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點滴

文思屋 人氣:9.82K
畢業論文

閆倫芳

  每個人都在學習新課程標準,都在認真、積極地實施課程改革,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更出色。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着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孩子求知慾,開啟孩子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孩子動起來。

  1、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教育家説:“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孩子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鮮花和星星》1文時,我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1番精心的佈置:在黑板上貼上碧綠的草地、美麗的鮮花、滿天的星星,,給孩子營造了置身滿地鮮花的情境。課1開始,我播放了《小星星》,並投影了繁花圖和繁星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孩子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1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問:“小朋友,你們想到鮮花遍地的草地上去看1看嗎?那感覺1定美極了。這節課我們就1起去欣賞1下吧!”然後,我讓孩子聆聽詩歌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讓孩子藉助拼音自讀。為讓孩子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讓孩子1邊看畫面,1邊感受鮮花和星星的多,並引導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動畫中的人,數1數地上的鮮花和天上的星星,由此體會內心的喜悦。這樣教學,孩子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2、讓學生用多種感官來感受

  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包括聽、看、説、讀、思、寫,唱、跳、演,畫、做、玩。但也不是1節課內調動所有的感官。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要求,應有不同的“動”法,使課堂“活”起來。“動”是1種學習形式,而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不能為“動”而動。課堂上應動靜結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什麼內容什麼環節宜於自主學習,什麼內容什麼環節宜於合作學習,教師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處,不能讓學生整堂課都處於活動狀態,使學生整堂課的精神處於亢奮之中。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孩子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孩子。沒有孩子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孩子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孩子始終處於1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自學時要求孩子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孩子,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3、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權力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點。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課改的核心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自己充分參與了學習,才會學得紮實,學得有效。以前,教師總是認為,自己是授知識予學生的,自己是主角,因此,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個性難以發揮出來。其實,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只能起到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他們的活躍與否,關係到他們自己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的程度。針對這1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以學生為主,不剝奪他們是小主人的權力。教學《江南》時,1開始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帶領他們進入江南水鄉,讓他們置身於水鄉之中自由遊覽,自由暢談。然後指導他們進行朗讀。而且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這樣的1個環節:我給他們提出了這樣的1個朗讀要求:“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蓮葉嗎?請你把它讀好了,説説為什麼喜歡它,並給大家介紹1下你所知道的有關蓮葉的知識,好嗎?”學生們就興致勃勃地練説起來,準備好了之後,我讓學生起來交流,他們説得很好,而且課文讀得也非常有味。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思想,因此允許他們有不同的看法,而不是要求學生千篇1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就1定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其實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不需要教師枯燥乏味地講解了,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4、讓學生有享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而1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1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羣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羣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1些成績較差的孩子回答1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1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1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習困難生我還經常作出1些模糊的激勵性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1些努力,你1定會學得很好。”“這個問題你説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孩子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孩子的進步,並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1定要把它變成孩子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教育的1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1切為了孩子,為了1切孩子,為了孩子的1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1張張高1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捧出1個個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優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的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育不是彙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