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學書籍>

行爲心理學入門知識

文思屋 人氣:9.78K

現代心理學的第二個派別是行爲主義。行爲主義出現在美國,在20世紀初自然科學飛速發展,一些年輕的心理學家對馮特學派不滿意,認爲心理學不能研究意識,認爲心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處於同樣的地位,應該象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研究看得見、摸得着的客觀東西,也就是行爲。

行爲心理學入門知識

行爲派認爲,人的心理意識、精神活動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行爲。行爲是有機體適應環境變化的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心理學研究行爲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的關係,以便根據刺激推知反應,根據反應推知刺激,達到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爲的目的。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華生(1878~1958)和斯金納(1904~)。華生的主要觀點:(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2)認爲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爲的一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係,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極力要求用行爲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爲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借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爲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爲,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數關係,認爲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爲,可以在不放棄行爲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行爲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1、經典的條件作用

經典的條件作用又叫應答條件作用或巴甫洛夫條件作用。他是以無條件反射爲基礎而形成的。一箇中性刺激透過與無條件刺激的配對,最後能引起原來只有無條件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反應,這就是初級條件反應的形成。在初級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又可以引入一個新的中性刺激建立次級條件反射。由於人具有概念和詞語能力,可以用概念和語詞替代任何具體的刺激物,所以人能夠以語詞建立極其複雜的條件反射系統。華生曾經認爲,經典性條件作用是一切行爲的基本單位,意思是一切行爲都可以透過分析還原爲一個個(巴甫洛夫)條件反射。這一看法後來由於對操作性條件作用和其它學習形式的發現被推翻了。但經典的條件學習的確是許多行爲的獲得途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經典條件作用主要概念

1、強化:伴隨條件刺激的呈現給予無條件刺激。強化是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

2、泛化:對一個條件刺激形成的條件反應,可以由類似的刺激引起。反過來說,條件反應可以遷移到類似原條件刺激的刺激上。在小阿爾伯特的實驗中,小阿爾伯特由對白鼠產生的恐懼反應,可以由白貓、小兔、狗乃至一塊棉花引起。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也是泛化的表現。臨牀症狀上許多恐怖症都有泛化情形,例如,一位婦女可能由一次外出偶然受驚而逐漸演變爲害怕一切公共場所(廣場恐怖症症狀)。泛化可能是許多症狀得以維持和發展的原因。

3、分化:分化是與泛化相對的過程。在泛化發生後,繼續進行條件作用訓練,但只對特定條件刺激予以強化,對類似刺激不予強化,會導致有機體抑制泛化反應,只對特定條件刺激發生反應,這就是分化。分化意味着有機體逐漸能夠分辨刺激物之間的性質差異。分化的形成是選擇性強化和消退的結果。

4、消退:己形成的條件反射由於不再受到強化,反應強度趨於減弱乃至該反應不再出現,稱爲條件反射的消退。消退概念對兩個潛在的意義。其一是,如果一個行爲得以維持,個體環境中一定存在使之得以維持的強化條件。因爲如果不存在這種條件的話,該行爲應該已經自行消退了。其二是,可以改變環境變量,使之不再包含強化行爲的條件,促使行爲消退。消退並非全面、永久性的遺忘,實驗表明,如果對已消退的條件反射重新訓練的話,所需訓練次數要比原來建立該條件反射的次數要少,這一“節省”現象說明原來的條件作用訓練殘留了某種永久性的後效。它同時也使人想到消退很可能不是一種消極過程,而是一種對已形成的條件反應的積極的抑制過程。換言之,對一個已發生消退的條件反應來說,原來的條件刺激(它本來是強化物即將出現的信號)現在變成了這樣的信號,原來的強化物不會出現,這就導致了對原來反應的抑制。

5、抗條件作用:如果對一個已形成的條件反應進行這樣的操作:一方面撤除原來的強化物,例如在白鼠出現後不伴以強噪聲,同時設法使一個不能與原來的條件反應共存的反應與原來的條件刺激建立聯繫,例如,讓小阿爾伯特吃他喜歡的食物(一種放鬆的積極的反應)。結果,原來的條件反應會更迅速地被消除(與單純消退訓練比較)。這樣一種操作程序稱爲“抗條件作用”。抗條件作用就是沃爾普所說的“交互抑制”,它是幾種重要的治療技術如厭惡療法、系統脫敏訓練的理論基礎。

 2、操作性條件作用

雖然許多與情緒反應相聯繫的行爲和習慣可能是應答性條件作用的結果,但人們普遍認爲,人類更大範圍的行爲類型是透過操作性條件作用過程獲得的。

操作性條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條件作用。它的關鍵之處是有機體(動物或人)做出一個特定的行爲反應,這個行爲反應導致環境發生某種變化,即發生了一個由有機體引起的事件。這個事件對有機體可能是積極的,有適應價值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有非適應價值的。不管是哪一種,這個事件都會對有機體繼後的反應有影響,如果事件具有積極價值的話,有機體會更傾向於做出同樣的行爲,如果具有消極價值的話,則會抑制該行爲。這自然是一種學習,

