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日誌>

反思日誌怎麼寫

文思屋 人氣:2.2W

反思日誌怎麼寫?下面的是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反思日誌怎麼寫

反思日誌(1)

在興奮期待中,走進七彩大學;在不知不覺中,腦中還清晰的記着剛進入大學的情景,卻已走完了大一一學期,感覺經歷的還不夠多。此刻,回頭看看走過這一學期所留下的腳印,學到些什麼,自己都不懂,莫名其妙的,懵懂地過了這樣一學期,問自己,在忙碌中我學到的是該學的嗎?

將近兩個多月的暑假結束,意味着新的一輪緊張的學期學習就要到來了。你是否會內疚後悔自己的計劃不夠周詳,責備自己的懶惰,付出的總是那麼的少,在意自己的成績總是較別人差那麼一點。也許你對上學期有太多的不滿意和傷心。也許你也會因上學期的某些失敗而擔心害怕不能很好的把握好新的學期。不管現在您以何種心態,不變的是開學即將來臨,日子還是會過。你改變不了時間的流逝,改變不了消去的光陰裏已經變成歷史現實的事。你再多的嘆息也無濟於事,聰明人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年有日月更替,天有四季變化。唯獨可以不變的是我們一顆打不死的心。或許新的學期的計劃目標你已瞭然在胸,或許你會信誓旦旦的說我一定能把我的目標實現。有理想的人就有了靈魂,但也需要行動去塑造一個軀體。拋開行動談理想是不現實的,人只有靈魂而缺少了外在的肉體也是廢人一個。有裏有外才能算完整的人。

新學期自己也升高一年級了,潛意識中你也應該知道自己又“大了一歲”這暗示着自己要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對未來的人生負責。

開始,我認爲在大學裏,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個地方都是我的課堂,大學不只是學習的地方,還是鍛鍊自己素質的地方。無論我的大學怎樣,我都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盤。但一學期走過,發現自己好像早忘了當初對自己所說的。

大學不是學習的地方,而是逍遙的地方。我們都是在這樣的潛意識中成長。但是一年過去了自己經歷過後。我想說的是這句話不完整的:大學裏其實忙的時候很忙,閒的時候也很閒;也許學業的壓力沒有高三的那麼大,可是我們依然要學習要進步;而且我們還要面對半個社會,會有其它的更多事情等待着我去面對。

1)思想上:在思想方面,我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系裏面的黨課學習,不斷地進行思想總結,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

2)學習上:在學習上我想我遇到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只有簡單的課表,幾乎沒有什麼點名,去不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我在這一學期裏沒有缺過課,我想這一點值得自己的肯定。在學習上,還有一樣東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學習態度!謙虛、勤問的學習態度無論何時都是適用的。

3)生活上:在生活中我依然是我行我素。我對自己滿意的是,我從來沒有一次光顧洗衣店,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堅持自己洗衣服。因爲我知道惰性這種東西是培養出來的,只要不給它一次機會,它就永遠沒有可能成爲現實中的東西了。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這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結束了。經歷了人生重大轉折,我爲我的年畫上這樣一個句號,但我不覺得對我來說這個句號有夠完美。

因爲我在上課時還不能完全的集中精神,總是有着這樣或那樣的干擾,使得自己時而走神,時而發呆,而且自己在課後花在看書的時間上實在是太少了,另外,不能靈活的運用老師所教的知識去解決一些題目或者是實際問題是一個大問題。

都說大學的生活是異常輕鬆和自由的,我也覺得的確是這樣,但回想這一年,我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學到的東西根本不多。我不想成爲虛度光陰的人,不想自己日後更後悔,雖然只是短短半年,但我已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這種日子,這樣“遊手好閒”的日子讓我覺得很對不起自己,不能再這樣懶散了,我應該儘快學會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

踏過了懵懂的大一歲月,大二的腳步便緊隨而至。轉眼間,忙忙碌碌了一年時光,回首望去,那些歡笑和淚水已變成一地璀璨。而我,悄然長大。

從抵抗本專業到接受再到發自內心地想要努力學習,其機緣改變來自大二初正確的選擇--由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專業轉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有趣專業課程和老師生動且嚴謹的講課內容將我對本專業的熱情點燃。上學期的素描與水粉爲整個色彩理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下學期的平面設計則充分鍛鍊了大家的動手能力。之後設計的班服、計算機大賽主題logo和希望工程激勵行動的宣傳展板,則讓我充分體會到了作爲一個設計人員的成就感和與隊員一起合作的滿足感。當然,作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將各個專業課程學好掌握也是勢在必行。一個學年終了,取得了無掛科、80%科目在80分以上的良好成績。我想,當明白自己每一天所努力奮鬥的,正是在爲自己的目標打基礎的時候,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思想上,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積極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參加了院級黨課,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並決定更加嚴格地要求自身的一言一行來接受黨的考驗。

