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傷仲永》讀後感(精選15篇)

文思屋 人氣:5.94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傷仲永》讀後感(精選15篇)

《傷仲永》讀後感1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美好的心靈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衆人”的結果。

我想:如果一個人要想去成才,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後天的勤奮努力!他的父親在我眼中是一個愚昧的人,拿自己的兒子當作搖錢樹,卻白白荒廢了自己兒子的才華.真是替仲永憐惜啊~其實這篇文章還給我了更好的啓示,像我們這些不是天資聰明的平常人平時並沒有去努力的認真學習,那我們如今再不努力的認真學習,會不會我們將來連一個極爲普通人都不是呢? 我們應該努力的去學習,應該好好學習!我同樣也相信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後天的勤奮努力!!!

《傷仲永》讀後感2

剛剛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天資過人的天才兒童方仲永,因爲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成爲平庸之人的故事。

上課前,老師就告訴我們,這篇文章是每屆中科大少年班開學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我有些不明白,爲什麼其他的不學,偏學這篇呢?學完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過來。

老師說文中的仲永雖天資過人,父親卻拉着他四處拜訪別人,不讓他學習,是因爲沒有受於人,沒有接受後天教育,是他的爸爸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使他“泯然衆人”。我卻還有一點補充,我認爲仲永本身也存在很大問題。他既然能鬧着要筆墨,爲什麼不能哭着要學習呢?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對此負責,不能因爲有天資而不學習,後天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如仲永,我不會題詩,不是天才,但我知道,像仲永那樣的天才,不學習就會變得平凡,我本來就普通,不學習不就更普通了嗎?我想自己更應該努力學習,刻苦勤奮。愛因斯坦說過:“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所以,有天賦還不如刻苦努力地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創造奇蹟!

《傷仲永》讀後感3

今天,我再一次翻開讀過的課文《傷仲永》,反覆讀了幾遍後,我沉思久久,爲什麼一個天資聰慧的方仲永,在五歲的時候就能“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而長大後反而“泯然衆人矣”呢?那造成方仲永這樣悲劇的根源又是什麼呢?透過老師的釋疑和我認真思考,終於明白了:一個很有天賦的人,但不等於將來就是人才,若想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賦,還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培養。

方仲永出生於“世隸耕”的家庭,他的父親爲了解決眼前一時的困難,荒廢了仲永的學業。唉,這真讓人爲仲永感到哀傷與惋惜!

從方仲永的成長讓我們產生聯想,八百多年前的人們,生活吃不飽穿不暖,方仲永的父親“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還是情有可原,而八百多年後的今天,吃得飽,穿得暖了,我們這些山區的一些家長,爲了給自己的減輕勞動負擔,或是爲了多賺幾個錢就對自己子女的學習不管不問,有的更甚至於使得孩子中途就輟學。我家鄰居的一位大叔大娘就是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從不過問,他們只知道拼命地掙錢,不管誰和他孩子學習的事,他就是說:“讀得書,當得官,不是靠我們當父母去教育,我們也教育不,但反正我家從來出不了個大學生。”在此我要鄭重地說,尊敬的而思想又落後的父母們啊,你們大錯了,請千萬別步仲永父親的後塵了。方仲永的父親就是爲了眼前的利益而讓仲永丟掉了後天的教育,最終把“神童”的方仲永蛻變成了“庸人”。

可憐而落後的父母們啊!希望你們能爲我們今後的前途着想,這大錯特錯的路千萬不要再走下去了!我同時也希望那些失學的同齡人能站出來據理力爭,說服父母,讓你們重返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決不能讓我們這一代再上演仲永的悲劇啦!

《傷仲永》讀後感4

《傷仲永》這篇課文,作者透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能否成長,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這就說明了,我們必須要學習。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崖苦作舟”。或許這句耳熟能詳的哲理名句,早已讓我們的耳朵聽出繭來了,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上,我們永遠只能吸收而不能滿足,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工作,他經常利用別人的喝咖啡時間學習,這難道還不夠嗎?我認爲這是遠遠不夠的,爲類從奴隸時代發明文字到現在流傳了幾千年的知識文化豈是隻用短短的“一輩子”的時間能學完的呢?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沒錯,人無不是在學習中成長,沒有一個人會說自己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在生活中,有些人因爲取得一些成就便滿足於現狀,沉醉於一時的成功……這些人到了最後始終是落伍者。而一些人不滿足現狀,發奮學習,最終是社會的強者。可見學習是無止境,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習。

