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美術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文思屋 人氣:8.74K

開題報告就是確定了課題研究方向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美術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歡迎閲讀參考。

美術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課程研究發展史上,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的,是美國著名課程學家拉爾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把課程評價問題作為課程開發的四個基本問題之一,從而使課程評價研究成為新課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自泰勒之後,課程評價領域從價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經歷了幾代嬗變與演化,每次嬗變和演化都直接體現了整個課程領域的變化;每一次的嬗變和演化也都體現了人類不斷擺脱盲目被動而走向自覺能動,同時間接地折射出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軌跡。

近觀歷史文化,自20世紀後半葉起,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呈現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藝術教育改革的焦點集中於一種具有開放、互動、多元特徵的,能不斷擴展的藝術課程,而作為小學藝術教育的主幹課程—美術與這一趨勢相對應,其研究方向也向這一方向聚焦。21世紀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本國藝術教育特色,同時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藝術教育新格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一條重要樞紐,新課程更重視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美術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美術教育評價也面臨新的挑戰,立足於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也更應重視對每位學生髮展的可能性作出積極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研究動因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羣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而完整地、準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準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鐘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着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三、課題界定

就當前情況看,提到“評價”,人們大都把它與“判斷” “價值”等概念聯繫起來。本課題所提出的學生作業評價,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學生學習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但要想把握它的準確涵義,還要結合幾個具體問題,其中包括:學習計劃、活動以及結果,即評價內容的問題;學習主體及其心理,即評價對象的問題;關於價值或特點的問題,即將涉及評價的標準;關於評價的方法、途徑問題等等,而其中的具體問題既相互關聯又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出了“評語+等級學業評價體系”這一概念。

鑑於美術教學跨年級段多,我們主張應該視具體的學習任務評價,與其他的學習評價模式相互補充。事實上也是對當前學生美術學習評價領域發展趨勢作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概括和總結,同時通過實踐與研究誕生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等評價元素。

(一)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美國認知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突出了多元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7種要素組成,不同組合使每人的智力結構各具特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教學論指出:評價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布魯姆曾對評價做出過精闢的論述:A評價是一種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論證方法。B評價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試更多種類的證據C評價用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倡導把評價的過程與結果作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

3.烏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歸屬、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兒童的這種認同感來自於各方面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最優秀,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失望、情緒不振。

(二)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對於本課題提出和建立,也是基於四種不同的需要:學生心理的需要、家長認識的需要、學校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它的現實意義具體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同時便於家長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子女的美術學習情況。

2. 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能促使我校美術教師在積極參與教改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教育、科研等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過程中,運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美術作業的實踐與研究,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可操作性的依據。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經查閲大量文獻等資料表明;教育界這對於“學業評價”“課程評價”等資料方面略有著述,但顯現出“大教育”的跡象,對於“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還未領略。因此,關於新課程中小學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與研究方面的課題及論文專著在國內尚屬冷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本課題具體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是: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多元化操行評語模式

操行評語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本身是一種操作過程,當然不可能方法單一,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正確性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着評語的改革與發展,評語的功能日漸突出。因此,在科學、正確的“指揮棒”的導向和推動下,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不再是以往的學期末一段簡單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①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所謂主觀評價也叫做自我評價。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長、與人交往等各方面進行主觀的評估,完成相應的評價任務。主觀評價應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評價手段。學生的主觀自我評價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自我鑑賞、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觀評價沒有外界壓力,是在高度自覺、積極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保護和激發被評價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學生的主觀評價往往是比較深入、貼切的,但是自我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的同一性的侷限,對評價的觀點、內容、標準和效果,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缺少客觀標準,如果主客觀差異比較大,就難免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小組評價或老師綜合評價,這樣就彌補了自我評價的侷限,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既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又有同學及老師的客觀評價。

②相對評價與標準評價

相對評價指在接受評價的一個羣體中,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評價的要求相比較,來確定每個被評價學生所達到的水平,實現評價目的。這種評價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評估每一個學生達到的高度,並確定其在羣體中的位置,同時使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激發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此種評價方式可根據不同年級段,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該評價是有相對性,有很大的“相比較而言”的弱點。

標準評價是一種相對絕對評價,它告訴學生明確的客觀標準,例如:“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美術成績優秀,懂得在美術作品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標準評價使被評價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某種標準,而並不清楚自己在羣體中所處的位置。

