擴大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的範圍。目前中國已有多個城市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