我曾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國外某大學一羣即將畢業的工程系大學生全部被一場他們全都自認爲簡單的考試所考倒。這同時說明了我們將來在社會上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現在的一點知識是絕對不夠的。

或許當我們結束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一些人將繼續學習基本知識,另一些人則要去攻讀“社會大學”,雖然道路不同,但我們都還要不斷汲取各類知識,因爲學習是無止境的。

《傷仲永》讀後感5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着作,雖是古文,但讀起來會令人回味無窮。

這篇課文寫方仲永長不到5歲時,就鬧着要墨、紙、硯,他當即寫四句詩,並題上了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爲內容,傳給了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人們讓他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都能立即寫好,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花錢讓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可利圖,就每天讓他給同縣人作詩,不再讓他學習。過了幾年,由於不能學習的仲永,作出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又過了幾年,他作出的詩已平平談談了,完全和普通人一樣了。

這篇課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方仲永從小就懂事,會作詩,是有天賦的。有天賦的人,比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好得多了。但他最終卻成了普通人,主要是因爲他父親貪圖眼前小利,把孩子的未來不當成一回事,不讓孩子接受後天的教育。從而倒致孩子從天才論爲變成了平庸之輩。然而,那些沒有天賦的,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但他們接受了後天的教育,並努力學習,從而就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一個偉大人物。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偉大科學家愛迪生胡一句話:“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告訴我們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讀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我感悟到了:後天學習對於人成才的重要性!作文

《傷仲永》讀後感6

今天,我又一次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方仲永幼年時才華出衆,長大後卻“泯然衆人矣”。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爲仲永傷心!

我哀傷仲永的父親,當仲永五歲就會作詩時,他父親爲了利益,“日板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使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於衆人!不過也我傷仲永,傷他隨波逐流,隨父親擺佈,而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太令人惋惜了!

人不學不成才,無論一個人天賦有多好,但如果那個人不學習,就會成爲普通人,或許連普通人還不如!如果像仲永那樣的人去學習,說不定歷史上就有“唐宋九大家”了!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天生的才華必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是啊!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一個人天資一般,只要後天勤奮、刻苦,必能幹成一番大事業!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刻苦,有上進心的!

連仲永這樣天資那麼好的人不使學也泯然衆人!那我們天資不是特別好的,更就當努力學習!千萬不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老師和媽媽又那麼重視我們的學習,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爲,來報答老師和父母!

《傷仲永》讀後感7

今天,我又一次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方仲永幼年時才華出衆,長大後卻“泯然衆人矣”。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爲仲永傷心!

我哀傷仲永的父親,當仲永五歲就會作詩時,他父親爲了利益,“日板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使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於衆人!

不過也我傷仲永,傷他隨波逐流,隨父親擺佈,而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太令人惋惜了!

人不學不成才,無論一個人天賦有多好,但如果那個人不學習,就會成爲普通人,或許連普通人還不如!

如果像仲永那樣的人去學習,說不定歷史上就有“唐宋九大家”了!

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天生的才華必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是啊!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一個人天資一般,只要後天勤奮、刻苦,必能幹成一番大事業!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刻苦,有上進心的!

連仲永這樣天資那麼好的人不使學也泯然衆人!那我們天資不是特別好的,更就當努力學習!千萬不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老師和媽媽又那麼重視我們的學習,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爲,來報答老師和父母!

《傷仲永》讀後感8

一個月之前有幸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程翔老師上了一堂《傷仲永》。這是一堂觀摩課,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花架子,沒有令人望之興嘆的所謂創新設計,有的是令人感動的樸實、踏實。正如程翔老師自己所說,聽了他的課,人人都學得來,這正是他所想要的目的。

讀、解、悟——三個非常簡單的環節,其實我們很多老師平時上文言文就是這樣上的,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但是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卻很難做到程翔老師的耐心、細心及對學生的關愛。

第一個環節“讀”,自由讀、指名讀、檢測讀、齊讀……讀的方式多樣,反反覆覆,檢測一次不夠,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再檢測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真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才罷。這裏“讀”(包括聽)的次數,竟達八次之多。自己平時就缺乏這樣的耐心。除非早讀安排了學生朗讀,不然在新授課上幾乎沒有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讀過。

