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日誌>

我的小學語文學習研修日誌

文思屋 人氣:2.84W

培訓期間,我不斷思考什麼樣的語文課,既能讓學生高效的瞭解學習語文課的方法,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減輕學生的負擔,最後還要做到重點突出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我的小學語文學習研修日誌

1、語文教師要讓教學過程充分體現語文的特點。語文講的是語言和文字,而不是講故事。也就是說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透過感悟把語言符號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再把活生生的生活準確概括成語言,讓學生懂得這些語言符號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在每一篇文章的學習上,都力爭讓學生學到一點,且要把這一點學透就可以了,而這點對於農村學生來說是最難的,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教授。

2、語文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啓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爲愛學樂學。

3、多讀多練,培養語感。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爲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藏族孩子閱讀能力不佳,這就無形地成爲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引導孩子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詞,讓孩子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於練字,認真書寫。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這更是農村學生需要加強的,他們在學好母語的同時還必須勤於練習寫漢字,寫一手好字,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值得讚許的。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是耐心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向着更好地方向發展。

衆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啓蒙教育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爲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爲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對事情的認識不夠,老師就必須發揮其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步入正軌,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插上希望的翅膀。

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透過對師德方面的學習,我堅持把師德建設當作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來抓,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學習和領會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涵蓋的內容,提高自己的事業認知、職業認同水平,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透過教育,我對教育教學理念、現代教學理論和現代課程理論和當今國外先進教育思想都有了進一步瞭解。以此我做出了一系列的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不早退不遲到,認真備課,及時批改,發放作業,在解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實際生活中不賭博,保持自身以及家裏的清潔衛生,關心學生等,對學生做到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爲了更好的勝任新世紀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不斷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淺談教師學習的必要性

透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深刻意識到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應侷限於當下,而要不斷學習,不斷突破自己。而遠程教育培訓給了我們繼續學習的好機會,我們更要把握好機會。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現在我們正處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知識陳舊率週期進一步縮短的年代,人類開始步入教育終身化、全民化、個性化的學習社會。我必須轉變舊有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

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做個永遠的“新”老師,也只有不斷學習,纔不至於在未來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它貫穿於從學前教育一直到老年教育的全過程。當今社會,伴隨着資訊化、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的到來,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崗位、知識結構等的穩定性不斷減弱,生存的需要迫使人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教育,並且要學會學習。作爲學生自主學習引導者和學習方法給予者的老師來說,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點。爲了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輝煌的未來,爲了幫助和促進他們成爲終身學習者,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以上是我針對教師如何實踐終身學習,根據自己經歷所談的一些自己的觀點。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再接再厲,把終身學習理念落實得更好,讓自己成爲一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教師。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正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孔子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論語》中記載了不少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下面是最經典的一個: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曰:“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

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 先進第十一)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常教導學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對孔子說: “先生所教的仁義之道,真是令人嚮往!我所聽到的這些道理,應該馬上去實行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他們都需要你去照顧,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孔子恐怕子路還未孝養父兄,就去殺身成仁了。

過了一會兒,冉有也來問:“先生!我從您這裏聽到的那些仁義之道,就應該立即去實行嗎?”

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

這下站在一邊的公西華被弄糊塗了,不由得問孔子: “先生!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不何以馬上就行。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教先生?”

孔子說:“冉有爲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他對學生個性深切瞭解的基礎上,這對教師的人格、學養和教學藝術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因材施教”則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高度體現了。“因材”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性,“施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進行教育。當學生思維受阻時,你輕輕一點,學生豁然開朗;當學生思維定勢時,你輕巧一撥,學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拘泥一格時,你四兩撥千斤,學

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當學生混沌迷朦時,你畫龍點睛,學生撥雲見日,心智澄明因材施教,就是真正的爲學而教,因人而異。

心懷“情”和“愛”——“微笑真的很重要!”

學校裏的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的良好情感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於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

學儘量鼓勵,學生感覺到自己被老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着,老師是夥伴,是朋友,和他們共同學習、研究、探索,他們無拘無束,在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中,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這樣,他們的創造力纔有可能充分解放出來

領悟課標所帶來的喜悅

困惑一:我們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

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纔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纔會收到相互啓發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 傳統觀念下的課堂環節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節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爲主,由此產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節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願望,讓師生產生積極的交流,產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拖堂現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象。

對策: 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共同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與老師,對於較爲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困惑三: 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爲“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得更爲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說,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爲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 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於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們認爲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說,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並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領悟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課堂 讓學生樂學其中

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想跟大家分享下語文教學的一些想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極強,內涵極爲豐富的學科。在新課改下,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我們廣大教師特爲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一種模式。 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腦子“活”起來,讓學生不至於覺得枯燥無味,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重新課匯入,力求做到新穎。

許多老師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在匯入新課時,我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設定不同的開頭匯入方式,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語文的情境。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等。方法多樣,靈活多變。

三、重視感情朗讀,讓學生“動”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所編排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內涵,意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如在《太陽與士兵》一文的閱讀教學

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爲有這樣守衛祖國邊疆的士兵而感到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然後代表具體表述,從而進一步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素養而努力!

小學語文遠程培訓研修日誌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收穫匪淺。作爲一位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有一些新的想法,如下: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 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 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 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 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 計懸念……引

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 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