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節日日記>

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3篇

文思屋 人氣:1.75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3篇

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篇1

在中國的所有節日中,有好多好多的節日都是我喜歡的,如兒童節、端午節、元宵節、國慶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因為我們可以穿新衣,收壓歲錢,出去旅遊,和家人在一起,度過一個快樂又温暖的節日。

今天,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包饅頭。首先,外公把提前弄好的麪糰和豆沙餡拿了出來,在桌上撒上了好多幹麪粉這樣可以防止粘住桌子,一切工作都準備好了,現在可以開始包饅頭了。外公先用鏟子剷出一大團麪粉,把它分成一個一個的,然後他拿起一個,從頂部漸漸的將它弄平,再放入一點豆沙餡,順着邊將它慢慢地往中間捏,最後一下要用力點,這樣不容易分開來。我看着外公外婆一個一個地放入籃中,心想:這有什麼難的,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搞定一個。於是,我也動手了,學着他們的包法,一步一步的往下做,誰知我捏好了,餡卻漏了起來,我急急忙忙的了外婆,她把剛多餘的粘了上去。我的跟外公外婆的一比,簡直差太多了,我包的圓又不圓,反而還突出來一塊,看來包饅頭沒這麼簡單呀!不一會兒,所有的麪糰全弄好了,籃子也已經裝滿了,接下來就是把這兩籠饅頭蒸熟,這樣餓的時候就可以填跑肚子了。

廢話不多説,我很快穿上圍裙,走到灶口,生起火來。可是外婆老跟我搶,怕我把衣服弄髒,每次都被我拒絕了。火越來越大,煙氣也越來越多,我時不時的出來看看好了沒有,過了好長時間,外公説熟了,我從煙氣中走出來。看着這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我忍不住的嚐了一口,哇!可美味了,我一下子吃了三個,外婆看着我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不是什麼事情都很簡單,只要你付出勞動,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甜蜜收穫,這就是我充實又快樂的節日記憶!

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篇2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過了這麼多個春節,我越來越驚歎春節的奧妙,越來越對它有所感悟。

春節如慈母的一聲呼喚,喚遊子踏上歸家的旅途。春節人們最講究的便是團圓。平時難得歸家的遊子,寧願忍受種種不便,歸心似箭,一定要在春節時投入家的懷抱,感受親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一定會報聲平安,表達祝福。在春節,走親訪友,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吃餃子、逛廟會、賞花燈,享受着親情的歡樂,我便是這其中的一員,每時每刻都被醇厚的親情包圍着,感到無比幸福。春節教會了我親情的温暖。

春節似聚寶盆,使我變得錢包鼓鼓。哈哈,你們一定猜到了,對於小孩來説,拿壓歲錢可是春節的“重頭戲”。壓歲錢也不是那麼好拿的,須向長輩們行禮才能拿到。中國是禮儀之邦,拿壓歲錢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後表現出的是對長輩的尊敬。所以,在拿壓歲錢時,千萬不要僅僅為了錢,要抓住機會向父母表達感情,繼承我國的傳統。春節教給了我禮儀的重要。

春節就像威力無比的魔法師,用神奇的魔法,將我國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個地方——廟會。廟會年年都分外紅火,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今年我也去湊了個熱鬧。廟會上吃的玩的樣樣俱全,令我眼花繚亂,不過最引我注意的還是一些傳統的工藝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麪人、剪窗花……不一會兒,我就一手拿着個小糖人,一手抱着個布老虎,興高采烈的了。那些傳統的.工藝品,代表着我國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藝人的智慧結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歡樂。春節交給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貴。

春節教給了我許多許多,與春節有關的每一點習俗,每一滴畫面,每一樁故事,都讓我感到了春節的魅力,明白了她為何牽着所有中華兒女的心。那是我們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我希望人們不要摻雜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節的一點一滴,不要因時代發展而淡泊了她。

春節就要過完了,可她帶給我的感悟,留給我的回味還在繼續。

春節教給了我什麼的日記篇3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要過年了。

一大早,我跑到奶奶家,看到奶奶在廚房準備米粉要包湯圓。我心想:我從來沒有學過包湯圓。就高興地提出要給奶奶幫忙,奶奶先在盆裏倒一些米粉,再往盆裏放一些温水和米粉一起揉啊揉,不一會兒,米粉就變成一個圓圓的米粉團,像一個大西瓜一樣。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湯圓,奶奶把揉好的米團掰了一小塊,放在我的手裏讓我搓,小米團在我手中滾來滾去,越滾越圓,像一顆顆大珍珠。

接着,奶奶教我在圓形的米團上挖一個洞,把提前準備好的豆沙餡放進去,然後小心翼翼的用四個手指輕輕地捏攏封口。

就這樣,一個又圓又小又可愛的湯圓在我手中誕生了。看着我的傑作,我開心極了。

TAGS:教給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