有人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而我認爲,在大學中,悠閒的人是可恥的。在歷時半年的外聯幹事職位上,我聯繫過若干公司與個人來校辦宣講會和招聘會,並在大二下學期個人聯繫並一手操辦了一次"聶愛軍走進大學校園"的系列講座。短暫的時光亦留給了我珍貴的經歷和經驗。而兩個學期的網球課程也培養了我對網球的熱忱與熟練的技術。語言方面,已在選修課帶入門的基礎下喜歡上了日語,並決定將其作爲自己的第二外語。

總而言之,大二的生活豐富多彩,其中也不乏機遇和挑戰。但它作爲以往十餘年爲高考而努力的生活和 從今往後爲自身而奮鬥的生活 的正式劃分點,我知道,它的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它本身。如今的我,在它的歷練下,愈加成熟冷靜,帶着對未來的期盼與信心,在大學這條路上,必將越挫越勇,奮力前行!

反思日誌(2)

即將離開大學,我有必要對自己這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進行自我鑑定。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優秀道德修養,並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及其它各項法律規定。同時我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團結同學,樂於助人,並以務實求真的精神熱心參予學校的公益宣傳和愛國主義活動。

在專業學習方面,我學習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勝任外向型和適應國際競爭的專門人才。透過四年學習,我學習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外貿英語函電、、會計學、財政與稅收等專業課程。其中四門學位課程以優異的成績透過,同時順利透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學業平均成績超過75分即將取得東南大學學士學位證書。本人學習態度端正,由於大學的授課和高中時有很大區別,這就要求在課下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須自己鑽研並時常去圖書館查一些相關資料。而我也非常喜歡去圖書館學習,迄今爲止大學階段已看課外書籍一百多本。大學以前,一般學生都是死讀書的典範,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進入大學後,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也在不斷地成熟。毫不誇張地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地在圖書館好好看基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圖書館就是這樣一個改變人思想的地方。本人還注重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每逢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完成實踐報告。

在綜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學四年來一直擔任班級組織委員。儘管有時候會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對此很是滿意。畢竟在這鍛鍊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和實際結合的能力,做人與處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組織協調能力,社會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我的愛好也比較廣泛,對體育方面都比較感興趣。曾代表班級參加校首屆體育知識競賽並獲得了三等獎。課餘生活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最大的愛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屆足球聯賽中,我作爲主力參加了國貿專業隊,並在六場比賽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聯賽首球和決賽第一球,最終我們專業奪得了冠軍。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現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簡單質樸的生活,不鋪張不浪費,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派的作風。我的時間觀念也比較強,約好的時間總會提前到達。小時候的生活也鍛鍊了我的吃苦耐勞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熱心待人,誠實守信,具有創新和開拓意識,勇於挑戰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理解與溝通基礎之上的,我與同學關係極其融洽。四年來,我不斷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斷地進步。

四年的大學生活,我收穫了了很多。以上就是在即將畢業之時,我對自己這四年來的一個自我鑑定。我自信憑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在畢業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面對挑戰,不斷實現自我的夢想和人生價值。

反思日誌(3)

三年的大專,實際上是兩年多的大學生活,頭腦裏還清晰的記得大一剛來學校報到的場景,而現在卻已提筆在寫《自我鑑定》,恍如一夢。時間到底有多快,我就不再作詳細描述,總之,兩年多的時光把我最初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慢慢吞噬,消磨殆盡,把我從一個思想幼稚的中學生改造成沉穩低調的老青年。當然,在父母面前,我依然還是個孩子。

對《自我鑑定》,我不想作任何自欺欺人的話語,什麼努力向黨組織積極靠攏、認真學習、上圖書館、拿獎學金、每天早上堅持跑步之類的話,我只想說有關於我的。父親一直教導我一點:“男子漢要牢記自己的責任,要對自己負責。”他一直批評我從小就沒有責任心,儘管每次聽到這話我很生氣,但我想說,至少在學業上,我的確沒有對自己認真負責過。學業上,我荒廢很多,說句實話,我真的很不喜歡我所學的專業,從一開始便是,於是,不滿、反叛的情緒便不斷滋長,甚至無視學校紀律。可爲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還是自己在高考上的失利,我後悔過,我甚至向父親提出過再復讀高三,可是這一遲到的看似荒唐的要求自然是得不到父親的同意。我們老家有句古話,叫“屎急纔來拉。”如今,這話的確應驗到我身上來了。我不想再怨天尤人,我想在大專最後這一階段好好的對自己負責一回。

