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考研>

教育學考研真題答案及解析

文思屋 人氣:6.64K

辨析題:每題15分。

教育學考研真題答案及解析

46.理想的師生關係以學生爲中心。

錯誤。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係隨着主體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內容、方式的不同和環境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是主導主體的關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係;在社會道德和心理層面是相互影響的關係。在師生關係的討論中,常見的兩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無論哪一種,都各有其優缺點。理想的師生關係應該尊師愛生,相互配合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親密的師生關係;應該是共享共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想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師生關係,教師應該努力:(1)瞭解和研究學生;(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3)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於與學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

點評:題幹誤將學生中心的理想關係理解爲理想的師生關係,是錯誤的。

47.馬卡連柯倡導的集體教育即集體主義教育。

錯誤。

馬卡連柯認爲集體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在集體中、透過集體、爲了集體”。集體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勞動和鬥爭的前提下,把人們團結起來的社會有機體。集體主義教育的原則:(1)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原則。(2)平行教育影響原則。他說:“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結集體的一種影響。相反地,每當我們涉及集體的時候,同時也應當成爲對於組成集體的每一個個人的教育。”因此,馬卡連柯所謂的集體教育並不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過程中所提倡的“集體主義教育”。

48.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透過反覆練習達到“孰能生巧”即可。

錯誤。

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透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具體有三個特點:第一,動作對象的觀念性;第二,動作執行的內潛性。第三,動作結構的減縮性(不用像動作技能那樣一一出現,內部語言是可以合併、省略和簡化的)。

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根據有關研究並結合教學實際,將加里培林的五個階段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說,

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瞭解這種實踐模式,瞭解動作結構,各動作成分及其順序等。該階段學員主要是在頭腦中形成程序性知識。透過原型定向,學員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活動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該階段,活動方式是物質化的,即以外部語言、外顯的動作,按照活動模式一步步展開執行)。(3)原型內化(在該階段,學員擺脫了實踐模式,但已經將實踐模式內化爲一種熟練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表現在外顯的言語活動明顯減少。學員最初面臨一個新任務時,始終複述任務規則,但隨着練習的不斷進行,法則複述消失,這是內化的一個標誌)。該題目認爲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透過反覆練習達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內化階段,認爲只要有外部的練習可以獲得的觀點是不對的。(暑期強化班講義P200頁)

簡答題:每題15分。

49.簡要解釋舉例說明教育的負向功能。

答: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決定的、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將教育功能分爲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這一分類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於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據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對教育功能所作的分類。正向功能是“貢獻性”功能,負向功能是“損害性”功能。例如,法西斯時期的教育對於社會具有更大的破壞功能。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產生負向功能:教育的盲目發展可能培養出過多的大學畢業生,而國際經濟發展的現實又不能給他們提供相應和足夠的崗位,致使這些畢業生無法就業,或無相應的崗位就業,慢慢就會造成社會的壓力,成爲影響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產生教育的負向功能。(衝刺講義P5.)

50.17-18世紀德國的新大學運動。

答:17到18紀的德國,國家影響的加強,實科教育風氣的增長,特別是科學發現和發明的出現,一羣科學家、思想家新思想的傳播等,使現代理念的大學首先出現在德國。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學,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學。在這些背景下,發展新大學的運動,具有如下特點:(1)積極吸收最新的哲學和科學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條,爲此大膽選用崇尚理性、善於思考和具有冒險精神的學者任教,奠定了大學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學的基礎。(2)提倡“教自由”和“學自由”。(3)首開民族語(德語)講課的風氣,重視現代外國語。(4)注重科學研究,設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各種研究所(5)上課採用討論、實驗觀察等新的教學方法,即使對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拋棄了背誦、模仿等做法。

德國的新大學運動爲後來的柏林大學、德國大學的成立都奠定了思想基礎,積累了實踐經驗

51.杜威的.教育目的論。

答: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對外在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過程內的目的,即把生長作爲教育的目的,體現了杜威尊重兒童的觀念。同時杜威也強調教育的社會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爲了民主的,教育也應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認爲,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學校是社會進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強化班講義P174.)

52.資源管理學習策略極其類別。

答: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於學生適應環境並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學習時間管理。(2)學習環境的設定。(3)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4)學習工具的利用以及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等。(衝刺班講義P98.)

也可以寫成:(1)時間管理策略;(2)努力管理策略;(3)學業求助管理策略。

53.教育觀察研究的實施程序包括哪幾個方面。

答:(1)界定研究問題,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2)編制觀察提綱(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即觀察什麼和怎麼觀察),進入觀察情境;(3)實施觀察,收集記錄觀察內容;(4)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衝刺班講義P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