自由讀、指名讀、展示讀、齊讀,對於稍微簡單的文章,基本上四次就過了。因爲齊讀的時候,學生基本上能達標(正確、流利地朗讀)。其實這樣整體的檢測是不準確的,其中大有南郭先生存在。基礎差的學生在第一步就無法達標,後面的環節,他就更加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於是經常處於似懂非懂的渾渾噩噩狀態。長此以往,信心漸漸喪失,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漸漸消失殆盡,這樣差生就只能更差。

《傷仲永》讀後感9

讀了這篇文章後,感慨萬千。不只怎麼,心裏總有點責怪仲永的父親,有一個這麼天資聰穎的兒子,卻被他的貪財心給毀了。仲永五歲時別人未對他提起過文房四寶,他自己卻在那時哭着向父親要,更厲害的是能自己作詩,而且寫得也很好,要知道仲永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何等奇才!父親不讓他學習真是一大損失啊!於是,泯然衆人。

可不是嗎,再聰明的人,沒受到教育,自己又不努力學習,怎可能成功。現在,我們中國一些落後地區。那裏的孩子生活困苦,想必大家也有所瞭解。吃不飽,穿不暖,何況上學呢?渴望上學的他們,不得不因家境而退學;渴望走出大山的他們,又不得不因學識淺薄而耕田種地。庸庸碌碌過一輩子,誰願意?生活幸福的我們,天資過人嗎?也許不是。但,我們也應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對於學習來說更應該努力。正所謂”過則改之,無則加勉“嘛!雖說我沒什麼好的經驗可言,但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天資聰穎,不是透過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天才在哪裏?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

讓我們努力吧!不要像仲永一樣雖天資聰穎,但又因未受教育,未努力而成爲常人!

《傷仲永》讀後感10

“天才是99%的勤奮和1%的天資”,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即使一個人的天賦卓越超羣,如果了放棄學習,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也終將墮爲庸人,平平無奇。那如果是一個沒有天資,但還是不受教育,不就連一般有才能的人也比不上嗎?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仲永”五歲即不習而能寫,不學而能“書詩四句”,繼而“指物作詩立就”,驚動了一鄉秀才。讀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想:“真是天降英才,如果在遇到名師指點,必成大器!”可是有一個不爭氣的父親,爲了謀取利益,不讓仲永學習,只會天天拉着兒子四處拜訪別人,爲他們作詩,結果呢,還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害的一事無成,最終成爲了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普通人。天資這樣好的一個孩子,還是讓父親給耽誤了前程,“神通”的光彩也消失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有許多人會與我一樣嘆惜道:“十二三歲則”江郎才盡“,”泯然衆人矣!“我們不能不爲仲永感到惋惜,仲永由”神童“變成無聲無息的”普通人“。由此可知,一個人後天要受到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不論天資多好,不接受後天的教育,終究是不行的。

這篇文章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不論科學與藝術,不論是誰,只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能”老大徒傷悲“。

《傷仲永》讀後感11

有人覺得成功往自於先天的天稟,也有年夜部分人覺得成功往自於後天的教習與積累。

人人都知講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天稟的偶材,五歲便會作詩。但他的母親只覺得他有先天的天稟便夠了,沒有需要後天的教習與積累,以是沒有讓他上教。後往,鄉里人齊都知講了方仲永是一個天賦,因而便請方仲永的女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女親覺得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收賺錢。因而他便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爲他人寫詩賺錢。後往方仲永長年夜了,但他的知識並出有促進,以是他逐漸天變得和巨人一樣,後往又逐漸天沒有如巨人了。

由此看往,只要先天的天稟是沒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教習與積累才止。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天稟紅材的一個都出有,然則靠後天的教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沒有勝數:居里夫人、愛果斯坦、華羅庚……果而,有了先天的天稟沒有能自豪,要在後天的教習和積累上跟精彩才止。

《傷仲永》讀後感12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教育與自身學習有關。方仲永是金溪地區的一位神童,有着先天過人的才能,卻被他父親荒廢。

我想,方仲永的定不光是父親的職責,不止他父親一人貪圖才賦,視方仲永爲搖錢樹,也有社會及其自身原因。

社會。

想在現實生活,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不可能沒有機會讀書。可是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當時並沒有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方仲永的身邊的人,由於沒有學習,導致自身的素質不是很高,也不懂學習,使方仲永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假設仲永的父親依舊帶領他“環謁於邑人”,等到到一家比較有學問的人家裏時,如果那家人有提出讓仲永學習,不然會荒廢他的才藝,那麼仲永的父親會不會所以而改變,讓仲永去學習呢?所以,社會,是影響仲永才賦荒廢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仲永自身。

仲永若真是天才,即使他父親“環謁於邑人”,仲永堅決不讓父親泯滅自我的前途,若父親依舊“不使學”,仲永能夠離家出走,像范仲淹一樣在寺院裏苦學成爲一代才子,而方仲永卻沒這樣做。可能是尚在幼年不懂事吧,也許是爲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罷。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朋友,拿取你的畫筆,畫出一片屬於你自我的一片美麗的天空吧!