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對學生學習的表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細緻的考察和分析,進而揭示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習效果。定性評價多用評語的形式表述,反映學生學習的質的既定性。好處是方法較簡捷,由評價者根據平時學習的直覺和理性分析予以評定,但它完全侷限於評價者的教學經驗和洞察力,主觀性強,客觀依據不足。

定量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運用統計學原理,考察學生的學習有個量的蒐集和積累。雖然操作起來較複雜,但有具體的數據作基礎,作為分析、評價依據,就比較客觀,也比較科學。

④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評價,指的是不單純依靠對學生結果的測定來進行評價,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來評定每個學習時期或學習步驟本身的優缺點。如某位學生,剛開學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且學習效果很好,但後期學習鬆懈,效果較差,這樣在評價時應體現他的這一學習的過程體現  結果評價主要依靠學生的最終的學習效果的測定成績,這個測定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能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因為我們要考察學生好的成績是怎麼得來的,同時,也要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如何。在實踐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為了提高評價質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就必須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現代評價體系,我們必須用好評價這一槓杆,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如何就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控、解剖、收集和運用有關信息,對他們的學習效能和質量作出準確判斷和評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感任重而道遠,我願在此課題不斷探索和研究。

2.評語具體化研究

①抓住時機,點撥思路

“等級+評語”的批改方式,不僅注意學生畫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學生的構思與想象,適時點撥,以幫助他們拓寬思路,發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評點問題:當學生作業中出現構圖、色彩、創造等方面的問題時,宜用評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找出不足之處並如何進行再創作,學生構圖不飽滿,主題不明確等問題時,他們自己往往很難發現。所以教師在點評時可採用:你看這樣畫是不是更好點,現在主題還不夠突出,你看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評語。

③啟發誘導。

學生對一個物體的理解往往是比較定性的。據此,我們也要用評語誘導他們去思考,去大膽創作。如:一隻靴子,告訴小朋友們,他不僅僅只是穿在腳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樹樁,可以在上面畫一些茂盛的樹枝和葉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個游泳池。天熱時有很多男男女女都過來游泳……除了這些,你還想到了什麼,你還可用什麼方法來作畫類似這樣的評語。不僅可促進學生的思路發展而且可誘導他們潛心於美術創作。

④充分利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情趣、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起着相輔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學生後繼學習的內在動力,積極開展這方面的評價,就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小學生天性愛受表揚,老師幾句鼓勵的話語,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⑤適時合理評價。

3.構建課後美術作業評價研究

本課題所建立體系主要是通過建立學生檔案袋來體現學生的作業成績,設置美術學習檔案袋,通過評價活動做好美術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評估記錄,是美術教學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術學習檔案袋,學生就能自然對照教學要求和教師各階段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績,形成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檔案袋,瞭解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活動所作的內在心理是定位和評判,便於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的個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可以説,美術學習檔案袋建立,促進了美術教學與評價更加緊密的結合,它全面展示了學生的學習二)預期目標

通過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習情感,形成自信,體驗成功,為學生在美術乃至其他學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素養。

 六、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條件分析

任何一項課題的提出、試驗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應的研究條件

1.成立課題組,明確分工和責任,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做到有組織、有保障。

2.建立課題組例會制度,總結前階段實驗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和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制度,詳細記錄整個研究過程,保證了課題實施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4.具有優越的學校研究環境,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具有特定優勢的學生羣體,具有一支結構優勢的美術師資隊伍。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 準備階段(20XX年9月—12月)

1.組建課題小組,並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2.收集相干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形成理論綜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課題申請,進行實驗前期調查、分析、撰寫《調查分析報告》。

* 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階段性研究報告》報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學生個案作品、以及教學和片斷案例

* 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論文、報告、學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資料。

②集結本課題實踐和研究的成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小學美術教學的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尋找理論支撐,發揮理論指導作用。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一年級學生的調查,摸清我校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情況、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

3.個案分析法:組建學習小組,定好組長,充分發揮學生小組長的作用,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身邊的幾個學生共同進步。同時,對重點幫困學生個別配好學習對子,隨時記錄情況,進行個案分析。

4.經驗總結法:組織美術教師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及時分析總結。

 九、研究對象

一年級段小朋友:

實驗班:一(5)、一(6)班

對照班:一(7)、一(8)班

十、課題組成員

黃雪君:總體設計規劃,理論研究和實踐評價,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朱冬玲:理論研究、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陳雪招: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王宇凌: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