剛上大學時,總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覺得自己已經成人了,想爲父母多分擔一些,於是就淨想着怎樣賺錢。後來,李開復的一句話啓發了我,他說:“上大學時,不是想着要做兼職賺錢,而是應該考慮該怎麼去省錢。”是啊,與其光想着做兼職賺那幾塊錢,還不如學會如何節省自己的生活費,如何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生活費;既然是學會計,就應該要學會精打細算,從自己的生活做起。於是,從大一開始,我每天堅持着爲自己做賬,如今,這已經成爲我的一種習慣。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習慣的問題,媽媽和姐姐都說我一毛不拔,其實我只是認爲該買的就得買,沒必要買的就沒必要浪費那些錢,雖說零用錢,畢竟花的是父母的錢,我內心也很心疼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並困擾着我,每次把這些賬拿出來看,總會思考着花那麼大的代價上這種大專有什麼意義?它到底帶給了我多少?這麼大的投入應該嗎?這也是我爲什麼如今想提出再復讀一年高三的原因,或許對於別人來說,這是一個極其荒唐的想法,但我既然這麼說就說明我已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瞭解我的人就不用再妄加評論了>。

在本專業上的成績實在是不敢跟人家比,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我相信這句話,因此對成績我沒有任何反對意見。或許有些老師會認爲我不尊重他們,實際上我想告訴你們,我非常尊重教師,無論是喜歡我的還是不喜歡我的,我都一視同仁,因爲你們是教師。但話又說回來,我憎恨那些戴着教師的光環就自認爲高人一等的勢力小人。在兩年多的校園生活裏,徹徹底底的瞭解這種大學的執行,體驗了這種被歪曲得像夢一般的現實,我反對本本主義,反對教條主義,更看不慣僞官僚主義,但這一切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身邊。這種世俗是無法改變的,我選擇避開。我承認,我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一個話很少的`人、一個不願和不屬於我觀念上的外界牽扯任何關係的人。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血液中心一位醫生說的話:“經常運動的人血管會變粗。”看到外國人體形那麼健壯,於是,我決定每天堅持跑步,可是我只跑了一天誒。耐力不夠,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就好象我有時候說要在五天之內學完一本書,可是最終連一頁都沒翻過。說歸說,做歸做,說得太多,卻做得很少,我不覺得我比別人笨,我只是認爲我很懶,甚至我還知道這種“懶”有天會給我狠狠的當頭一棒的!但是,對於我自己喜歡的我一點也不含糊過。比如我喜歡看新聞,每天堅持看國際時政、經濟、軍事新聞,擅長對一些國家行爲進行研究和作出分析;又如,我對歷史地理也頗有研究,我的案頭上永遠擺放着一本被我翻爛的地理書;再如,我喜歡古典音樂,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我聽得滾瓜爛熟,對古典音樂的追求幾近達到癡迷的地步,在這一方面的知識遠遠超過我本專業的知識。或許在部分人看來,會認爲我在做一些跟自己專業不相干的事情、不務正業,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哪些弊端我不想作任何評論,但我想說的是在任何情況下我不會因爲任何原因而中斷我所喜歡做的事情,即使是不務正業。就像這次要準備專升本,多好的機會,我選擇了一個我所喜歡的但又和目前本專業毫不相干的專業。我並不是想標榜我的個性、標新立異,我認爲自己擅長的事情只要合理就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它成爲自己奮鬥的事業。面對目前現狀,我發覺我肩上的要完成的任務好多、好重,我得振作起來了,任重而道遠。

兩年多的大學生活讓我懂了一點:“飲水思源。”從踏上福州那一天起,我才發覺離開家的滋味是多麼的令人難受,每天夜裏睡前總是站在宿舍陽臺上對着天空發呆,想着家裏現在是否也頂着同樣的天空?是否閃着同樣的星星?是否照着同樣的明月?吃飯前,總會想着爸爸媽媽現在是否也吃飯了沒?下雨天時,會惦記着爸爸下班有沒有帶傘?颱風來臨時,會打電話到家裏問情況……回到家時才發覺回家的感覺是多麼的令人溫暖。我是一個比別人還要戀家的人,我認爲做人要飲水思源,要心懷父母,儘管他們也有做錯的時候,但他們永遠爲着自己的孩子不斷的付出所有,我們要心懷感恩,要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汗水、自己的智慧來報答父母。

反思日誌(4)

回首二年的大學校園生活生涯和社會實踐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爲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矗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養,並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我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使我對我們黨有可更爲深刻的認識。本人遵紀守法,愛護公共財產,關心和幫助他人,並以務實求真的精神熱心參與學校的公益宣傳和愛國活動;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點是誠實守信,熱心待人,勇於挑戰自我,時間觀念強,有着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派作風。由於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來與人相處甚是融洽;在工作上,對工作熱情,任勞任怨,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組織交際能力,和同學團結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學生幹部出色完成各項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二年的大學生活,使自己的知識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即將揮手告別美好大學生活,踏上社會征途的時候,我整軍待發,將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高度的責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戰,攀登新的高峯。

TAGS:反思 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