莫把青春付流水啊!

《傷仲永》讀後感13

這篇古文是北宋時的改革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是一位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他非常憐惜方仲永,故寫此文以教育後人。其文之意是,方仲永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連筆墨紙硯都沒有的家庭,長到五歲,也沒有見過書具,忽然有一天,他哭着求父親讓他寫詩,父親感到詫異,就近借來文房四寶,仲永即書詩四句,其間每首詩都體現了忠孝這種封建社會最高的道德觀念。總之,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故邑人奇之,紛紛給以禮遇,甚至用錢幣向仲永求詩了。此時,方仲永在當地就成了一個神童。但這樣的神童竟被他的父親當作搖錢樹,領着他環謁於邑人,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以至於到十二、三歲,才思減退,二十歲時,竟泯然衆人矣.

由此看來,方仲永這個神童到後來竟變成爲一個平庸之人,究其原因是父親對仲永的不使學,加之鄰里鄉親的捧殺。我們現代的神童也有,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就能認識一、兩千個字,能背幾十首唐詩;七、八歲的孩子英語能跟外國人對話,還會幾國語言;十一、二歲的孩子考取了大學,成爲了少年大學生等等。這些孩子如果不使學,家長一味的嬌慣,就會成爲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之人。特別是有些孩子有藝術天賦,家長就帶着他們到處演出,書也不讀了,從小就培養他們掙錢,加之社會的捧殺,慢慢地這些孩子的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這樣長此下去,孩子不就成了第二個、第三個方仲永了嗎?前車之鑑,足以爲訓。學習和教育是天才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幼年時的天資多麼聰穎,如果不經過學習,不接受教育,再聰慧的孩子也會成爲默默無聞的庸人。

《傷仲永》讀後感14

方仲永的天資,是從小就顯現出來了,真可謂天資聰明,他的天賦也同文中說的一樣,是像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比不上的。我想,如果方仲永能被像天才一樣培養的話,必須能成爲“名垂千古”和“獨領風騷”的超越李白、杜甫等人的一代著名文人,也許此刻語文書上的那些古詩,大都會變成方仲永寫得吧!

可惜的是仲永的父親目光短淺,把一位天才葬送在了自我的手裏,要是仲永出生在一個家境富裕的人家,也許就不會這樣了。我不禁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多虧了他母親對環境的注重而有所成就,在感嘆環境對人一生的影響之時,也慶幸自我是身在育才這樣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

文中的”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讓我深受感觸。在世界上,像仲永這樣有才華的人,能夠說是萬里挑一,數都數得出來,我們自然沒有仲永那樣的天資。天才不學習,就只能成爲平庸的人。我們本是平庸,再不學習,那就是自滅亡。要要我們還沉醉於遊戲的歡樂中厭惡學習,那麼將來我們該怎樣辦,成爲第二個”仲永“?也許還不止吧!因爲我們沒有那樣的天資。

我們雖不是天資聰明,但也沒有像仲永父母那樣的父母。回看歷史中各個風雲人物中,有幾個”受之天“?又有幾個”受之人“?不難發現,自我的命運就在我們自我手中。

《傷仲永》讀後感15

《傷仲永》選址於《臨川先生文集》,作者是著名詩人王安石。

《傷仲永》中“傷”的意思是“爲……感到哀傷”。仲永是文中人的名字,全名叫方仲永。

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方仲永生於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從小沒有見到書筆卻能出口成章,是個百分之百的天才。但是,在鄉親們都向他買詩,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而他的父親卻在“利”的心理驅使下,沒有教育好方仲永,也沒有努力培養好他,結果得到了“泯然衆人矣”的結果。

雖然仲永的先天水平非常高,但是他的後天性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所以只能得到“泯然衆人矣”的結果。

讀完《傷仲永》這個故事,讓我感到非常的憂傷,一個天生聰明、年紀小小就能做詩的一個天才,到最後只能得到“泯然衆人矣”的結果,太讓人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