透過這種過程,有機體“知道”了行爲與後效的關係,並能根據行爲後效來調節行爲。

既然人們的行爲是由行爲的後效來塑造的,那麼,有意識地設定一些環境條件,使特定的行爲產生特定的後效,就可以人爲地控制、塑造行爲。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治療原理就在於此。

操作性條件作用主要概念

1、強化:強化是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核心概念。強化分爲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正強化指的是,當個體做出一個行爲後,給予一個積極強化物。這會增加個體做出該行爲的頻率。例如,在諮詢會談中,來訪者進行自我揭示,諮詢者給予點頭、微笑等支援反應,來訪者會傾向於進一步的自我揭示。負強化指的是,當個體做出一個行爲後,消除消極強化物,這也會增加該行爲的出現頻率。例如,當一隻不斷受到電擊(消極強化物)的老鼠偶然碰到一個槓桿時,電擊停止,老鼠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景時會增加壓槓桿的反應。這兩種強化的原理不難理解,困難在於如何確定一個強化物的性質,如何判斷強化物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有時候,強化物是積極還是消極很容易分辨,例如那些與有機體的生存直接相關的事物如食物、電擊,但我們很難說被人愛總是一種積極強化物,被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愛可能是一件令人相當痛苦的事。所以在治療中,針對一個對象選定一件合適的強化物是一項需要非常小心、仔細,有時要有點想象力的工作。

2、懲罰:懲罰是和強化相反的概念,它涉及的是行爲的消除機制。和強化一樣,懲罰也分爲正懲罰和負懲罰。正懲罰是指,當個體做出一個行爲後,出現懲罰物。這以後個體會減少做出該行爲的頻率。例如,當一個攻擊同伴的孩子打人之後,爸爸打他的屁股,這個孩子的打人行爲會減少。負性懲罰則是當個體做出特定行爲後,他所想望的東西就不出現,這也會減少做出該行爲的頻率。例如工廠規定,遲到三次扣除一個月的獎金,就是利用了負性懲罰原理。

3、消退: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消退概念與經典條件作用的消退概念很接近。它指的是,在特定情景下,如果某人做出以前被強化過的反應,而現在這個反應沒有得到通常的強化,那麼,此人下次遇到類似情境時,就較少可能再做同樣的事。換言之,如果透過積極強化使一種反應的出現率增加了,那麼完全停止強化將導致這種反應的頻率下降。要使反應完全消退,需要進行多次消退訓練。如果反應在消退期間不時受到偶然強化,則不僅不會出現消退,反而會使該反應更加牢固。因爲這種情況已是一種特殊的強化程序了。

4、強化程序:由於消退現象的存在,要使一個行爲保持下去,就必須不斷進行強化。但如果每次反應後均須予以強化,不僅實際上難以做到,而且這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強化辦法。強化程序揭示了不同的強化安排的後效,它爲強化方式提供了依據。

斯金納研究了四種強化程序的效果,即固定比率程序、變動比率程序、固定時距程序和變動時距程序。

①固定比率程序:預先確定目標行爲的出現次數,當足額次數的.行爲出現後即給予一次強化,這就是固定比率強化程序。例如每當鴿子啄十次後給一個食物球。計件工資制也是這種強化的例子。

②變動比率程序:依照一個概率(譬如0.1)給予強化,但強化的次數間隔呈隨機安排。在這種情況下,被試平均每10次反應受到一次強化,但強化並不是在10次反應後一定出現。這種強化的典型例子是賭博。賭徒們即使一直在輸錢,卻被“下一次沒準會贏”的念頭驅使着不願離開賭桌。研究表明,變動比率強化的行爲比每次均強化的行爲和固定比率強化的行爲更難消退。

③固定時距強化:不管被試做出多少次反應,均在一個固定時間後給予一次強化。例如不管動物作了多少次按壓槓桿的反應,均在一分鐘後出現一次食物。按月發工資也是這種強化的例子。這種強化的一個後果是被試在一次強化後反應頻率急劇下降,直到下一次強化快出現時反應又迅速上升。

④變時距強化:與變動比率強化類似,是按照一個有平均時距,但每次時距隨機變化的程序進行強化。

一般說來,按反應比率強化的行爲出現頻率高於按時距強化的行爲;而變動比率變時距的強化效果又優於定時距定比率的強化效果。但如果是訓練一個新的反應的形成,則連續的強化效率最高。所以,理想的做法是:在條件反應形成期採用連續強化,在維持期採用斷續強化,尤其是變比率變時距強化。 在利用操作原理制定行爲矯正方案時,常會結合使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和強化程序。例如,在消除一個不適應行爲(採用消退或懲罰)的同時強化一個新的適應性行爲(採用強化)。在塑造一個新行爲時採用連續強化,隨後改用斷續強化以維持這一行爲。多種手段和多種方式可以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矯正方案。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